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 44. 西山中学再聚首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44. 西山中学再聚首

作者:平淡的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三狗爹决定让三狗去县城里读中学,这事在小山村里简直是个大新闻了,本来三狗能考上已经是个新闻了。

村里人都认为,这也太浪费钱了,而且还不一定养得起,放着一个小劳动力不干活,还往里贴钱养他,简直不是农家人的正常做法。

三狗爹没有理会这些闲人闲语,亲自和三狗挑着米、背着被褥走几十里路到西山中学去报到,这么远的路,是不可能每天回家的。

所以,要住在学校,得要带上被褥,至于米,是给到学校食堂,换成饭票子,每天打饭吃的。

一路上,看着渐渐长高的儿子,可还是瘦弱的肩膀挑着重担,汗流浃背把后背衣服都汗湿了,脸上的汗和着马路上的灰尘,一道道黑的;尽管劳累,也在咬牙坚持。

看得三狗爹既欣慰又心酸,孩子有出息,能读书,又懂事,当爹的哪个不高兴啊?可这孩子又是投胎到这个贫寒的家庭里,真的是苦了他这么多年,还真没有好好的过上几天舒服日子,当爹的不由得既惭愧又心酸。

也好,小时候多吃苦,长大后才不会忘本;少时吃苦老来享福,总比少时享福老来吃苦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道理三狗爹在戏文里、在老人家嘴里听到,觉得很有见地。

泥腿子进城,那时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三狗觉得到处都是新鲜物事,城楼那么高,街道那么宽,两边的房子那么密,人群是那么的多…..看得目不暇接的。

把三狗送到学校,办理了入学手续,找到宿舍,把床铺了,把米挑到食堂过秤了后,三狗爹就要赶着时间回家了,学校里没有家长住的地方,在城里虽有住宿的旅馆,可三狗爹哪舍得花那个钱,就匆匆往回赶了。

看着三狗送他出了校门,就叫他回去,不用送了,回头望了望孩子,嘴角动了动,想交代几句,想想该说的都在家里已经说过了,就算了,不多说了,多看了孩子一眼后,就扭头走了。

三狗看着父亲望着他,以为父亲要跟他说点什么的,就停下来,眼望着父亲,可没想到父亲只是望了眼他,就扭头不言而走了。

这一顿之下,三狗想抬脚追上父亲,又觉得没有必要,追上了也不知道要说点啥,想喊一声路上小心点,可也只是嘴角动了动而已,没有发出声音。

眼望着父亲已经有些佝偻的背影,三狗也是一阵的羞愧和心疼,羞愧的是自己都已经是十四岁的大小伙了,不能为家里干活给父亲分摊点事情,反而还要拿家里的钱要家里养着。

心疼的是,要是自己读书成绩一般,就不会来这里读书了,就可以帮忙父亲了,不至于让父亲那么的劳累。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唯有在这里发愤读书,才能对得起父亲的劳累、父亲的佝偻;想到这里,三狗才缓缓回到学校。

……

明诚没有和三狗一起去学校,而是提前近半个月就到城里了,住在东街的外婆家里,可把外公外婆高兴坏了,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了,拉着明诚去几个舅舅家做客,连左邻右舍也请明诚吃饭。

那个时候没有多少人能考上中学,而且这西山学校还是县城里最好的中学,外甥子高中西山学校,这外公外婆脸上当然有光了。

外公整天拉着明诚考这个古文,问那个诗词,面对号称当地大儒的外公,明诚还能堪堪应付过去,小小年纪,已经很是不错了,外公自然高兴。

外婆则没有那么多考试,整天叫厨房想着法子做新菜大菜,吃饭时候不停地给明诚夹菜,浓浓的爱意,尽在那一夹的菜里面;或许还有对女儿的一份愧欠在里面。

都快开学了,外婆还没有半点让明诚走的意思,说让明诚就住在外婆家里,每天放学就回来,从西门外的西山学校到东街不算很远,再不行就买台脚踏车给明诚学着骑。

外婆家里有钱,开布料和裁缝店的,不但给明诚做了好几套新衣服,连书包笔盒等都准备好了。虽然在外婆家很舒服,但明诚还是想和三狗守城一起住校,就再三婉拒了外婆的盛情好意。

看着孩子这么坚持,外婆就没再要求了,叫人准备好住校的被褥蚊帐什么的,给了些钱去换饭票和菜票。

外婆一再叮嘱:“想吃什么就来外婆家吃,有时候放假就没必要回老家了,直接住外婆家,外婆给你单独留了个房间”。

……

另外一个镇子的守城,那可是风光异常啊,去县城读书的那一天,族人们大放炮仗、敲锣打鼓,欢送荣耀宗族的守城出行。

守城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面,族里的长老亲自为之挽缰,一路牵马送到水口,好几个有头面的人物说了些场面话,守城才得以战战兢兢的上路。

……

学校的宿舍很简陋,类似大通铺,每人差不多一米宽的床板,自己铺上被褥,挂上蚊帐,在这三面环山前面绕水的校区,九月的天,那是蚊子正肆虐的时候,没有蚊帐,一个晚上就叮得你满身包。

所有的新生都睡在一个大房间里,三狗明诚守城再一次的相聚,高兴坏了,以前只是经常在一起玩,现在连晚上都睡一起了,能不高兴吗。

……

走在去西山学校门前的路上,三狗回忆着三年前刚入学的情景,不由得有丝笑意挂在嘴角上;过了学校门口的石头桥后,就到了校门口,校门口挂着一副对联:“入此门来,莫作升官发财思想;出此门去,要有修己安人工夫”,横幅:“为国求贤”。

第一次看见这副对联,三狗觉得写得真好啊,苦读数载,如果仅仅是为了升官发财,那人的格局也真的是太小了;寒窗多年,不应该只是这么点小小追求的。

不管最终能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还是要有的,并且要一直坚持下去,哪怕是到终老之际仍未实现,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多年后,三狗在首都南京,偶然看到考试院门口,也同样挂着这样的对联,原来是西山学校照搬了考试院的对联。

至于照搬不照搬的,已经不重要了,至理名言天下共享,英雄都不问出处,何况是文章名言,能达济天下,就不在乎是谁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