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第一相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四海清一(大结局)

三国第一相 第三百四十五章 四海清一(大结局)

作者:子溪散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白江笑了笑:“如此甚好,那剩下来的两条路又是什么呢?”

田光放下手中的茶杯,看向白江,缓缓说道:“这剩下来的两条路对于叛军来说都不算好走。无论是从地形上,还是行军难度上,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就放弃这两条路,却也可能给了敌军可乘之机。”

白江对此早有准备,说道:“田县令所言极是,江愿闻其详。”

田光说道:“这第一条便是令支县外二十里处有一条小道,这条道靠近战场,那边我们大概是进不去的,这条路不大,算是一条走出来的路,但是足够军队出行。”

白江随即问道:“这条路通向何处?”

田光没有犹豫,说道:“这条路的终点就在大叶山脚。”

大叶山是位于令支县东边的一座荒山,虽然是一座荒山,但是也正是如此,如果让这些乱兵躲进这座荒山,那么对于搜捕也是一件繁琐的事情。

田光继续说道:“最后一条路,在西北方向,只是这条路也不是非常好走,被一条河流从中间拦住。”

白江没说什么,看似田光说了不少,好像自己的任务非常艰巨,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首先,先不论贼人会不会从自己这边跑,就算从自己这边溜走,其实可以选择的并不多。真正的战场还是在刘虞处。

白江有些不理解,既然将自己从青州叫过来,却又不给自己上主战场。这刘虞的肚子里到底是在卖什么药?

白江略一思索,并没有想到自己所要的答案,索性也不再去想,而是和令支县令田光一道,离开了驿馆。

白江朝着田光拱了拱手,说道:“田大人,今日多谢大人招待,令支防御的事情还是需要大人多多费心。”

田光也没有倚老卖老,对白江说道:“护军放心便是,只要大人安排的任务,下官一定好好完成。”

白江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有劳田县令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本官决定现在去几个路口转转,不知田大人能不能带路?”

田光先是有些错愕,随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当然可以,既然护军大人想去看看,那我便亲自作陪。”

白江笑了笑:“这可就麻烦田县令了。”

令支县的情况和田光所说,相差无几,所以白江也没有多做停留,和田光在驿站分别后,便和太史慈回到驿站内。

白江对于田光所说倒是没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他在此地为官多年,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倒是熟悉得很,所说的七条路白江也都走了一遍,果然如同田光所说,虽然路多,但是能走的也就那么几条。

白江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摸不透刘虞心中所想。按照道理,既然刘虞把他从青州叫过来,绝不会因为一个自己都没见过的人就将自己丢在战场外面。

毕竟,主战场不在什么令支县、海阳县,而是在刘虞所在的徐如县,要么就是叛军张举等人所在的肥如县。

一念至此,白江也不含糊,直接让太史慈带着人马前去打探消息,只有将最新的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白江才能做出最佳的判断。

不过是三天时间,太史慈已经将附近的情况摸得七七八八。首先是肥如县,驻扎着不下十万的叛军,叛军中以张举为首,城中情况不明。

不过白江料想城中虽然有十几万叛军,但是其中能征善战的不会超过十一,要不然也不会困守肥如,被刘虞慢悠悠地率军围住。

至于徐如县方向,刘虞投入了接近六万军队,这些军队可以说是刘虞的嫡系,跟在刘虞身后少说也有五六年时间了,是刘虞最值得信任的部队。

另外,在徐如县东北方向,身为骑都尉的公孙瓒也带着五千精兵对着肥如县虎视眈眈。白江不由地想到太史慈对公孙瓒的第一印象。

远远看去,一身银甲白袍,倒是威风凛凛。凑近看去,虽然剑眉星目,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但是总感觉他身上有股阴郁之气,让人不是很舒服。

双方的交战可以说是一触即发,在一个白江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叛军的大将张宜,与刘虞身边的从事公孙纪相遇,两人身边都有数千人马,自然是互不相让。

本来只是小规模的战斗,但是在张纯的大举压境下,本来偏向保守的刘虞不得不向张纯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双方这次激战整整持续了两天,从第一天的辰时一直激战到第二天的巳时。从野外一直打到肥如县下。

叛军虽然战力不足,但是背靠肥如县,刘虞的军队也难以攻进肥如县中,所以刘虞只得下令退兵。

这次交战,让双方都有了个底。并且也是因为这场作战,让双方都打出火气来了,哪怕刘虞有很高的威望,也不足以平息他手底下的那些骄兵悍将。

刘虞不得已,下令进行攻击,战斗很快就进入了大规模作战,刘虞也不得不把白江招了回去。

有了白江的帮助,战斗就显得非常顺利,甚至是顺利的有些无趣,不过月余时间,张纯的叛军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此战之后,白江的新任命也随之而来。

任城相,这就是白江的新任命。任城国位于兖州,只是一个小国,下辖不过三县,分别是任城县、亢父县、樊县。任城王刘佗本是河间贞王刘建之子,乃是上任任城王无嗣,这才有了他今天的位置。

刘佗相貌平平,资质平平,白江上任第一天,就轻轻松松取得了这位年轻王爷的信任,开始安排起自己的人来。

首先自己的脚下,任城县令花邵辰,接着亢父县令梅远,樊县县令则没有动,是一个今年刚上任的中年男子程据。至于太史慈,则是王府郎中令。

就这样,白江在任城相上两年时间,可以说是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到了中平六年,已经两年没什么动静的白江,不知道是谁给自己吹了什么风,再次进行调动。

中平六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汉灵帝会在这一年驾崩,不过今年刚开始,看来不是这个事情。

至于新职务,乃是泰山太守,相较于只有三县的任城国,泰山郡就富饶得多。同属兖州,泰山郡却有十二县。白江免得自己在路上刘宏就驾崩,可以说非常迅速地进行交接。

不久汉帝驾崩,董卓进京!

白江远在泰山,并不清楚京城现在是个什么局势,他现在暗中聚集了五千精兵,分布在奉高县、莱芜县一带,手中也有花邵辰、太史慈、梅远,也算得上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白江能有这么多人,还是因为泰山郡附近有泰山贼的缘故。

随着董卓废帝的消息,各地人马纷纷反董,曹操、袁绍、袁术。。。

白江则在调任泰山太守时,就已经将蔡邕一家接到泰山,白江自然也是收到了曹操的来信,并且还在泰山遇到了鲍信。

白江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壮举,直接将五千人扩招到三万,并且允许鲍信自己招募,并送了他五百车粮草。

一时间反董声势浩大。关东十八路诸侯讨董,但是虎牢关外,吕布宛若天神一般,关东诸侯无不退避三舍,哪怕是白江使出反间计,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直到洛阳弹尽粮绝,董卓这才意犹未尽地从洛阳撤往长安。也正是如此,大汉王朝正式进入了倒计时。

曹操布局陈留,在白江的帮助下,瞬间就拿下整个兖州,控制了半个青州、徐州,比历史上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所杀,袁术获得玉玺,在淮南称帝,被曹操、吕布、刘备等击杀,

初平四年,曹操灭陶谦,占洛阳,迎回献帝。建安元年曹操灭袁绍,一统河北。

建安二年,西凉、汉中都被曹操占领,而孙策也纵横江东八十一县,刘备则提早来到了刘表处。

有了白江的出现,曹操可以说是步步先机,所以总能快人一步,这也让曹操对白江高看一眼。

建安四年,曹操扫平北方少数民族,正式对刘表用兵,而这个时候,有人要刺杀曹操,所幸被曹操躲了过去。

建安六年,曹操一统荆州北部,但是荆南落入孙策手中,刘备趁机逃亡益州。孙策身死,没了孙策、周瑜的东吴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好在黄盖、程普协助孙权暂时稳固了江东。

建安七年,曹操在白江的建议下,兵分四路,杀向益州,一路从汉中去梓潼,一路从上庸去江州,一路从襄阳去江州,还有一路乃是南蛮孟获。

刘璋自然吓得六神无主,虽说刘备在江州御敌,但是梓潼顷刻而下,并不能阻挡曹操大军。

短短一年时间,建安九年,曹操肃清益州大小事务,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前往荆南。

建安九年至十三年,曹操准备内务,白江获封关内侯,授中书令。

建安十四年,曹操大军入江东,无人能挡,天下一统,四海清一。

建安十六年,曹操击破交州刘备,刘备身死。后灭三韩,东渡日本,灭之。

建安十八年,刘协禅位于曹操,改国号为魏,至此天下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