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第一相 >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太史之惑

三国第一相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太史之惑

作者:子溪散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蒙面男子看着前来汇报的手下,有些诧异的问道:「你确定看到朝廷的军队抵达安平县了?」

那手下一脸确定:「千真万确,小人见机的快,在他们还没入城之前,便赶紧跑开了。」

那蒙面男子站起身来,思索片刻,又问道:「你看到他们来了多少人?」

那手下想了想说道:「大概有五六千人。」

蒙面男子喃喃自语:「五六千人?不好,这里已经不能再呆下去了,传令下去,所有人就地吃干粮,收拾行装,一炷香后出发。」

手下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老大要撤退,不过他还是很好的把这个命令传达下去。

等手下离开后,蒙面男子身边的一个魁梧大汉这才开口问道:「赵将军,为何要撤退,这朝廷军队不过五六千人,和我们差不多啊。」

那个被称为赵将军的男子,揭开面纱,脸上有一道深可见骨的刀疤,伤口周围泛着紫黑色的伤疤,显得非常渗人。

赵将军沉默片刻,这才说道:「汉朝的军队和乌桓军队在打仗时会有所不同,你们乌桓喜欢一拥而上,十几二十万全部压上。汉朝不是,这出现的五六千汉朝军队,明显只是先锋部队,后续必然还有数万甚至是十万汉军。」

魁梧汉子比眼前的赵将军高出一个头,倒八胡子在脸上非常显眼,古铜色的皮肤让人一眼看去,就异于中原人。

这魁梧汉子摸了摸头,他是不懂这些,作为乌桓和张举联合的桥梁,他只是负责为两边递话而已。

太史慈到了清河国甘陵县,满目疮痍,房屋毁坏严重,城中百姓十不存一,这种场景也只有当初黄巾之乱的时候才有。

太史慈下令将士们先将城门道路清理出来,至少要保证后续部队过来有地方站脚。

因为城中乱民较多,粮食也被洗劫过,所以太史慈擅自做主将军粮拿出来三分之一用来接济这些难民。

军粮在任何时候都属于重要物资,其中有个老兵不由问道:「校尉大人,这样真的可以吗,若是将军粮拿出三分之一,我们也只够十天了。」

太史慈看着眼前的这些眼神失去光彩的难民,说道:「按我的要求去做,有一切后果,由我一人承担。」

有了太史慈的保证后,这些士兵这才小心翼翼的运上来一小部分军粮。那些三三两两蹲在路边的难民在看到粮食后,立刻像疯了一样,冲了过来。

好在这些老兵很有经验,立刻上前用长枪横过来,阻拦想要抢夺粮食的难民,太史慈见到如此情景也是一愣。

旁边的老兵解释道:「看来校尉大人之前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常见。我当兵已经六年了,经过好几次难民潮。」

太史慈沉默片刻,说道:「这么说,这种情况你处理起来应该会很有经验。」

那老兵叹了口气,说道:「哪里是什么经验,无非是看的多了,死的多了,也知道了罢了。」

老兵指着这些难民说道:「光和六年,黄巾之乱,幽州出现很多难民,州牧大人仁义,不忍心看着难民死在街头,于是下令开仓放粮。」

老兵似乎陷入了回忆,太史慈在一旁听着,也没有打断他的意思。

老兵随后说道:「这些难民就像是闻到腥味的猫一样,一时间,粮仓前聚集了很多难民,这粮仓刚刚打开,这些难民就像是恶虎扑食一样,拦都拦不住,那是我们第一次开仓放粮,也是最后一次。」

太史慈心有所感,并没有询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但是也可以想象会发生什么。

老兵并没有说下去,而是前去维持秩序,将这些难民硬生生挤成了一条队伍。

这些难民在最初的冲动后,也都冷静下来,一个接着一个,上前领取一小碗米。

看着规规矩矩的难民,太史慈心中也算是放下心。难民取米的队伍一直到傍晚才结束。

而这个时候,白江也带着大军抵达清河国甘陵县。太史慈只能丢下手中的事情,前去见白江。

一见到白江,太史慈便跪下请罪,倒是把颠簸了一路的白江吓了一跳。

白江连忙扶起太史慈,说道:「子义为何如此?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太史慈有些惭愧的说道:「大人,下官刚刚抵达甘陵县时,城墙残破,难民太多,所以自作主张,将军粮分了一部分给难民。」

白江沉吟了一下,说道:「子义你是说,你到甘陵县后见到难民后,就把军粮分给他们了?」

太史慈低着脑袋,说道:「是的,请大人责罚。」

白江摸了摸胡子,问道:「那现在这些难民去哪里了?」

太史慈不知道白江的意思,想了想说道:「应该还回到城中了吧。」

白江做到桌子前,笑了笑:「子义,你觉得这些难民可怜,可以把军粮分给他们,那么现在比之前有什么区别?多了一碗米么?」

太史慈愣住了,白江的话很有道理,虽然太史慈觉得这么做似乎是正确的,但是看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白江见太史慈愣住了,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说道:「子义呀,你知道这件事情你做错的不是给难民军粮,而是给了军粮后,又把这些难民放回去了。」

白江的话彻底让太史慈懵了,要说上阵杀敌,太史慈自然没有二话,但是遇到这种要动脑子的事情,太史慈真的有些感觉脑袋要炸了。

太史慈有些木木的问道:「大人,为何把难民放回去就是错误的呢?」

白江说道:「子义啊,当初我第一次与幽州牧刘虞大人见面的时候,其实就提到过这个问题,当时我就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那就是以工代赈。」

太史慈虽然对这方面不通窍,但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热爱学习,所以太史慈连忙问道:「什么是以工代赈?」

白江说道:「子义,你看这甘陵县,残垣断壁这么多,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去清理、重建。那这些人从哪里来?是用我们的士兵吗,那谁去打仗?」

太史慈好似开窍了一般,眼睛一亮,说道:「大人的意思可以让那些难民来重建?」

白江站起身来,来到营帐外,看着月色下的甘陵县,说道:「不错,这些难民大部分都是甘陵县本地人,让他们重建,想必他们也会更快完成吧。」

太史慈说道:「要不我去把那些难民召集起来?」

白江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哪有这么容易,这些难民已经得到了米,不一定会在出现。还是等明天白天再看看吧。」

白江收回目光,看向太史慈问道:「对了,根据张希所言,这里应该还有一支叛军在活动,可有探查到什么消息吗?」

太史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今天被难民的事情所拖住,所以并没有……」

白江直接无语住,真的没有想到太史慈竟然也会有这一面,只得故作严肃的说道:「子义啊,难民的确是个问题,但绝不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既然今日你不曾去找,那我便惩罚你带着一千骑兵前去附近搜索一番。」

太史慈心中其实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现在白江让他前去探查,虽然是夜晚,也没有什么怨言。

太史慈让士兵们人手一根火把,在朦胧的月色中,离开甘陵县。

其实白江已经不对太史慈的搜索抱有什么希望,毕竟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太史慈在甘陵县的动静也不小,想必叛军也收到消息了。

夜晚搜寻确实困难,太史慈虽然也想着找到些蛛丝马迹,但是天黑,也确实见不到什么。

如此,到了第二天,才被太史慈找到了一个不算是踪迹的痕迹。

白江有些疑惑的看向太史慈,说道:「子义,这就是你找到的线索?」

太史慈拿着一个木炭,说道:「不错,大人这里处于河流急流口,不可能是从河流上漂来的,而我们夜间使用的是木质火把,烧出来与其颜色相差甚远,所以一定是有人在此宿营过。」

白江四周环顾一圈,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露营地址,于是问道:「虽然能够证明这股叛军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想要找到他们还是太难了些。」

太史慈对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有河流的缘故,现在根本不知道对方向什么地方去了。

白江说道:「先回去吧,等清河国重建了差不多,我们就去平原国,至于那股叛军,让花邵辰沿路多加注意便是。」

太史慈点了点头,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只能先这样。

有了白江的动员,甘陵县的重建工作还是很快的,主要就是一些木制的门窗,一些老旧的茅草房,其他的大抵上底子还在。

并且有了难民的加入,工作效率和进度都大大提升。难民有地方住,田有人种,清河国境内的生机又重新焕发起来。

只不过是短短十天时间,清河国便焕然一新。而白江等人前往平原国也提上了日程。

为您提供大神子溪散人的《三国第一相》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太史之惑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