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 1086. 近战的多种杀敌技

幸而如今这一带日军都在收缩兵力,奉新以北的这片日军都撤回奉新了,罗志成他们三营才得以比较安全没什么后顾之忧。

侧后无需保护,三营就敢全力进攻奉新北门城防阵地,但依照罗志成的性格,还是留了九连来保护侧后。

八连主攻,七连是预备队,机炮连协助远程打击和火力压制,经过一番冲杀,八连的前头散兵已经扑进日军一防的战壕里去了。

一旦接敌,八连后面的主力就马上跟了上去,和日军在战壕里厮杀起来,日军也就是一个中队的人马,其中还包括了非主力战斗部队、伪军等,战斗力明显不如八连。

尽管八连昨晚打了半宿的仗,只是在黎明时分睡了一觉,接着又赶了七八里路地来到奉新北门。

这么大的强度,一般人还真的受不了,但三营的将士们,平日训练就很苦,加上战士们大部分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壮,体力恢复得快,好像有用不完的劲。

此时已经是12月13日的下午,三营战士们在半路上吃过干粮后,就投入到战斗中,八连现在面对的是日军的杂牌部队,所以相对来说,不是很难打。

特别是伪军,见到八连战士们不要命地翻扑进战壕后,就吓得屁滚尿流了,扔掉武器,跪在地上高举双手投降。

八连战士们对付伪军没有像对日军那样格杀勿论,再说这些伪军大部分为了混一口饭吃,暂时放过他们,谅他们不敢做小动作。

而鬼子则就穷凶极恶了,就是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还要想着阵前杀投降的伪军,但在八连的冲击下,不得不操起刺刀和八连战士们拼杀。

现在三营除了驳壳枪,也在各个班组长手里装备了苏式冲锋枪,这种枪械在堑壕战近战里非常好用。

平时远距离及阵地战,三营严格规定不得使用这种消耗子弹极大的武器,后勤补给及运输跟不上。

但在近战堑壕战里,就要祭出这种“新式”武器了,其实日军也有冲锋枪,但他们不用,觉得太浪费子弹。

也决定对资源和后勤会带来挑战和考验,也会把士兵追求精准射击的心气变成对连发武器的依赖。

日军只在小股的特种作战部队里使用,几乎不装备冲锋枪在野战部队里,相对日本有能力而不装备,中国是没有能力装备。

三营有这样的武器,主要来自苏联的援助,白捡来的,不用白不用,当然人家苏联给得不多,就装备在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里了。

由于急行军,八连的班长们装备的冲锋枪,子弹带得不多,好在冲锋枪子弹和一些驳壳枪可以通用,多带点用得上,三营的运输队就带了一些这样的子弹。

现在进入堑壕战时候,这一路辛苦带来的子弹,确实大出风头,连发冲锋枪的子弹射速,远远高于驳壳枪,更不用说是单发的三八步枪了。

在每一个堑壕的转弯处,或是掩体前,第一轮手榴弹攻击后,趁着烟雾,一串冲锋枪子弹过去,鬼子几乎没有任何的反手的机会。

就是面对面撞上,当鬼子举起三八步枪时候,四五发冲锋枪子弹就射入他的身体里了。

当然冲锋枪和驳壳枪的耗弹量非常快,每个射手身上一个基数的子弹(五六个弹夹,一百多发)很快就打完了。

子弹打完了的冲锋枪,还不如一根木棍好使,驳壳枪更是,只能当成石头砸向鬼子,然后抽出背后的大刀。

手榴弹加大刀,也是鬼子吃不消的组合,特别是在狭窄的堑壕里,三营乃至整个74军步兵战士,都受过严格的大刀格杀训练。

什么“破锋八式”、“少林十八刀”等,都要学,在军部请来的刀术高手的改造下,创出一套战场上专有的招数。

本来大刀是中国军无奈之举中的补充武器,但现在变成了一个在堑壕战近战里的好帮手,甚至让鬼子闻风丧胆。

因为大刀使得好,扬长避短,在近战里,很容易上手,鬼子的三八步枪和长枪一样,在堑壕里不灵活。

正如狗腿长华承租陈彦心这些人,很是得心应手,陈彦心带着罗斯献,挥舞着大刀,避开其中一个鬼子刺刀的直捅后。

陈彦心顺势身体就窜了过去,进入一个大刀可以砍到而刺刀回不来的距离,这个距离让鬼子很难受。

陈彦心几乎是条件反射地用身体一边把敌人刺刀给靠开,一边右手的大刀就横着切了过去,雪亮锋利的刀口正好是切向鬼子执着枪杆的右手手腕处。

在这个刀光火闪之间,鬼子的右手来不及撤回,不得不撒手扔掉枪杆,才能保住右手手腕不被大刀切到。

不然的话,一旦切到,以这个力度,右手不断也要残了,那还打个屁,只能等死了。

因此,鬼子舍枪保手,紧接着马上后退,再不后退,身体也要被大刀切到了,但陈彦心如跗骨之蛆,也跟着揉身而上。

左手臂刚好夹住鬼子的枪杆,右手的大刀挽上一个刀花,刚好把刀口调转回来,由右下斜着向左上撩了上去。

这一撩,刀口也正对着鬼子抓住枪把的左手臂,也同样逼着鬼子把左手也松开,这样一来,鬼子就双手空空了。

这一套逼着鬼子撒手的刀法,也是大伙在实战中无数次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因为以前日军为了破中国军的大刀战法,研究出了一套打法。

其实这套打法很简单,就是学了当年戚继光的长刀战术,戚继光的长刀有的长达近两米,但开刃的只有几十公分的刀头位置。

后面没有开刃的长刀,双手都可以抓住来用,类似一种棍刀,这种武器的精妙所在就是可棍可刀,可刺可扫,可长可短。

日军步兵吸取了可长可短这一点技战术,也就是在面对拿着大刀的中国兵躲过刺刀后近身后的战术。

等到中国兵近身后,鬼子来不及退的时候,双手就向前抓住步枪的前枪杆,这样一来,长枪就成了短剑了。

半米长的军刺和大刀差不多长,在短距离内,就破了长枪不利大刀有利的局面了,双方都是短距离的武器,军刺可捅可拉可划,用得好和大刀一样很灵活。

如果两人打着打着拉开了距离,鬼子又可以抓回枪托,把步枪变成长枪,占据长度的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