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 1013. 军官补充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1013. 军官补充

作者:平淡的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射击也是一样,除了那些天赋异禀的人外,只要训练和实战多,会总结等,基本上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射手。

七连一排的战士们,现在他们的射击精准度,让日军的散兵要疯了,不管是怎么的战术规避动作,都有可能被击中。

这些枪声听起来稀稀拉拉、有气无力的,实则不然,几乎是枪枪到肉枪枪要命啊,一看就知道这些中国兵,都是经验老道的老兵射手。

七连的见习官王信嘉,现在驻队在一排,也是抱着一把中正式步枪,盯着三四百米开外如蚊子一般大小的鬼子,屏着呼吸,猜着鬼子下一个动作。

小王很年轻,也就二十岁不到,和三狗一样,在陆军中央军校毕业,他小三狗两届,民国二十六(1937)年入的学。

也就是在三狗刚毕业,王信嘉刚入学,刚考入南京中央军校,就遭受到了日军飞机的空袭了,算是在国破山河碎的时候进入军队的,不是在和平年代想进入军队混个资历的人。

当时南京军校刚接收了新的一期新生,就开始迁校了,沿着长江溯江而上,在武汉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武汉会战紧要时候,接着往四川迁徙。

最后今年夏天王信嘉在成都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本部从此就定在成都了,不走了。

本来军校是要读三年的,现在军队急需大量的军官,就把课程缩短成两年,所以小王两年就学成毕业了。

除此之外,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统称为“黄埔军校”),还在各地开了多所分校,算起来有第一到第九的九个分校

分别是在洛阳、武汉(后迁往湖南武岗)、江西瑞金、广州(后迁往贵州独山)、昆明、南宁、西安、湖北均县、新疆迪化(乌鲁木齐)这九个地方。

严格来说,黄埔军校早在全面抗战前,就陆续开有八个分校了,是潮州、南宁、长沙、武汉、南昌、洛阳、广州、成都八个分校。

全国统一后迁都南京后,黄埔军校的本部就由广州长洲岛迁到了南京,三狗和王信嘉都是在南京本部入学的学生,现在南京沦陷了,本部就迁到成都了。

每次兵员补充时候,三狗都希望上边能多分配几个军校生下来,不管学生兵怎样,但在当时的军队内,这种有知识、学过军事的军校生,无论到哪个部队,都是香馍馍。

相对比大部分文盲庄稼汉的士兵,军校生在掌握武器性能、训练、作战实操、分队指挥上,确实很容易上手。

尽管有些军校生确实比较贪生怕死,但这个是人之常情啊,谁不贪生怕死?慢慢适应和习惯了战场,这个局面就好多了。

三狗当时刚上淞沪战场,也是如此,吓得要死,极度的不适应,现在这几个新来的军校生见习官也是如此。

但现在大家都熬了过来了,慢慢适应后就会习惯成自然了,没有人一出生就能说话走路的,都是一步步来的。

其实按照人数概率算起来,黄埔军校毕业生还是比普通士兵勇敢多了,在一些普通的部队,普通士兵做逃兵的,十之三四,而黄埔军校生做逃兵,十分之一都没有。

当然在74军51师三狗他们的部队,逃兵现象极为少见,部队待遇好,兵员素质高,经常能打胜战,即使在危急时候,也很少被抛弃。

黄埔军校最初创办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培养军事指挥人员,大部分是进行革命的思想教育。

当时第一期半年就毕业了,半年时间,能学到多少东西,刚新兵的队列、行进结束后,差不多就要毕业了。

但是这些毕业生,在部队里,都很厉害,并不是作战指挥马上就有多厉害,关键是革命思想,打仗都是带头冲,才会带着人数少、成军短的革命军,打败陈炯民部队的。

后来的北伐,也是如此,不管是在武器还是人数上,革命军都处于劣势,但面对北方的军阀,几乎是一路横扫过去,靠得就是带头冲的革命精神。

所以,黄埔军校毕业生在部队里的损耗率非常高,不管那次大战,死伤最多的军官,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出来的人。

自从前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以来,大量的黄埔生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现在各参战部队急需下级军官。

但黄埔生每年毕业的人数有限,只有那么的几千人,后来增设了很多的分校,才超出上万人。

可这点人,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各部队的需要,各部队到团级,就会自己开设军士训练班,到了师级,会开设军官训练班,自产自销自给自足。

像一些历经多次大战的军队,下级军官消耗巨大,营长以下的军官,大部分是自己军队内部培养出来的,或是从士兵通过自己的实力、军功,一路升上来的。

像秀才、狗腿、竹竿、打铁侬这些人,都是这样的,不过他们都参加过团部的军士训练班,前段时间在长沙整训时候,也参加了师部的军官训练班。

到了营长这个级别,很少就有草根军官升上来了,毕竟到了这个位置,一是作战指挥的要求增大了,要使用到诸如电话电报通讯、后勤补给、多兵种联合作战等技术。

其次是,到了这个位置,人数上要求就少了,不像连长,需要大量的人去做。第三,由于营长不像连长,不需要长期处于战斗的第一线了,牺牲的人数也少了。

最后关键的一点,就是内部政.治原因,到了这个位置的军官,基本上属于某一个大官某一条线上的人了,属于嫡系或是要培养的接班人的人选了。

所以,没有一定的派系、体系等,是很难升到这个位置的,派系比如是军队大佬所影响的部队。

比如中央军嫡系部队里就分有土木系、何系(何应卿)、胡系(胡忠南)、汤系(汤恩博)等几个大系。

153旅旅长张灵武原来就在胡系军队的,后来因为杀妻事件后入狱,无人收留,51师师长王耀祖要了他,才拼死肝脑涂地的报答,发展到现在的旅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