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二百九十一章 金龟驮醉,金丹显瑞(书友们端午安康,月末求票~)

最近齐鲁大地,尤其是黄海之滨,颇为热闹。

黄海的巨浪排空,临近到岸边,还有那惹眼的龙宫仪仗,沿岸的修行者都看到了。同样被看的一清二楚的,还有那个被龙宫仪仗请进黄海的紫衣道士。

大家都纷纷猜测那是谁。

等到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去紫衣道士现身的那座山里拜访,却发现只有一个持伞的守山人。

问及紫衣道士的来历,那守山人却不肯说,只说了自家老爷去了黄海龙宫赴宴,暂时无暇待客。

众人骇然,一个看着起码是中三洗的金丹大修,却叫那紫衣道士老爷,那紫衣道士的修为得有多高?

这种人物,难怪会被请去黄海龙宫赴宴了。

于是齐鲁大地上的众多修者,也就知道了,如今半岛岬角南边的那片山已经有主了,而且还有了一个名字,叫铁槎山。此山的法禁也是非常厉害,云雾一起,便隔断了所有的视线与气息,于是紫衣道人的身影在这些修士的心中也愈发高大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黄海之滨的众多修士,都有留意铁槎山,想看着紫衣道士何时回来,也好叩山拜访一番。

这里面,又数散修的心思最为热切,他们听说偌大的铁槎山现在只有一个守山人,要是那神通广大的山主回来了,是否可以登山拜师求学呢?

在道士赴海后的第三天,海面上又有动静了。

正是朝霞浮海之时,海上一片金红。

“咕咕——”

几声悠扬清越的鸣叫从深海传来,荡漾在黄海之滨,也引起了众多海滨修者的注意,纷纷放眼往海里看。

“哗——”

忽地,八只巨大的白色鲸鱼跃出海面,激起浪花纷飞,白鲸飞出海面后并不下落,就在海面三丈高的位置御风飞翔。

“噗——”

八条巨鲸同时喷出水柱,高有三十丈,在朝阳的照耀下,映显出一片虹桥霓光。

白鲸之后,二十四名鲛人仕女飘出海面,手提琉璃金灯,脚踏异香金莲。灯光与粼粼的霞光连成一片,映得海面上一片璀璨。

提灯仕女之后,又有三十六个螺女,捧螺奏乐。正值清晨,正是涨潮之时,海上起着微浪,螺声与潮声相和,盛大而又悠扬。

乐队之后,有四只金龟,驮着一个青漆描金的云龙纹砗磲肩舆。舆上坐着一个人,那人似是醉了,仰躺在舆上,一手握着麈尾,搁在胸前,一手垂落在舆外,挑着酒壶,狂态尽显。

舆上之人正是穿一身紫衣道袍。

在舆驾后,七十二名护卫殿后随行,个个骑着高头的七彩鳞马。这坐骑马身蛟尾,遍体披鳞,四蹄踏波,在海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水迹。

马上的骑士身着绯锦袍,外披金漆甲,头戴凤翅盔,脚踩乌皮靴,腰缠青绿绶带,别龙雀大环刀。

这些骑士手里提的仪仗兵器不尽相同,有缨枪,有金钺,有龙旗,最重要的是龙旗上的字,

「肃静」、「回避」。

「奉敕巡行」、「黄海节制」。

这样的仪仗,微末散修或许不知,但久居黄海之滨的世宗大派子弟一看就知道,这是黄海龙宫的殿前诸班直在护送,等同龙君出行!

这正是:

龙宫盛礼别仙客,

金龟驮醉踏霞归。

若非壶中藏日月,

怎得波涛让驾飞?

那紫衣道士好大的排面!

海上的仪仗让岸上诸修侧目,目光一直跟随着仪仗抵达铁槎山,便见一个红衣巨汉从云遮雾绕的山中飞出,来到肩舆边上,背下了酩酊大醉的紫衣道士,飞回了山中。

随即,便是再度云锁九顶,不见仙踪。

此后月余,时有人叩山请见,不过不知是龙君的酒太醉人以至于山主久久不醒,还是此间主人性僻好静,无论来者是野修散人还是大派子弟,山云从来不散,主人也一直不曾回应,只留下一道饮醉龙宫的仙踪传说与海滨的九顶铁槎山之名。

————

而铁槎山中,程心瞻也确实醉了十天才悠悠转醒。

他与龙君谈天说地,足足大饮了三日,两人都是好酒之人,也都是海量,酒也不知换了多少种,最后终究是龙君技高一筹,把程心瞻给喝的醉倒。

至于被人扶上肩舆仪仗,一路大摇大摆回铁槎山,再到被武青伯接到安置好,程心瞻是一概不知的。

醒来后,听武青伯说起,他才苦笑连连。至于山外求见的人,他自然是不去见,风头已经出的足够,没必要再显摆招摇了。而更重要的是,自打渡完劫就被请到海里,自己都还没有认真参看金丹和法相,包括对石中火的收采与炼化,还有许多事没做呢。

他吩咐武青伯一声,封山锁云,谁也不见,随即就在洞中开始闭关。

第一件事,他神入黄庭,查看金丹。

经过丹劫洗炼后,鸡子大的金丹现在只有鸽卵大,愈发炽白,上面显着一副栩栩如生的鸟首人身像。

金丹周围依旧缠绕铅云,程心瞻估了一下,距离下一次洗丹居然有九十八年!

这就是一个很长的间隔了。

他再次运转罡风,去吹拂铅云,让他刚提起的心又稍微有所回落的是,罡风对第三次丹劫铅云的效果依旧,铅云靠向金丹的速度还是快了五倍左右。

这样一来,时间就能缩短到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再用《太乙秘法》引雷洗练,还能再快个两三年。

而且程心瞻期待的是距离下一个地支子年,也就是明四百六十八年戊子年,也只有三年的时间了,到时候如能再采一些风露,那就能再度缩短这个间隔了。

而且这一次洗丹的收获也不小,金丹愈发钢坚密实,这除了洗丹劫的功劳,与程心瞻每逢雷雨天都会祭丹入云以《太乙秘法》洗炼也是分不开的。

而《太乙秘法》带给程心瞻的并非只是缩短渡劫间隔,其实更为关键的是提升了金丹的品质与对雷霆的抵抗能力,再加上他的金丹是由上上等的罡煞结成,这才是他敢于缩短劫雷间隔的底气所在。

世间有很多人,在满天下地找寻能延迟劫雷到来的秘法,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金丹根本就撑不过下一次的劫雷。

至于身上的宝物以及肉身和元神都历经了劫雷的洗炼,更上一层楼,这就不多说了。本次洗丹另一个巨大好处是明定了法相和新增了一项神通。

开窍得神通这件事,还是要讲缘法,与道法、秘术、肉身、运道都有关系。程心瞻现在开了近两百窍,但神通也就二十来样,这里面还包括了「心意通明焰」和「玉液炼形」这样的大窍神通。

其实除非是精修某一祖传的小道秘术,否则开小窍得神通的几率是极低的,像程心瞻的这个神通数目在同境里已经是顶天了,这也要归功于他精修五行和涉猎万法。

话说回来,金丹神通在诸多命藏神通里又是一个特殊,因为其本身不属于肉身命藏的范畴,是开辟了黄庭、缔结了金丹后,才有可能炼成的,而且与自己的大道紧密相关。

换句话说,金丹神通是自己独有的神通,而非「他心通」、「顺风耳」这种流淌在血脉里的祖辈传下来的神通。再换句话说,如果你最终的修为足够高,神通足够广大,那么你也可以把独属于自己的这项金丹神通刻进血脉里,成为流传后世的一项命藏神通,但凡后世晚辈开辟窍穴修成了这项神通,那都可以说是你的法统继承人。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人活一世自然也要留下些什么,这对程心瞻而言可以说是他的毕生追求之一了。

他的这项金丹神通与明定法相是同时来的,也因此惊动了黄海龙君,至于神通的名字,他也在龙君当面现取了一个,也即是「精卫衔石」。

这项神通天然厌胜水脉与水族,究其本质,是一项「土克水」的神通,能够以自身的土行法力或者是天地间的土行灵气凝成山岳,填水镇妖,至于凝成多大的山岳,那自然是要看自己境界与对神通的理解了。

如果修者本就精修五行之土,或是对世间的灵山大岳有观想感悟,亦或是再配以土属灵物或是法宝,那神通的威力自然更上一层楼。

还有关键的一点,神通随心施展,无需念咒踏罡,这一点在斗法上就极为便利了。

所以总的来讲,程心瞻对这道神通是很满意的,尤其是当下魔龙肆虐这个局面,这道神通更是来的关键及时。

想到这里,程心瞻又拿出了龙妃姑母赠予的那块方玉。

这样好的一块玉,程心瞻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拿来炼一枚法印,一枚镇压法印。

他观摩过天师印,贯使【镇】字咒,身怀天下第一地煞,又有除魔镇世之志,炼制一枚「主地」、「主土」、「主镇」的法印,是他心中早有的想法。

如今又炼成了一件主土主镇的金丹神通,那身怀一枚法印更是应有之义了。

只不过是一直以来苦于没有合适宝材,所以炼制法印一事也就一直耽搁了。并非是程心瞻没有遇见过好东西,只是他对于这样一枚法印有要求,土行、通灵、高品,这三样只是起码的,还有就是得天生印形之物,少经人为雕琢和打磨淬炼。

也正是这些要求,所以程心瞻一直难找到合适的。

但如今龙妃赠予的这枚方玉,却是很好的满足了他的要求,只需少动几刀,刻出印钮和底款,这印便成形了,后面就是放到窍中时时以法意蕴养就可以了。

意动手动,立说立行,想到这里,程心瞻便动起手来,拿出了自己的刻刀——他只有一把刻刀,一直用着都很顺手,就是投剑山静思长老所赠的刀笔,「开山」。

他左手握印,右手持刀,就在印上开始雕琢起来。这印是极好极坚实的印,但好在他的刀也是极好的刀,加上他在刀上再附以金行法力,只见玉屑纷飞,印钮便快速成型。

他没有雕刻精巧的兽钮、鸟钮或是亭钮,只是一个极为简单粗犷的坛纽。小小的坛纽分作三阶,逐渐收拢,寥寥几刀,却透出山岳法坛的形意来,看起来无比的高大。

至于底款,程心瞻也早有腹稿,此刻便题了上去,只四个字,

「山河无恙」。

清扫干净玉屑,这法印便成形了,不需炼以水火,不需篆刻禁制,不需以灵气与法力浸染,这件品质极高的玉印直接就被程心瞻收入黄庭宫中。

于是,他的心神也再次随着玉印回到黄庭宫。

玉印自行飘到了金丹之下的位置,在黄庭宫中与金丹相处的颇为和谐。而金丹在玉印之上,就好像是印钮山坛上供奉的灵珠,仿佛这枚印就该是在这里。

金丹似乎很喜欢这个新来的邻居,毫不吝啬,主动涌发出罡煞之气,像瀑布一样垂落,浇灌到玉印上。

程心瞻见到此景,也是会心一笑。

他再仔细看向金丹,便能发现,金丹虽然更加凝实,法光虽然更加纯粹,但是在亮光上,却是比渡劫之前要黯淡不少。

到底是历经了一次天火煅烧的五九雷劫,金丹还是有些萎靡,第一次丹劫之后也是这样,而且那一次因为应对仓促,比这次还要严重些。

这是每个渡完洗丹劫的修士都会有的虚弱期,但是因为并不伤及本源,所以等过些时日金丹就会自行恢复了。

不过这时,看着金丹萎靡的样子,程心瞻忽然想起一事,他记得闻师交给自己玄牝珠的时候说过,说此珠在「玄幽牝母煞」孕生,有「地中金母、煞中木公」之称,能包容万象、催生发物,尤其是对金木之物有奇效,可以用作第二元神、身外化身,也可以放入黄庭之中,修复破碎的金丹。

现在自己的金丹虽然未曾破损,但如此萎靡之态,若是以玄珠蕴养一番,是不是也可以早日恢复呢?毕竟少一个弱点在斗法之中便多一份底气。

于是,他心念一动,玄牝珠便从右眼阴殿中一路下沉,来到了黄庭宫中。

玄牝珠灵性十足,来到黄庭后便自行变化到与金丹等大,飞至金丹旁边,围绕着金丹飞旋,而金丹被玄珠带动,也开始旋转。

于是,两颗珠子,一颗炽白,一颗幽绿,互相盘旋绕圈,就好似太极图中的两个阴阳鱼眼,竟散发出一种玄妙非常的道韵来。

这是程心瞻没能预料到的。

与此同时,程心瞻也能真切的感觉到,金丹散发出的法光神芒正在明显的增长,金丹在迅速的恢复。

果然有效!

程心瞻心中一喜。

然而就在下一刻,让他更未曾预料到的事出现了:

本就以寻常五倍速度向金丹靠拢的劫云,忽然又进一步加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