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南海北,三地择一(第二更,求月票~)

三年后。

明四百六十二年,春,惊雷阵阵。

外面下着雨,阴沉沉,寒凄凄,观玄观的后院虽然没有顶棚,但是这里炉火旺盛,雨还没落下来,就被蒸成了白烟,飘在观顶。

一只金瞳尖耳的三猫趴在烧得赤红的火炉上,似乎是一点也不怕烫,还在陶醉的吸食着灼热的烟气。

炉边,一个白衣童儿在摇扇扇火,一边感悟着风火之变,一边领略着炉中的土行法意。

在白衣童儿的旁边,程心瞻正襟危坐,又是在分神化念,一心二用。一边手上频繁掐诀,往炉中打入符咒,时不时加入些辅材,炉火闪耀中,一件书册状的法宝隐隐成型。另一边,他神入阴阳殿,继续参悟阳罡—「日御光雨」和阴煞—「玄幽牝母」中所蕴涵的阴阳法意。

这时,程心瞻忽有所感,往山外望去。便见一道火光自东北急来,在重重雨幕中留下一道火线,随后落入了观中。

程心瞻见状一笑,足足三年过去了,可算是有消息了。

火光落地,化作一个昂藏壮汉,汉子走到程心瞻身边,跪坐后躬身抱拳,口道,

“幸不辱命!”

“这么些年辛苦你了。”

程心瞻道。

武青伯咧嘴一笑,

“不辛苦。”

“地方找在哪里?”

程心瞻问。

武青伯便答,

“天南海北走遍,发现如今东南、西南、西北、中原等地,随着正魔之争,四门九流走动频频,难说什么隐蔽无人之地,一旦起了雷劫,保不齐招人探看。唯有齐鲁、庆州和辽东这三处还算安分,各找了一处地方。至于塞北、北疆这些灵气贫瘠且以魔教居多的地方,我就没去找了。”

程心瞻点点头,一旦起了杀劫,影响是多方面的,风雨如晦,板荡之秋,少有人能独善其身,便是渡劫这样的事,也不比太平时光那样轻松了。

现在两方对垒,只要能损害对方,那肯定是不择手段的,并非是程心瞻杞人忧天,像他这样的人物,雷劫必定动静大,要是让魔教发现了,派个死士过来闯进劫雷里,并非不可能。

上次临时在湘西渡劫,惊来了家里两位四境,但程心瞻不可能每次渡劫都叫家里人来护法,四境大修士不是这么给他用的,他也未曾听过山里三四境的长辈谁是靠着一路护送送上去的,都是独自出山渡劫,独自归来。

再者说,谁也不可能希望自己每次渡劫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自己具体境界广为人知。

所以说,找一个僻静无人之地,是要让自己能施展开手脚,做足准备。也是为了防止有人有意或无意的路过打扰,使得劫云生变。再者,还是为了隐藏实力,不让外人摸清真实修为。

一个好的渡劫地,往往会用上许多次,更有甚者,会师徒相传,成为一支或一宗的底蕴。

程心瞻所学驳杂,金丹品质极高,又常雷击风吹,与旁人不同,渡劫之地更是得找一个合乎心意的。

庆州和齐鲁,一个在中原腹地,一个紧着渤海,两者境内也是道昌魔伏,确实是当今比较安定的地方,而且世宗大派也不多,修行人比不得东南的密。至于辽东,更是偏远,虽说那里魔教并不少,但是地广人稀,也是适于渡劫。

武青伯是了心思的。

“那青伯休息一下,半个月后我们出发。”

“是。”

————

半个月转瞬即逝,历经三年的炼纸、拓印、合书,程心瞻的地书看起来也终于像了样。

他从炉中取出,先是准备把地书收入土府之中,却没想到炳灵太子的反应很大,地书一进去,他就要出来,土剑也在嗡嗡作响,希望主人把自己取出来。

没有恶客驱主的道理,程心瞻便把地书拿了出来,又想放到黄庭中。

没想到金丹的反应也很大,想要把地书赶出去,但是又不敢动手,于是兀自在那打转试探,一刻也不肯安生。

程心瞻只好再把地书拿了出来,放进了暂时无主的绛宫之中,地书浮在云床之上,终于安分下来。

“童儿和狮子留下看家,我外出渡劫,三年即归。”

“遵老爷法旨。”

童儿和狮子齐声道。

“青伯领路,先去路近的庆州看看吧。”

“是。”

————

庆州西北,与河洛交界处,边境之地,人烟稀少。由于地处淮涡之间,更是湖泽密布,常年水烟袅袅,厉瘴不散,多生蛟蛇犀鼍,鲜有人至,概称,

「八百里河」。

两人站立云头,见下方云遮雾绕数百里,浩渺无极,更有鼓声频发,闷雷阵阵。仔细去听,原来是急流汹涌之声混着犀鼍吼叫。

“青伯倒是找的好地方。”

程心瞻说。

武青伯道,

“此地好处就是地处边界,往来的人不多,而且庆州修士与金陵、会稽、豫章三地往来密切,与河洛交流不多,此处又是一处水泽险地,一旦进入其中,便极易迷失方向,所以都是绕行。

“关键是此处蛟蛇犀鼍颇多,叫声如雷,更是常有水蛇化蛟,引得天雷来劈,雷光长聚不散,可以作为遮掩。”

程心瞻点点头,他以望气术观之,也是一处五行齐备之地,陆上泽国,亦有阴阳之理,他道,

“是处好地方,且去看看另外两处,再做抉择。”

“是。”

————

两人一路往东北而行,这就来到了齐鲁半岛。

半岛深入大洋,在半岛最东端的南边,黄海之滨,有一险山,九顶连绵,摩天接云,危峰兀立,巍峨峻拔,山海相映,雄伟壮观。

此地近海多雾,漫上岸来,涌入山中,袅袅浮动,与海面之雾连成一体,把群山淹没。此时,仅有九座峰顶漂浮在雾海之上,宛如九叶扁舟。

而在重重云雾之下,更有怒涛拍山,其声仿佛惊雷。

“观主,你看这处,由于在半岛最边沿,所以鲜有人来往。潮起潮落,加上浪涌击岸,时常水漫半山,雷音贯耳,更是无人愿意在此建立道场。

“而且此山九峰连绵,犹如屏障一般刚好挡住了来自西边的探视,东部更是常年海雾不散,海雾下的浪声如雷,也可以作为遮掩。”

武青伯介绍说。

“此地亦是妙极!再去看看最后一处。”

程心瞻看着山海相依,九舟浮海的景象,连连点头。

此地山中藏金,峰头上更是有金石裸漏,应当是常常引来天雷劈打,以至于呈现出亮铁色,周边的山石则是被雷火灼成了焦黑色,山腰出环生绿树,山脚连海,这也是全了五行。

山海相依,更是符合阴阳之理。

————

随后,两人继续往东北走,直接横跨渤海,来到了辽东。

这里尚是一片白雪皑皑,武青伯带着程心瞻一直往东北走,在快要临近长白山的位置才停下。

这里是一处被急流冲开的峡谷,这水还是一道灵泉,水面灵气氤氲,弥漫峡谷。急流在峡谷中冲刷,发出巨大的雷声。

最为精巧的是,这山是一座浑圆之山,山中的峡谷则是被灵泉急流冲成了一条弯曲连折的线,对分此山。

程心瞻从上往下看,看的清楚,这分明是一张太极图!

在白山黑水之地,荒山野岭之所,能找到这样的一眼灵泉、这样的天生太极之地,实在不容易。

“真是辛苦青伯。”

程心瞻再次感叹道谢,这三处地方各有特点,确实也都满足自己的要求。

“但愿能为观主解忧。”

程心瞻大笑,

“多谢青伯,我忧已解。”

此时,他心里已经有了选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