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旅明 > 第718节 清场

旅明 第718节 清场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八月五日,忠勇伯曹誓师第二日。

清晨,阳光满满铺设在了华北平原。虽说这些年灾厄不断,但眼下好歹是仲夏。对于底层农人来说,一年中最难熬的寒冬所幸尚远,这就算是好季节了。

但是,穷人永远离不开的,除了冻,还有一个伙伴:饿。

这几年天象异常,风不调雨不顺。整个华北庄稼歉收,官府赋税却连年高升。

今年局势更坏。现在已是八月初,有经验农人站在田头,看着半死不活的麦子长势,心中早已充满了绝望。

事实上,经验丰富的农人,已经开始命令浑家减少每顿熬粥的米量,并且偷偷做起了逃荒的准备。

这都是自古以来的老路数。处于挣扎中的底层农人,再不愿背井离乡,面对无法抗拒的天灾**,也只能选择保命为先。

所幸,这一次,有人帮大家下了决心。

晨光中,一片薄薄的土雾,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从雾中显现的,是一排尺子般笔直的骑兵队列。

远远望见来者后,唐家围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待到骑兵队列将将来到门前,紧闭的大门恰巧打开,改为竖列的骑兵,丝滑无阻地进入了唐家围子。

未及,马队停在了围子里的扬谷场。就这点功夫,谷场周围已经蹲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最高兴的,则是围子里的小孩。他们喧闹着围在刚下马的骑兵身边,明显营养不良的眼中充满了渴望。

憨笑着的骑兵,从口袋里掏出了印着一只大板牙兔子的奶糖,分发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的欢呼声中,闻声而至的唐家族长,拄着拐杖,急匆匆迎了过来。

唐老族长面容富态,戴着顶**一统帽,身穿薄缎袍子,脚下蹬着一双带有麻眼的时尚凉皮鞋。

见到族长,带队的骑兵排长唐富一挥手:「全体解散半小时」。

唐家围子,是靠近春雷营驻地的一处自然农庄。由于距离近,当初春雷营组建时,这里的人是最早和新军营地打交道的。

从提供劳力修建棱堡开始,拿到银圆工程款的唐家围子,就吃上了新时代军民关系的第一口肉。

再到后来,双方了解加深,看到春雷营和大明完全不一样的士兵待遇,围子里不少年轻人甚至直接去投了军。

这几年下来,托春雷营巨大需求量的福,唐家围子和周边一些农庄,已经事实上成为了春雷营的附庸。

今天来的骑兵排,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出身唐家围子的兵员,全部到齐。所以排长一声令下,大部分骑兵都牵着马去和家人见面了。

排长唐富本人也不例外。见族长匆匆而来,他先打起了招呼:「大叔公!您来了」

「小九来了啊,来了就好。」

往常总是笑眯眯的唐家族长,今天却是带上了迷惑。领着族人在这末世挣扎求存半生,唐族长对任何一点不寻常的事物,都保持了足够的警惕。….

悄悄将唐富拉到无人角落,唐族长一脸探究地低声问道:「怎地都回来了,可是营里出事了?」

唐富对自家这位大叔公的敏锐感知那是从小就佩服。一手玩着腰上的马刀穗子,带了点玩味,唐富答非所问:「大叔公,收成如何?」

「哎呀,别提了!」

一说到这件事,唐族长其他的担忧就全忘掉了。狠狠用拐杖戳了戳地面,唐族长低头叹气:「瞧这情势,能有往年五成都算是好的。唉......莫说什么地租了,今年的秋赋应付完,全庄老小都得去喝西北风!」

说到这里,唐族长抬起头,带着希翼的眼神望向了唐富:「春雷营今年有没有工程发包下来?」

唐富长长叹

一口气,正色道:「还包什么工程,***来啦!大叔公你带着大伙逃命啊!」

「啊~什么!」

突然间闻听噩耗的大叔公,双目愕然:「***?......关城外的***?」

「嗯!」

认真想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消化了这个可怕的消息后,大叔公一个腿软就靠在了背后的夯土墙上:「小九,你说的可是真话?」

「十五万***昨日已在三屯营叩关了。李将主今晨亲自下的令,我是专程来告知大叔公的!」

确认了消息唐族长有点六神无主:「这,这如何是好?」

「跑啊,还等什么!」

「啊,对,我这就告知大伙,去迁安县城避一避!」

「狗屁迁安县城!七年前迁安县城不是一夜就被***破了!」

「是了,县城不足持。」大叔公捶了捶额头,强行镇定下来:「春雷营寨能容我等吗?」

「死战之地,去了送死吗?」

闻言,年轻的唐富,脸上显出了激动之色:「我春雷营三千将士已和李将主共誓,今次与***不死不休。春雷营势必成死战之地......大叔公,带着大伙去天津吧。」

「天津啊......」大叔公脸上,露出了惆怅之色:「天津有些远啊......地里还有庄稼。」

其实,唐富和唐族长都心知肚明,从一开始,这个问题就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去天津。

然而人就是这样,总归有一点侥幸心理的。所以说了半天,唐族长始终不愿意正视唯一的正确答桉。

「三百多里路,也就几天功夫。现在走,来得及。」见大叔公有些犹豫,唐富语重心长地劝道:「七年前鞑乱,庄子没有防备,连带掳走的,再加上事后冻饿而死的,活生生少了三成人。」

「大叔公,这一次***是十五万大军。你再不带着大伙去天津,今后就没有唐家庄子了......***是吃人的!」

「走!今天就走!」

权衡了好久,最终,没有多余选项的大叔公,还是果断选择了正确道路:「娘老子的,正好,反正秋赋也缴不上了,走,今天大伙就走!」

「粮食都带上,莫要留给***一粒米。」….

大叔公下定决心,唐家围子里的成年男人便迅速被聚集了起来。没多久,站在一个破椅子上的大叔公,公布了消息,并且宣布了全体村民去天津避难的决议。

大叔公的表态,虽说有一部分村民极其惊讶,但在这严酷的中古社会,掌握了信息优势的上位者的决议,村人是必须服从的:报团还有希望生存,落单就必死无疑了。

另外,还有一部分村民,刚才已经通过自家的骑兵儿子得知了消息,也被做通了思想工作。所以大叔公宣布后,大部分群众还是表示情绪稳定。

接下来,就是轰轰烈烈的大搬家活动了。包括排长唐富的老娘和兄弟在内,家家户户都将粮食和可怜的一点细软整理出来。

村里的牲口和车辆也开始紧急保养。牲口被喂了精料,车辆得到了检修。这期间,一部分村民还被派出去割未成熟的庄稼:反正都要跑路了,割点上好青料回来喂牲口。

当天下晌,背着大包小包行礼,车架上坐着老幼的唐家村人,离开了他们世世代代的居所,缓缓消失在了南边的地平线上。

总的来说,唐家围子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大伙有足够的时间做跑路准备。

事实上,现在这个时间点,皇太极的满蒙大军还在盛京集结呢,只有少数斥候先行出动。所以,华北平原的撤退农户,完全可以整理家当徐徐南下。

然而这个秘密属于高层机密

像唐富这样的士兵,得到的消息就是:***前锋已经在长城一线叩关了,大军不日就会破关,需要抓紧时间,及早疏散周边群众。

————————————————————————————

就在唐家围子老少闭上大门跑路那一刻,永平以南百十里外的滦县县城,大开的城门同样迎来了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士。

不久后,县衙后宅小书房,县令叶岭西亲手将泡好的茶盏端给了客人:「克弓兄,何事至此?」

真实历史上,滦县是没有叶岭西这个县令的。奈何穿越者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快十年了,其所扇动的风暴威力,也越来越强,刮到了大明天下的角角落落。

叶岭西是广东五岭人。其人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居家举人,而后不知怎么抱上了曹将军大腿。这一来,叶家族中不但代理了不少新式货物,他本人还被吏部选官,超常规安排到滦县做了正堂。

今天混在骑兵队里前来的,是一个身材壮硕,脸膛黝黑,看上去孔武有力,一点也不像秀才的一个秀才。

到了这个节骨眼,名叫高岐,号克弓的壮年秀才,来历其实也不难猜:其人就是坐镇京城,负责联络粤籍官员的穿越狗腿子,总钻风。

「事急,我连夜赶过来的。」接过茶水先是勐灌一气,高岐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用明显带有广东口音的官话说:「罗大人亲笔,看完再说。」….

叶岭西接过信拆开,发现其上只有寥寥两三行字。匆匆一看,他当即大惊起身:「***入关了?」

「然也。兵锋已至长城。」

起身,在房中踱步多时,叶岭西方才按下心中惊涛:「计将安出?」

「迁民。」

「天津」

「天津。」

「怎不见朝廷塘报?」

高岐干笑一声:「朝廷尚未得知。」

「乖乖。」叶岭西惊愕不已:「无诏迁民,出县界,此迹等同谋反......曹帅那边......」

「曹帅昨日已在广州誓师勤王。」

叶岭西头上冷汗都冒出来了。毕竟再怎么说,束发以来的传统教育,还是令他骨子里对皇权有着敬畏:「可......可......可是要?」

「嗯。」高岐虽为秀才,但在新体系内,他可是老牌,身份远比叶岭西这个半道蹭进来的要高,反贼意志远强于对方:「这一回,勤王,完了,就,再,不回去了。」

一字一顿,高岐盯着叶岭西的眼睛,缓缓说出了要点。

一屁股坐回椅中,叶县令这下浑身都冒出汗了:「家中老小......」

本能推脱一句,叶岭西才勐然想到,自己全族都在五岭居住,真要抄家杀头,怕是姓曹的砍起来更方便。

至于崇祯皇帝......姓曹的,哦不,曹皇上今趟御驾亲征的话,崇祯满打满算也就两三个月活头了......

一通盘算打过,心下计较已定,叶县令终于咬牙说道:「今夜就联络城内大户。明日起,本官下令县城许出不许进,并传信与境内诸乡。」

「好好好,叶兄深明大义!」原本还撑着一股劲的高岐,这一刻松了气,浑身上下都疲惫不堪:「快与我寻张床铺,还有外间那几骑,一并安顿。明日还要去左近县城。」

叶岭西闻言,一边打开屋门唤管家,一边皱眉分析道:「不论是迁西,还是永平,主事者都不是南人,怕是不好游说。」

「诸君愿意捐躯死国,自是拦不住。」

已经走出门的高岐,声音悠悠传了过来:「可四乡那些穷苦人,没必要陪绑吧?」

————————

——————————————————

就这样,接下来的两天,从北往南的平原上,冒出了一行行蚂蚁似的人流。被高端「信息化」科技催动的十七世纪战略逃难潮,魔幻般出现在了广袤的华北平原。

而与此同时,亦有大批骑兵从天津出发,分散进入了华北平原:老实听劝告的人毕竟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舍不得家业的人,需要进一步「劝离」。

对此一无所知的朝廷,直到五天后,才得到了永平府的加急奏报。原本这份奏报,乃至其余几份县衙奏章,三日前就到京城了。然而在官僚系统有意无意的怠慢后,信息终归是被拖延了。

一头雾水的崇祯皇帝,看到这份语焉不详的湖涂奏报后,恨不得给永平府尹搂头砸一烟灰缸,再撸两酒瓶:什么叫民众四散南逃?什么叫「据传」鞑虏南下?朕怎么不知道?传谣信谣,找抄家呢?….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神器,.】

大怒的崇祯急令锦衣卫出城赴永平探查。

然而,锦衣卫将将出城两日,永平府的八百里惊天战报又发到了皇帝面前:曹贼终于反了!曹贼在天津的骑兵,诈开了迁安和抚宁等几处县城,将县民细软粮秣搜刮一空,全数赶往天津。

另,曹贼此刻正在攻打永平府城。

大惊失色的崇祯皇帝,当即下诏京营戒严,并派出多路探马查探实情,京城里一片慌乱。

1636年8月15日,新位面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天一早,崇祯帝罕有地停了早朝,率领一干重臣,登上了皇城东面的城墙。

视线所及处,金色朝阳下,一道道不祥的黑色烟柱,矗立在地平线上。

详细情报已经传回来了:有大批曹逆麾下的精骑,正在分散焚烧各地农庄和地里的麦禾,强行驱赶京周农人南下。但有稍稍拖延者,尽遭笞打,再有不从者,抛尸于众。

另:彼辈武力强横,手中火铳既远且狠,各地军卫只能谨守关隘,莫敢与之争斗。

全程面无表情带着一干职员看完了烟火sho,回到皇极殿的崇祯,口齿颤抖:「反了,真个反了!温体仁,你是首辅,你说,朝廷该怎么办!」

就在温老戏骨不慌不忙整顿袍服,出列准备和稀泥时,一个小太监举着八百里奏报冲进了殿内:皇爷,不好啦!***叩关啦!

战报:昨日后晌,喜峰口、独石口两处位于长城的关隘,遭到了***前锋大军的勐攻,陷落在即。

「真个来了,不是谣传?」急急抢过战报,崇祯看完后,一屁股坐回了龙椅。

半晌后,皇帝嗓音干涩地说道:「呵呵,忠勇伯大人人在广州,倒是比朕知晓的还要早啊?怪不得派了兵马来驱赶民人......这是替朕分忧啊,哈哈,哈哈,好一个忠心臣子!」

群臣闻此诛心之语,尽皆伏地请罪,

就在这一刻,又有一个小太监高举八百里战报跑进了大殿。

下一刻,看完战报的崇祯皇帝,一声怒喝,急怒攻心,晕倒在了龙椅上。

殿内当即大乱。

战报:三日前,反贼李自成陷洛阳,烹福王朱常洵,与众分食之。.

素罗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