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旅明 > 第709节 收线(一)

旅明 第709节 收线(一)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时间:一六三六年五月二十日,上午。

地点:郑和岛。

碧蓝色的海天之间,座落在黑色石基上的立锥堡,突兀出现在海岸旁,以极度不和谐的方式,将粗鲁的工业文明强行挤入了蛮荒地带。

顾鸣推开用树枝草草绑就的木门,从自己待的小屋迈步出去。旋即,他就被强烈的热带阳光耀花了眼。

晃一晃脑袋,待到眼睛恢复,他面无表情地查看起四周。

遮挡住视线的,首先是排列整齐的“窝棚”。

这些所谓的窝棚,虽说长度有大有小,但横平竖直,明显是按照军营来规划的。

说是窝棚,但其实下半部分都是标准的砖混结构,甚至还有玻璃窗。只不过,到了腰身位置,建筑材料就统统换成了木头、树枝、茅草以及各种说不上名字的热带蕉叶。

整齐的规划,扎实的下半身,再配上潦草的上半身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从卡其色的棉布衬衫口袋里,掏出一个涂成军绿色的制式ZIPPO,再从长裤口袋里摸出一盒没牌子的军供烟。顾鸣点着烟后,长长吐一口气,迈开腿,沿着笔直的石路,往堡门方向走去。

立锥堡的地基,是一块天然石台。当初清理完石台后,测量下来的总面积是1.6亩。

整个石台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四边形。第一批建设者们,用随船送来的红砖和水泥,修了前后门和一些关键建筑。

至于其余围墙部分当初之所以选择此地插旗,就是因为这是一块天然高出地面五米有余的石台。除了特意留出的前后门之外,其余围墙部分,只需要立起树桩围子,就是七八米高的防护体系了。

沿着规划好的十字主干道,顾鸣抽了半根烟功夫,走到了正门。

正门是面向内岛的唯一出口。

早期修建的第一扇大门,如今早已在惨烈的战斗中被蹂躏的四分五裂,变成了烧火材料。

现如今的大门,是几根船桅做梁,木桩捆绑起来做门的临时建筑,上面连树皮都来不及削掉。

视线滑过充满着草率味道的大门,以及门后用沙袋堆起来的环形工事,顾鸣看向了大门两侧。

粗糙的,表面草草用水泥抹过的砖墙,向大门两侧分别延伸出二十米远。

明显的新旧堆垒痕迹,夹杂在红砖中的石块,以及表面的刀痕、火痕、血迹,无不诉说着两堵墙曾经的遭遇。

严格的说,应该是四堵墙.面朝外的是一堵厚矮墙,其背后是一堵带有射击孔的高墙。

此刻,高墙的背后,大约有二十来个穿着同样卡其色衬衣,头戴渔夫帽的开拓队员,正站在竹架上,墙头架着火枪,对外警戒。

“顾爷来查哨了啊!”

坐在环形工事里无聊发呆的玉生少爷,扭头看见顾鸣,笑嘻嘻起身,跳出工事过来来招呼。

玉生这个曾经的文人少爷,这几年跟着吴三爷南征北战,早已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精悍的文化贼。

身为吴三爷团队的核心人物,玉生现在的衔头是副队长兼教官。他掌管着堡子里所有枪手,以及爆破人员和爆破物资。

“闲不住,瞎晃悠。”

顾鸣随手掏出烟卷扔过去一根,一边顺势往前走:“今日如何?”

陪着顾鸣来到大门,玉生透过树干间的缝隙,一起张望:“今天大约又是无事.半个月没动静了。”

闻言,顾鸣只在喉咙里“唔”了一声,便不再言语,只是一个劲向外张望。

出现在眼前的,首先是连接着大门的缓坡。

这道坡原本是没有的。当初修建立锥堡时,考虑到要进出人员物资,于是在正对着内岛的位置,开始修建大门和缓坡。

当其时,虽说不时有零散野人前来骚扰,不过这并不影响开拓队的战略决策。甚至,考虑到日后会有机械装置通过大门进出,缓坡地基还用块石和水泥浇灌,生怕不牢固。

谁料想,半年后,一次人数高达两千的土著突袭,拉开了郑和岛战役的序幕。

这之后,肠子都悔青了的开拓队,开始试图损毁道路。

可是,没那么容易了。

此刻的地基上,不但覆盖着厚厚的夯土层,砂石层,其上还覆盖着厚厚的尸体层。

伤亡惨重,精疲力尽的开拓队,连防疫条例要求的处理尸体工作都做不完,更没有那个精力去断路了。

再往后,察觉到缓坡重要性的土著,在攻城时也会携带泥包和树干填坑不知道是谁教给他们的聪明主意。

今天的缓坡,由于十多天没发生战斗的缘故,上面没有尸体,只有一层黑色的风干血土层。

缓缓抬起头,顾鸣运足目力,望向了对面的热带雨林。

茂密的热带雨林,像一条厚厚的绒毯,耸立在五十米外的沙滩线上。从顾鸣的海拔,可以沿着密林顶端,一直远眺到岛屿的中央山脉。

碧蓝的海天,金黄色的沙滩,黄绿色的雨林带,还有温暖的气候,湿润的空气.来自酷寒的太行山脉的顾鸣,对郑和岛的一切都喜欢的紧除了土著。

裹着草裙,戴着面具,浑身涂满白垩的土著。

手持竹刀木矛,悍不畏死的土著。

哦对了,最近的多场战斗中,有越来越多的土著,使用起了金属刀具。他们甚至还组建了火绳枪压制班组。

一幕幕惨烈的镜头在顾鸣面前滑过,提醒着他,要想在这没有冬天的好地界多活两天,就要先干掉对面的密林里的土著。

长吁一口气,没观察到什么异样的顾当家,挺起身,面上带了三分笑意:“无事就好,咱们多挨一天是一天。”

经历过更多血战的玉生,完全表示了赞同:“顾爷说的在理。”

巡视完前门,顾鸣转头去了病号房。

病号房,在小十字路口的中心位置。

第一批来自太行山的好汉,总数有两百人。

登岸当天,好汉们顶着航海不适,腿软脚麻之际,当即和土著干了一架.死了五十人。

没办法,当时不提着刀冲下船,已经被土著冲破了防线的码头,很快就会被烧毁,不出手不行。

一来就吃到下马威的太行群雄,在之后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由于频繁战斗以及水土不服、疾病等诸多原因,陆续又减员了一百来人。

现如今,还有战斗力的数字,只有不到五十。

拉开一扇上面画着个红色十字的柴门,顾鸣头一低,钻了进去。

由于玻璃窗和茅草屋顶漏下来的阳光缘故,病号房里其实光线充足,也就比室外低一点。

沿着墙壁,是一排木板床,上面有绿色的军用被褥,躺着好几名伤号。

见顾鸣进来,一个身穿绿色大褂,脖子上听诊器的年轻小伙,对他点了点头。顾鸣脸上堆起了笑,很客气地打了招呼:“马大夫,我来看看伤号。”

“总的来说,还行。”马大夫闻言起身,带着顾鸣挨个查床:“这一个恢复的不错,断掉的膀子没发炎,再躺几天就能起床。”

“这一个命也大,高烧现在已经退了。没特殊情况,过几天也能起床。”

顾鸣客气地跟在年轻人身后,亦步亦趋,腰甚至稍稍有点弯:在他充满了厮杀和献血的前半生,从来没见过,一个伤口腐烂溃脓的人,居然可以被硬生生救回来。

八名伤号中,来自顾鸣手下的北方人,却占了五名。这个原因很简单:顾鸣的手下,都是未经过训练的野把式。他们只能上阵和敌人肉搏,不会打枪,所以伤亡率高。

隔了几张床铺,顾鸣和马医生来到了最后一张床前。

床上躺着的,是一个面色苍白,约莫有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这年轻人牙关紧咬,头冒虚汗,紧紧抱着被子,正在不停打摆子。

顾鸣见状上前,伸手按住少年的肩膀,轻轻喊了句:“二伢子!”

叫二伢子的少年,浑身颤抖,没有答话。

“马医生,这?”

上前掰开少年的眼皮看了看,马医生面带无奈:“他这个疟疾反应比较大,可能是并发了某种脏器过敏,很严重。”

顾鸣听不懂专业术语,只是问道:“会否断了性命?”

“嗨”见惯了生死的马医生,眼角耷拉了下来,用那种看死人的眼光看着二伢子:“这个九成九没救了。你明天联系一下卫生队,我估计明后天就差不多了。”

“真就没药了吗?”

“嘁”马医生扭头往办公桌走,然后悠悠飘过来一句:“有没有你不清楚啊?”

顾鸣怔怔站在原地,神色复杂。

按理说,有着严格卫生条例的立锥堡,是不会出现疟疾病人的。一惯将疟疾视为扩张头号大敌的穿越集团,在这方面从来都是重视有加。

立锥堡一开始搞基建时,哪怕耗费珍贵的炸药,也要第一时间开凿出蓄水池和排水沟。这两样工程的优先级,甚至在宿舍之前。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和土著的战役,居然如此惨烈。

被无数土著攻打的开拓团队,从一开始就只能据守。每一次战斗,都会有无数尸体跌落在堡墙下方。

汩汩的献血四下流淌,汇聚成潭。铺天盖地的热带雨蚊接踵而至,贪婪地吸吮着人类贡献出来的午餐。接下来,雨蚊四散飞行,就近寻找当天的晚餐。

于是,大规模的疟疾症状出现了。截至目前,立锥堡内几乎人人都得过一次或者两次疟疾。

而因为补给的断绝,半个月前,所有的疟疾药物都用完了。二伢子这种重症患者,现如今就只能等死。

顾鸣站在床头,发愣了好久。

他在回忆,当初二伢子入伙的那一幕。

二伢子是七婶的独子。顾鸣小时候差点饿死时,七婶用几根山药救了他的命。后来有一天,快要病死的七婶拉着顾鸣的手,把二伢子交给了他:“山里大旱,家里实在养不活了,跟着你挣命吧”

“呼”想到这里,饶是早已被乱世训练的铁石心肠的顾大当家,最终禁不住长叹一声:“去求,先顾今日吧。”

下一刻,他伸手入怀,摸出了一个不大的咖啡色玻璃瓶。摇一摇,发现里面只剩三分之一的药片,顾鸣转身走过去,将药片倒在了马医生面前:“这些,够救二伢子的命了吧?”

“嚯,还有存货!”马医生惊讶地看了顾当家一眼:“有这些奎宁,应该是没问题了。他这个是过敏性的,只要疟疾退了,过敏症状也就消了。”

手里攥着一个空瓶的顾当家,面无表情的从医务站走了出来。

摊开手掌,顾大当家咬牙切齿地盯着小药瓶,口中喃喃自语,忽而仰面朝天,像是在诅咒什么。

须臾,他扬起手臂,作势欲扔.然而下一刻,他又止住了动作,将小瓶揣回了口袋:“需得灌满鹤顶红还回去方解恨!”

——————————————————————

巡查完前门和卫生所,顾鸣去了自家地盘。

来自太行的北方支队,分配到的营房在基地西南角。原本占用了好几间大通铺的人马,现在只用两间就都收纳了。

差不多有二十来人,躺的躺,卧的卧,正在铺上摆龙门阵。见大当家进来,大伙纷纷打招呼。顾鸣见到兄弟们,脸上终于浮起了正常笑容。就连左脸新增的刀疤都舒展开了。

挨个和兄弟们说两句,拍拍这个指指那个。最后,他干脆也上了床,掏出烟散光,一同吞云吐雾起来。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开饭喽”随着一声亮喝,一个穿着白围裙的中年厨子,带着个徒弟,推开门,提进来了两桶午饭。

午饭质量是相当不错的。肉眼看去,雪白的暹罗大米,粒粒分明,隔着一截都能闻到那种热带碳水独有的香气。

另一个桶里,应该是番茄碎肉杂烩。漂亮的红色番茄块,白色的鱼片,还有其他一些原料,共同构成了香浓的浇头。

“哎呀,饿惨了,给老子盛上!”

见伙食进门,顾当家拍着手,身先士卒,端一碗米饭,然后浇上满满一铁勺浇头,大口刨起。

后面的好汉们,也陆续盛了饭,或快或慢地吃了起来。

一时间,屋里只剩下了咀嚼声。

突然,一个蹲在墙根的半大小子,莫名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对坐在铺上的顾鸣嚎道:“掌柜的,吃不下哇~”

“日蒙的鳖孙!”旁边一个满脸皱纹,顺带秃了顶的老头,伸手就是一巴掌,将半大小子的哭嚎打回了肚里:“年年遭灾年年逃荒,活下来的,哪一遭不吃两顿人肉?矫情个你娘!”

骂完,老头还不解气,指着少年人对顾鸣说道:“日囊求的,吃好肉还把嘴吃刁了!”

顾鸣放下了碗,看着这一幕,长叹一口气:是啊,吃得太饱,原来也出问题啊

半年前,当太行群雄被神兵天降的骑兵团押解到天津号子营,所有人都绝望了。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无穷的苦役,还是热热闹闹的菜市口大戏。

谁曾想,饿了几天的好汉们,先是被荷枪实弹的军丁押进了大校场。之后,穿着马靴的军官,将顾掌柜单独拉出来,然后举着喇叭告诉他们:各位都算是曹大帅的人了。今天起,弟兄们要跟着你家顾掌柜,入曹大帅的大伙。

随着话音,被军官一脚踢倒的,是四散滚落的银圆箱。随着滚落的银圆,是一桶桶的白米饭,红烧肉。

饿了几天的好汉们,这一刻再也顾不上什么了。所有人眼光发绿,口中纷纷喊着:“入伙,入伙。”

就这样,一天三顿好酒好肉伺候了几天,简单开课讲了一些南洋知识后,几百名北方汉子就被塞进了船舱。

冒着黑烟的大船又稳又快。当好汉们再一次出舱时,已经到了上海滩。

在上海滩,依旧是好酒好肉三餐不断。养膘的同时,好汉们还被组织参观了上海棉纺一厂、上海造船厂、以及刚刚开始出钢的上钢一厂。

在上海滩修整了几天,再次被塞进船舱后,所有人的抵触情绪已经小了许多.壮观的千人机纺场面,以及那可怕的,巨型压机工作时的场面,砸碎了所有的杂念,所有的情绪,所有的不服。

再下来,就是广州了。

依旧是顿顿大鱼大肉。可这个时候,很多人的饭量已经变得正常,大块吃肉的场面反而少见了。

光怪陆离的广州,明明挂着大明的旗号,却已宛若敌国。

骄狂不已的年轻军官,一脚踩着大炮,翘起的大拇指指着背后宛若山岳的巨舰,轻蔑地对北方土包子们说道:“现在上大帅船的,也不算迟。冥顽不灵的,等爷爷们北伐那一天,连同崇祯小儿归拢打包一发弄死!死!都得死!”

“服了服了。”

从广州出发时,大多数人都认怂了:出来混的,跟红顶白本就是常理。如今曹盟主势大,并伙一起做买卖也不寒碜不就是砍几个不服盟主的野人交投名状吗?这活弟兄们拿手。

在暹罗,大吃大喝,最后养了一拨膘后,打头阵的二百好汉,在顾当家带领下,上船了。

事实证明,曹大爷的白米饭不是那么好吃的。

二百好汉下船当天,十停里就折了三停。

再之后,就是无穷无尽的厮杀。接着,海上出现了大风暴,然后是疫病和断粮弟兄们当初养起来的肥膘,一盎司不少,都给曹大爷还回去不说,还搭上了百十条性命。

“没那个富贵人的命啊”几个月来的遭遇,快进一般,在顾鸣脑海中滑过。

带点怜悯的眼光,看着角落里那个咽不下去肉块的半大小子。顾当家最终还是长叹一声,起身过去,将自己碗中白色的鱼片都拨拉给了男孩,再从男孩碗中的肉块都夹了回来。

——————————————————————

饭后,满肚子心事的顾鸣,犹犹豫豫地推开了指挥部的大门。

所谓的指挥部,是堡内唯一一间完全由砖混材料修建的套房。坐镇指挥部的,不用说,自然是帝国忠犬,外滩我有百套房之吴猛吴三爷了。

指挥部里人来人往,有参谋和司务都在忙碌。

而原本在电报室等电报的吴三爷,听见顾当家来了,哈哈大笑着迎了出来:“兄弟,正说唤你来喝酒,可巧就来了。”

三爷今天兴致很高,揽住顾鸣拉到角落的行军桌旁,从自家私藏里摸出一个绿色军用水壶,倒两杯古越龙山,就要请顾鸣喝酒。

凭心而论,吴三爷对于来自北方的弟兄,那是真的没有半分亏待,做到了一视同仁。

自从太行帮一上岸,吴三爷就当众表态,承认了顾当家作为立锥堡的另一个大山头。

行话就是“合伙做买卖”。

另外,包括一应军资粮秣在内的物资供应,吴三爷同样是一碗水端平,没少过太行帮一口。

也正因如此,太行帮才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全力以赴,维持住了局面。

端起搪瓷茶缸狠狠碰了一口,三爷放下缸子,抹抹嘴,然后压低嗓门,偷偷对顾鸣说道“这回稳了,十七艘的大船队,今日已然出了西贡。”

这么大的好消息,顾鸣却是淡淡一笑:“到了再说吧。”

这之前的几个月,由于连绵风暴的缘故,从西贡出发的运输船队,不是折损就是半途返航,直接导致了立锥堡物资人员储备全面见底的恶果。

顾掌柜存疑,三爷却是对帝国科技深信不疑:“听说是造了观海神磐测过海相,今次无忧了。”

“当真?”

顾鸣这下也来了精神:十七艘的大船队,只要能到港,那眼下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立锥堡说话就能把战线反推回野人地盘。

“船队的事千真万确.只不过。”

“嗯?”

原本兴致高昂的吴三爷,突然间带了三分忧色:“兄弟,你来的迟,有些事不晓得。”

端起缸子,和顾掌柜又碰了一口后,吴三爷依旧低声说道:“再十余日,雨季就要来了。”

“雨季?”

出生于北方山脉的顾鸣,脑中并没有雨季这个概念。可汉语是二元文字,信息载量非常大。即便不熟悉的词,大略一听就能猜出个七八分。

“雨季.雨季”

顾鸣将这个词在嘴里品咂了几下后,赫然变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