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旅明 > 第677节 北归(二)

旅明 第677节 北归(二)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04: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呜......”

随着长长的汽笛声,沪客028号邮船降下了全部帆装。寒冷的海风中,邮船只用凭借螺旋桨的推动力,便“顺滑”地驶入了港口。

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是翻天覆地的。

如今,大燕国海航系统超过一半的新式货船,已经安装了蒸汽动力系统。

尽管只是低压锅炉,但由此带来的航行便利,却是旧世界19世纪才能达到的高度。

低压锅炉设计简单成本低廉维护简便,很适合追求平稳行驶的邮船和货船。

不过懂行人都清楚,这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穿越工业体系的薄弱。

好在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八年时间,一切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哪怕有着“进口物资”的帮助,能达到现今的工业规模,已经是全体穿越者共同奋斗的结果了。

028号进港的同时,跟随在后的船只,纷纷开始调整帆型和锅炉气压。它们将在未来几个小时内,陆续进入港口......登州新港只有两座码头,船队要轮流进出。

吴法正穿着一件厚棉布袍子,站在舱外。此刻的他,微微弯着腰,双手扶着空心铸铁管做的栏杆,望着越来越近的码头,表情平静。

吴法正是初秋时节从上海港登船的。

出发后,船队沿着海岸线北上,每每在沿途海港驻泊。船队停靠期间,时而卸货,时而避风,中途不时有各色船只加入离去。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到了今天:1635年的10月20日。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海航,吴法正主仆,终于抵达了十七世纪北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登州。

登州这个行政区划,在后世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蓬来市。

而现今的登州港,也不在登州府城内。这个区分,吴法正一路行来,现在已经很清楚其中的道道了:传统意义上的登州港,在登州府城内,要通过水关进出。

而他这会要驻泊的,则是曹氏在大明沿海设置的又一处“私港”。

被称为“登州新港”的曹氏私港,坐落在登州府城以东十余里的滨海地带。

邮船靠上栈桥后,第一批喊叫着下船放风的,是那些在底舱窝了许久的经济舱乘客。

像吴法正这种住在上等舱,随时能出舱望海的,就没有那么迫切了。

事实上,吴法正今天的姿态很平澹...某种程度上来说,过于平澹了。原因很简单:相同的场面,他这一路行来,已经见过多次。

首先,登州新港是一处土墙围起来的四方形建筑群,规模不大,普通小镇的格局。

梯型土墙的高度并不高,但是很厚实,平平整整,规规矩矩。

这种北方常见的“土围子”,和吴法正旅途中在盐城、海洲(连云港)、琅琊(青岛)等地见到的港口一模一样。

其次,土墙内的建筑格局也是相同的:正中冒着黑烟的锅炉房、内陆方向的商住区,沿海一面的仓储区等等等等。

另外,每一处港口,都会有一两条码头用来停靠船只...这种和上海港就不能比了。

最后,一定会有一条平整坚实的石子路或是煤渣路,通往视线内最近的城池。

登州港也不例外。吴法正今天踏出舱门的第一时间,就望见了十余里外的登州城,以及那条沿着海边铺过去的石子路。

待到旅客大部分都下船后,沉默观望的吴法正这才对舱内的老仆说道:“平叔,下船寻些吃食吧。”

名为平叔的老仆,闻言自无二话,寻了个篮子,随着自家少爷下船改善伙食去也。

下船后没过多久,主仆二人就根据“经验”,在港口的商住区找到了食品一条街。

坐在面馆内,吴法正隔着窗户,首先看到的,是站在土墙头巡逻的“保安”。

讲真,一开始,吴法正对于这些穿着黑衣,背后用白漆刷着保安两个字的“私兵”,是很有一些怀疑的。

要知道,这是个盗匪横行,官贼不分的时代。吴法正生于山西,近居边镇,听多了各种官贼勾结洗劫村寨的故事。

而在他看来,曹氏在长江以北设立的这一串土围子港口,再适合被人打劫不过了:既无高墙,又无强兵,内里还聚囤着诸多财富。

这些都是真真的硬通货,比金银还实在......譬如仓库里的粮米,譬如仓库里的杂货,譬如仓库里的罐头。

然而这点看法,在一次无意间看到保安用后膛枪射杀盗匪后,就烟消云散了:已经骑马跑出围子百五十步的贼人,被土墙上的保安,轻而易举打死在了当场。

见识到后膛枪的威力没几天,吴法正不合又在海面上,看到了挂着曹字认旗,风驰电掣般航行的高速巡洋舰队。

目瞪口呆之余,望着前方瞬息变成黑点的舰艇,再结合之前的连珠快枪,吴法正不需要多高的军事素质就能推断出,那一串土围子港口似危实安,根本不像表面上那般孤立无援。

下一刻,被伙计端放在桌上的削面,将吴法正从回忆中唤醒了。

沉默地看着面前这碗堆积着碎鱼块、墨鱼腕足、海带海菜的“削面”,再看一眼面馆门前挂着的“正宗山西削面”的幌子,吴法正无奈之余,和平叔相视苦笑一声,拿起快子,大口吃将起来。

饭毕,喝了一壶醇苦的毛尖茶水,吴法正主仆二人剃着牙,还算满意地离开了削面馆。

接下来还是既定节目:洗澡。

要说吴法正这一趟下江南有什么最令他满意,那非洗澡莫属了。要知道,在缺水的山西,即便他是族中占据资源最多的那一等人,也不是想洗澡就能洗澡的。

而现如今,吴法正知道,只要冲着有烟囱和锅炉的地方去,就大概率能找到澡堂。

没过多久,吴少爷就开始享受国营公共澡堂提供的各种服务了。

就在少爷赖在澡堂的时间,老练的平叔已经提着篮子采购了一圈本地吃食。

主仆二人当天晚间就待在舱里没有下船。

第二天,船队依旧驻泊在登州新港没有大动作。毫不意外的吴法正,现在已经知道了船队的流程:每到一处私港,都会有一到两艘运输船,在当地卸下所有运载的粮食。

之后,船队才会起航。

第二日一大早,川流不息的苦力,不停从船上扛下了一袋袋的粮食。

这些用帆布袋包装的粮食,上面清楚地用墨字标明了其产地:台南。品种:梗米。品级:三级。粮商:中粮台南分公司。

坐在舱外,吹着冷风,喝着热茶,无聊数了大半天粮袋,吴少爷最终等来了船舱的卸空。

接下来,少爷知道,船队起航前的最后一步要来了。

果不其然。第二日一早,一队队早已等候在码头的特殊乘客,陆续登船了。

这些乘客无分男女老幼,统一刮着光头。他们面色红润,表情平静,身穿厚实的麻布工装,背着双肩包,头戴帆布平顶帽。

排着队的乘客们很讲秩序。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沉默地踏上了运输船的船板。

吴法正知道,这些都是“积压”在登州私港的流民。

之前每到一处曹氏私港,最后总是会出现这样一道压轴节目,看来今次也不例外。

一个时辰后,旭日初升,船队起航拔锚。

在登州外海,不出吴法正所料,那一艘装载了流民的货船,三声汽笛响后,便和船队分道扬镳,南向而去。

与此同时,端坐在上等舱里的吴法正,伸出手,轻轻用毛笔蘸了蘸墨汁,专心地在面前的白纸上, 写下了《南域游记》的最新一篇。

这一次,起航后的船队再无保留。全体升起锅炉,不用考虑燃料问题,全程满负荷,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穿过渤海湾,来到了海河口。

在这里,吴法正感受到了和上海港同样的氛围:大批的船只在海河口进出,不时有巨舰驶入外洋。

在海河口,同样出现了带有蒸汽吊车的大型口岸。

到了这里,吴法正所在的船队,等候到挂着彩旗的领航小艇后,再次分道扬镳了......货船就地在海河港卸载,而两艘邮船则一头扎进了海河,朔流而上。

当其时,天色已然擦黑。然而海河两岸的灯火,以及河面上的燃油灯光浮标,却引导着邮船一路不停,径直奔向了远方的灯火阑珊之地。

第二日一早,当吴法正从船舱走出后,看到的就是繁华的码头。

终点站,天津到了。

————————————————————

尽管平生没有来过天津,但是吴法正既然出身山西大族,那他在天津肯定是有根脚的。

于是主仆二人到埠后,没有拿行李,而是先就地雇了一辆马车,报上一处地名。

没过多久,车夫熟稔地将马车停在了吴法正的目的地:泗水街,义鑫隆商号门前。

下一刻,当吴法正从马车上下来后,还未等他进门,从风格古色古香的义鑫隆里,便急急迎出来了一位掌柜模样的中年人:“哎幼幼,二少爷您终于到了啊,可让老吴我一场好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