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当不成赘婿只好去做儒圣了 > 第七十五章江寒再作诗,设立百草园

《陋室铭》乃无价之宝,然而江寒却面色不改的捐献给了太学府,一干学子心里的怨言也直接消散了。

这《陋室铭》即便对江寒已然无用,也能租出去赚钱,而且租文者还会对江寒感恩戴德,换作他们可未必能做得到。

“这两日我一直对江夫子有怨在心,还请江夫子受我一拜。”

一位学子走出来,俯身一拜。

而后又有学子出来致谢江寒捐赠镇国文章。

江寒说道:“圣人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学子们一齐拱手称谢,江寒微微颔首。

这时,禇云栖出声道:“江寒,这两日之事甚是繁杂,你做出镇国文章,又打击了京兆府尹,这件事有很大的几率会传扬后世,不如你作一首诗吧!”

众人听到这话,情绪都高涨起来,一个个眼光紧紧盯着江寒。

江寒的诗才他们均是耳闻过的,今日已见证了镇国文章的诞生,若是还能见证镇国诗词的诞生,那就此生无憾了。

这小老头就是想蹭我诗的吧……江寒微微沉吟片刻后,说道:“那我便作一首诗,记录这伐木烧炭之事。”

听到要做诗记录伐木烧炭之事,众人更是兴致勃勃,记录伐木烧炭之事说不定就会将他们写进去,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跟着名扬后世。

禇云栖亲自动手,摆正文房四宝。

江寒站在桌前,酝酿片刻,笔锋一挥,一首《卖炭翁》便写了出来。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看到江寒搁笔,众人都是一愣,咦,竟然没有异象出现?

就连禇云栖也是微微一怔,随后反应过来,作诗填词没有异象出现方为正常。

只是江寒作诗文时出现过多次异象,导致他们发现没有异象出现时,竟然反而感到诧异。

禇云栖往纸上看去,数目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看完后,更是沉默不语。这首诗语言平白通俗,辞藻亦不显华丽,然而所刻画的卖炭翁的心酸却让人不由得生出不忍之心。

尤其最后的两句,更是充满了讽刺!

学子们见到禇云栖沉默,还以为江寒写得不行,好奇的凑上前去,看过之后,所有人都是面面相觑,沉默不语。

好辛辣的讽刺!

好尖锐的讽刺!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在场之人都见过,然而也只有江寒方敢写出来。

禇云栖赞道:“好诗,此诗语言平白,然而却含有大义。最难得的是此诗真正的意义,道尽了穷苦人家的辛酸。”

“是啊!这首诗不如‘云想衣裳花想容’那般让人浮想联翩,亦不像‘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般让人拍案叫绝,然而却使人深思。“

“如今我总算理解江寒要我们伐林烧炭了,他不仅是为了磨炼我等的意志,亦想让我们明白卖炭之人的辛酸。”

“好诗!虽无异象出现,才气亦是薄弱,然而却引人深思天下贫苦百姓的不易……”

“我明白了!江夫子必定亲身体验过百姓之苦,知道穷苦百姓饱受权贵剥削,然而他却也是权贵之人,心中虽然怨愤,却始终无法发泄,故借这次授课,让我们知道卖炭人的苦楚,而后借心中愤怒,写出此诗,以此警醒我们。江夫子用心良苦,我等实在愧疚。”

“诸位过誉了。”江寒嘴角微微一抽,你们是不是想多了?搁这做阅读理解呢!

禇云栖捻须微笑,看着江寒:“寒儿,此诗也归入太学府如何?”

“全凭老师做主!”江寒道。

禇云栖笑道:“甚好!老夫忽有一意,我欲在太学府中树一堂,以置放你的首本原稿。当然,太学府中若有其它出色作品,由老夫审阅过后,亦可同置此堂。”

话落,学子们一个个眼中生光。

立一堂,置放首本原稿?

若有其它出色作品,亦可同置此堂?

要知道江寒那首本原稿就有《陋室铭》,设立一堂也主要为了置放《陋室铭》。

可以想象得到,以后置于此堂的诗文都是万里挑一的。

若能自己有作品能置于此堂,那就是极大的荣誉了!

当然,想要进入此堂,也绝对没那么简单。

“老师做主便好。”江寒此时只想赶紧回家,今天连做一篇文章,一首诗,他感觉才气已经消耗一空。

身体都被掏空了,此刻只想躺在床上。

“此堂为你的《陋室铭》而立,你认为当取何名?”禇云栖继续开口。

不是吧还要我来取名?江寒思索了一下道:“那便取名百草园吧!”

“百草园……诗文如春发之草,生命顽强,自强不息,寓意太学府未来诗文有如百草齐发,好寓意!取得好名字!”禇云栖情不自禁的赞叹。

江寒面露微笑,老师你也在做阅读理解吗?

……

聆月宫!

长公主从司棋口中听了《陋室铭》这篇文章,眼波微动,声音宛如清泉落石:“好文章!如此佳作,怕是当朝状元也做不出来。”

司棋又讲了《卖炭翁》。

宁月公主神色依旧恬静,微微蹙眉,陷入沉思。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当今大夏小额交易所用的货币为铜板,又称为通宝。

而大额交易所用的货币除银两外,也以丝织品当货币。

这便是大夏民间所说的钱帛兼行。

因此以绡和绫付账,并无不可。

像《卖炭翁》中的红绡一丈绫,便是非常精美的丝织品,价值约两百文钱,然而百姓贫苦,要红绡一丈绫能做什么?

再者绡绫不易长存,价值也是固定的,而柴火价值却是随着天气变化而变化。

这是钱帛兼行的弊端。

没想到江寒竟是看出了这个弊端。

“江寒这首诗,令本宫甚是惊讶,他生于国公府,却能体悟贫苦之人的辛酸。”

宁月公主轻叹,秀美的兰花指拿起笔,将这一篇文章,一首诗都抄录了下来。抄写时神色恬静,姿态优雅,实在让人沉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