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当不成赘婿只好去做儒圣了 > 第二百七十一章策论(上)

江寒看到这个题目就不由得心想这一阁的题目也未免太难了吧!难怪自书山开启以来便没人抵达第九阁。

这种难度的题目应该是用来考进士的,而江寒现在是六品事天境,等同于贡士,不亚于一个高中生却要做大学的高数题。

而且不仅限定题目,还要达到镇国级别方能通关,简直就是地狱难度。

镇国级别的作品哪怕是大儒穷极一辈子也未必作得出来,何况限题限时,江寒甚至怀疑是不是书山故意不让人过关。

江寒摇了摇头,看向这道题目下方的内容。

只见上面写道:

书山制曰:创业以武,守成以文,昔人有是说也。然兵农一致,文武同方,其用果有异乎?文武之分,始于何时?兵民之判,起于何代?尝质诸古矣,《书》称尧曰,乃武乃文;于舜称文明,禹称文命。而不及武;于汤称圣武,而不及文;周之谟烈,各专其一。且三代迭尚,而不言武;周列四民,而兵不与焉,何也?……

英君令主,或创业而兼乎文或守成而兼乎武,或有未备,亦足以善治。论者又谓,天下安,注意相;又谓天下虽安,忘战则危。是治兵之道,果与治民者同耶异耶……

子大夫志于用世,方策试之日,不暇以微辞隐义为问,姑举其切于时者,其为陈之。

……

看完题目概述后,江寒深吸一口气,这道题目恐怕是进士看到了也会头痛吧!难怪就没人上过书山第九阁!

估计当初上到第八阁的那个余傲,看到这种题目也要臭骂主考官,出的什么破题。

江寒很快就提炼出这道题目核心,题目内容虽长,但实际只是问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创业以武,守业用文,该如何治理文武官员,他们的治理又有什么不同?

第二个问题是,治兵之道和治民之道的不同在哪里?

第三个问题是,大夏开创天下,如今天下算是太平,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社会问题还是官员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应该怎么做。

虽然只有四个问题,然而却不是那么好回答的,更何况还要结合时事例证进行陈述。

就在江寒思考的时候,儒圣庙中的大儒们也看到这道题目,不由得都是一惊。

这道题目对一位六品事天境而言也未免太难了吧?

在场的大儒或许都能写出一篇与之对应的策论,但也难以做到镇国级别啊!

“此题甚难!江寒虽天资卓越,但毕竟阅历尚浅,这个策论他写不出来!”赵贞文摇了摇头道。

“这个题目确实极难,就算给当朝的进士做,或许能写得出来,但绝不可能达到镇国级别。”周鸿雁也摇头道。

“不过他纵使止步第八阁,将来的成就也不会低阶了!若算上他如今的修为,也算是大夏第一个以事天境抵达第八品的人了。”于钟景微笑道。

众大儒相顾点头,确实,哪怕是止步第八阁,以江寒的年龄和修为,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甚至已经超过了魔君余傲。

而且大儒们一开始便以为他只能抵达第七阁,甚至只有第六阁,能一路闯到第八阁已经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了。

说是大夏年轻一辈的第一人也不过分。

“好难的题目,没想到书山第八阁的题目这么难,这出题的考官也未免太变态了吧!”不远处的越王看着棱镜之上的内容,不由得苦笑一声,说道:“皇姐,看来江寒是真的要止步第八阁了。”

长公主淡淡道:“那已是多少读书人都到不了的地方了。”

越王点了点头,笑道:“那倒也是,便连孔元济也到不了,书山学海结束后,只怕江寒要再一次扬名。”

越王目光闪烁,果然,交好江寒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以前别人提起江寒只会当他是个庶子,现在提起江寒只会想到他的才能!

若有他相助,自己何惧得不到那个位置?

他看了太子一眼,只见太子脸色阴沉,想必心情极其不好。

越王心中大笑,你也有脸色难看的一天啊!

……

第八阁中,江寒看着题目心想:“这道题是道论述题,若是有充足的时间,写出来也不难,想要达到镇国级别,便需要答得完美,一个时辰便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做一道论述题看似时间充足,其实时间却紧张得很,不能再犹豫了……”

江寒提笔,蘸满墨水,开始落纸:

学生闻帝王之御天下也。有出治之全德,有保治之全功。文武并用,出治之全德也;兵农相资。保治之全功也。于并用而见其同方,则天下之政出于一,而德为全德,如日月之在天,凡所以照临者,胥天之德也。于相资而见其一致,则天下之治出于一而功为全功,如手脚之在人……

他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只有文臣武将一齐发挥才干,治德的治德,治功的治功,才能保证国家治理的成功。

在他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纸上竟然泛起了淡淡的白光。

儒圣庙中的众人顿时注意到这个异象。

“异象,出现了出县异象!”

“白光显现,才气升腾三寸有余,这是出县级别!”

“这才写多少便已是出县文章?”

众人相顾都是一惊。

虽说出县乃是诗文最低的境界,但刚写一会就达到此境,这是多少读书人也做不到的!

宁月公主微感惊诧,妙目款款的凝视棱镜,眸子中映着那道奋笔疾书的身影。

书山中,江寒心道:“只有文武并举,统而治之,国家方能安平,像如今的崇文贬武,导致多少武将被埋没。必须举例证之。”

当即挥笔疾书:

三代迭尚,曰忠曰质曰文,而不及武者,盖言忠质文,则武固在其中。必以武言,则是秦之所尚,而非三代之治。周列四民,曰士农工商,而兵不与者,即臣前陈寓兵于农之说。专以兵言,是为后世之制,而非成周之旧矣。诸代君王,如武之投戈讲艺,夏启之身兼将相,庶几创业而兼乎文。

他举了个例子,前朝有武帝投戈讲艺,今天的大夏皇帝也是武将出身,却没有几个帝皇在开创天下之时而不用文,文武结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