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番外 之十五——卫尚仪的复杂心事

自从年华正好时入宫,弹指一挥间已是十余寒暑过去。

这时慈安宫外一角石亭里,卫昭的容颜被那当季绽放的桃红李白映衬得略微憔青,两道秀若远山的眉间似蕴愁绪万千。这绝非是她已经年华不在,而是因为昨夜对太后一番劝慰后,自己竟也辗转难眠一夜不曾阖眼。也非是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恰恰相反,即使时至今日,卫昭总还是为当年的义无反顾庆幸。

那时的她并没思及太多,只是不愿听凭家族安排,嫁予那所谓清贵门第,以致一生光阴消耗于毫无惊喜又索然无味。她反感那些自视清高的士子,堂堂男儿,既然饱读圣贤书自认为才高八斗,却不思学以致用报效君国,只醉心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仅就如此也还罢了,却大肆标榜为超凡脱俗,实则是坐井观天。

卫昭却也没有先见之明,预料到会得太皇太后重用,在有生之年,竟得幸阅参军国政务,越发衬托出重前闺中的浅薄无知寡闻短见。

太皇太后薨逝,令她继续辅佐太后,卫昭日常工作依然还是规整省读每日奏章,一般朝常事务几个参政亲王故然已作批复,只需循例加印下发各部核办,也有那涉及重要之务必须交太后复审,若有疑问,奉令诏见内阁及参政亲王咨询共商。

日复一日,看似枯躁繁重,卫昭却甘之如饴。

昨夜的辗转反侧,不是为了自己的选择或者将来烦扰。

其实就算一年前,卫昭也耳闻过圣上身边有那肖小屡进谗言之事,当时的她并未放在心上,可事到如今,她却认为太后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

尽管那时还在闺中,卫昭有父亲放纵,也熟读史书,深知当君帝幼弱,但凡有宗亲抑或重臣顾命辅政,绝大多数都会引发党争夺权事件,或那君帝沦为终生傀儡,或那权臣一败涂地,也发生过江山易主甚至改姓的事件。

可卫昭从来不以为这类事件会发生在本朝。

因为辅政王绝非擅权弄政利欲熏心者,否则也不会力请太皇太后允准使康王、辽王等一同参政,分担重权;更不会当君上才满八岁时,就主动将军国大政详细阐述,并鼓励幼主参与议政,并不利用君上年幼而识浅的借口名正言顺地跋扈专权。

对于太皇太后依赖的严、陈二家,辅政王也坚持重用,即使太皇太后薨逝之后,也不曾稍微打压疏远,因为两家为大隆忠臣,对圣上决无二心,严大学士一直担任帝师,圣上对其的信重与卫国公府无二。

而关于圣上的学习之务,辅政王更是从来不曾松懈,各位教授皆为当代饱学大儒,诸如种种,无不显示辅政王绝无私心,期望着圣上早日亲政,成贤明之君。

当然,肖小贪婪之辈是无论何时何境都不能完全杜绝的。

可卫昭曾经觉得无关要紧。

是因圣上对辅政王也从来信重,呼之皆以“叔父”尊称,君臣之间原本毫无芥蒂。

卫昭直到如今还记得圣上大约十三岁时,有回大发雷霆,声称要将教授之一荀川贬斥问罪,原因就是荀教授不满连年征战,认为大隆该有大国之范,当以“德教”为重,不动干戈,而以德服人,北原既已连连落败大不如前,大隆不应斩尽杀绝,失了大国气度,故而,荀教授对辅政王颇有微辞,认为王爷坚持兴战是劳民伤财之举,更不符圣贤德教。

反而使少年气盛的圣上大为恼火。

当时辅政王就劝导圣上,称但凡国政军务,朝臣若有不同见解理应阐述,君王更应在决断之前广讷谏言听取不同见解,才能避免失于武断,当然,倘若朝廷已有决断颁诏推令,天下臣民都当遵循,不过只要没有实际乱令之举,仅是上谏而提异议则不应问罪,荀教授为朝官,担有上谏之责,圣上不能因为他屡行职责而施贬斥,更不能因为荀教授持有与辅政王不同政见便生厌恶之心,虞沨反赞荀川不畏权贵坦诚己见,不失忠正之风,更尽帝师之责。

而事实上荀川也确是如此,尽管他对兴兵一事抱着异议,却没有产生偏执私恨,当不少勋贵反对税制改革时,他倒认为新法大益民生,尤其当部份肖小因为一己私欲意图拉拢荀川共进谗言,弹劾辅政王居心不轨把权不放意欲欺君罔上之时,荀川义正言辞痛斥肖小有意陷构,苦口婆心劝导圣上切莫轻信奸侫不实之言。

可是她却也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期望什么了。

诚然,眼下这位薛郎实当青年才俊之称,远胜那些自负清高的士子,卫昭对他是心存敬重也是十分赏识的。

她也领会了太后的美意,想借着这回芳林宴的机会,让她与薛郎增进了解。

可她心里始终有些不甘。

因为一旦嫁为人妇,即使夫君德才兼备前途光明,她也只能困居后宅,为家事禄禄,与那许多妇人无别。

如果没有这十载特殊经历,涉及政务开拓眼界,卫昭也许会满意这样的结果,因为她终于还是摆脱了嫁给禄禄无为之辈,至少不会对着个眼高过顶却一无是处的男子,还要被教条礼仪约束得动弹不得。

可是眼下,她不能不遗憾的。

竟管眼前男子气宇轩昂、品貌不凡,可想到婚后沉闷的生活,卫昭依然会有郁怀之感。

但就算坚持留在宫里,待圣上亲政,她这个女官其实也只是为琐事禄禄,那也是另一种沉闷。

卫昭自己都觉得人心不足了。

其实偶尔,她也会想起另外的人,一个深藏在心里,从未对人提及的人。

那个人曾经两眼阴郁,语气沉痛地对她述说起,关于归化边郡的原野茫茫,与兄弟手足驰骋纵情的不羁洒脱,归化是他出生长大的地方,那里的民众纯朴却不失彪悍,那里不如京都繁华,却也是雄壮的,更加粗旷的一种风情。

他的父亲通达英明,母亲温柔贤惠,他的舅舅包眺多么英勇不凡,当年他随同舅舅抵御北原蛮夷攻城抢掠,大挫敌军,是如何豪情风发。

可是,朝中奸党通敌,以致舅舅中毒身亡,归化失守,一夜之间沦为人间地狱。

当年他是随母亲回京看望外祖,逃过一劫。

他的父亲,他的兄长,所有人都死在北原铁骑之下。

他说每当想起往事,心底就像破了个大洞,就像归化的北风呼啸着往里灌,让他呼吸艰难。

他说他的母亲听说父亲与舅舅以及兄长子侄无一生还后,悬梁自尽。

他说这些时,通红着眼眶却又干涩着眼眶。

但他的语气是那样平静。

那时的他因得太皇太后恩恤,破格擢入宫廷禁卫,这是不少大族子弟都无法企及的荣耀,但他并不愉悦,他黝黑的皮肤被盛夏的炙阳笼罩,卫昭却从他的脸上看见了一种类似于绝望的苍白。

“会有那一天,相信我,你会回到归化,会代替枉死的英魂再征北原。”她好像是这样说了。

然后看到他的笑容,很艰难很浅淡却很坚毅。

席志,眼下你是否又重新找回了豪情风发,曾经的伤痛与遗憾,是否在冲锋陷阵斩杀敌军的过程中得到弥补?

卫昭至今记得那个少年临行时的话:“多想有朝一日,也带你去看看归化,那样一座城池,你一定会喜欢。”

她也很希望去看看他描述的边郡。

不,现在已经不能称之为边郡了。

因为归化之外,茫茫原野,阴山以北更远处的险隘城池,已经归属大隆统治。

可那少年,什么时候才是你的归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