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番外 之七——未来翁婿的面对面

重生之再许芳华 番外 之七——未来翁婿的面对面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56: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从襄助幼帝辅政,尽管虞沨深得太皇太后、太后信任重托,却并非军政独断,谏言让康王、荣王以及辽王等宗亲参政,又重用了一批有识之士,如顾于问、姚韫等人组成内阁,共商机要政务,不过他身上的担子仍然繁重,闲睱时候罕少,这半昼难得有空,恰逢挚交甄南顾前来拜会,两人在花荫下品茶对局。

听说杜颂来见,虞沨只好止了棋兴,让人请入花厅。

南顾便问:“可是临淄候的长公子?他来做何?”

前不久流光河畔那场意外,在场诸多郎君、贵女目睹,不少人得知“恶名远扬”的杜颂舍身相救长乐公主的事,多持“阴谋”之见,暗中不少嘲笑杜颂不自量力,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甄南顾如今也进了翰林院,又并不似那些游手好闲之人尤其关注流言蜚语,倒没有听说这桩,因而才有疑问。

虞沨简单说明一番,南顾便笑:“怕是索恩来的,临淄候自甘卸任,我还暗暗可惜杜公后继无人,不想杜候长子倒还心存志气,先别说他所图为何,至少不似其父耽于享乐不思进取,都说杜大郎不肖顽劣,这传言只怕颇有缘故了。”

临淄候杜江本是一地都司,掌兵武将,却完全不似他的父亲杜仲达骁勇英武,而沉迷酒色,其时自大隆建国,掌兵武将们本来都是从龙有功征战疆场的有功之臣,不过当老一辈过世,蒙恩荫职者虽不乏承继骁勇的,也有一部份依凭父祖之功好逸恶劳,比如临淄候,即为其中之一。

自从发动与北原的全面战,虞沨力排众议坚定不移,誓要夺回“十国”以来被北原陆续吞并的中原领土,彻底毁灭北原,使其分崩离析禁步蛮荒,免大隆边境民众常受掳抢之苦,与此同时,当然也是改革军制增强君权的良机。

因发动战争,调防调军就成理所当然。

当然,对于武将的政策也得有所区别,不能将忠心报国与只重财势者等同对待。

还得顾及众将父祖的开国功勋,不至让人心灰意冷抱怨朝廷凉薄寡恩使人心浮动。

虞沨给了诸将再建新功巩固荣华的机遇,却有那么一部份人贪生怕死,不愿再战疆场,甚至有那别怀企图之人,联合结党抵/制军令,妄图以昔日功劳要胁辅政王服软,使军制改革难以推行。

杜江当时就不愿奉令开赴前线,但他也没有胆子附党作乱,虽然昏聩无为,好在其父仲达还给他留了几个谋士,这些人看穿家主懦弱,实在是把糊不上墙的烂泥,也洞悉辅政王之举意在动摇地方武将旧势推行军制改革,实在大隆发展至今,也属势在必行。

于是谋士们干脆谏言,让杜江以“抱疾”之由请求致仕,将手中军权交归朝廷,这样也算服从军制改革,说不定辅政王念及杜家旧功,更兼出于平息人心显示天恩,会请上封爵。

果然,杜江请辞的折子一上,就被封了临淄候,令其归京受禄。当然他的爵位有别于卫国公等世袭罔替,只传五代而终,这也让杜江欣喜若狂了——既不用担着刀剑无眼的风险,还可调回京都白享荣华富贵,何乐不为?

虞沨此番请封,当然也是为了示众,军制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不过朝廷也并非刻薄寡恩,杜江封爵不过是因为父辈功劳,眼下为击北原尽忠大隆者,更不用担心“鸟尽弓藏”。

不过私心里,虞沨也实为杜仲达这一骁将惋惜,后继无人,杜家难免没落之势,倘若子孙再有不济,出上几个骄奢淫/逸之辈,将来便是平安顺遂都怕难保。

当日他听说杜颂为救晓晓而身负重伤,赶往探望时,已洞悉临淄候对其长子的冷漠之态,再一打听,就知道了候夫人是杜颂继母,哪能不疑杜颂满背恶名之后的别有蹊跷,特地交待江汉留意,势必保全杜颂性命,先别管这少年是否别有企图,到底也是救了晓晓一回,他若求助,辅政王倒也愿意酌情施援。

这个酌情嘛,当然、万万不包括要让爱女以身相许。

可后来江汉复命,却不愿违背杜颂之托,坚决不肯告诉伤患在家颇受凌辱,只对虞沨断言:“杜大郎君并非传言那般顽劣不堪,心中必怀壮志。”

所以,虞沨一听杜颂求见,倒心生好奇,不知这少年会怎么索恩。

可尽管如此,当虞沨面见杜颂,竟听他请求要争取一个参军之机,愿往前线征伐北原的时候,实觉大出所料。

他不由得细细打量面前这位年轻人。

锦衣玉带的包裹下,腰身实为瘦弱,许是大伤初愈许是营养不良,肤色苍白难掩病态,倒切合流言蛮语之说,像极沉迷酒色之徒,只他如今磊落而立,不显卑躬屈节之态,眉宇眼底自聚沉稳坚毅,哪有一丝半点顽劣轻狂之状?

江汉所言不差,此子心怀壮志,但怕也难免孤注一掷的偏执,低估了疆场的险恶。

“你可精通骑射,抑或战术军法?”虞沨问道。

“实在惭愧,小子若精骑术,此回也不至坠马受伤……小子祖父能征善战,惜早逝,小子无福得受祖父教诲。”虽是这话,但杜颂并不退却:“王爷容禀,小子心中实佩祖父当初风采,家父因病而不能为国尽忠,只蒙君恩而无以为报,小子每每想来愧疚不已,虽身无所长,只因杜之一姓,却也不愿有负君恩无所作为,所凭,只有满腔热血一条性命,愿为士卒,不坠祖父骁勇之威。”

杜颂又是一个长揖:“小子素敬平北先锋席志之英武,为大隆屡立战功,惜每每去信而无复,惟一心愿,盼辅政王得允,成其麾下执戈之卒,哪怕只斩北原一首一卒,虽死无憾。”

眼下再兴征战,朝廷虽然广征军卒,平民若要从军极为简单,但杜颂因为身份所限,不是他自愿从军就能如愿得偿的。

临淄候本是一地武将,如今虽然交归兵权,但因为军制改革,需要彻底断绝杜江与旧部的联系,临淄候虽然有别于“人质”之类,若要离京也必须得朝廷允准,杜颂再不受父亲关爱,也是家中嫡长子,临淄候就算不愿让他承袭爵位,也必须得朝廷许可,这也是杜颂为何“恶名远扬”的根源。

杜颂别说从军,便是离京,也必须得批准在先,若是不告而别,一旦被御史发现,很可能会让杜候受究,以致家族蒙难,所以他虽然早有决意,想说服眼下颇受朝廷重视的席志通过“法定途径”允他参军,奈何寄书有如石沉大海——这也的确艰难,一来杜颂的名声委实不好,再者公候之子从军太过敏感,领将不得不慎重,席志与杜颂本无交情,置之不理再正常不过。

杜颂从没想过索恩图报,更没有打算争取辅政王援助,辅政王在他心目中实在高不可攀。

机缘巧合,他路遇长乐公主遇险,虽然他当时舍身相救并不怀其他企图,不过辅政王的关注无疑让他看到一线机会。

堂堂男儿,可恨遇着一个不慈的父亲,再兼一位机心狠辣的继母,枉背满身污名。

但杜颂从不想与妇人一较长短,耗废心机为个虚名争得你死我活。

当然,他也不甘无辜受谤,尤其不忍眼看一母同胞的亲生妹妹饱受欺凌。

必须自强,拼出光明前程,是他和妹妹的唯一机会。

走科举之途?凭着他的恶名,父亲甚至不愿为他请师辅教,世人也只道他顽劣不堪无人肯教,这条路怎么也行不通。

当然,有辅政王相助的话,举手之间就能排除万难。

而他更不愿意的是,因为机缘之故,打上一个“英雄救美”的标签,在世人眼中成为攀搭之徒,这会伤及公主的名誉,更会让辅政王受人非议。

他不能,因为自己之故,让公主受损,决不能忍受。

疆场险恶,刀枪无眼,但如果他能有所作为,凭借着浴血拼杀奠定的功劳,足以洗清污名塞堵悠悠众口,这才不负骁将子孙之名,他根本不屑候爵虚衔,他要去往最艰巨也最危险的前线,成大隆先锋之卒,立复域扩土之功,为自己,也为报效君国。杜仲达的孙子,就应该这么骄傲!

所以,杜颂坚持,他对辅政王质疑的目光不躲不避,坦然,又坚定。

“好。”虞沨终于说道:“我答应你,不过我只允你参军,入席志之部,今后,你得靠你自己。”

“小子誓不辱王爷信任。”杜颂长揖而起,黑沉的瞳仁更被苍白的面色映得深遂却璀亮:“小子还有一请,倘若家父固请剥夺小子世子之位,实属小子年少顽劣,望王爷许可。”

虞沨微笑:“也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