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820章 苏公出征,大君来使

重生之再许芳华 第820章 苏公出征,大君来使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56: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秋次日早朝,百官上谏兴兵,夺回归化,并讨伐北原边城,将屠城之恨还诸其身,才能算是替归化军民讨回公道,略雪耻辱。

于是问题来了,该由谁领军去往北疆?

秦氏党羽力谏,可令榆林卫指使钟光兆为将出征,理由是钟光兆曾随太宗亲征归化,立有战功,又在西、北相交之地镇守多年,熟悉地形,可担重任。

太皇太后心中警钟大响。

因为这钟光兆是秦怀愚女婿,秦二爷一母同胞的庶出妹妹,正是钟光兆之妻室。

若让他领兵出征,兵符交出容易,可由太皇太后收回却难。

钟光兆若得胜归来,兵符上交君帝也是名正言顺。

天子当然大为赞成。

垂帘之后,太皇太后扶紧椅柄,目光阴冷下来。

因为她总算怀疑,归化失守是有人在后策划,目的在于兵符!

否则,实难理解归化那员投敌叛国的将官怎能胆大妄为至此,置家族不顾,若是他自己独身跑去北原,即使荣华富贵,又有何益?

太皇太后甚至怀疑失踪的将官是被人毁尸灭迹,投敌叛国大开城门者另有旁人。

叛国之罪十恶不赦,诛连甚广,究竟那罪逆是因多大利益才行这猖獗之行,而谁才能给得起这么大的利益?!

答案呼之欲出。

太皇太后凌厉的目光紧盯垂帘之前的龙椅。

丧心病狂!决难饶恕!

而朝议之后,竟又收到齐城军报,居然是为尤安请功。

齐城卫指使称,倘若不是尤安通报及时,北原军攻占归化后直袭齐城,齐城决难抵御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当然,请功是一方面,重要的向朝廷求援,北原重兵屯境,不仅齐城危矣,便是北疆九城也足胆颤心惊,期望朝廷及时调兵支援北疆险情。

尤安这幸免于难还真是巧合,太皇太后冷笑不语。

偏巧,他又是秦府姻亲!

但这一场战争势必要打,不过兵符坚决不能交给秦党。

太皇太后在这一刻已经坚定彻察之心,倘若真如她所料……天子理应万死!

于是朝堂之上,又有上谏,归化边军损失惨重,而北原又来势汹汹,仅凭地方守军怕是难以缓和迫在眉睫之势,当调禁军往战。

卫国公自然是最有资格领兵出征的将领。

“调虎离山,原来如此。”旖景得讯之后,冷笑摇头。

天子料到太皇太后势必不会将兵符交给钟光兆,而最为信重,又有能力领兵作战之人,只有卫国公。

但明知是天子诡计,卫国公却不能拒绝。

实际上他也是斗志积发,等不及要将归化夺回,力挫北原,以雪归化被敌军屠城之恨。

只卫国公一离京城,身为总卫同知的黄陶便有大权截制京卫。

天子的诡计还不仅于此。

因为太皇太后坚持,他“无可奈何”答应让卫国公领军赴往北疆,却提出边疆势急,也当调钟光兆速往援助,卫国公可为大将,钟光兆当为副将,两军汇合,钟副将听从卫国公之令行事。

这理由,太皇太后同样也不能反驳。

圣令很快下发。

显王请了卫国公过府,一同商议。

虞沨直言不讳:“岳丈此行十分艰险,圣上虽不至于拿北疆十城作为赌注,可当岳丈力克北原,班师回京时,说不定会被钟光兆算计。”

天子之谋,虽意在掌握京卫逼迫太皇太后让权,可也决不能容忍卫国公安返,将兵符再交归慈安宫,势必会让钟光兆行暗杀事。

“那我就等着钟光兆的手段,与他一决生死。”其实归化的事一出,大长公主却比太皇太后早一步料到背后阴谋,实因大长公主虽不善长内宅阴私,可到底曾经征战沙场,对军政大事却要比太皇太后更加敏锐。

再有接下来天子的一番行动,大长公主几乎已经推断出全盘阴谋,早叮嘱了长子诸事小心,以防肖小暗算。

只不过这个险关,无论如何都要直面,回避不开,而大长公主与卫国公也都不想回避。

“我这一出征,京卫便将落入黄陶手中,可他威信不足,太皇太后又已临朝,若生变故,有太皇太后手诏,大部京卫也不会任由黄陶指令,细节事宜我已交待荇儿,京城之事,就要拜托给两位殿下。”卫国公对显王父子交代。

实际上归化之事一出,大长公主再无犹疑,激愤不已,称天子祸国殃民,实不可谅,遂下定决心要助慈安宫废帝,而在此之前,卫国公对黄陶的盯防一直没有放松,那些得其笼络的京卫职官卫国公心知肚明,具体情势已经交付长子,什么人该当防范,而什么人决不会屈服黄陶,诸如仔细,卫国公已经列明,而自家亲信,当然也有交待。

不过这回出征,夺回归化力克北原才是关重,卫国公大部心腹都要随同前线,京中情势略显胶着。

“岳丈自当小心,京中诸事,小婿会与大舅兄、三叔等商议行事。”虞沨说道。

刚与秦家断绝姻亲关系的分卫指使蒋三爷,这回也被天子圈定在随征的范围,显然是因蒋三爷向慈安宫“投诚”,让天子忌备上了,既然不能争为己用,干脆远远调开。

太皇太后没有反对,显然是不察天子紧接着就会发动政变逼她让权,且以为天子的阴谋不过是为了争夺兵符。

便是三娘夫婿蔡振这个神机营把司,也险些被天子下令随军,还是显王上谏及时,称京都也不能失于防范,太皇太后这才有所警觉,找了个蔡振年轻气盛却不够资历的借口,把他留在京城。

八月下旬,卫国公率京卫六部三万余大军整装待发,西梁却有国书递至。

是西梁王自觉垂垂老矣,多有不济,欲禅位于大君,念及大君是大隆皇室血脉,允其先归故国祭奠先祖。

虞沨却收到一封私信,是殷永执笔,得知西梁已闻归化失守,北原又再逼犯大隆国境,大君此行,应当别有目的。

好消息却有两件,一来安瑾已经顺利产子,母子均安。

另有一件,却是大君在得旖景亲书之后,已经将晓晓交返,这回随西梁来使,殷永夫妇也当返国,晓晓已经在他夫妻二人手中。

“京都情势混乱,是否让晓晓暂留楚州?”旖景虽恨不能立即与女儿团聚,可想到接下来的一场风波,未免担忧。

“安然一行既然是随西梁使团一同归来,便没有借口在楚州滞留。”虞沨蹙眉,太皇太后既然对众公布旖景并未被掳,而是受令在楚州小住了一段儿,晓晓也就只能是暂时居留楚州,不可能再称她是被戚家堂扣留为质,这事情已经告一段落,安然这回又途经楚州,没有不将女儿接返团聚的道理。

“没关系,天子这回势必一败涂地,我决不会让他得逞,晓晓回来也好。”虞沨须臾拿定主意。

九月重阳。

北疆传回战报,卫国公首战告捷,斩获北原军将万余,大挫其勇,眼下正在围困归化,预备正面总攻。

而西梁使团也已获许入境,正在前往锦阳途中。

在卫国公领军出行之前,御史吕简上折,自请为随军御史,立誓彻察叛国投敌以及杀害包眺真凶,太皇太后允准。

也交代卫国公,夺回归化,力克北原是首重,可也务必配合吕简行事,无论归化失守涉及何人,察明真相,决不姑息。

太皇太后显然也痛下决心,若察明天子果然行此残害忠良“自舍疆域”之恶,再不容忍。

一系列本在准备的事情,原来仅只针对秦氏一族,可到此地步,太皇太后显然转改主意。

于是身陷役庭的子若姑娘,终于盼来了摆脱困境的“曙光”。

而此时此刻,秦怀愚一扫前些日子的郁堵焦躁,虽举家迁出赐邸,却还有闲心大置宴席,用的当然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庆贺大隆军队首战告捷,夺回归化有望。

实际上,却是趁此机会笼络故旧,为接下来的计划准备。

他的举动自是被太皇太后察知,连冷笑都懒得付之一个。

皇后大约也察觉到一些风声,以为慈安宫朝不保夕,这段日子居然十分消停,可重阳才过,她就等来了生母区氏立即处刑的噩耗。

当众,绞杀!

京都百姓许多击掌叫好。

可怜名门贵妇落得这般人人喊杀的凄惶,生命最后一刻,举目四顾,只有义愤填膺,没有半分同情。

她豁出性命坦护的女儿身陷深宫,也只能为之失声一哭。

而她无可奈何坦护的家族,甚至没有一人来此送行。

绳套绕颈,区氏最后嘲讽一笑。

也不知是在笑自己,还是笑她曾经的夫家,那些看她送死,却连冷眼都不予以的人。

皇后娘娘,妾身已经竭尽全力,将来,只望您好自为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