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813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

重生之再许芳华 第813章 盘错之间,关要渐显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56: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早在围堵秦府事件发生之前,秦家众多姻亲便就不少听闻慈安宫把皇后一族外戚视为“****”务必除之的消息,这几乎不用怎么费心散布,皇后生辰宴事件发生不久,大皇子妓子所生以庶乱嫡,太皇太后压根没有承认那是天家血脉,否则秦家也不可能只死一个区氏就能了事,皇后确定无育,中宫之位摇摇欲坠,秦怀愚堂堂丞相就因“治家不严”而免职,右丞虽暂保无礙,可要收拾他也就是举手之间。故而,大约只消一、二暗示,“姻亲们”自然就想到又临站队时刻。

没几天,钦安伯休妻,甚至有民众挑破秦府威诱百姓诋诬楚王妃,怒斥秦怀愚谗言媚上祸国殃民,更让一众心惊胆颤。

钦安伯那么懦弱无能之人都痛下决心休妻了,这情势到底有多么紧迫!

于是主动就联想到必须在慈安宫与天子之间抉择效忠,压根不需要把话说明。

可到底是关系到荣辱兴衰的大事,虽是人心思变,多数却仍有犹疑。

不想第一个呼应之人竟是秦大娘子的夫家。

旖景听说后,倒为秦大娘子哀叹一声,这姑娘的命运也确是波折,家族嫡长女,倒还端方知仪,并没有皇后与子若那些狠毒心思,奈何没能选为太子妃,又兼当初金逆得势,权勋之族也没能攀附,嫁给世宦之族,本也算不错,可惜夫家因为与秦府联姻,成了金逆眼中钉,三两下被整得削官去职赋闲,许是从那时开始,就对秦家怀有怨气又悔之不迭。

这回秦府再次与慈安宫一派杠上,长孙女婿一想,当初秦怀愚连金逆都收拾不住,更何况眼下楚、苏两府,为了不做炮灰,落得家破人亡,立马就把秦大娘休弃,匆匆找了个“多舌”的罪名安在秦大娘头上,斥她不睦妯娌挑唆事非。

两代嫡长女被休,有的家族就坐不住了,也纷纷响应,当然不限于秦怀愚这支嫡系正统,他的兄弟、堂兄弟、亲侄族侄家中的女儿更多被送返的,一时间,秦氏女儿成了满京都的笑话,不少百姓猜疑——难不成,这家女儿都是比照“七出”之律教导出来?

虽说部份重要姻亲不为所动,秦怀愚却被这接二连三的风波闹得五脏如焚,整个人都像笼罩在戾气里,外头的议论不说,就连本家对他也有非议,谁让他是族长呢?族人们都觉冤枉,自家女儿明明循规蹈矩,却都被秦公连累!

又有刁民助势,把秦怀愚惹怒民愤招至头破血流一事广为言传,市坊间、茶肆酒楼里,常常就有齐声喝彩——打得好!

正逢秦怀愚到底摁捺不住,亲自去将钦安伯这位“始作俑者”教训一通,动了手,钦安伯牙齿都被打掉了几颗,鼻青脸肿好不可怜,钦安伯世子更被秦怀愚怒斥不孝,动了鞭子教训。

这么泄了场火,回程时却听见了“打得好”的评价,秦怀愚怒火焚顶,一口咬定聚在巷子口议论的几个闲汉就是当日伤他之人,着家丁绑去顺天府。

家丁还没靠近,那帮闲汉就拔腿飞奔一哄而散,有个不知在哪儿磕了一跤,摔得头破血流,立即拉长了嗓门喊:“秦柱国杀人啦!!!”

这事一闹,不少言官上折弹劾,一为秦怀愚不知收敛行事荒谬——族中众多女儿被休,可见治家不严确凿,偏偏还不悔改,竟然还行挑唆宗室图谋楚王爵位、诅咒皇族之罪;一为打骂勋贵触及国法——钦安伯既已休妻,便不再是秦公女婿,轮不着他动手教训;一为仗势欺民——其身不正,引民众愤然,围堵质问,秦公理应息事宁人,却反而当街用强追杀平民,简直就是置国法不顾。

天子正在筹谋要紧大事,哪料秦怀愚的事竟一发不可收拾,心里那叫一个又急又怒,但这关头,不可能让秦家陷于不义,他岂非“更失人心”?只称御史只凭风闻奏事,多有不实,钦安伯无理休妻,秦公为女讨回公道也是情理之中。

太皇太后冷笑不语。

旖景听三叔苏轹、四叔苏明说起朝堂中事,越发笃定天子正在筹谋关键,秦家声誉扫地,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恶化,天子力拙,哪还能长期周护,只暂时维护着,意在争取那些秦氏党羽不致分崩离析。

而虞沨经过几天的静养,身子越发有了起色,又有灰渡遣人送回书信,称已经安排妥当,辽王动身回京,顶多半月之后就将抵达。

旖景这日便对虞沨说道:“你病重之时,太皇太后一日数回关注,眼下已经无礙,我也该入宫回禀一声儿。”

事实上,是要去解释秦家这回遭遇的“集体出妇”风波,以及辽王遇刺一事。

辽王是被卫冉解救,暂时居留静待时势处又在王府旧部势力所及,显然楚王府诸多插手,这事瞒不住慈安宫。

太皇太后也是好容易才盼到旖景主动递了牌子入宫,连忙允诏,拉着旖景的手问了一回虞沨果然好转,竟也念一声佛:“这回可把哀家唬得不浅,有的事,我也不瞒你,难怪先帝对沨儿诸多信重,看了他所书策谏,哀家感念不已,宗室子弟,多得有个沨儿,将来军制改革、强国安民,离不得他辅佐……早听说景丫头你回来,哀家就想诏见,想到沨儿病重,你肯定是走不开……总之万幸。”

“多亏娘娘福泽。”旖景屈礼谢恩。

就说起秦家的事:“钦安伯休妻,确是臣妾主导,实因当初王爷病重,却有人挑唆宗室登门添堵,搅扰得太婆婆越发哀痛,后来,竟然有地痞围堵议论,指责我祖母居心叵测,这事情是谁在后主导,简直就是昭然若揭,臣妾因为悲愤,性子又不能忍,便就还以颜色。”原本旖景把老王妃也唤祖母,可这时为了与大长公主区别开来,才改称“太婆婆”。

当然不至于坦承到把“休弃秦氏妇就是投诚慈安宫”这种大实话说出来的地步,事实上,古秋月安排得当,也没用这么明显的话去教唆,不过一、二引导,就使人往这上头想了。

太皇太后不以为意:“做得好,秦家行恶,就该招此报应。”

眼看秦怀愚焦头烂额,秦家声誉扫地,不少党羽离心,太皇太后自然趁愿。

旖景又紧跟说了辽王一事。

“是王爷病前就有所安排,也是为了稳妥起见,就怕有人暗中行恶却使圣上遭受非议。”这话说得就更伶俐了,因为不可能直言担心天子暗害手足才早有布署:“为了稳妥起见,亲兵护持着辽王赶往济宁,那处卫指使是王府旧部,最安全不过,消息也是刚刚送回,已经暗护辽王动身返京。”

太皇太后甫一听说辽王遇刺,震惊不已,再闻安全无事,甚至还扣捕指挥行凶之首,脸色铁青:“亏得沨儿警慎,倒是哀家,实不想有人竟然大胆至此,暗害天家血脉!好,待八郎回来,哀家可得好生审审,什么山贼这么大胆。”

旖景并没详说山贼竟然有劲弩火铳此类正规军队才有的武器,她这话一出口,简直就是明示真凶是天子了,太皇太后脸上会更不好看,横竖等辽王归来,这话由他自己出口,是要挑破还是维持心领神会,就看太皇太后的态度。

但旖景这回入宫,顶多只有一个时辰,对于秦家来说,却又引来雪上加霜。

太皇太后先是让陈参议走了一趟顺天府尹,直接让武圣翀把龚氏以及几个秦家仆役交出,秘密关押——诋毁楚王妃一案,太皇太后要亲审!

早就有“为非作歹”之人意欲谋害楚王妃之说,太皇太后显然是要往这个方向审,而不限于“诋毁”。

然后,叫了那两个趁着虞沨病重,就去老王妃跟前哭闹不休的宗室女眷进来,只略微斥问,当即就把谁在她们面前蹿夺察明,自然只能是秦氏女眷,要挑拨宗室,打发仆妇上门可达不到效果。

立即就有结论——削剥秦怀愚一品文勋,收回赐宅。

太皇太后几乎要迁怒秦右丞,将其免职,让秦怀愚一家滚回祖籍。

天子自然反对,力称秦右丞并无罪责。

太皇太后到底还顾及天子的颜面,保留了右丞之职。

可对于秦怀愚而言,连御赐敕造的宅邸都被收回,简直就是彻底撕下脸上那块遮羞布,让他颜面扫尽。

不过天子的安抚很快就来了——赐婚!

陈相有个嫡女,早年体弱多疾,险些夭折,后来送去佛庵,总算好转,可因青春已大,婚事难议,便就一直在佛庵为家人与自身祈福,天子这回把她赐给了秦右丞为继室。

用意无非是在向天下昭示,秦家仍得君帝信重。

至于陈家与秦家,即使有了这层姻亲关系,矛盾也不能缓和。

其实天子倒想将个权勋之女赐给右丞,可这般明显,慈安宫那关一定通不过,再来,也担心让对手戒备。

这时区氏虽然定罪,但没处刑,人还活着,不过秦家既已出了休书,右丞自然可以再婚。

这事原本就连太皇太后都是冷眼旁观,陈太后也觉得不无不可,但皇后却引为奇耻大辱,陈氏是贵妃的姑姑,居然赐婚嫁给她的生父,今后她岂不是要认陈氏为嫡母!

依皇后的头脑简单,且认为区氏只要没被处决,就有希望,说不定将来父祖立功辅佐天子铲除慈安宫一系,生母还能无罪释放,风光体面的被迎回秦家。

所以,她又去乾明宫大闹一场,然后脸上带着两个巴掌印回了坤仁宫摔瓷器。

一众宫人噤若寒蝉——天子居然动手打女人!这女人还是母仪天下!

可不管怎么说,慈安宫下旨夺勋收邸,实让更多秦府姻亲胆颤心惊,又有许多连休书都写好了,但天子转而赐婚,这才遏制了分崩离析的场面。

天子到底是君帝,是正统,胜负孰难预料,无论趋势避祸之家,抑或铁心与秦家祸福同当者,都又有了定心丸。

至少,天子还不愿妥协,那么秦家就有保障。

旖景自然留心诸多事态,照顾虞沨这余,这段时日尽忙着“勾勾划划”,好高一摞家族名单,最后还置于案上的也就只有两家。

秦怀愚行二之庶子,娶的是刘氏嫡女,刘家虽不算权勋,可眼下,刘氏兄长掌管东城兵马司。

秦二爷本身外放为官,也是地方要员,他得以出生,显然因为东明国灭,否则秦怀愚尚主的身份怎么也不敢纳妾,而秦二爷的生母是贵妾,虽然家族早被金逆整得抬不起头,不足为惧,但这二夫人刘氏的娘家眼下却不容小觑。

天子谋事,打先锋头阵的只能是“近水”,地方势力暂时不足为惧,充其量只是天子一系的后备,而刘家恰恰就是“近水”。

五城兵马司在禁军京卫的压制下威势不显,可一旦禁卫有变……

旖景认为,天子若要谋事逼迫慈安宫让权,一定会将掌握京卫的长官,也就是她的父亲“调虎离山”,这么一来,黄陶作用显然,五城兵马司也能发挥大用。

没有事变,刘家与苏、楚二府相比不足一提,可若生变,刘家却是极其重要的棋子。

而这刘家与秦府一贯交好,这回秦府遭受重创,秦氏女不少被弃,其中一人,嫁的就是刘家姻亲,本来要被休的,可刘家出面转圜,竟平息了。

这个是秦府,或者称天子的忠实拥趸。

另外……

旖景提笔,在钱江伯府几字下,重重划了一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