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806章 惟恐不乱,王妃归来

重生之再许芳华 第806章 惟恐不乱,王妃归来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56: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锦阳秦相府,不,这时已不能称为相府了,就连那方金字乌底的匾额也被摘下,换成敕造柱国府——相位丢了,但高祖时封赏的文勋仍未剥夺,秦怀愚这时仍旧虚荣不减,不甘只以儿子右丞的官位作为府名,硬将一品勋位镌刻为匾,甚至加上“敕造”二字,以向天下展示,秦家到底还是高门,这府邸,这勋位,可是高祖当年御赐!

倘若有人因为风吹草动就想落井下石,可得好生掂量!

可即使如此,秦怀愚也逐渐难扼狂躁焦灼之态,苦心维持多年的文仕风度彻底被狂妄自傲取代。

当然,不会当着闲人表露,事实上自打太皇太后训斥下来,秦怀愚即使不甘,也只好在府中“闭门思过”,是不能出去显摆的。

不过当着晚辈,当着家仆,就再没了慈和又不失肃正的家长姿态。

柱国府里一片风声鹤唳。

长媳秦夫人身陷刑部大狱,等着秋后处绞,秦怀愚立即开了祠堂,除妇去族,送了一封实为多此一举的休书去姻亲区家,以为断绝来往,这也是必须,因为区氏已为罪逆,又是慈安宫圣断,扼令秦怀愚肃清家风,他当然要严惩区氏,绞死那是国法处治,宗族也必须追究区氏罪责。

但把这事做得这么大张旗鼓,以致街知巷闻,搞得区家别外难堪,就连区家多少当了祖母的出嫁女也弄得受人议论,多少显示出秦怀愚心浮气躁、分寸大乱,只为泄愤,全不顾及礼教仁信。

皇后生辰宴的事不可能隐瞒,就算没有身临其境耳闻目睹者,也心知肚明——这绝非区氏自作主张之行,区氏就是替整个秦家背了黑锅,才保得女儿的后位,与区家根本无关,秦家把事做得这么绝,怎不让人寒心?

便有人冷笑:“难怪皇后是那德性,秦七娘那般恬不知耻,按说世家女儿万万不会,原来秦公这个当家人就是这样的品性,就不值稀罕了。”

只这些话传不到“闭门思过”的秦怀愚耳中去,是以他自不会有所收敛,事发后的这些日子,不说秦府仆妇们胆颤心惊,就怕言行稍有过失引大祸临头,便是包括右丞在内的几个爷们,诸多太太,未曾出阁的闺秀,也都是谨小慎微,连气都不敢出大一口。

至于当年甚得秦怀愚欣赏的七娘子若,自打把自己陷进了役庭,她且还傲心不冷展望未来,大约也还期待着家族看在她“大义凛然”保存名誉的份上能暗中照管一二,至少提醒一下天子,别忘了她这么号人。

有天子庇护,至少那些宫人宦官也会有所忌惮,不敢让她真做脏活累活不是?

哪知亲祖父已经将她视为弃子,右丞这父亲某日不过提了一句“子若”,秦怀愚就暴跳如雷!

“亏得我还器重于她,简直就是一无是处!是我瞎了眼!她去楚王府,不下两载,当初楚王赴藩,也把她带在身边,甚至还告诉她慈安宫有监政之权,那时苏妃不在,结果她也没能争取楚王心意,倘若楚王移情,卫国公府还会这般嚣张?有楚王暗中相助,秦家这回能栽这么大的跟头?为了她,我秦家白白搭上声名,好处却没半点!倘若不是她没用,又自作主张,大皇子并非皇后所出哪里会被太皇太后察知?!我们也不致一败涂地,即使苏妃狡言善辩脱罪,秦家也不会受到牵连!快别提她,倘若谁再敢为她求情,干脆一并除族!”

估计秦姑娘听到这番话,也会一口黑血喷出,任是心智甚坚,也保不住万念俱灰了。

但把责任全都推在子若身上,显然是秦怀愚混帐无赖,甚至不会深思,楚王故意泄露慈安宫有监政之权目的何在?之所以一败涂地,完全是他这个当家人的责任,一昧挑唆天子挑衅严家,自身又还与陈家不和,无论慈安宫与寿康宫都把秦家当作眼钉肉刺。

不过两日,右丞灰头土脸归来,禀报道刺杀辽王之行竟然失败,辽王被人救走无踪无影,甚至连天子亲卫也不知所踪,居然连谁在其中插手也是糊里糊途,天子知情,发了好大一场雷火,尽管这事是天子亲自安排,秦家并未插手,但“斩草除根”的办法却是秦怀愚提出,天子当然会迁怒,于是右丞又吃了一场挂落。

这事一出,辽王就成个隐雷,一旦出现,势必会让慈安宫再握天子一个把柄。

天子被制,秦家就全无翻身之能,秦怀愚怎么还能心平气和?

越发暴躁,便是秦八娘,因为被寿太妃当众羞辱,再因紧跟这场风波,别说嫁去宗室,姻缘都成问题了,小姑娘忧心如焚,暗暗哭肿了眼,问安时被秦怀愚瞧见,当即发落去了家庵“思过”。

也就是最近,天子策定新计,而这新计又离不开秦家从中相助——因为天子这时完全信不过外祖父,缺乏果决,嫡长子又被慈安宫收拢,偏偏陈相还不敌陈参议的人缘能力,更别说这时慈安宫已经临朝,陈相越发手足无措,任由陈参议把控大权,陈氏党羽不能利用,天子也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黄陶、秦党两边。

秦怀愚才略感宽慰,忽又听闻楚王病重,顿觉精神一振,颇有柳暗花明之喜。

就尤其关注楚王的病势。

想到楚王对秦子若弃之如履,秦怀愚多少有些气愤难平,抛开楚王一死对大局有益无害的重要,私心里他更是乐见这位往秦家打烙耻辱的显贵一命呜呼。

“好消息”也趁愿传来——虽说有多名御医就诊,可据江清谷称,楚王已是油尽灯枯,正应了那句慧极必伤,这一关,怕是迈不过来;听说楚王已陷入昏睡,高热不断不说,一日清醒时不及一个时辰,汤水都服不下,只能含着参片吊那口气;老王妃也病倒了,又是一片忙乱,大长公主****都往王府跑,寿太妃也去看望了几回,脸色都不好,可见楚王是当真救不回来。

秦怀愚大感喜悦,恶毒的心思又再摁捺不住:“楚王无子,本身又是独苗,他若一命呜乎,这一脉岂非香火无继?虽合圣心,到底显王也是宗室,天家就算为了抚慰,也要促成过继承嗣一事,莫如遣人去挑动那些闲散宗室,趁此时机赶忙去显王府讨好,最好为了争取过继闹将起来,一团乌烟瘅气,能把老王妃气死最好,显王更加两顾不及,也算出了我秦家诸多恶气。”

这事情立即安排下去,还真挑拨了两个宗室纨绔上门,打着探病的幌子,虽不能进关睢苑,在外头就哭嚎起来,又有女眷守着老王妃哭,提议着楚王眼看不好,棺木丧服也当准备起来,就算冲冲也是好处。

老王妃本为孙子昏睡不醒已经着急不已,哪听得这话,可旖景不在家中,王府里也没别的女眷,仆妇中虽有能干的,到底不能喝斥宗室,一时间真闹得哭啼不止。

显王倒把那两个纨绔拎着扔了出来,却拿女眷无可奈何,温言软语劝说吧,人家还偏称来此是为侍疾,体现孝道,打死不愿离开。

最后还是大长公主出马,一声令下,让把那两个争先“讨好”为了让儿子过继的女眷架上马车送出王府,便有围观者发布言论:“到底是人家王府家务,与大长公主何干?难道说,苏妃没有子嗣,大长公主还这般覇道不让显王过继?意在让苏家子侄谋夺王爵不成?”

这话自然是秦家有意让人散布,请了不少地痞闲汉造势。

听闻苏、楚两府门前都闹得不可开交,秦怀愚才觉心平气和,这日有了闲情逸趣坐在花苑里品茶。

便见一心腹两脚急捣跑来,秦怀愚立即倾身:“可是那两家宗室受了挑唆,堵去卫国公府门前斥责大长公主居心叵测?”

心腹长喘两声:“还不及,咱们的人正在祟正坊里闹,哪知,楚王妃不知怎么回来了,下令亲兵将人尽数扣押,扭送长史司,要治他们陷构宗室、诅咒亲王之罪!”

秦怀愚先是重重拍案,旋即唇角舒展:“苏妃回来能抵何用,无非就是送终罢了!这回咱们手脚干净,那些人又都是平民,即使王府,也不能仗势杀人!最好闹出人命来,看这回苏妃如何脱罪?”

这意思是,即使逼供,那帮子闹事的平民也不知是谁在后头收买,谁也追究不到秦家头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