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五百九十章 致胜心腹,故人远归

旖景自打把蒋嬷嬷“移交”并没有过多关注,不过听得秋月打探来的消息,知道娘家风平浪静,略微有些好奇,未知祖母要怎么解决这事——就算事漏,也不能因为算计姨娘而休了黄氏这个公候正妻,反而把蒋嬷嬷暴露出来,再不得黄氏信任,唯有将计就计,才能让蒋嬷嬷与李氏真正成为黄氏的心腹,起到耳目的作用,不过旖景对祖母甚是了解,知道她老人家心怀仁慈,并不会牵涉无辜,可若是将计就计,必然要发作两位姨娘,张姨娘安插耳目虽有心怀叵测之嫌,小惩大戒也为应当,雪姨娘却清白无辜,若为此被发卖或者打发去底下庄子里,的确有失公道。

虽说姨娘侍妾身份卑贱,大长公主也决不会“草菅人命”若真让雪姨娘有了身孕再行落胎,将人重罚,实在不符大长公主的作派。

但此事关系卫国公府家务,旖景这个出嫁女不好横加干涉,并且将来对黄氏的忌防处置,也主要依靠卫国公府,旖景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决定把蒋嬷嬷“移交”听凭祖母处置。

因此世子妃也没有专门过问。

隔了两月,锦阳京已经下过一场初雪,大长公主不慎染了风寒,旖景得信,当然要回一趟娘家探望,可巧正遇着这事发作出来。

大长公主病症原不太重,却引发了咳喘,这让卫国公十分忧心,还好经太医诊治并无大礙,不过叮嘱着要留心保暖,万万不能再受了寒凉。

这一日旖景回府,径直去了远瑛堂,一进内室便闻扑鼻的药息,又见祖母面色苍白,忍不住眼角泛红,她想起那一世似乎也是这样的时候,因为长兄与长姐的缘故,祖母病卧榻上,似乎就是这样的情景。

这一世许多事情已经更迭,长兄安然无恙正等着来年“荣升父职”长姐已经顺利产下一子,眼下又再身怀六甲,旖景本该心安,可眼看着祖母病倒,实在忧心忡忡。

就在一月前,墨姑因为急症病故。

当年旖景打算请江薇替墨姑诊脉,察察是否有隐疾,却没来得及提说,江薇就与江汉离开锦阳,这事旖景还一直记在心上,拜托给王府良医正,于是墨姑月月都会接受诊脉,却并没察出隐疾。

哪知还是因为一场突然的风寒病逝。

有的事情,似乎不是人力能够挽回,就像墨姑的生命,注定会在远庆九年终结。

旖景很放心不下祖母的康健。

倒是大长公主一派乐观,一把接过孙女儿跪在脚踏上递上的汤药,仰首一口服尽,把旖景拉了起来搂在怀里安慰:“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前几日初雪,我兴致一来,贪赏了回雪景,晚上在镜池边的水榭里多坐了一歇,就着了凉,咳喘也是老毛病了,这几年并不常犯,景丫头快别担心,祖母好着呢,还等着抱曾孙儿。”

一旁侍疾的二夫人利氏也忙上前凑趣:“难怪母亲疼惜景儿,这孩子就是孝顺,景丫头快别着急,太医也说了无礙,大伯可是专程请了江院使来瞧的脉,保养着就好。”

黄氏才把药碗递给玲珑拿了出去,也一脸的笑容:“是怕再受了风寒,才让卧床静养,太夫人无论胃口还是精神头都恢复过来。”

旖景也不好意思再撒娇,飞快地抹了眼泪,就坐在榻沿儿上,与黄氏寒喧了几句,就问起利氏两个堂姐的近况。

“二丫头昨天才与姑爷回来一趟,姑爷眼下也知道上进,二丫头帮着她夫家大嫂理家,妯娌两个倒是和睦,我看着也放心。”利氏说着也是笑中带泪:“就是四丫头,眼下隔得远,倒是写了信回来,说万事都好,就是不知道她是不是报喜不报忧。”

这话倒把大长公主说得笑了起来,点了点利氏的额头:“倒有了些当母亲的慈爱,晓得牵挂四丫头了?”

利氏顿时涨红了脸,竟当面撒起娇来:“瞧母亲说的,明知媳妇是刀子嘴豆腐心,有时候就是性子急,四丫头是我亲生女儿,哪能不牵挂。”

旖景瞧见二婶的模样,倒是抿着嘴笑了起来,缓解了几分心里的担忧。

大长公主推了一把硬往她身上挤来的利氏,却是满脸的笑:“你放心,四丫头一贯稳重懂事,与四姑爷也甚是和睦,她婆婆也是和善人,不会亏待了四丫头。”

正说着话,蓝嬷嬷就跟着玲珑入内,看着黄氏欲言又止。

大长公主瞧在眼里,轻轻握了一把旖景的手,询问道:“可是和瑞园里有事,这两日因为我的缘故,倒累得你夫人衣不解带,有话不妨直说。”

蓝嬷嬷就越发显得欲言又止了,黄氏瞧见大长公主面色染了几分不愉,连忙起身说道:“嬷嬷有话快禀。”

“是……”蓝嬷嬷这才行了一礼,垂着脸禀道:“这两日雪姨娘也有不适,老奴回了三夫人请医,今日却诊得,是有了身孕……”

利氏一拍手掌:“这可是喜事……”话说了一半,瞧见大长公主与黄氏都是满面沉肃,不明所以的利氏连忙噤了声儿,一双眼睛直瞅黄氏。

“母亲……”黄氏手足无措,那神情是真像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了一般。

大长公主冷哼一声:“雪姨娘不是一直在服避子汤,怎么会有孕?”

蓝嬷嬷当即跪了下去:“回太夫人话,老奴也不明所以,没闹清里头的事实在不敢就这么回禀主子……察了一番,原来是雪姨娘买通了夫人安排去侍候的李氏,暗暗换了药……”说话时鬼鬼祟祟地打量大长公主的神情,却正对上两道冷厉的目光,蓝嬷嬷额头上顿时布了一层冷汗。

她行事始终,并没有先知会黄氏,担心的就是国公夫人太过“贤惠”虽为雪姨娘得宠伤心,却不会行这样的手段,雪姨娘如何蓝嬷嬷并不操心,但这可是报复张姨娘的绝佳机会,蓝嬷嬷哪肯轻易放过。

蓝嬷嬷咬牙行事后,心里始终有些忐忑,生怕事漏。

“岂有此理,国公夫人安排去妾室身边的人手,就这么容易收买?”大长公主冷哼一声:“雪姨娘一个侍婢出身,又不是家生子,竟有这么大的本事?”

黄氏一听大长公主这话,似乎是要保住雪姨娘,心头顿时涌起恨意。

卫国公端正严谨,就算怜惜几分雪姨娘,也没有将人宠得无法无天,可雪姨娘却并非黄氏默许的侍妾,一直就是她的眼中钉,若是个刁蛮跋扈恃宠而骄的,黄氏还不放在眼里,偏偏雪姨娘又极懂得规矩分寸,黄氏竟捏不住她半点把柄,再兼着这几年,卫国公就算歇在正院,也没与黄氏行夫妻之事,让黄氏怎能心甘?

张姨娘愚昧无知,早失宠爱,不过仗着膝下子女,黄氏尚能容忍,对于雪姨娘,黄氏却早有根除之心。

当然黄氏最是喜闻乐见是一石二鸟,借着蓝嬷嬷的手,能把两个妾室一并铲除。

也算出了一口心头恶气。

她知道大长公主一贯看重家风,连卫国公也不容妾室行那些阴私手段,只要李氏咬紧牙关,这回必能治雪姨娘自作主张之罪,遭至卫国公彻底厌弃。

一念及此,黄氏暗暗握拳,却屈膝下去:“母亲,还允媳妇回和瑞园过问详细,再来回禀。”

大长公主自然不会反对,连带着也把利氏打发:“因着三媳妇掌家,四媳妇身子弱,这两日唯独操劳了你们两个,我已无大礙,这会子又有景丫头陪着,老二媳妇也好抽空歇息几个时辰,回去吧,别守在这里,去瞧瞧五郎,他年纪小,两日没见着你,还不知有没哭闹。”

屋子里清静下来,大长公主才笑着对旖景说道:“听了蒋氏的话,我与你父亲商量了一番,张氏这段儿不太消停,趁着这一回,让她去庄子里住上一歇也好,那个霁雪,是得了你父亲的嘱咐,其实并没有身孕,陪着黄氏演一场戏罢了,你好容易回来一趟,今儿个就留在家里用了晚膳,咱们且等着看,你父亲回来自有理论。”

于是旖景且等着看戏。

傍晚时卫国公回府前,黄氏已经把雪姨娘停药案审结,正在远瑛堂禀报:“媳妇审了李氏,她一口咬定是得了雪姨娘收买,后来拜托了三弟妹,察了李氏的底细,才知道她竟是张姨娘的人……前些时候和瑞园里放了几个上了年纪的婆子出府荣养,我是听八娘推荐,说李氏老沉稳重,自己过了过眼,也觉得不错,正好从前侍候雪姨娘的婆子放了出去,就让她补了缺,哪里想到……八娘倒与这一桩事无关,不过是因为张姨娘说情罢了……媳妇细细问了李氏,她也说不出来雪姨娘拿了什么事物收买她,被逼得没了法子,这才承认是张姨娘嘱托她去蛊惑雪姨娘,说服了雪姨娘动心。”

大长公主素来厌恶张氏,而张氏不消停也是有目共睹,若说她因为妒嫉雪姨娘有心挑唆,目的是让雪姨娘犯事获罪,甚至顺便栽陷正室夫人一个管束不当,或者“嫁祸”黄氏布局引雪姨娘入瓮,旁人也会相信。

黄氏对蓝嬷嬷这番安排十分趁心,心说这回乳母总算办成件利落事。

按李氏这样的说法,就算雪姨娘是因为有心人的挑唆,可毕竟生了贪欲,竟真敢容许李氏暗暗换药,也算犯了大错,该怎么责罚,黄氏当然不会自作主张,可她料定卫国公会对雪姨娘心生厌恶。

大长公主也接受了这套说法,便让摆膳,她自己需要静养,却让旖景与黄氏在茶厅用膳。

晚膳刚刚用完,卫国公就来了远瑛堂,脸色相当沉肃。

旖景便没跟着入内,候在茶厅。

不过多久,就见卫国公拂袖而去,身后跟着脸色分外难看的黄氏。

旖景这才去了大长公主跟前,听祖母交待:“黄氏倒雷厉风行的审结了此案,却还佯作贤惠,要等你父亲回来才处置,结果你父亲听了雪姨娘喊冤,又是叩首又是哭求,称她绝不敢自作主张,并称自愿以死证明清白,半句都没有恳求留下子嗣,反而开口求赐‘落胎药’……你父亲起了疑,又审了一遍李氏,她就变了。供,只咬定张氏收买,却说霁雪被瞒在鼓里。”

于是卫国公大是火光,刚才当着大长公主的面,指责黄氏妄信人言,恳求大长公主允准雪姨娘产下腹中胎儿。

难怪黄氏满脸冰霜,再维持不住贤良大度的假面。

而这事发展到后来,当然是雪姨娘为证清白,坚决不想产子,跪求落胎,卫国公见她执意如此,这才允了,却没让黄氏插手,而是让自己的亲信陪着雪姨娘去庄子里小住一段儿,待养好身子再回国公府,这可不是责罚,卫国公甚至嘱咐了庄子里的管事务必尽心。

至于张姨娘,这回没有逃过责罚,再度被赶去庄子里“思过”连一个仆从都没让带。

开心的只有蓝嬷嬷。

黄氏被气得胸口发痛,不过就此将留在卫国公府的蒋嬷嬷视为心腹,还有一个李氏,竟被黄陶暗暗从人牙子手中收买。这时谁也没想到这两个毫不起眼的仆妇,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这日傍晚,旖景旁观一场闹剧暂时落下帏幕,回到楚王府。

她坐在软轿中,轿子两旁有不少亲兵围护。

自然没有留意祟正坊尽头,一个身着鸦青紫貂披风的男子站在墙角目送。

乌眉斜长入鬓,唇角半噙妖丽,男子眸光阴晦。

久别无恙,五妹妹——男子眼看轿與进入楚王府的角门,这才往后略退几步,竖起风帽,挡了面容。

跟着轿子旁的小李婶似乎感觉到了不寻常的气氛,扭头看向长街尽头。

黑沉沉的夜色里,唯有梧桐树影,翊翊森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