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

霞光滟丽时分,半池瑟瑟红澜,粉莲婷婷照水,风过时,卷起琼huā无数零落,像是一场早来的雪。

阑珊处中,半庭浮香,水边荫下,一几,一席,一琴,一人。

琴音迟迟不响,男子苍白的指尖长久的留连在丝弦上,仅只而已。

这把玉琴沉吟已久。

就像这处宫苑,自从建成,来者不过寥寥,一直一直,幽寂着。

斜阳栏杆处,从无自凭人。

霞影里,天子身上的黯蓝锦衣色泽沉晦,与这艳丽的傍晚似乎格格不入的一袭暗淡。

很久很久,一声长叹,他抬眸,看着huā荫下追逐嬉戏的一双莺鸟。

“真希望夫君不是太子。”耳畔似乎有魂牵梦萦的说话声,天子脊梁一僵,攸而侧面,恍惚间似乎看见当年那个年华正好的女子,趴在几案上,半仰面颊朝向他,莞尔柔情。

“可若你不是太子,我们也不会相识相遇,更不会这么携手。”女子的纤纤玉指,似乎就要抚上他的掌心。

天子这时微微摊手,没有预料中的温软覆上,只落下一掌琼huā,又被傍晚的风一卷,唯余虚空。

也许世上,只有这么一人,不是因为他尊贵的身份留下来,可是到底被他的身份所累,白首终老成了一句空诺,甚至没有惜别,在这深宫冷清里,她如此凄凉又惨烈的死亡,他甚至不知道最后的那一刻,她有没有懊悔。

用生命换来的,也只是与他共处不多的时光,她原不该涉入如此险恶。

这一天,天子下了圣谕,孔家抄灭满门,皇后废位,追封宛妃为皇贵妃。

“蓝珠,我终究什么都给不了你。”收回的指掌微微颤抖,覆在丝弦上:“为了三郎,他要留在你出生长大的国度,朕允准了,放他离开,就是朕唯一能做到的事,可是,朕再不能封你为后,让你成为我名正言顺的妻子,就连这点,都做不到……蓝珠,到时你会笑话我无能吧。”

这一人喃喃,一琴默默,直到霞影散尽,日没西山,夜色一寸寸地吞没园中景致。

远庆九年七月,未至深秋,已见肃杀。

世人大多为皇后与孔家的败落震惊,鲜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君帝在这个夜晚再一次昏厥。

醒来时,夜色已经漆深。

天子耳畔只有更咽的一声“显儿”。

昏昏沉沉的视线好一阵才清晰,天子看清榻旁是他的母后,双鬓霜白,脸上尚余泪痕。

这一回天子久久无力坐起,他已经清楚的感觉到死亡的逼近。

可是他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他的江山,还没有择定的继承人,能放心交付。

经过御医一阵忙乱后,天子意识更清醒了几分,渐渐有了力气喘息着说话。

摒退闲杂,宽敞又森凉的殿堂里,只余这一对母子。

“母后,江院使怎么说,儿子还有多长的时间?”

一句话就让太后泪如决堤,侧过身去,一手摁在胸口,好一阵才能不那么哀切的答复:“别乱想,江先生说只要静养,放宽心绪……”若是保养得好,挺过这个秋冬还是不难,不过这话实在不能带来任何欣喜,太后到底说不下去,紧紧掩住了嘴。

天子摇头苦笑,静养?他这时已经没有时间了,一刻一息都弥足珍贵。

“母后,前几日您见过孔氏。”天子终于撑着身子半坐,说这话时,并没有看向太后。

“见过了,她能说些什么话,显儿想必也有预料。”太后好容易才让语气略微平复,拭去脸上的泪意,这才转过了身子,看向面色灰青的儿子,重重吸了口气。

皇后当日跪求太后力保东宫,那一番话——

“孔家满门抄斩,妾身也将废位,太子再无母族倚仗,母后,太子将来唯有依靠您,依靠严家,太子孝顺,必对母后唯命是从,严家辅佐君帝,威望更重……倘若另立新储,皇子们各有妻族母族为靠,势必会排斥异己……”

太子妻族韦家并无太重威望,依靠的卫国公府,而严家却是大长公主的外家,与苏家紧密相关,太后也一贯信重苏家,苏严两家并无矛盾,太后把控太子,又有苏家辅佐,将来严家便能权倾朝野,跻身权贵之首。

太后微微冷笑:“孔氏也太过小看哀家,诚然,哀家出身严氏,要顾及家族尊荣,可哀家也是天家之妇,是显儿你的母后,决不会只为娘家权势,就横加干涉朝政……哀家当初并不赞成易储,是担心一旦废嫡,诸子相争,引来皇族阖墙,再蹈诸子夺位引发内乱的覆辙。”

“太子虽然才干不足,不过这孩子也不存歹毒之心,对于多数手足兄弟,他这个长兄还是爱护有加,皇族子嗣繁荣强势,虞姓统治才能稳固,哀家担心若在位之人太过多疑狠绝,会使宗室权望更加削弱,反而助长外戚权臣之势,哀家是想着,太子将来若有贤臣辅佐,守成还是不难。”太后摇了摇头:“哀家到底还是小看了孔氏的野心,显儿瞧得明白,铲除孔家这个隐患,哀家是支持的。”

见天子似乎想急着说话,太后握紧了儿子的手:“显儿,母后明白,你身为帝君,设想得必然比哀家要周全,孔氏以为哀家为助严家权倾朝野,会把控朝政弄权,她是以己度人,严家也从不曾有这般野心,哀家所争取的,不过是延续名分上的尊荣罢了,可是这一切都是次要……显儿,你是母后唯一的儿子,才是母后心头最重,只要你的决断,母后都会支持,无论你把帝位交托哪个皇子,母后与严家都会尽心辅佐新君。”

太后眼角再泛泪光,抬手轻轻抚过天子汗湿的发鬓,她心里也有怨恨,怨恨上天无情,她的儿子发鬓未白,正值壮年,可是却被疾病折磨,转眼就到生死之别。

天子握紧太后的手,心里也是一阵绞痛,却强自摁捺着酸楚,长吸了一口气:“母后,父皇临终谆谆交待,儿臣不敢有半点懈怠,立意改革官制,是为培养新兴势力渐渐取代旧权贵……为的是最终实现军制改革,规范兵权皇权大统,可是儿子无能,是没有时间实现了……眼下还不是守成的时候,太子懦弱无能,毫无主见,虽有贤臣辅佐,可朕担心将来他不能明辩事非忠奸,而被弄臣蛊惑,权势二字让人心贪婪,心怀**者绝非仅只孔家。”

“关于军制改革,朕与远扬已经商定详细计划,不能急于一时,必须徐徐图之,而要实现,也离不开苏、楚两府胁力相助,居于帝位者,必须与他们同心无隙,实行改革必会伤及世家勋贵权势,一旦君臣生隙,就会受人挑唆,以致功亏一篑。”天子轻轻一叹:“朕虽信苏、楚两府之忠,可无论何人,必存自保之心,一旦两府察觉自危,未必不会……故而将来新君,必须果断坚定,还要善察人心,不能轻信人言也不能太过多疑,朕儿子虽多,观察下来,的确只有三郎。”

说到这里,天子面色更显灰败:“事到如今,再提旧话无益,朕也明白,三郎是指望不上了……卫国公是二郎的岳丈,论来,必会竭力辅佐二郎,可朕担心的是二郎并无果决之能;四郎颇有才干,可是他的缺点是太过多疑,秦家与陈家野心并不输孔家,若由四郎继位,必不会信任卫、楚两府,会先用秦、陈党羽,他们觑觎兵权多时,一定会劝服四郎压制苏、楚两府,难保不会急功近利夺权。”

秦、陈党羽多为文臣,一旦与卫、楚两府争锋相对,必然会引文官与武将势不两立,也许就会引发内乱。

而太后更有一层担心,她虽信得过苏家,可是对于楚王府……就算没有卫国公府这门姻亲,楚王府手里的兵权也足以威胁帝位,何况虞沨多智善谋,更关键的是楚王是高祖子孙,是虞姓宗室,一旦起事,名份上总比外臣更近。

倘若天家一直恩厚,楚王府应当不会心生二意,可正如天子担忧,一旦新君受人挑唆与楚王府生隙,被逼无奈之下,楚王府未必不会行谋逆之事。

“五郎善于隐忍,正因如此,朕还看不透他的城府,六郎七郎两个还不如太子,八郎好学上进,却缺乏身为帝君的狠决,若经磨砾,或者能当重用,可限没有太多时间予他。”至于八皇子以下,年龄更小,性情锋芒未显,别说收服朝臣,恐怕还没有能力对付前头几个成年的兄长。

“母后,朕难以决断,还要再观察几个皇子,所以,废储一事这时不益发动。”

太后也听明白了,天子是在二、四、五几个皇子里犹豫,倘若坚决要实行军制改革,二皇子福王无疑最是有利,若废太子,他便为诸子最长,并有卫国公府这个强有力的妻族倚仗,楚王府又与卫国公府是姻亲,福王日后应当不至于逼害楚王府,可四皇子尚且虎视眈眈,若将帝位传给福王,就要率先剪除秦、陈两党,这又是一番大动作。

天子担心的是,福王没有三皇子的果决才干,倘若真剪灭秦、陈二党,在通过科举出仕的新兴势力培养起来之前,就再也没有掣肘苏、楚两府的势力,虽天子对两府相对信任,却也只是相对,位于帝位者,绝不能毫无防范之心。

福王若不能掌控收服人心,万一卫国公手握绝对大权后渐生贪婪……

天子相信以三皇子的手段不至养虎为患,却不能信任福王能完全掌握全局,而除三皇子以外,的确只有四皇子显示了狠辣善谋的才干,可四皇子又不能与苏、楚两府同心。

眼前的情况说穿了就是,天子信任的辅政之臣能竭力辅佐的皇子才干有缺,而具有才干的皇子信重之权臣天子又不信任。

抉择不易,天子一筹莫展,所以他还要先行试探几个备选的皇子。

太后果如今日所言那般,对于储位抉择一事再也没与天子争执,而废后孔氏尚且以为自己的一番话打动了太后,太子储位至少有了七成把握能保,即便是被禁冷宫,竟然心平气和,只暗暗诅咒鞭长莫及的三皇子将来不得好死。

而这时,远在西南,三皇子正在与薛国相密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