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

重生之再许芳华 第五十七章 无法疏远,难舍关切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56: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3-12-25

转眼进入七月,远庆三年的初伏如期而至,然而那愈渐炙骨的娇阳,并未使得市坊间的喧嚣减弱几分,不说小东市依旧是人声鼎沸,平安坊内的东市,也是一如既往的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这里位于京都内城,商铺林立,相比外城的市坊,宽敞的车马道上,更多地是骑着高头大马的锦衣贵族,与乘着香车绣與的贵族千金,道旁,虽也有张伞支铺的摊档,却多为坊中商铺所设,将一些滞销的商品陈设,故而也吸引了许多手头宽裕的布衣平民,一番讨价还价,以并不昂贵的价钱,购得实用的货品。

东市的宝砚街,因靠近国子监,主要经营着笔墨纸砚、书画珍籍,吸引了不少士人,也不乏闺阁才女。

这一条街,相对安静。

紫檀马车缓缓停在宝砚街中段,最为引人注目的天一阁前。

與壁上的“卫”字,也吸引了往来行人的许多注意。

但见那些身着乌衣,腰悬长剑的侍卫,足有七、八人,这时默默围着马车而立,凌厉警觉的目光不断扫视人群,还有穿着妆花绸缎窄袖禙子的嬷嬷,恭恭敬敬地立在一侧,不妨让人猜测,难道是大长公主出行?

却见那绣帘一挑,两个青衣双环的丫鬟从内而出,候于车下。

两个丫鬟不过十二、三岁,却生得桃腮杏眼,竟似一对双生姐妹花,引得驻足文士目光炯炯,就连碧空之上那轮娇阳,吞吐的炙热似乎也更耀眼了几分。

秋月与秋霜垂眸而立,循规蹈矩得很。

因为今日跟随五娘出行的嬷嬷,正是她们俩的祖母,饶是一贯活泼调皮的秋月,也像是被施了紧箍咒一般。

数日之间,旖景这已经是第二次来天一阁了,因为大长公主的生辰将至,黄氏委实脱不开身,苏涟一听要来天一阁,便寻了个借口拒不同行,大长公主深知旖景对宋嬷嬷心怀芥蒂,故而,才让杨嬷嬷跟着走这一趟。

天一阁是宝砚街最为声名显赫的经营书画珍籍的商铺,以往旖景求得大长公主许可,也来过数回。

扶着秋月的手,下了马车,旖景听见了人群里爆发的惋惜声。

因为她带着帏帽。

大隆民风开放,曾有那佳人出行,因露颜容,引得行人围观赞赏,甚至有些文士当街吟诗诵誉的盛况,旖景却不想出这个风头——礼法世俗,对于闺阁来说,始终还是苛刻一些的。

好比那些文士,无论出身,即使当众表达心中钦慕,世人也乐为美谈,就算或引佳人不屑一顾,也无伤大雅,付之一笑一叹罢了。

可若是女子,尽管也不乏那些大胆的勋贵千金,对心中思慕之人婉转陈情,多少还是会留下话柄,如果能与心上人玉成良缘自然无碍,可若仅仅只是神女有心,便会沦为一个笑话,有伤闺誉。

不公平,太不公平。

在一片不得目睹芳容的惋惜声中,旖景扶着秋月的手,款款步入天一阁。

掌柜连忙将旖景请入雅舍,其实就是一间独立的厢房,直到这时,旖景方才摘下了那让她觉得闷热不堪的帏帽。

少女双眼发亮,颇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果真寻到了岚中客的真迹?”

原来,旖景早几日前来,就是为了购得西魏名躁一时的画圣——岚中客之作,但却沮丧而归,岚中客生前存有不少画作,不过历经数百年的战火纷争,损折多半,存世犹为稀少,她抱着饶幸一试的心态来天一阁,果然一无所获。

不想才过了几日,天一阁就遣人送了信,说恰好有人要将岚中客的画作出手。

旖景欣喜不胜,连忙赶来天一阁。

掌柜笑而不语,招了招手,便有一侍女捧上绢画,缓缓展开,铺于几案。

“竟然是《仕女踏春》?”旖景又惊又喜,这可是岚中客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曾收录于《名士作》中,但虽求者甚众,却无人目睹过真品,可天一阁竟然能在几日之内寻得?

旖景细细观赏着绢画,惊喜之余,又甚觉疑惑:“如此奇珍,说价值连城也不为过,竟然有人舍得出手?”

掌柜一听这话,略微有些紧张,将面孔一沉:“小娘子是怀疑我天一阁以赝品充好?”

旖景连忙致歉:“我并无此意,不过是不敢置信罢了。”

天一阁是东明时就创建的老字号,以诚信闻名,从不行欺瞒之事,更不会以赝充好,旖景当然不敢怀疑。

掌柜的神色才略微缓和了几分,解释道:“那日小娘子前来,提出以前朝董江南的一套珍贵字帖换岚中客的画作,在下甚为心动,须知董江南虽为东明书法大家,却因牵涉文字狱以致族诛,他的作品也毁之七八,甚为珍贵,可敝处却委实没有岚中客之作。”

岚中客之作价值连城,若要旖景真金白银地购得,她委实还没有这般财力,不过,董江南的字帖也是奇珍,与岚中客之作不相伯仲,这一套字帖还是当年旖景在家里的沐辉楼寻得,磨了祖父许久,才如愿以偿地收入私囊,一直爱不释手,但为了换得岚中客之作,才不得不咬牙割爱。

“不过,在下细细一想,竟忆起一个旧友,恰好手中有这么一幅珍品,可巧,他极为钦佩董江南的一笔狂草,故而,在下一提,他就坐不住了,才愿意以此画为换。”

这还当真巧合……

旖景看着秋霜捧着的锦盒,想到那套字帖,心内很是不舍。

但面前那幅绢画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更何况在她记忆里……他对岚中客委实钦佩,当年就不惜重金,四处收集岚中客之画作。

当年,与他结发两载,共度生辰,她却不曾送他贺礼,一思及此,心内愧憾加交,辗转反侧之余,才想到寻一幅他心头喜好的画作相赠,以略作弥补。

情知艰难,但也愿意竭力一试。

不想竟有这般巧合!

旖景心内一叹,示意秋霜将锦盒呈上,打开来,给掌柜过目:“如此,多谢贵店居中成全。”

当旖景一行离开天一阁,不过多时,街角便拐出了个身着藏青劲装疾衣,面目黝黑,五官轮廓仿若刀斧凿成的男子,大步踱入天一阁,须臾,便捧了那装着珍稀字帖的锦盒出来。

此人正是灰渡。

数日之前,他“碰巧”见到对门卫国公府的车與出行,认出那带着帏帽的小娘子身边,跟着的是在千娆阁有一面之缘的春暮,便紧随其后,打听得苏氏五娘去天一阁的目的,兴致勃勃地回了王府,也不顾楚王世子的冷淡与漠不关心,尽数道来。

世子一言未发。

还让灰渡有些沮丧。

可只过了几日,世子便找出了珍藏数载、爱不释手的绢画,让他拿来天一阁,嘱咐那掌柜转交苏氏五娘。今日,得知苏氏五娘前来,又令他取回了这套字帖。

一路之上,灰渡甚是得意。

果然一如自己推测那般,世子对这位小娘子与众不同,那些冷淡疏漠,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当他将字帖呈上,眼见世子修长的手指,抚过那些已经泛着黯黄的纸页,垂眸默作,神情复杂,灰渡忍不住说道:“属下听天一阁的掌柜说起,五娘很有几分不舍,走时频频回首……若是世子将这字帖物归原主,那小娘子必定会……”

引来世子淡淡一瞥,眸光森凉。

灰渡当即讷言,眼睁睁地看着世子将那锦盒锁入了百宝箱里。

唉!世子神机妙算,高瞻远瞩,不过在男女之情上,实在太过温吞了,这般背后关注,又怎能让那小娘子得知他的一片真心呢?

灰渡便很为世子的姻缘担忧起来。

七月初二,宜出行、祈福、祭祀,忌动土、开市、挂匾。

卫国公夫人黄氏、二夫人利氏,领着诸位郎君、小娘子、浩浩荡荡一行,载着七、八车谷米、白面,两大箱栊共九百九十九本经书,前往佛国寺布施。

原本京中贵族之家生辰宴前,都有于城外“施粥”的善举,大长公主却认为,近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既无饥民,“施粥”之行便有些多余,听闻佛国寺内,设有“济病坊”,专门收容贫苦无依之孤儿弱老,四时供承,便干脆将些粮、衣送往,以助孤弱无依的穷苦百姓。

大长公主虽不信佛,却也知晓大隆臣民奉信佛道者众多,不过百姓多没有余钱“请”经,遂印出近千本佛经,于佛国寺舍出。

往常一本佛经,至少也需千文铜钱,这对贵族自然不算什么,但对普通百姓来说,足足抵数口之家一月的花销,算是笔大钱了。

因而,当闻卫国公府“施经”,百姓们都是兴致勃勃,五更三点城门才开,便有人结伴前往佛国寺,排起了长龙。

“施经”由黄氏亲自主持,小娘子们从旁协助。

因是行善积福,几位勋贵千金自然要平易近人,都穿着素面的襦裙,也不曾带帏帽,当那些信徒将香火钱投入佛寺提供的功德箱,浅笑着递上一本印制的佛经,算不得劳累,可在娇阳底下站立多时,闺阁千金们也觉得有些头晕眼花。

到了后来,就连这些时日一直坚持强身健体的旖景,都觉得两边面颊笑得僵硬,膝盖也全不似自己的了。

好不容易施完了经书,二娘与三娘已经靠在丫鬟身上,六娘与八娘两个年纪小的,更是歪歪倒倒,黄氏便让婆子们服侍着几个去香堂里暂时歇息,由利氏照管,见旖辰、旖景与四娘尚还有些精力,小姑子苏涟更是神采抖擞,便带着她们将功德箱送入佛寺,面谒住持同济大师。

旖景虽则不是初见同济,可从前却不曾注意这个高僧,但这一次,当得知他引荐了清谷给虞沨,方才细细打量。

同济穿着一身茶褐僧袍,身披玉色袈裟,长眉细目,白面淡唇,神情淡然超脱,观之不过弱冠之岁,但他本是高祖大德四年时出身,算起来,今年当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了。

黄氏与同济寒喧几句,将那场面话说完,便不欲再多打扰,想去佛前上香求签。

旖景突然提出:“早闻大师擅棋,不知可否指点一二?”

苏涟也不是信徒,闻言立即炯炯有神,对黄氏说道:“嫂子先去礼佛,我与五娘稍后与你们汇合。”

四娘也是个“棋迷”,也有些挪不动脚。

黄氏颇有些无奈,便对同济至歉:“家中小辈难得出门,又早闻大师棋艺出众,心生景仰之余,方才请教,却是烦扰了大师清静。”

那同济倒并不孤高,合什一礼:“施主言重了,小僧本是棋痴,素乐与人对弈,不敢当烦扰两字。”

起身一礼,引领几位小娘子于庵堂后的竹舍茶庐中。

早有小沙弥设好棋盘,捧上香茗,旖景与同济施了礼,坐于交椅,一人执白、一人执黑,你来我往,纵横布局,不知不觉间,就过了大半个时辰,黑白之间,尚还伯仲胶着。

同济原以为一个闺阁千金,又是豆蔻之年,就算聪慧,也实在有限,起初并不放在心上,不想一时大意,竟险些落了下风,遂屏息凝神,再不敢轻视,渐渐往后,心中大为奇异。

这小娘子起初趁着自己疏忽,招招杀着,棋风颇为凶狠,可当自己竭力挽回局面后,又忽然温和了下来,步步为营,不急不躁,筹谋布局,暗含杀着,这招招式式,与一人甚为相似。

那人,正是楚王世子。

同济如何能知,旖景虽说酷爱对弈,但当年豆蔻,哪里有这般沉稳,直到远庆八年春,她与虞沨成婚,两人之间,沉默时多,寡言的总是旖景。

那些郁郁的日子,卧病榻上的世子,唯有与她对弈。

两年下来,旖景的棋艺在世子的指点下,突飞猛进,终于一日,虞沨苦笑:“我已经是赢不了你了。”

“你是个好师傅。”这似乎是她那两年之间,唯一真心地,不曾敷衍的话,对他。

而这时,同济满带惊奇地打量,却让旖景忽而就沉湎于那些晦涩的记忆。

“弈者,不当急躁。”当年轩窗下,夏日温暖的天光里,他这般说过。

“旖景,你总是缺乏耐性。”在棋局之上,他从不曾谦让,尽管见她落败后沮丧不已,也不愿略微留情,当他见她满心不甘,总是摇头一笑,叹息着说。

而她,也总算在屡战屡败之后,学会了不焦不躁,步步为营。

这些记忆有若潮水呼啸,突然就让旖景恍惚了。

自从重生,对弈未逢对手,同济大师的确是个劲敌,一如当年的他。

而这时,因此局耗时太长,苏涟早坐不住了——她原本不喜烧香礼佛之事,当闻旖景要与同济对弈,方才借口推脱去受那香火烟薰之苦,起初见棋局精彩,倒也看得入神,可不过两刻,就胜负难分,苏涟的心思就有些游离,待半个时辰后,更加如坐针毡,早趁着三人不察,蹑足出去,观赏清山绿水。

四娘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无奈不过多时,利氏便遣了丫鬟来寻她,说二娘累得实在难支,不欲留在寺院里用斋,这就要先回府,四娘无奈而去。

因此茶庐之内,这时唯有旖景与同济对弈。

因旖景忽然怔忡,同济紧握时机,总算是占了上风。

败势已经难以挽回,旖景轻轻一叹:“小女输了,大师果然高明。”

同济连忙起身,合什:“小施主棋艺出众,贫僧不过饶幸。”他这是由心而发,想在这佛寺之中,慕名而来请教之人众多,能与他对局超过一个时辰者,不过四、五人,甚至秦相,也不过在半个时辰就弃子认输,当然,同济也不是百战百胜,比如在楚王世子手下,十局里或可赢个三两局……

“我且把大师所言当真。”旖景笑道:“今后恐怕会来多多烦扰了,大师到时可别嫌弃小女扰了清静。”

“小僧不胜荣幸。”同济微微一笑。

他虽是佛门中人,却也还未四大皆空,比如这嗜棋如命,就是一个痴症,自然视棋逢对手为平生幸事,又见旖景落落大方,并无世家女子的故作矜持,心中倒不排斥,当然,这时的同济完全没有察觉,旖景的别有用心。

自从那日隔窗听得,清谷早在八年前就将世子之“疾”治愈,而居中联系之人,正是这位同济大师,旖景心里就有隐隐的疑惑,前世她并不曾听说清谷与同济是旧识,实际上远庆六年,同济因涉刺杀金相一案,便获腰斩,而清谷的出现,却是在那之后。

旖景分明记得,远庆六年她刚好及笄,正是在生辰后不久,秋冬交集之时,便爆发了同济乃罪臣之后,心怀怨恨,企图刺杀金相不遂的大事,就连闺中女儿,每当聚会,一时谈论的也是此事。

那一年冬,同时发生之事还有虞沨病情渐重、频频咳血,太后与圣上大为焦急,下诏遍寻名医。

次年春季,清谷方才由人荐入宫廷,治愈世子之疾。

也就是在远庆七年,当世子“疾”愈,太后才下了懿旨赐婚,将婚期定至远庆八年春。

如果同济大师早知清谷能治世子之“疾”,何故前世时并无荐举?甚至旖景也不曾听说世子与同济大师相识,至少在与虞沨朝夕相处的两年间,就从不曾听他提过同济,或者佛国寺,或者当年震惊大隆的金相遇刺案。

今世悄然而生的这些变故,究竟为何?

旖景隐隐觉得,解开这些疑惑,对她十分重要。

而这样的感觉,似乎是近期才有——确切地说,是当她再返关睢苑之后。

有一些真相,让她想要洞悉,却又有些畏惧,故而一路犹豫,可当见同济后,她还是不由自主地按照原本计划行动了,以棋会友,当越渐熟识,方再旁敲侧击,打听神医清谷之事。

或者,下次再来拜访,可邀某人同游……

车轮轧轧于山道,略微颠簸,艳阳于竹帘外吞吐,车内少女,不知不觉中,已经娇靥微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