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在计算,撕破面皮

建昌冶府南城,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此地富庶,民风较京都更为开化,因临近赣望关,南城境内常见西梁行商。赣望关外,原本盘据着三两南地小国,因被西北原威逼民不聊生,在太宗帝时,偶犯大隆国境,掳抢建昌治下边县之财粮,以致常有战事,二十年前,西梁王兴兵,将其征服收归治下,设为望阳郡,就此与大隆秋毫无犯,并互通商市。

望阳郡守正是出身西梁王族宛姓之贵族。

于是薛东昌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三皇子选择胡世忠“开刀”看似偶然,实际大有筹谋,理由当然不仅是从前解释那番关于底限的忌讳。

天子早将三皇子视为继承帝位的不二人选,并将亲信暗部都交给三皇子掌管,主子行事哪需诸多顾忌。

三皇子见薛统领总算又开了些窍,大是欣慰,毫不讳言承认他经过远庆六年开始的步步为营,直到今日,已经是万事俱备,他与薛国相沟通定计,先使得西梁胡、庆二氏互相拆台,以致两家嫡子皆失婚配王姓的资格,两姓野心渐露,西梁王早有不甘使王位易姓之心,当金元公主得知其父是为君王属意的庶子清河君所害,力逼西梁王赐死。

自然,伊阳君与庆氏不和也早在三皇子计划之内,又有薛国相从中谏言,西梁王才动意利用大隆之威,行和亲之策,使“嫡女夫继”彻底成为泡影。

这一切看似薛国相的作用,可背后全是三皇子的安排。

他早已在为合法继承西梁王位布局。

显然,也已经走到了关键。

不过三皇子当初的确在选择最后离境之处有些犹豫,因为楚州铜岭关更接近西梁国都大京。

但毫无疑问的是,不管天子是否决定在远庆九年启动易储,三皇子都要率先挑发太子与四皇子之间的争夺,因为他已经没有耐心,关键还有时势也不容他再等——西梁王已至残年,时日无多,眼看就要策动,力压两姓,立金元公主为储。

三皇子可不想将来坐享其成,压制庆、胡两姓必须有他的建功,才能收服西梁诸贵,稳定将来王位。

这时,南城郊外,埋伏在官道两旁的一批私兵也很是焦灼。

“我说,真能确定三殿下没有得到半点风声,不知京都已经传言四起?他早将胡世忠罢职扣押,怎么迟迟滞留建昌,没有回京的意向。”一个满脸胳腮胡的中年男人,穿着一身农人的粗麻裋褐,两腿大张的坐在树荫下的一方石墩,蒲扇大的手掌不断扇着风,大是焦灼的看着身边一个白脸“农人”。

“他就算听闻了风声,也不能一直龟缩在建昌吧。”说话的是皇后的族侄,当然是姓孔,被孔二爷派遣来建昌,意在让三皇子死于非命。

孔家当初之所以能得先帝太宗器重,是因为他们是东明旧族,其姻亲故旧广多,在东明遗留士族与军将的影响仅次秦家。

眼下南康浔阳伯正是孔家故旧,得了孔二爷的密函,知道储位危急,必须铲除三皇子,故而让私兵统领就是那胳腮胡配合孔家行事。

身担家族存亡的孔宇奔赴南地,被三皇子一连串的举动搞得云里雾里,实在拿不准三皇子的意图——若说他没有察觉吧,何故在此滞留,可若说他有所防范,一连几天悠哉游哉玩赏南城之景又全不像紧张戒备。

“总不能这么陪着他耗下去,万一天子镇怒,下令追究散布传言者……皇后娘娘可还禁步在坤仁宫呢,若真如她所言,圣上心里属意的是南城这位,说不定会先治孔家的罪,失了先机,可就一败涂地。”胳腮胡是武人,很不耐烦这么畏头畏脑,既然下定决心要杀了三皇子,坐实他刺杀太子之罪,何必龟缩埋伏,直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干脆利落了断就是。

孔宇也有了犹豫,太子处境危险,还不仅限三皇子,旁边至少还有个四皇子虎视眈眈,家主孔执尚现在还被羽林军看禁,三法司揪着舞蔽一案不放,孔家可以说是身陷前狼后虎,悬崖绝境,必须孤注一掷。

除了三皇子,再利用胡世忠一案抨击陈家,才有一线生机。

“那就准备一下,潜入城内,夜间袭击官驿。”孔宇咬了咬牙。

“这不妥吧,咱们是扮成江湖帮派,这些草莽历来无犯官衙,再者官驿里也驻有卫军,未必能一矢中的,三皇子日间出没市坊玩乐,不过是带着几个亲兵,就算有暗卫,最多也就十余,青天白日于闹市动手倒更是时机。”胳腮胡对外行的孔宇很是不屑。

这些公子哥,只以为趁着夜黑风高杀人更加隐密,殊不知夜间巡防更比白昼森严,再者官驿里住着个皇子,衙门与卫所哪能毫无防范,皇子死在驿站,他们项上人头也保不住。

孔宇想了一想,倒也认可胳腮胡的计划更有胜算,遂也半蹲了身子,两人各执一根树枝,在地上涂涂划划,一番布署计划。

——

南城盱江沿岸,是渔民与匠人聚居之地,时近正午,炙阳晃亮狭长的街道,两侧饮烟袅袅,呛人的烟气笼罩着低矮的民宅。

一个中年妇人挽着个提篮,推开虚掩的房门,往院子里头晃了一眼,笑笑地唤了声“童妹妹”,片刻间,腰上系着围裙发上簪着朵白花的少妇一边抹着被柴火熏出的眼泪,一边快步迎了出来,看清来客,连忙殷勤地唤着“嫂子”,将人迎了进来。

“我那当家今儿个收获好,给妹妹捉了条河鱼,你身子弱……”中年妇人话没说完,就见堂屋坐着一人,“呀”了一声,又再笑道:“韩秀才也在,活该你今日有了口福。”

原来那着孝的少妇童氏正是被胡世忠强占,最近才得自由的苦命妇人。

像是生怕邻人误解,童氏连忙解释:“韩兄弟善心,给我送些米粮。”

“知道知道。”中年妇人并无任何猜疑:“多亏了秀才奔忙,去了京都敲登闻鼓告发狗官,要不大兄弟的冤屈怎么能上达天听,韩秀才是仗义人,咱们心里都晓得。”

韩秀才连忙起身施礼,微微有些赧然:“在下当年贫困,三餐不济,多亏得兄嫂接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兄长冤死,嫂嫂为了掌握狗官罪证甘犯险境,在下未能及时相助,让嫂嫂受苦已属失义,实在汗颜。”

正在寒喧,院门却被人重重推开,一个黑脸汉子直闯入内,倒把众人唬得一惊。

“作死,毛手毛脚的,吓得我以为青天白日闯了个强盗进来。”那中年妇人认出是自家男人才松了口气,往地上啐了一口。

男人没空与婆娘计较,急得跳脚:“可不是青天白日出了强盗……韩秀才在,真是太好了,你有功名,快去衙门通传,有强盗行刺三皇子,四、五十个凶神恶煞的黑衣大汉,可不得了……就在城郊万年桥边上!”

童氏眼下视三皇子为救命恩公,听了这话急得赤目红脸:“竟有这般胆大妄为之人。”

男人却又夺门而出,边跑边丢下一句:“狗娘养的,作死的强盗,不去杀贪官污吏,竟敢对三皇子动手,老子豁出命去,也不让你们得逞。”人已经到了街上,敞着嗓子喊了一句:“兄弟伙计,三皇子遇刺,在万年桥,男人在家的都操着刀斧跟我来。”

童氏见韩秀才还在发怔,连忙上前推了一把:“快去衙门通知府卫。”又对那不知怎么是好的中年妇人说道:“嫂子快去渡头喊人,我去匠铺,可不能让三皇子有任何差池。”

韩秀才走了一回京都,下了一次大狱,多得被三皇子及时救了出来,跟着回了建昌府,心里那叫一个满怀感激,醒过神后拔腿就往城门跑去,沿路还不忘叫嚷着三皇子在万年桥遇刺,让身强力壮的男丁快些去救。

没进城门,迎面就见代管政务的同知与卫司领着一队兵马出来,韩秀才知道是衙门得了消息,这才松一口气,紧跟着调头就往万年桥跑。

南城万年桥畔,远远可望麻姑山,沿堤柳绿花红,风景秀丽,又因建有不少植苑,吸引了不少达官贵族前往游玩赏景,故而星星散散开着十余间茶楼酒肆,三皇子今日有意来此品尝河鲜,身边只带了五、六亲兵,明显是给刺客们“天赐良机”。

五十余人围剿数个,分明是手到擒来的事,领头的蒙面强盗胳腮胡完全没想到事情竟然会演变到这般境地。

他明明就要得手,欺近三皇子跟前,手中铁剑已经刺中了三皇子的肩膀!

却被那狂吼一声的薛东昌当头斩下,胳腮胡只好撒手后退,以保住自己的头颅。

他们人多势众,不怕负伤的三皇子还能插翅飞了。

哪知忽然冲出了不少平民,有的扛着锄头,有的举着柴刀,没头没脑的就往他们砍来。

这批人当然不是真正的平民,而是三皇子的暗卫。

混在刺客群里的孔宇着了急,他到底是世家公子并非草莽,下意识间,觉得若是大开杀戒伤及百姓,便是把事情闹得不可收拾,万一有个纰漏,就算能把三皇子斩杀当场,孔家也少不得个滥杀无辜的死罪。

电光火石之间,一句“住手”就脱口而出。

数十“百姓”把三皇子围在当中,举着武器破口大骂:“哪来的狂徒,竟敢刺杀殿下,乡亲们,三殿下为咱们除了狗官,就是建昌百姓的青天,咱们定要保殿下平安,拿下这帮狂徒送官法办。”

被孔宇扯了后腿的胳腮胡大是焦急,眼看良机在前,哪甘放弃,暗骂公子哥畏头畏脑,又连连腹诽这帮不知从哪里冲出的泥腿子,平民百姓眼见恶事不是应当避之千里么?乌合之众出来逞什么英雄!

便将孔宇一把推开,上前吼道:“不干尔等的事,快快让开,三皇子勾联北原奸细刺杀太子,既等同谋逆,又为通敌叛国,不忠不孝不义,天下义士皆可杀之,尔等无知百姓,若阻止我等为国除奸,休怪我剑下无情。”

薛东昌挺身上前:“大胆狂徒,还敢血口污人,当谁不知,太子遇刺一案已由楚王世子审结,涉案者已经获死,尔等污篾刺杀皇子,才是死罪。”一剑迎面,就与胳腮胡缠斗起来。

“百姓”们也不甘示弱,助着薛东昌再次和假扮草莽的私兵恶斗。

薛统领脑子虽不怎么灵活,一身武艺却不容小觑,若非三皇子早有嘱咐,存心负伤,他怎么会容胳腮胡那一剑扎进三皇子肩头,这时一鼓作气,连施杀着,二十余招后,就逼得胳腮胡手忙脚乱,不仅手中铁剑被人夺了去,连蒙面都被扯了下来。

“狗狼养的,这不是浔阳伯府上的私兵统领么?我在浔阳伯府打过短工,认得这厮!”一个“百姓”大喊一声。

这时,周边已经围了不少来此游玩的游客围观,闻言顿时大哗。

孔宇心急如焚,他是真不明白十拿九稳的计划怎么成了这般局面,一时手足无措——若孔家刺杀之行败露,就算能杀死三皇子,孔家也难逃罪责,更会连累皇后与太子!

立生退意,挥手就要喊撤。

薛东昌哪容他全身而退,飞身一跃,在“百姓”的掩护下直取孔宇,这回三招两式就把人制服,拉下蒙面:“唷,这不是孔家郎君么,什么时候成了义士?”将孔宇两下扯到三皇子面前:“殿下,是皇后的族侄!属下可认得他,没少与他在怡红街碰面!”

孔宇面如死灰。

浔阳伯府私兵一见两个指挥被擒,军心大乱,再无心恋战,就要撤走。

这时却真有不少百姓赶到,有举着鱼叉的,举着扁担的,正好堵住了“刺客”的后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