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五百六十七章 孔家遭疑,陈家犯案

张泰遇刺一事纵使让部份嗅觉灵敏的政客感觉到了不同一般的紧迫,却也没预料接踵而来是怎样一场剧变,直到次日下昼,圣上忽然在乾明宫召开殿议,除了中书、内阁大臣与几位亲王皇子,凡五品以上朝臣无一落下,这几乎是金逆一案后从未有过的大阵势,就连许久没有振作人前的太子殿下也奉诏到场,尽管宝座上的天子看来神情并无多少肃厉,也让一众官员绷紧了心弦。

“啪”的一声,御案上一本奏章拍下,让群臣的心脏不约而同地重重一跳,只觉呼吸都艰难起来。

“吕简,你将所奏之事当众道来。”天子低沉的声调打破沉寂。

末位的监察御史应声而出,款款几步上前,一身青袍朝服在前列绯袍中尤其显眼。

又是这个刺头!这时不少官员皆在暗忖。

四皇子心里往下一沉,却有欣喜攀着脊梁而升,直到这时,他才敢确定今日这般阵势的确是为了吕简所奏。

虽矛头是指向孔执尚,但天子不可能不知这是冲储位发难,却毫不犹豫地召开公议——朝早奏折才递了上去,下昼即公召百官,这证明什么?证明果如他从前所料,圣上对太子这个嫡长的储君资格并非完全满意。

成算再添一分。

而在吕简掷地有声的奏言中,正殿里摁捺不住的吸气声接踵响起。

竟是弹劾中书断事孔执尚徇私舞蔽,并买凶灭口!

事情起初不过是一二传言,被都察院一名左佥都闻知,遂召两名监察御史协商,令二人暗察风言。

御史虽可据风言谏事,一来事涉科举公正实为严重,二来关系中书重臣皇亲国戚,故而不能仅凭传言奏事,起码察实传言是否可信。

“经过走访,微臣已经察实确有风传,正待拟章上奏,不想即生涉案者张泰遇刺,而奉上官之令与微臣共察此案之御史忽然失踪,据察,便在两日前,此人曾暗会孔断事,有其仆夫作为人证。”吕简话音才落,那名先闻风传的右佥都出列旁证,并直接推断失踪那名御史与孔执尚暗中勾联,故而泄密,以致孔执尚为了掩饰罪行,杀人灭口。

不消说,这位右佥都是秦相亲信,而那名失踪的御史,本是皇后之人,却骗取了秦相信任,他这一失踪,显然是皇后见灭口不成,让孔家“亡羊补牢”做下的事情。

哪知四皇子早有预料,早安排了耳目去御史私邸为了家仆,以为人证。

孔执尚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直称清白,质疑有人污陷。

右佥都遂提出新科探花苏明也是人证之一,并有章侍书等若干人证。

孔执尚反驳,章侍书也只是间接耳闻,就算坊间有所传言,也非实证,未必不是心怀叵测之人故意散布。

“圣上,莫如诏张泰上殿,问清事实。”秦相适时出列,中止众人的言辞争执。

张泰父子却也失踪,再度让此案陷入扑朔迷离。

“案必严察!让三法司会同办案,就算掘地三尺,也要将张泰与涉案御史找出来。”天子最终决意,又授内阁学士苏轹主持察办此案,孔执尚暂且免职待察,禁居私邸,由大理寺、刑部派员看守,不得与人勾通,包括家人。

殿议之后,孔家众人立即成了三法司严盯紧防的嫌疑人,在这当头,皇后自然不敢再与娘家联络,还好有三皇子。

坤仁宫里,皇后显然已经没有往日镇定,像只没头苍蝇般地在暖阁里乱转,直到听说三皇子在外候见,才连声喊请,强自摁捺着坐在炕沿,打发亲信女官谨守阁外,不让人靠近一步。

皇后一把扶起欲行大礼的三皇子:“事情如何?”

三皇子满面沉肃:“秦相果然出手,已经让吕简递了奏章,刚才殿议……圣上已经下令三司会审,由苏阁部主持。”

“狼子野心!”皇后重重拍着几案,心神也是大乱:“苏家不可能妄顾圣命,圣上怎能……明知这后头是四郎觎觑储位……眼下该如何是好,三司之中,都察院被秦怀愚掌控,大理寺……”前大理寺卿牵涉到金逆一案,早被处治,现任大理寺卿出身世家,不能排除是秦相党羽:“还有刑部尚书陆泽,为虞沨所荐,也属圣上信重,非本宫能够指使。”

“母后,这回涉及科举,也难免圣上重视,不过圣上/将此案交给苏阁部,至少不会由四弟一手掌握。”三皇子说道:“昨晚儿臣得信,立即赶往顺天府,那个凶犯已经得了儿臣警告,他若要保住家人性命,必不敢胡言乱语,那名御史与张泰父子儿臣已妥善安置,落不到三司手中。”

“张泰愚蠢!这般大事怎能泄露给纨绔子,他那儿子,当真醉后把此事拿来夸耀?”皇后煞白着脸,眼里尽是杀意,三皇子毫无怀疑倘若张泰在场,会被皇后亲手碎尸万断剥皮抽筋。

“儿臣也询问过,张泰之子那日烂醉如泥,全不知自己说了什么。”事实上张泰之子根本不知他爹的罪行,自然不会泄露天机,张泰当真冤枉。

可这一层真相,三皇子自然不会对皇后坦诚。

“统统灭口,只有死人才会让人放心。”皇后咬牙切齿。

那可不行,张泰父子已经被天子控制……三皇子浅咳一声,脸上一片真诚:“母后,这事已经闹得不可收场,即使张泰父子被遭灭口,那两个妓子与唐家的纨绔并非主要证人,不能仅凭他们耳闻定罪……可还有两个外放的官员。”两进士才是舞蔽的直接受益者,若他们供出孔执尚来,那就是罪证确凿。

“母后,恕儿臣直言,这时若再行灭口之事,圣上必信舞蔽之实。”

皇后自己也知道她是一时冲动,但的确再想不到两全之策,脸色更显煞白,尽露狰狞。

“母后,儿臣以为,此事无疑为四弟夺储之举,要想平安度过此劫,还当釜底抽薪……儿臣送东华公主返程途中,无意探知一事……”三皇子遂将盘儿之母被胡世忠奸逼自尽的事说了一回:“儿臣在郫南遇刺,也多亏得盘儿家中备有弓箭才幸免于难,有心替她申冤,故而安排人手察了察胡世忠。”

侃侃而谈,把胡世忠新官上任即行祸杀强占之事细细说来,三皇子微微一挑眉梢:“儿臣已经助那匠人之妇察明实据,由匠人好友韩秀才携证入京,正欲等待合适时机放他去击登闻鼓。”三皇子见皇后满面不耐,便没再卖关子:“胡世忠是陈长史之亲信,他受提拔,当数四弟的功劳。”

皇后这才专注起来:“当真?”

“确凿无疑,此事儿臣早向太子禀明,太子也说得等合适时机,重创四弟。”

皇后高高一挑眉梢。

“这时便到时机,四弟意在储位,想借舞蔽一案上谏废储,倘若储位空悬……不遵嫡长,当立贤明,倘若此时胡世忠之罪行揭露,于四弟声名无益,他必然不会放任在这节骨眼上闹出纵党行恶,登闻鼓院,可是陈家二爷任着长官……”

“陈家必会杀人灭口!”皇后说道。

“这事一闹,四弟必然会心生焦躁,倘若母后无为,想来他也会有所动作,欲行灭口之事而栽污给太子,坐实储君枉法之罪。”

“只要我们抓住四郎的把柄,就能反败为胜。”皇后怒气尽消,这才恢复了往常几分神采。

三皇子微笑颔首。

“三郎,这回多亏有你……”皇后一时动了慈母情怀,拉过三皇子的手:“若平安度过此劫,太子必然谨记你的功劳,将来……你们既然同历艰险,必共享尊荣。”

三皇子自然会说些“理所应当”的好听话,告辞离去,当出坤仁门,眼底渐渐漾起玩味。

而意气飞扬的四皇子,早安排了人手前往湘西,留心着那两个进士出身的县令,只待皇后一行灭口之策,便拿住罪证,做为将太子逼下储位的绝杀之剑。

可是不待事情再有进展,四皇子这边就出了纰漏。

这日午后,四皇子正与几个幕僚议事,陈长史慌里慌张地入内,贴紧四皇子的耳畔低声急语。

幕僚们只见四皇子脸色大变,便识趣地鱼贯而出,各自心里都在打鼓,不知事情出了什么变故。

“此事当真?”房中再无外人,四皇子一把扯紧了陈长史的衣襟。

“千真万确,那人直接去敲了登闻鼓,跪呈状书!好在底下推官是个咱们的人,把事情摁了下来,通报了二伯,殿下,在这节骨眼上,可不能放任胡世忠出事,若是得了个荐人不当,甚至纵恶逼民……”

四皇子暴怒,一拳擂在案几上:“好个胡世忠!堂堂地方要员,多少美妾不能坐拥,竟行强占民妇……真真是摊烂泥。”

“殿下,这事倘若不按下,将来必会被人利用,怦击殿下有失贤明,咱们好不容易将太子拉下储位,又怎容旁人坐享渔翁?”陈长史想到胡世忠正是自己所荐,额头上冷汗淋漓,只觉发根针扎般的刺头,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分析厉害。

四皇子强制让自己冷静,半响才说:“你所言不无道理……这事必须按下,立即着人摸察击鼓之人的底细,若是没有什么倚仗……治他个污篾之罪,发配充军,途中再……以逃脱罪名处死,当即通知胡世忠,让他将那妇人灭口,好好把这事给我处理干净。”

可怜的韩秀才,千里迢迢赶来京都敲登闻告状,自是为了回报当年工匠的资助之恩,又担心地方官员相互包庇,多得他的东家也是仗义之人,得知此事后,非但助以路资,还联系“亲友”在京都安排妥协,助韩秀才在恰当时机行事,才能保障自身达到目的。

哪知到了登闻鼓院,递交状书,却被不由分说地押入大狱,罪名是污告。

不消说,秀才的东家究竟是得了谁的意会。

更不消说,登闻鼓院并非鼓司陈二爷一手遮天。

于是刑部很快就得到举报,陈二爷枉法循私,竟昧告不举,反诬身有功名者治罪。

尽管刑部尚书忙着会审舞蔽一案,得报后也不敢吊以轻心,立即上奏御前。

天子勃然大怒,再一次下令严察。

三皇子请命,要亲自前往建昌府明察胡世忠一案,天子准允。

而三皇子动身之前,总算先后秘见两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