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五百三十九章 没有渔翁,皆是蚌鹤

当今圣上尤其喜好对弈,据说当年陈贵妃初入东宫之时,就是凭借一手棋艺渐渐从宛妃手中争取了圣上一二宠幸,又有一说,那时楚王世子幼年多病,受先帝关爱,曾有一段时日在宫中养病,他的一手棋艺,多得那时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上点拨。

便是如今,圣上也常诏世子到御书房对弈。

几位皇子也不乏与圣上对弈的机会,可惜多数只将目光局限于纵横之间,当棋局布于现实,甚少有人洞悉一着之后的玄妙。

一盘谜局,自从邓妃产女,受恩封为隆庆公主时就此展开。

到远庆八年,先是太子妃产女,紧接着四皇子喜得贵子,圣上龙心大悦,封四皇子为庆亲王,再封太子嫡女为显庆公主。

四皇子春风得意,并不为显庆公主这一恩封耿耿于怀,就连秦、陈两家也共同认为太子这回无非是沾了四皇子的光,先前隆庆公主是庶出已得恩封,这回太子终于有了嫡长女,若无恩封,岂非表明储位有变,而显四皇子风头太盛?圣上此意,是对四皇子的维护,天子偏向之心已经分明。

而皇后也暂时吁了口气,她倒认为皇长孙并不足为惧,圣上春秋鼎盛,太子更是未及而立,终于有了嫡嗣,虽是女孩儿,又未占长,即得恩封,正是张显圣上对太子的看重,而四皇子虽得亲王之爵,也如二皇子般,只是空头,并无藩邑,论来尚不及楚王实权在握,不过因为得了长孙,才有此荣耀罢了。

双方自以为占了利益,剑拔弩张隐于暗处,明面上依然是一团和气按兵不动。

皇后居于主动,储位若无动移,当然稳如泰山。

四皇子党也深知此时并非发作时机,圣上恩封太子嫡女无疑是个意会,依然是要平衡稳定,首届乡试已于今春二月试举,三月张榜,各地诞生大隆首批“举人”赶赴京都备考八月举行之会试,选三百名绩优者为贡士,再经随后召开的殿试,大隆政局将会产生新兴势力,没人怀疑这次殿试中选进士将会被天子委以重任,尤其头甲三员,即会成为炙手可热之天子信臣。

这才是圣上心头首重,在这当头,自然不容储位有变。

各党养精蓄锐摩拳擦掌将目光放诸长远,准备展开新一轮的人脉权势争夺战。

相比四皇子的春风得意步步为营,终于得嫡的太子却依然生活在对废太子妃甄氏的牵肠挂肚中,暗暗买通承德行宫内侍,与甄氏维持着书信往来,将他一生所学满腹才华尽都寄托于一纸倾诉,半分不察这些书信副本已然泄露到天子手中。

天子观后,付之一炬,竟连斥责都放弃了,还叮嘱切莫让皇后察觉,替太子打掩护。

得知内情的詹公公实在为太子捏一把汗,据他所知,倘若天子不是对储君心灰意冷,怎容废太子妃苟延残喘,魅惑储君?

洞悉棋局者,的确少数。

三皇子正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提示下,孔小五遂也相信太子的确朝不保夕,而天子故布谜局,似乎是想造成四皇子野心坐大,到忍无可忍之际,拔剑出鞘与太子对恃。

此剑一出,极大可能是两败俱伤的局面,等到那时,谁将坐收渔翁之利?

孔小五正生欣喜之意,怎料三皇子忽然一句:“小五,我已荐你为东华公主仪臣,圣上已允。”

孔小五唇角的笑容冻结,眼光轻斜间,那不敢置信的神色难以掩示。

“殿下,事到如今,最迟明年就会拉开储位争夺,您竟让我远赴西梁!”

渔翁之利?若未经那两桩事,幸许是会坐享的吧,若老四摁捺不住野心向太子发难,储位之争正式拉开序幕,太子始终占嫡,就算皇后一党不足为惧,圣上仍会顾及太后一脉势力,嫡庶有别可是太后的一贯坚持,这场争夺必然会引朝臣相互倾轧,不会短时终结。

若至这时,太子遇刺,还有谁是最大嫌疑?

倘若自己始终贯彻韬光养晦,无疑是最大获利者。

可他早已改变战术,纵使深悉谜局。

但三皇子显然不想对孔小五坦诚相见,重重拍打他的肩头:“我一番苦心谋划,力保西梁王室一掌大权,就要为了将来能赢得这一助力,太子有严、孔、韦、卓四家为首支撑,老四也有陈、秦为首相助,而我的母族,就是西梁。这也是有备无患,你要记得,悉心辅佐东华襄助西梁王室,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言下之意,孔小五留在京中不过区区孔府庶子,受尽冷落,于三皇子的大业并无丝毫助益。

孔小五一口气憋在胸膛,眉目间越见冷竣,好半响才再说话,竟然微带着感伤:“殿下是要让我就此远隔千里,老死异乡?”

三皇子轻笑:“想什么呢,到时你若想归来,又有何难?但倘若事有万一,归来又有何益?”

“生死与共,这就是我对殿下之诚,若有万一怎能独善其身。”

“小五,我不会输,也不容输,你放心,你我再见不会太远,这是我的允诺。”

孔小五直视三皇子不躲不避的眼眸,终于一个擂拳:“奚临称誓,决不负殿下所托,也信殿下不负今日之言。”

却终于还是不能放心,追问道:“殿下原来计划,可欲照常实施?以我看来,黄陶似乎不足为信,他可是这计划关键一环,万一他是真向四皇子投诚……”

“你放心,黄陶这人虽狠毒,却不是没有弱点,他为了江氏甘忍除族,想必重视妻儿,我到时会留威胁,让他不敢心生二意。”三皇子言之凿凿,谆谆安慰。

他的棋局早已布成,只待时机成熟,不容有变。

而他相信,这一谜局才是真正无人参破。

当孔奚临告辞之后,三皇子独坐棋盘,手中白子黑子参差而落,完整归复当年与虞沨对弈那局,突地又收捡十余颗,终是一子稳稳落下。

“胜负之间,只在一步,这回我不会再急躁大意。”

——

这一年间,对于旖景而言,身边也发生了几件变故。

先是旧年童生试后,她的四叔李霁和中了宁海府的案首,顺利入选监生,于是携同养母罗氏再赴京都,大长公主设了家宴款待罗氏,当众表达了对她抚养教导庶子成材的真诚谢意,这次家宴一个不落,包括已经出阁的诸位女儿与各自姑爷,显然是公开承认了李霁和的身份。

罗氏给旖景的印象是不卑不亢,正如康王妃形容的豁达重义。

随后,罗氏与大长公主相商,说服李霁和认祖归宗改为苏姓,大长公主让长子卫国公开了宗祠,正式将李霁和改名苏明登记族谱,并亲自出面更改户籍,就此,卫国公府又多一人。

这事情自然在锦阳贵族圈引发了议论,可没人不识趣地追根问底,大长公主也就是对圣上与太后解释了其中仔细,诸如这一类事,虽然不常见,可在高门望族也不算奇闻,纵使有人感慨曾经“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佳话有了睱庛,可见大长公主如此磊落,也都赞一句“豁达”而已。

大长公主因恤罗氏多年苦心,也不忍见李家香火不继,承诺苏明嫡长子将来过继李家。

可苏明因多年在外,婚姻大事尚未解决,于是这一年间大长公主与罗氏商议着操办四叔的婚事,总算择中一户书香门第的女子林氏,已经换了庚帖,商定了小定的日子。

另有一桩喜事,便是安然。

安瑾和亲事定,安然的婚事自当提上议程,而殷永也顺利通过童生试,于是某日,当虞沨邀请殷永与古秋月来关睢苑小酌“恰遇”旖景与安然正在前庭高亭对弈,在世子夫妇不动声色的撮合下,殷永与安然手谈一局,安然不出意外地告负。

事后,旖景问安然对殷永的“看法”这姑娘比春暮还扭捏十倍,红着脸一声不吭,直到旖景日复一日地逼问下,终于在十余日后,声若蚊吟地来了一句:“姻缘大事,当然由长辈作主。”

好吧,旖景理解安然对殷永并不反感。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让殷家主动求亲,双方门第相差悬殊,旖景也不愿贸贸然就去“意会”殷太太,显得自家着急,落了安然的颜面。

还是只能由世子出马,好在古秋月有几件事办得十分爽利,虞沨对他尚还满意,也不在意给些好处给他,渐渐增加了来往,故而,当虞沨有意无意问过几回殷永的私事后“奸商”古秋月恍然大悟地开了窍。

连忙去了自家姨丈面前提醒,称行三的东华公主和亲在即,楚王府当然要打算娴顺郡主的婚事,这可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殷大人连称荒谬,他不过区区四品佥都御史,往上数两代就成了商贾,哪有底气为儿子求娶亲王府的郡主。

“姨丈何时这般惧头惧尾了?世子甚是爱惜表哥文才,又在这当头向我打听,问表哥有没与世族文士一般爱好,常去勾栏瓦子捧场饮乐……世子真要打听,有什么打听不来,哪会直接问我?定是有了意愿,难不成姨丈还想让楚王府明着来意会不成。”

这话把殷大人说得受宠若惊,思量一番,鼓足了勇气让殷太太拜访王府捅破了窗户纸。

安然的婚事定在四月,近在眼前。

这两件事情与旖景息息相关,而接下来的几件就是她的闺中好友们了。

率先出嫁的是卓应瑜,因着卓妃输了太子妃位,卓家阴云笼罩,一时间垂头丧气,卓夫人对应瑜的婚事就没怎么上心,将将维持体面罢了,安三郎也通过了童生试,却没如愿考取监生,应瑜最近一封信中,称她家新郎正磨刀霍霍准备会试,似乎对乡试的结果成竹在胸,倘若得中,应瑜便会随安三郎入京备考,到时正好赶得及给安然添妆。

然后是杨柳,她也在今春二月顺利披红出嫁,成了韦十一娘的表嫂。

最让旖景感叹的是十一娘,这位称誓要自选夫婿的姑娘最终却飞速地与人定了亲。

未婚夫正是锦阳京的案首——那位曾经被十一娘嫌弃个头太矮的相府门生。

旖景听说后大感惊讶,专程去问了十一娘其中的故事,才知道童试揭晓后的某日,十一娘在自家老爹的书房搜索了一番杂书游记后出来,不曾想与个彬彬有礼的公子撞见正着,那人环揖施礼,言辞有度,却当十一娘行出几步后,小声追加一句:“小娘子见我,可不及你肩头?”

原来却是甄四表妹嫁的那位韦四哥,因不满父亲韦相常拿门生顾于问与他作比,生了小心眼,在妹妹面前将顾于问的身高打了个硕大的折扣——韦十一娘个头高挑,据旖景目测,堪堪比韦相矮了一寸,的确部份男子在她面前会“自惭形秽”。

“顾郎虽不算伟岸,个头也与阿爹差不离,我这才知道是四哥中伤人家!”十一娘提起这事,还满面羞愤:“他未在意我妄信人言,也不怪我以貌取人,总算是大度宽容的士子,我是对他心存敬意的,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顾家也算前朝世家,却早退出了顶极权贵的圈子,顾于问入仕无望,说是韦相门生,实际就是幕僚,好在圣上改革官制复兴科举,让他得了入仕希望,初试身手,竟中了案首,也能称得上前途无量,韦相本就对顾于问“同性相吸”见女儿点了头,这门姻缘说结就结了。

十一娘尚在待嫁,婚期定在七月,刚好会试之前。

当四月来临,这日旖景正携了安然陪老王妃闲话,又再获喜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