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五百一十一章 最高长辈,登门问罪

旖景怎么也没想到西梁公主的使臣团尚且无踪无影时,她已经就与寿太妃来了回“亲密接触”,并尝到了这位最高长辈的下马威。

更没想到的是,这次并不愉快的会晤背后,是因为诸多偶然与必然的因素。

起决定作用的中心人物正是秦妃――这位回回一鼓作气想要以势压人尽都落空,对旖景的不满已经充斥五脏六腑,当日在楚王府受了一肚子窝囊气回来,一直没机会发泄,直到邓妃分娩诞下女婴,秦妃才觉得舒畅了几分,哈!想生下皇长孙,也得看你有没有这个运数,结果还不是生了个赔钱货!秦妃兴灾乐祸之余,倒真心向邓妃道了几声恭喜,又脑补一番“婆婆”陈贵妃的沮丧模样,那两天胃口大开、努力加餐,只觉得春天果真是要来了,耐不住冬季干躁的肌肤的也渐渐生润。

好心情只保持到“洗三”那日,圣上下诏,破格恩封了那赔钱货为公主!

秦妃跪地接旨叩谢隆恩时,险些没忍住喉咙里喷出火来。

好在当日秦子若也在场,不断在秦妃身边提点转寰,好歹让洗三礼在“有惊无险”大致和谐的气氛下顺利渡过。

子若姑娘好容易避开旁人,才有了机会安抚秦妃:“这是好事!姐姐想想,便是今后四姐夫被封亲王,嫡女才有资格成郡主,可圣上竟然破格恩封了一个庶妃的女儿为公主,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邓氏那小贱人将来会母凭女贵!”

子若:……

失语了好半响,子若终究没敢告诉秦妃那些“深入”的话,换了个委婉的说法,全作“画饼充饥”:“姐姐是正妃,若将来有了嫡女,岂能没有恩封?倘若得了皇长孙……姐姐想想圣上会如何恩封,才能成全皇室礼法维护嫡庶分明。”

秦妃这才转怒为喜。

子若姑娘见秦妃不至恼羞成怒做出贻笑大方的事来,才转身走开,经过好多重程序,最终通过父亲邀了她四姐夫到了处静谧的花厅,当众分析了一番她对圣上这般举措的乐观看法――诸如格外重视四皇子,预示着储位已有动摇,四皇子“前途无量”的明显征兆等等“政见”。

这事便经由孙孟的嘴巴当作趣事般地说给了李氏知道:“圣上恩旨一到,可算喜上添喜,四殿下正与咱们觥筹交错,却忽然在听了秦右丞的几句耳语后离席……我后来好容易才听陈长史泄露了几句。”孙孟不无得意,自从他行贿了陈长史一只价值不菲的“鸟儿”,奠定了与这位皇子亲信的深厚友谊,消息自然比从前灵通许多:“原来是去了内宅见妻妹,就是秦氏七娘。”

李氏大诧:“四殿下竟然……陈长史连这话也敢到处说,就不怕被御史听说弹劾?我的天,四殿下是跟秦右丞一起去的?秦家可是如假包换的世家名门,竟纵容未出阁的女儿行这等奸淫之事?”

孙孟愣了好半响,才转过弯来是李氏思想太不纯洁,咳了好多声:“你想哪儿去了,这话也是浑说的?!秦氏七娘是大家闺秀,怎会做那样的丑恶之事……这位可有女诸葛之称,据陈长史称,秦七娘的见识不俗,可不是仅会琴棋书画,便是秦相,往常也爱与这位孙女议政,今日就因为那道恩旨,秦七娘就敏锐地洞悉了圣意,圣上这般破格恩封,是动了易储之意,四殿下大有希望!”

李氏撇一撇嘴,心道这算什么敏锐,她听了这么一耳朵后,也想到是圣上的“意会”,又对丈夫维护秦七娘诸多妒忌,正欲讽刺一句“什么大家闺秀,不过都是阳奉阴违罢了,还不知背后藏着多少阴私”,忽又听孙孟说了一句:“四皇子妃性情孤傲固执,也就只有秦七娘能劝得住她几分。”

李氏顿时打消了心里那点子拈酸吃醋的小器狭隘,心说秦妃傲慢不好接近,也许自己可以通过秦七娘的路子,让她引荐……

于是乎没过多久,子若姑娘身边的大丫鬟便把一个镶着十来颗红宝石的镂花累丝镯子自觉上缴:“七娘说稀不稀罕,门房万婆子竟来着这么件宝贝笼络奴婢,让奴婢想办法撺掇着七娘去一回平安坊那间叫做百珍阁的首饰铺,说事成后还少不得奴婢的着数。”

子若杏眼轻斜:“直说吧,你都套出了什么话。”

大丫鬟一脸夸功的笑容:“说绝对不是什么坏事,四皇子府一个暮僚的家眷,听说七娘子聪慧,仰慕得很,要讨好您,那铺子便是这李氏的产业,想来李氏出手阔绰,万婆子得了不少好处,觉着这事万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相公往常又乐意七娘与幕僚们议事,才豁出来一试。”

又于是乎,横竖在家没事又巴不得掌握多些人脉的子若姑娘就去了平安坊与李氏碰头。

李氏自然舌灿莲花地表达了她对子若的“仰慕”之情,把个子若姑娘夸赞得智计无双、巧捷万端,又废尽心思地把当年闺阁当中读的那些杂书传记搜刮个遍,显示自己也是见识不凡的女中豪杰,才委婉地说出欲求子若将她引荐给四皇子妃的话。

子若对李氏诸多考较,详细不用多说,总之是觉得李氏虽没大智慧,小聪明还是有几分,尤其当李氏说起她有一计,能助秦妃出了心里那口恶气时,子若总算有几分心动。

话却说得点到即止:“你倒也耳聪目明,晓得家姐对苏氏姐妹不满,尤其是对世子妃……唉,她们两个也是性情不合,家姐高傲,苏妃又不是服软的人,就是有些矛盾罢了,我与苏妃倒是要好的,并不赞成你那法子。”

子若打量着李氏闻言后一脸讪笑,眼睛却恍着不以为然,心下暗暗一笑――这位的亲姐姐因世子妃的缘故死得不明不白,她心里怨气哪有这么容易打消,表面上称再不敢挑唆,只要得了机会,一定会把那话说给长姐听,这事虽不一定能打击苏氏,也算埋个隐患,等将来时机合适,未必不能借题发挥,让苏氏声名狼藉。再说这事若张扬适度,也会伤及那一位的名声,替姐夫扫清障碍。

却肃颜说道:“无论是楚王府抑或卫国公府,都不能得罪,皇子府可不能轻易树敌,这话我也常劝家姐,只她那性情始终不能扭转……眼下不说外头,便是皇子府里,两个侧妃极得宠爱,家姐处境也是有些难处,我始终是闺阁女儿,有的话不好直说,又不能经常去皇子府,你若能在家姐身边时时提点她莫要意气行事,倒也不无好处。”

李氏一听这话,登即心花怒放。

子若又再说道:“家姐与世子妃同为宗室妇,还当和睦共处,你要记得提点,不能让家姐与苏氏姐妹再起冲突,受人言非议。”言下之意,就算要找世子妃麻烦,也必须“借刀杀人”。

李氏还真有几分伶俐,虽不明白子若姑娘的“真心”,却心生一计,笑着说道:“还是七娘子有远见,妾身受您提点,才晓得自己的狭隘……妾身明白,会劝言秦妃交好楚王府,就算与世子妃合不来,不是还有将军夫人婆媳么?”

果然上道,子若这下满意了。

于是乎雷厉风行,她自己连面都没露,不过是让身边乳母出头,领着李氏去皇子府见秦妃,借口是献给秦妃百珍阁新造的一支金凤衔珠流苏簪。

李氏一见秦妃,十分容易就找到共同话题――借着谢三太爷闹出的乱子,用“空穴来风,未必无因”的真理,断定世子妃就是仗势欺人、高傲跋扈之辈,坏话一说开,自然就牵涉到了当初三皇子与旖景互有救命之恩,两人之间的关系不清不楚,无非是因为圣上赐婚与卫国公府的威望,旁人才不敢议论罢了,铁证就是――

“秦妃您是不知道,可怜我的长姐,被三殿下看中收入府里成了侍妾,就是因为上元节与世子妃起了冲突,竟被三殿下赐死……妾身想为长姐讨回公道,无奈又涉及……不瞒秦妃,当初三殿下是在四皇子府见着了家姐,狡辩说四殿下将长姐当作侍婢相赠,他并不知家姐是良籍不能像奴婢般打杀……”

秦妃压根就不理会这其中仔细,听说这事顿时兴奋起来,就盘算着怎么张扬,李氏连忙又劝阻:“苏妃狡诈多端,楚王府与卫国公府又得圣上看重,可不能让她抓住把柄对四殿下不利,妾身听说苏妃跋扈无礼,不仅与妯娌不睦,连长辈都敢不敬,将军夫人是她婶子,对她却早有埋怨,您只消把这事意会给将军夫人或者黄七娘……”

秦妃这回倒听进去了李氏的话,果然就让人请了黄江月来说话。

黄江月这时哪敢为这种空穴来风的事开罪旖景,更别说还涉及三皇子,但她也不好拒绝秦妃,只得先应诺下来。

就盘算着得找个长辈出面,为此指责旖景,凭旖景那不甘受辱的刚直性情,一定会强辩争执,这话就自然张扬出来,可这长辈该找哪个?自家祖母是绝对不行了,婆母倒容易说服,可老王妃偏心旖景,婆母出面不顶用。

江月没辄,只好求助于姑母黄氏,她没脸再登国公府的门,通过黄陶才递去口信,让黄氏抽空过来楚王府。

黄氏又借口谢三太爷的事来“关怀”了旖景一番,顺便提及江月:“她虽做了糊涂事,总归还叫我一声姑姑,景儿你也知道,你外祖母心里始终还是疼爱着阿月,我若是来了王府却不看望一眼,就怕你外祖母心里埋怨。”

旖景自然不会阻止黄氏的“贤惠慈爱”,心里却敲响警钟,不知这一党又在盘算什么诡计。

黄氏听了江月的难处,一声冷笑:“不是我说你们,搬动长辈虽也不失为办法,却也得找对人,女嫁从夫,夫族亲长依据礼法才该首先敬重,父族都得靠后,更何况外家,你那回就不该听小谢氏的话去太夫人面前挑唆,她不过就是旖景的外祖母,还能压服得了一个嫁去宗室的外孙女儿?你婆母更是荒唐,居然利用谢家三太夫人,她这回过世,世子与世子妃甚至不用服丧,算什么正经尊长……还得在宗族里动脑筋,必须得比大长公主与老王妃更高一辈,你现在也是宗室妇,自然知道谁最合适。”

江月如梦初醒,心说不愧是姑母,隐忍多年贤名在外,真够诡计多端的。

不过她可不能再做这出头鸟,已经是声名狼籍被人嘲笑了,哪还能搬动寿太妃出面。

先把秦妃的意思与黄氏的计策说给了小谢氏,又再献策:“寿太妃的子孙受皇室冷落,连曾孙儿一辈都没人领着差使,倘若能许诺给太妃的曾孙儿在西山卫谋个统领之职,太妃一定动心,妾身听说太妃一贯‘嫉恶如仇’,得知嫂嫂有这等丑事,将来会败坏宗室声誉,绝不会坐视不管。”

小谢氏大喜过望,心急火燎下连虞栋都没知会一声,就跑到寿太妃跟前,先捏造了一番旖景如何看不起寿太妃的孙女盛兴伯夫人,常与平乐背后嘲笑伯夫人无能,再把三皇子为她处死了个良家子出身的侍妾一说,一口咬定旖景与三皇子有私,无奈家里老王妃糊涂,一昧偏心,要是再没人警告世子妃,将来传出风言风语,宗室众人都得被她连累,最后才问寿太妃有个曾孙已经十九,却还赋闲在家,答应将来若有合适时机,在西山卫谋个统领让他历练。

于是乎就在或者明显或者隐避,或者确有冲突或者实属无稽的一帮人推波助澜下,小谢氏这个头脑简单的出头鸟,就领着气势汹汹的寿太妃问罪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