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三十九章 各怀心思,小聚芳辰

重生之再许芳华 第三十九章 各怀心思,小聚芳辰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56: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3-12-08

太夫人含着笑,受了小辈们的叩首礼,连忙让候夫人打赏,一人一个装着小金锭的锦囊,又赐了坐,却一手拉着旖辰,一手拉着旖景,让两姐妹坐在自己身边儿。

看看旖辰,持重端方,及笄后已经是大姑娘的装扮,不由想到自己辞世的长女,笑容里头就带着几分涩意,再看旖景,虽依然梳着两个花苞儿,一副小姑娘的稚气模样,眉目之间,却越发与长女相似,更是红了眼眶。

迭声地问着姐妹俩的日常起居,太夫人压根就没理会其余几个小娘子。

三娘倒是习以为常——她原本只是庶出,再说,候府太夫人一直不喜嫡母,连六娘都不受待见,更何况于她,因而只是垂眸静坐,维持着淑女的仪态。

八娘孩子心性,自顾自地与候府娘子们小声闲话。

四娘更是只把自己当成客人。

六娘也不在乎,端端正正地坐着,有人与她说话,只回应着简简单单地“好”“是”“恩”,或者报以一个不算热切地微笑。

江氏眼看六娘受了冷落,内心的不满越发膨胀,眼下,她家妹子才是卫国公夫人,六娘也是如假包换的嫡出,怎么婆婆眼里,就全不将她当外孙女儿看待了?闷坐了一阵,没话找话地问六娘:“你母亲呢,怎么没一同来?”

六娘怔了一怔,母亲忙得脱不开身,早已经是回了外祖家的,二舅母竟然不知?

“母亲不得空,故而今日长兄、二哥送了我们过来。”一怔之后,六娘精简作答。

旖辰连忙笑道:“祖母寿辰将至,家里许多事离不开母亲的操持,临行之前,母亲还殷殷嘱咐,让我们多陪着外祖母说说话,替她尽孝呢。”

外祖母与继母之间不睦,旖辰有所觉察,只竭力地替继母说着好话。

江氏面有得色:“要说一个孝字,还得看我们家媖娘,年年过节,孝敬母亲的礼都是最丰厚的,让我们这些做媳妇的都汗颜,就连大长公主这么尊贵的人,也得赞她一声贤孝,瞧瞧辰儿,被媖娘调教得多好。”

媖娘,当然指的就是国公夫人黄氏了。

候府太夫人育有两名嫡女,长女走得早,小女儿眼下远在左海,莫说年节不能归宁,就算送来的礼,比起黄氏来也实在只能称得上马虎,可黄氏做牛做马一场,待先头姐姐的子女一如亲出,更是对太夫人极尽孝道,却成了不受待见的一个,江氏实在替小姑不平得很。

太夫人正沉浸在哀思亡女的悲伤里,冷不丁地听了这话,险些勃然而怒,好不容易忍住,只扫了江氏一眼:“贤孝两字,本就是为人女、为人妇、为人媳的本份,媖娘能做到这点,也不枉我对她的一场教导。”

眼见着气氛又有些僵持,候夫人一脑门冷汗,连忙岔开话题:“既然荇儿来了,怎么不与你们一同进来?”

旖景立即接嘴说道:“哥哥们先去拜会大舅舅了,等会子当然是要来与外祖母、诸位舅母问安的,外祖母,听说四表哥也考进了国子监,将来岂不是与大哥哥成了同窗?”

说起这个孙子,太夫人顿时眉开眼笑,庶出二爷虽说有三个儿子,最小的也已经有十三了,却没一个能考入国子监的,还是两个嫡孙子争气,世子就不说了,通过国子监考核,如今已经入仕,四郎初考也顺利通过,等三伏一过,秋学也能进国子监听讲。

江氏只以为她连生三子就当扬眉吐气,却没一个拿得出手的,不过是浪费粮食而已。

太夫人再不理会江氏。

屋子里再次掀起了笑语喧哗,唯有江氏觉得气闷,暗中瞪了两眼旖景——这个小没良心的,枉废媖娘待她那般好,辰儿还想着替媖娘圆转两句呢,这丫头只顾哄那老虔婆欢心!

众人皆没留意,偏偏三娘发现了江氏的怨气,眼睛一会儿看向江氏,一会儿看向旖景,抿嘴一笑。

等苏荇、苏荏两兄弟过来,太夫人免不得又是一番嘘寒问暖,叙了大上午天伦,才放了小辈们去江月的院子里玩乐。

江月早有些坐不住了,才得了太夫人一个“去罢”的赦令,连忙上前挽了旖景的手,拉着她一溜小跑就往木兰苑去,黄氏五娘与六娘到底年长些,只笑着摇了摇头,陪同旖辰等几位表妹走在后头。

建宁候兄弟四个,唯老二是庶出,膝下却有三个活蹦乱跳的儿子。

建宁候只有世子一个独子,却共有七个女儿,前头四个已经嫁了人,五娘与六娘尚还待字闺中,十一娘才在丫丫学语,不能出来待客;前头旖景说的四表哥,是七娘江月的嫡亲兄长,候府三爷的长子;四爷膝下只有一子,此时还未至总角。

也难怪江氏一个庶子的妻室胆敢耀武扬威,她一个人生的儿子足比太夫人三个嫡子的总和,再加上二爷一母同胞的亲妹子成了卫国公的继室,他们这一房的风光,未见就比不过候爷,二爷现如今,可是东宫太子的属官,虽说品级不高,却也得太子几分看重,等太子登了基……又有卫国公这么一个妹婿做靠山,将来建宁候的爵位易主也不是不可能的。

眼看小辈们一走,江氏便揉了揉眉心,喊了声热。

太夫人本就看不惯她的造作模样,蹙着眉头,不冷不热地说了几句斥责的话,打发了她走。三夫人也操心着女儿的生辰宴,有些坐不安稳,太夫人干脆就让她与四夫人一同离开了,只留下大儿媳妇在跟前儿说话:“景儿渐渐大了,眉眼越发地像婉娘。”

才说了一句,就红了眼角:“婉娘是个没福的,早早就去了,当年我也是想岔了,有些怪亲家照顾不周……就只剩下娟娘一个女儿,当然是要为她细细打算,大姑爷再好,可实在不忍让娟娘去做继室……这才便宜了那小妇养的,可怜我的娟娘,如今也过得不顺心,你说她们俩姐妹怎么这般命苦?”

这话,候夫人却是不好接的。

想当初,媖娘一个庶女,性情模样却都是上好的,别说张扬跋扈,连说话都不敢大声了,再加上她的生母又没得早,十余年小心翼翼着,才没有受嫡母的顾忌。

就连二爷,也都是缺衣少穿地长大,甚是可怜。

婉娘过世,大长公主本有意娟娘,无奈婆婆不愿让亲生女儿为人继室,这才劝着媖娘嫁了过去,哪曾想娟娘得了好姻缘,却遇见一个强势的婆母,又能怨得了谁?

都是人的命数罢了。

媖娘嫁去国公府多年,对婉娘的子女一如亲生,更不曾仗着卫国公府的势,对娘家人颐指气使,江氏那话虽有些小家子气,说的也是事实。

想归这么想,候夫人却不敢说出来的,连忙安慰婆母:“婉娘虽去得早,好在三个子女都平平安安地大了,婉娘在天上瞧着,也是个安慰;至于娟娘……等候爷这边联络好了,调了姑爷回京,有我们家替她撑腰,龙家也不敢再像从前那般,日子总归是有盼头的。”

太夫人用锦帕拭了拭眼角:“这事情究竟如何了?可有几成把握?”

“母亲放心吧,还有卫国公从旁协助呢,六部里也还是有空缺的,听候爷说来,也就今年的事儿,十成把握虽不敢保证,八、九成倒也有的。”

一番劝慰,好不容易才让太夫人宽了心,候夫人才离了婆母跟前儿,回了自己居住的院子。

虽是建宁候夫人,可有婆婆在,正房轮不到她住,候夫人的院子在正院后头一重,也是一排五间的青砖房,开阔敞亮。

建宁候今日休沐,在前院见了卫国公世子回来,正让一个美妾研墨侍候着,要给远在左海的妹子写家书。

候夫人心里存着事,不由分说地挥退了那美妾,又让贴身丫鬟站在门前儿,不让旁人接近。

“候爷也该劝着母亲一些,今日又与二弟妹不对付了。”候夫人满面为难,自顾自地说:“要说来,媖娘也果真孝顺的,从不敢在母亲面前高声儿,还有二弟,虽是庶出,仅靠着自己努力就谋了个东宫属官,对母亲从来就是言听计从,就是弟妹小家子气,也是因为替媖娘不平,媖娘早些年也不顺畅,国公府大长公主是个厉害人,防她跟防什么似的,可经过这么多年,不也将中馈交给了她,母亲今日还不平,一口一个小妇养的,这话若是传到媖娘耳里,她该怎么想?如果存了芥蒂,在卫国公面前说那么几句话,岂不是又是一场是非,媖娘能在卫国公府立稳脚跟,要说可都靠她自己……”

话没说完,就见建宁候把手中的笔一扔,乌墨四溅,险些沾到了候夫人的脸上。

“你也是世家女儿,什么时候竟然学起那市井泼妇的作风,私下议论起母亲的是非来?”

候夫人张了张嘴,委屈得两眼通红:“我还不是为了家和万事兴,母亲原本待瑛娘也没这么苛刻,就是知道娟娘婚后不如意,才有些不甘,可当年的事,还不是母亲一念之差,又能怨得了谁?真得罪了国公府,对候爷又有什么好?”

“妇人之见!”建宁候“唰”地一下揉了宣纸,恨恨地说:“卫国公什么人,怎么会仅凭妇人之言就不顾姻亲?荇儿与辰儿、景儿可是婉娘的亲骨肉!你只当媖娘果真站稳了脚跟?难道不知道她如今掌握中馈,还有个大长公主身边的嬷嬷盯着?这么多年了,大长公主为何对她没有完全放心?就只有你们这些内宅妇人,眼光短浅,才以为她表里如一。”

“这是什么话?”候夫人心里的讶异顿时压过了委屈。

建宁候却抑制住了怒气:“陈年往事,再提无益,你只消做好自己的本份,再别让我发现私下抱怨母亲的不孝之行。”

说完也不再理会候夫人,竟然扬场而去。

候府木兰苑里,这时却是莺声燕语,笑语喧腾。

小娘子们的生辰,唯有及笄礼才需大办,普通不过就是邀上几个闺中知己、自家姐妹,玩乐一日罢了,故而黄氏七娘十三岁芳辰,却也只邀了卫国公府的几位小娘子。

她虽在家中小娘子们排行为七,委实却是候府三房的嫡长女,底下还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八娘,这时畏畏缩缩地坐在一旁,红着眼看姐姐拆礼。

“呀!这是汝窑产的莲花白瓷碗吧,瞧这色泽,真真剔透如玉。”黄氏五娘讶异地说道,看向旖景——苏五娘与七娘最为亲密,应当是她才有这样的手笔。

却听苏氏三娘说道:“不值什么,只怕阿月还看不入眼。”

这下连江月都觉得几分惊讶了,浓密地睫毛一闪,看向苏三娘:“萝姐姐言重了,这般珍贵的礼,实在让我受宠若惊。”

两人一贯不和,常多争执,比如江月往年生辰,苏三娘非但不会应邀,随个丫鬟们绣的香囊也就算尽了礼数。

黄六娘生怕两人你来我往,又说出什么难听话来,忙打开一个锦盒,取出一本书籍,瞧了一眼,本是想随口岔开话题,却当真惊叹了:“啧啧,快来看,这竟然是一本前朝名士梁绩亲录的《残年记》,存世不过二十本,不想却在七妹妹的生辰礼中见到了。”

说完,黄六娘也看向旖景——据说阿景收藏了不少珍籍,想不到她这般大方,竟然能割爱给七妹妹,实在让人羡慕。

不想旖景也是满面惊讶,拿过那本薄薄的书册翻来覆去地瞧,频频颔首:“我那儿只有一本仿的,这一本却委实是梁绩的亲笔,别的不说,这一方印,据说是前朝六空大师雕刻,大师圆寂后,再也没人能仿得这枚印章。”

苏八娘双靥微红,小声解释道:“是二哥哥偶然寻得的珍籍,我是个愚笨的,也不擅长诗词,留着也没用,莫如送了给月姐姐……”

汝窑的白瓷虽说珍贵,到底也不是太稀罕,贵族府上也是常见的,可这本珍籍,却是有价无市。

别说候府的小娘子们十分震惊,卫国府的小娘子们也是目瞪口呆。

尤其三娘,心里一阵冷笑:八娘可真出息了,谁不知道她最不受待见,虽说有个一母同胞的哥哥,从来也不曾怎么理会过她这个血亲妹妹,怎么突然二哥哥就这么大方起来?

想起宋嬷嬷当初的一番开导,三娘不由意味深长地打量着八娘,难不成,张姨娘只以为会在庄子里终老,一时开了窍,竟然开始为八娘筹谋?她这般讨好黄七娘,莫非是看中了四表哥?真是可笑,四表哥可是候府三房的独子,虽不能袭爵,却也没沦落到娶个庶女的地步。还是个不受祖母、父亲宠爱的庶女!

黄五娘与黄六娘也是个喜欢诗词歌赋的,自然对前朝文豪亲录的《残年记》爱不释手,唯有江月却不甚上心,满面热情地谢了苏八娘几句,就随手束之高阁。

“你给我准备了什么?我昨晚辗转反侧,好奇了一晚上,还不拿出来瞧瞧。”江月挽着旖景的手臂,殷切十分。

诸位小娘子都是十分好奇。

众人皆知旖景深得大长公主疼宠,手上的宝贝可是数之不尽,皇族公主、郡主有的旖景必定都有,她有的那些公主、郡主却未必有,江月与她一贯要好,也不知今年会从她手上得个什么稀罕物。

旖景笑了一笑,才指了指案上一个四四方方的锦盒:“自己瞧。”

却是一套笔墨纸砚,虽说也名贵、精美,却不如那本珍籍。

原本闺阁女儿的馈赠,也就是份心意,旖景本也不打算与谁攀比。

江月却是喜笑颜开:“果然是你知我心意。”

苏三娘讽刺般地扫了八娘一眼,心道,看吧看吧,无论你怎么讨好,送的是什么稀世珍宝,也就值几个言不由衷、轻描淡写地谢字。

八娘旖云也微觉难堪,其实这礼,是早几日二郎千叮咛万嘱咐让她送的,她也不晓得二郎的用意,不过看着这礼物珍贵得太过了些,心中很是忐忑,姐妹们私下往来,哪里有送这般重礼,她这次出手太重,只怕几个姐姐都会心生芥蒂。

悄悄打量,见三姐只顾与黄六娘说话,大姐与黄五娘倒是言谈甚合,四姐拉着黄八娘坐在一旁,五姐一如既往与江月闲谈,六姐还如在家那般,拿着卷书看得分外专心,方才吁了口气。

江月趁着别人不注意,拉了旖景去里间,神秘兮兮地递上一个布袱:“前次那些话本,听说你逼不得已一把火烧了,我又托了四哥在外头买了一些,这次你仔细着,可别让长辈们又再发现了。”

旖景蹙了蹙眉,婉言谢绝:“本是一时好奇,可听了祖母的教导,我也明白过来,这些个话本原不是闺中女儿看的,阿月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这些话本我再不能要。”

江月略略一怔,卟哧一声笑了出来:“本就是你祖母小题大作,看几本话本哪里就有那般严重了?里头不少好词好赋,文笔也优美华丽,你保证爱看的。”

竟然不顾旖景,招手让秋月近前,让她好生收着。

旖景心里本对江月有几分疑惑的,这时听她说祖母小题大作的话,又坚持要让自己看那些才子佳人的风流故事,越发地不喜,蹙着眉义正言辞地说道:“阿月休要胡言,祖母一贯都是为我好的,我们身为小辈,怎能说出那等不敬之辞。”

江月这下完全怔住了,不敢置信地盯着旖景,过了半响,才讪讪一笑:“是我口不择言,阿景莫恼,你既然不喜这些话本就算了。”怏怏地把那布袱丢在一旁,很有些委屈的模样。

反倒让旖景有些过意不去,想来当初,自己也真是对这些话本爱不释手,江月只想着投己所好,才热心地寻来,她怎么能想到自己对这些话本子已是深恶痛绝,于是便拉了江月的手,三两句就把话题岔开了去。

这时的旖景,还是愿意相信江月没有害人之心。

两个女孩儿避了旁人,只说着一些闺中趣事,略微的不愉也很快消失一尽。

不过多时,便有一个候府丫鬟入内禀报——

“三夫人已经在水榭里备好了宴席,有请诸位娘子前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