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三百零九章 才生同情,袭击又至

这一番惊心动魄的谈话,终于在三皇子决然的一个转身,与净平哀哀哭泣声中落下帷幕,而幽谷山林里,雾气已散,叠幛峰峦外的天穹,云层仍低,透出一抹恍惚的微醺。

正殿佛香正浓,三皇子大步从这寂静穿过,及到眼前开阔,似乎才深深呼出了一腔胸中浊气。

旖景有些迟疑地跟在身后。

“我对母妃唯一的印象,便是那日。”眼前,灰瓦白墙已在晨光中渐次分明,林中鸦雀已醒,振翅穿飞,偶尔一声长鸣,似乎哀音。

又听三皇子语音潺潺,不带悲切,平静地述说那一段过往:“母妃情知在劫难逃,她恳求皇后将我交给她,临终话别轻声低语,她说,让我不要记得,让我闭上眼睛,不要看。”

身为母亲,应知孩子有天赋异禀,死别前万千牵挂,不及出口,只有那一句叮嘱。

“那时的我,虽将皇后之言铭记于心,可很长一段时间,却不知死亡真正含义。”三皇子垂眸,鸦青长睫掩下,睑底微有暗影:“我终究是没有听进母妃的叮嘱,睁大眼睛看着两个贱婢,用白绫将她缢死,而那日之后,不断提醒自己莫要忘记,将耳闻目睹,时常温习。”

旖景垂落的视线里,有一角玄素飞扬。

“我虽早开懵懂,可还参不透人心善恶,那时的我,不敢轻信旁人,便是圣上与太后,无论诸多疼爱,我却连想也不曾想过,将真相诉诸。”三皇子继续说道:“等渐渐长大,看惯了宫人虚伪丑恶,人前人后的不同嘴脸,我大概晓得,选择沉默无错。”

一个稚子之言,当然不能指证皇后为杀母真凶,只怕他即使说了,太后与圣上也会以为是宫人教唆挑拨。

而宛妃已死,当时储位并非稳固,便是真相大白,圣上可会为此将皇后处死,自断一臂?

“五妹妹,我没有骗你,自从渐知人事,我便开始盘算。你说我若是暗害太子,使储位空悬,皇后至疑至忌之人是谁?她一定不会眼看着老四夺得储位,而太子一死,便只有自幼被她抚养的我,才最亲近。等那一日,登极大位,我再告诉皇后,太子是死在我的手里,而多亏了她,我才得以登基,想想她那时的瞪目结舌,如雷轰顶,真是大快人心。”

分明是番狠戾无情的话,可这时听在旖景耳中,只余万千感慨,早先那番震惊与激愤,竟一丝不存。

说到底,三皇子也是个可怜人,旖景自问,换境而处,自己也会将皇后恨之入骨,只怕就算她死,也不能化解愤恨,只有还诸于身,眼看皇后痛不欲生,悔之莫及,才能略平怨恨。

“其实我不恨皇后,以她的立场,当然不会对敌人心慈手软,不过既然她因为某些顾忌,没有将我斩草除根,我总不能让母妃含冤白死。”三皇子冷冷一笑:“不过我也知道,暗杀太子而不留线索,这事大不容易,稍有疏忽,便会陪上自己。”

所以,还是犹豫不决?

旖景这才回过神来,想到自己的盘算,虽知人微言轻,难以化解三皇子日积月累的恨意,却还想尽力一试:“皇后虽恶,不值宽恕,可与太子却无直接干联,殿下要为宛妃申冤,并非仅此一途,再有,殿下也决非那般绝情,之所以犹豫,当是念及圣上与太后的缘故。”

三皇子轻轻一笑:“怎么,五妹妹不是认为我一贯狠辣?”

“若真如此,殿下为何还会放过尼师。”

“放过她不是我心软,也不是感念她曾有几年维护照顾,不过是我早发觉她对母妃心怀愧意,与其让她死,莫如让她饱受煎熬,我越是宽容谅解,只怕她越是满腹愧疚,说到底,是因她活着,比死了更解恨。”

旖景:……

好吧,是她错估了三皇子,这妖孽果然不是宽宏大量之人。

“更有一点,便如殿下所言,暗害太子不留痕迹并非易事,于殿下来说是铤而走险,便是宛妃娘娘在天之灵,应当也不愿殿下为了旧怨,搭上自身安好,还望三思。”

话音才落,却见三皇子忽然侧面,两人目光不期而遇,那一双眼,突然迸发的明亮,让旖景忽生懊恼,下意识便避开对视。

“五妹妹是关心我?”

百转千回,终于还是触及了这个话题。

旖景长长一默,决定还是矢口拒绝的好,莫让三皇子再有期望,便郑重地屈膝一礼:“殿下心意,我深领之,却不敢承爱。”

“五妹妹心有所属?”三皇子终于还是脱口而问。

旖景却不愿将虞沨扯进这番纠葛,垂眸默认,却不答言。

“方才五妹妹曾有一言,任我如何,你只能敬而远之,眼下我同样以一言回应,任你如何,我也不弃不离。”三皇子也没逼问,却沉声而语。

而今日目的,于他而言已经达到,至少一番倾心,没引得这丫头冷嘲热讽,那壁磊森严,是否终于浮软了根基?

又再试探:“今日我是奉皇后嘱咐,来迎五妹妹回宫,眼下既然诸事已了,五妹妹还是随我回宫复命吧。”

这便是承认,今日此番,当真不是巧合了。

旖景这会子却也没有心思纠缠此点,只说了一句:“今日家祖母会来拜访尼师,顺便接我回城,不劳殿下。”

分明一句婉拒的话,却让三皇子暗生欣喜——果然博取同情有效,佳人到底心软,明知自己此行别怀目的,却也不复当初厉色冷语。

三皇子当然不曾料想,旖景这时眼见将过巳正,料及祖母应已“中伏”也许清平庵外也会有人犯乱,不欲让三皇子牵涉其中,使事情更加复杂,琢磨着劝他先行,又怕反而与奸党贼人半途而遇,正犹豫不决。

但已为时晚矣。

清平庵原是东明皇家寺院,规模相比普通庵堂自更恢宏,便是这处正殿,座于高台云阶,隔了千尺才是庵门,可幽谷静谧,寺外突生刀戈相击之声,依然让立足殿前的两人耳闻。

三皇子神情一肃,脑中一个闪念——难道是他那四弟尚且贼心不死,非要谋他性命不可?

“五妹妹莫慌,去后院寻个隐密处暂避,容我看看究竟。”三皇子正欲落阶。

却觉衣袖一紧,回眸,但见旖景满面沉着,却甚是坚决。

“殿下留步。”旖景才说了四字,却见寺门处已有亲兵往内飞奔。

来者有国公府亲卫,当然也有三皇子随行。

“殿下,有歹人袭击。”

“郡主,还请依计从后门撤退。”

两拨人不约而同开口。

“殿下请随我来。”旖景只微微颔首,处变不惊。

这让三皇子大讶,看这情形,丫头早有准备?那这些贼人,应当不是冲他这个皇子。

的确当日,此行前夜,卫国公便已有分析——即使金氏叛党视大长公主为首重,但为周全,应当也不会放过旖景,自然,得知公主将往清平庵,叛党不会先袭旖景打草惊蛇,多数会待伏击公主车驾的同时,突袭清平庵,防的便是倘若不能制服公主,协持公主之掌上明珠,也能要胁公主屈服。

旖景眼下虽有郡主封号,依律,出行最多只能带等同于百户之亲兵,即一百一十二人。

而清平庵有前后两处庵门,皆可通行。

正门外地势平坦开阔,利于袭击,而后门通往幽林窄径,易守难攻,可假若后门不设驻防,歹人必会从那处偷袭,故而,这百余亲兵只好分作两拨。

而奸党必然会摸清形势,合理分配兵力。

既然大长公主才是首要目标,当然得集中多数人手伏击,清平庵虽有百余亲兵,可被分作两拨,只要近百奸党集中一处攻击,便不难突破防卫,杀入庵内。

卫国公早有令下,当有歹徒袭击,亲兵先护旖景撤离。

眼下前门既有冲突,当然是要从后门撤退。

只要快马通过那处密林幽径,待到山脚,便可与卫国公布防的禁卫汇合,脱离险境。

旖景这时心中虽有成算,三皇子却是满头雾水,未免一路追问。

“说来话长,殿下莫问,还是随我先撤出险境。”旖景稍提裙裾,一路疾步。

当到后门处,果然还是一片风平浪静。

旖景见三皇子也带着二十余个随丛,便下令自家亲兵,只随十人撤离,其余奔赴正门,阻止奸党杀入庵堂。

一行匆匆上马,打鞭急摧,铁蹄惊醒幽谷,密林深处,鸦鸟惊慌振翅。

——

稍早之前,澜英山上的一处隘谷。

当先一骑乌骓,唯有四蹄染雪,骓上妇人高挽云鬓,一枚玉簪清透。

锦披上金凤振翅,一双长靴踏鞍。

箭袖束牢玉腕,五指挽缰。

这一处,夹道缓坡,两端隘口险要。

坡上野树如抱,草长足可没腰。

乌骓之前,十余高骑,骑上亲兵玄甲微润,乌骓之后,落落也有十余骏甲,马蹄缓踏,踩在残败的一层落叶,戚戚喳喳地碎响。

时急时缓的冷风,送来不知哪处山涧,水声隐约。

此处距离清平庵,不足五里。

等行出隘口,放眼即望绿树环抱间,旧刹古宇。

大长公主神情平静,可她知道,安宁即将打破。

这一路上,也太宁和了些,卫国公几处伏兵,尽都成了空设,当过此隘,前方一片坦途,已不利于突袭伏击。

至隘谷半道。

大长公主终于耳闻铁骑杂乱无章的一片喧嚣,在这幽长隘道上,惊起一片鸦雀。

不需回头,身后一片有若雷响的蹄音,已经张显了陷井布成。

五指一紧,乌骓一声长嘶,两蹄高高扬起。

铁剑出鞘之声,震响幽谷。

“大长公主,若束手就擒,倒可免动刀剑。”一骑朱衣跃众而出,马上男子怒眉厉目,铁腰魁武,腰上长剑仍藏,目光却如锋芒。

公府亲兵,寥寥三十余骑,而朱衣怒马,前后却有百余,敌我悬殊分明。

大长公主自恃不弱须眉,历来出行,不带重兵护侍。

长靴轻磕,大长公主持缰上前,凤目斜飞,眸中含笑,半分没有落入陷进之慌乱。

“区区毛贼,竟敢大言不惭,大可拔剑相向。”轻笑之间,公主略扬下颔,一手握缰,一手轻垂,凤披之内,一把长剑,鞘上美玉珠瑙,不似利器,倒像是饰物一般。

贼人也不赘言,五指一拢,寒光暴起,须臾逼近,可那手中力道,却仍留几分。

忽闻一声裂帛之音,再见殷红四溢。

两骑交错而过,一人重重坠地。

眉梢染血,凤目依然含笑。

却稳坐鞍上,大长公主手里寒剑轻垂,血渍亮亮地滴落。

身前数十奸党,不过眨眼之间,惊见头领从马上跌落,仰面瞪天,死不瞑目。

杀声顿起。

两边险坡长草,忽有百余京卫一冲而下,有箭簇如雨,朝向奸党齐发。

“中伏!撤!”奸党大乱,哪里还敢恋战,欲往隘口撤退。

又是一片杀声。

卫国公一马当先——

“尽量留下活口,莫放一人。”

这才是真正地敌我悬殊。

大长公主剑已还鞘,那数十亲兵牢牢围护,哪里容人靠近寸步。

奸党意在活口,自是不曾准备箭簇,又因早打听得公主轻衣简行,为了不露痕迹,也没有布下重兵,原本以为百余人对数十,胜券在握。

这下反而成了瓮中之鳖。

胜负毫无悬念,不过两刻,奸党大败,多数服毒自尽,却有少数尚且来不及“咬牙”。

“莫要得意,公主虽有防备,却不料咱们也是兵分两路,只怕眼下,郡主已经落网,公主难道就舍得自己如huā似玉的掌上明珠!”有人尚且不服,语出威胁。

大长公主自是冷笑,打马回缰,欲绕过山道,至约定处与旖景汇合。

却见匆匆一骑,迎面而来,度其衣着银甲,显然是京都禁卫。

大长公主神情一肃。

禁卫未待铁蹄落稳,翻身而下,一步抱拳。

不无慌乱:“禀公主、都卫,郡主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