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两百九十五章 真凶现形,西梁纷争

金堂玉厥内,这一处稍显朴实无华的书房。

书案上,几张人物画像依次排开,边上的红衣男子一手抱在胸前,一手摸着下巴,眼睑略微咪起,眸光沉晦,似乎是在思考着艰深的疑难,却忽而眉心一散,唇角凌厉顿缓:“殿下的画艺又精进了。”

书案一侧,立着的一个亲兵装扮的男子下巴往底一掉。

“还以为五郎惊异的是殿下的记忆能力呢,五郎当日不曾目睹那一场惊险,实在是……不想殿下草草几眼,便将那些陈尸当场之刺客模样牢记,甚至连逃脱的几个活口中,也能靠着回忆画出一人来,我从前虽听五郎说过殿下有‘过目不忘’之能,还以为有夸大的成份在……”

话未说完,便听门外一声突兀的喷嚏,两人转身,见三皇子捂着鼻子一步迈入门槛:“我就说一路之上,怎么鼻子发痒,竟是有人在溜须拍马?”一扬衣袖,免了两人见礼,笑看着孔奚临:“小五来了?可是姚会一事有了什么发现?”

原来,三皇子自从听说姚会“醉死”后,便修书一封,托孔奚临暗中打探这事,自打归京,久不见孔奚临登门,这时见他,自然以为是有了进展。

孔奚临却是轻轻一哼:“真不知殿下缘何关注那个一无是处,哪有什么发现,就是在妓坊里饮酒过多,纵欲过度,早被美色掏空了身子,据顺天府察明,当日是服了过量的五石散,才致猝死,只姚家还顾及这一无是处身后名声,才找了个醉死的借口。”

据说西魏时,世家贵族素喜服食五石散,多有那些因过量致死之人,后来前明、东明两朝严禁,及到大隆,此行更为世人不耻,便是那些声色犬马之纨绔,偶尔服食,也得掩人耳目,张扬出来是要被鄙视的,服食五石散,倒比留连勾栏等一般纨绔之行更属“下流”,引人侧目。

顺天府尹陆泽虽是勋贵出身,但为人可称忠正,与金相党羽只维持着面子上的交情,他既然定了案,总不会是受人收买行枉法之事。

只不过嘛,又怎知姚会过量服药是否自身行为?也有可能被人谋害,但连姚家自己都对这个嫡子灰心丧气,只觉他连被人谋害的资格都没有,更不论世人会怎么看待了。

也难怪孔奚临虽因三皇子所托,在此事上花废了一些心力,但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能察出什么蹊跷来,只他这时满腹忧怨,又重重一哼:“殿下瞒得我好苦,今日若非听家父之言,还不知道并州之险。”

一边亲兵下巴再是往底一掉──怎么觉得,书房里有股匪夷所思的酸味?

三皇子拍了拍孔奚临的肩头:“我不是没见着你吗?并非有意相瞒。”

“苏氏五娘果然于殿下有救命之恩?”孔奚临一挑眉梢,显然甚是怀疑。

亲兵默默转开目光。

“多亏她那一箭,射杀了此贼。”三皇子伸着指头,点了点书案上的一张画像,却转头问亲兵:“东昌,让你察的事如何了?”

这位亲兵兼亲信薛东昌,正是唯一知道三皇子曾受箭伤的人,但对于为何明明只发一箭,却能伤了两人的异事,他当然不会废心琢磨,这时听问,当即满面佩服:“殿下所料果然不错,属下今日与朱雀碰了头,据他辨认,指出其中两人是四殿下暗培之死士,尤其这一个!”

薛东昌拾起一幅画像,在手里扬了几扬──相比另一个刺客的浓眉鹰目,画中之人甚是眉清目秀,称得上是小白脸了。

“也当真是碰巧了,当日饶幸脱身当中,殿下独独画出此人,却偏是他数日之前现身四皇子府,只四殿下防范及严,朱雀不能探得两人交谈。”

朱雀显然也只是一个代名,是三皇子早就安插在四皇子府的耳目,眼下多少还得些信任,只不过还没到四皇子行刺杀一谋前,会与之谋商的程度。

不过薛东昌关于碰巧的判断,引三皇子略一挑眉。

当然绝非凑巧,那日虽然事发危急,可三皇子还是留意到这白面刺客只是“一人之下”的地位,那个险些伤他性命的鹰目,多得白面率众掩护,才能轻易摆脱侍卫对他发起突袭,后来,又是这白面一声令下率人夺路而逃。

至于其他几幅画像,都是与三皇子交过手的,已尽数陈尸当场。

想来都是鹰目手下,往常还没有资格出入皇子府,朱雀才对他们全无印象。

但既然认出鹰目与白面,便已足够。

不过三皇子当然不会天真到做出以此为据,状告御前,揭穿四皇子为主谋的行动。

他眼下深觉玩味的是:“我这个四弟,当真多疑谨慎,居然连自己岳家都信不过,也果然狠辣,眼瞧着秦相出面犯险,他也不提个醒。”

薛东昌一脸不明所以,孔奚临却品出几分味道来:“殿下以为,此事与秦相无干?”

“当然无干,否则,他也不会轻易出面在圣上面前质疑金相。”三皇子一斜唇角:“秦相之狡诈,比金榕中过无不及,倘若他知道是老四主谋,怎么会全无顾及,把自己暴露出来?应是他自认为清白无辜无惧谤构,又意识到圣上铲除金党的决心,才会无所顾忌的出头。但若非圣上为明察秋毫之君,这回难保不会怀疑秦相借此机会,欲行刺杀之事,嫁祸金榕中。”

四皇子自己隐藏得稳稳妥妥,袖手旁观秦相冒险,这东床快婿当真孝顺。

薛东昌方才恍然大悟:“难怪朱雀多年苦心卖命,至今才得五、六分信任,依然被四皇子排除在核心亲信之外。”

“这样,也就够了,若他当真得了老四的全心信任,我倒得怀疑朱雀所言可信程度。”三皇子轻笑。

薛东昌抹了一把冷汗,这还真是,论到多疑,三殿下也是不惶多让。

“殿下意欲如何?”孔奚临却问:“眼下,四皇子显然已经将您当作了眼中钉。”

“眼中钉倒不至于,绊脚石更准确一些。”三皇子摇了摇头:“只他这回计划落空,必然也会更加谨慎,不会再轻易出手,再说留着他,作用倒比清除了要强,这次的事情,就当吃个哑巴亏罢。”

“殿下所见甚是。”孔奚临极为赞同。

“不过金榕中遇刺一事也是疑点重重,并且眼看大祸临头,他就甘心束手就擒?”三皇子又再蹙眉,他始终感觉,旖景是有意使金榕中脱嫌,不至牵涉到刺杀皇子一案当中,但她这样做有何目的?

真是难以理解。

孔奚临却又问道:“殿下与苏氏五娘之事,可有何进展?”

“小五,她眼下已是广平郡主,这就是进展。”三皇子先示意了薛东昌离开──他虽视薛东昌为亲信,但有的事情,能少一个人知道,还是不要大意地好:“皇后已经起意替我争取了。”

孔奚临嗤之以鼻:“那时皇后也为殿下争取过苏氏大娘,结果呢,人家还不是成了福王妃。”

这话让三皇子心里大是添堵,重重一哼:“你就知道泼我冷水,有皇后争取总比没有强吧?”话虽如此,三皇子终究还是觉得兴致索然下来,皇后说得没错,关健还是得争取旖景的意愿,但唯有在旖景面前,他竟然屡屡碰壁,便是经过并州之行诸多接触,又同历生死之险,那丫头待他依然是礼节周道,却疏远敷衍,让人恨得咬牙。

一时不想再提,遂又说起另一件事来:“待今年万圣节后,我应当会出使一趟西梁。”

孔奚临纤长的眼角一斜:“在这关头?”

“无可奈何之事,也是圣上的意思。”三皇子蹙眉,这才说了仔细。

不比东明,大隆高祖与太宗二帝对万圣节皆没有铺张庆祝,圣诞当日,不过是接受百官朝贺,在宫内行宴而已,当今圣上自然秉承祖训,登基以来,并未大庆诞辰,可今年却是天子四十正生,又有以西梁为首之小国君主纷纷送上国书,恳请大隆帝君四十大庆之际,能允各国遣使来朝恭贺,眼下不比建国之初战乱频繁,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太平盛世,又逢天子正生,各国国君又这般虔诚,满臣文武争相附议,圣上自然会体恤臣民与友邦的盛情,此年腊月万圣节,大行庆典难免。

当三皇子奉谕前往并州不久,西梁王的信函便抵锦阳,除了恭贺万圣一事,也提说了另一件──

西梁太子竟然在秋狩中,被猛兽所伤,不治身亡。

与中原泱泱大国君主一统不同,西梁是由三盟联合执政之国。

长久以来,西南楚州铜岭关外,分散着十余小国部盟,本是各自为营,发展至后,以乌梁、金钟、云边最具规模,世人常以西南三国代称。但东明时候,北原人狼子野心,不仅屡屡侵犯中原,更将疆域往西扩展,逐渐威胁到西南三国。

各自为营,已不具备抵抗北原之力。

存亡旦夕,乌梁国君率先发起“自强自保”之治,先是收服了不少周边散落部盟,扩大国土,进一步增强国力,渐成西南三国之首,又召集三国联议,与金钟、云边国君达成同盟,建立西梁政权。

西梁建立之后,虽以乌梁宛氏为王室,但一**政却由三姓决策,建立了一个特殊机构,称三盟政会,由乌梁宛氏、金钟胡氏、云边庆氏组成。

当今西梁王正是三皇子之外祖父。

西梁王有两子一女,女儿来了大隆和亲,长子被立太子,不想却在秋狩时丧命。

还有一子,却并非王后亲生,这时年不及冠,身体也甚是孱弱。

西梁王已近残年,又因丧子之痛,一病不起。

故而寄书大隆天子,想见见女儿留下的血脉,也就是三皇子。

这当然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其实,西梁太子因意外薨殁后,西梁王屡屡提议立幼子为储,却被三盟政会以并非王室嫡系否决。

已故太子原有两子,不幸夭折,唯有一女,尚且十三,待字闺中。

西梁素有传统,王爵之位只以嫡出血脉为继。

若无嫡子,也可接受嫡女之夫或者儿子承袭,称为“嫡女夫继”或“嫡女子继”,这与中原女嫁从夫,与娘家无涉的礼法颇有出入。

西梁王嫡出血脉唯一子一女,眼下皆亡,女婿是大隆天子,当然不能去西梁继承王位,三皇子同样有继位资格,但他是堂堂大隆皇子,莫说圣上不愿让他去“蛮夷小国”为君,便是西梁国内的三盟政会,也不可能通过。

除此之外,已故太子之女未来夫婿也能名正言顺继承王位。

这便是三盟政会否决西梁王让庶子继位的根本原因,胡氏与庆氏打的无非是让自家子侄婚配宛氏,名正言顺地让王室易姓的盘算,而当年三国同盟,也的确有这么一条协议,假若宛氏嫡系无嗣,可择胡、庆两姓嫡系为王,便是实行嫡女夫继,也当在胡、庆两姓择选婚配。

可当今西梁王素以“铁腕”治政,多年以来,不断打压三盟政会,已大见成效,当然难以接受“嫡女夫继”,使王室易姓。

但两姓势力虽大不如前,也还没有彻底根绝,再说两姓坚持的又是祖制,名正言顺,西梁王欲逆制行事也不容易,要“和平”解决此事还得争取外援。

大隆帝国的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圣上让三皇子出使西梁,无疑是暗示──他会支持岳父西梁王。

这对“蛮夷小国”的贵族来说,必然是沉重的打击,他们在西梁已是处境堪虞,更何况再加上泱泱大国之君的阻力。

三皇子到底是西梁公主之子,血脉一半归属宛氏,自然不会置外祖父不顾,因此这一趟,他是势在必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