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两百五十八章 朝中风云,城里变幻

更新时间:2014-04-13

两日之后,虞沨之奏章呈抵御前,当日殿议,圣上大发雷霆,那些将行洪滩涂之地占为己有之贵族胆颤心惊,秦相与金相并跪龙座下,率先请责,当然声称自己并不知父辈家传之地竟是“违法财产”,险些引来大灾,对于为何数十载不纳赋税一事,尽都推诿于家中总管,一时间贵族府上“刁奴”丛生,匪夷所思得让人瞪目结舌。

太子在三皇子频频示意之下,又是满怀孤疑,又是犹豫踌躇,持笏出列,为涉案权贵求情,无非是那些不知者不罪,并及时挽回,庆幸未引发大祸的好话,天子却也顺坡下驴,严辞警告一通后,还赞了一句太子仁心宅厚,只将工部牵涉之官员以“玩忽职守”罪名罢职处刑。

金、秦二相才松了一口长气,又被天子接下来的一道诏令吓得悬心。

授楚王世子临机决断之权,务必察明瞒灾一事,重惩企图因私瞒公者,在并州行任何事宜,皆可持诏而行,不需呈章先禀。

诏书快马送往并州。

不过两日,得知楚王世子已经赦了两县知县的秦相就有所行动。

通政司那位秦党知事,忽而畏罪自禁,留下遗书一封,称是受了左通政童纬义之贿利,隐匿了两县知县之奏章,于是乎,另一个负责上下文移的金党知事便首当其冲,重刑加身之后,招供出自己是“受请枉法”,又咬了童纬义一口。

童纬义虽大喊冤枉,却被当朝罢职,扒了乌纱帽,移交大理寺候审。

金相惊出一身冷汗,自知中了秦怀愚之算计,将他恨得咬牙,无奈的是他那党羽已经招供,还是当着御前……正筹谋着该不该将童纬义弄得“畏罪自尽”,却被亲信幕僚霍真一席话提醒:“相公当虑,若此时童通政‘畏罪自尽’岂不坐实了隐藏灾情的罪名?如此一来,施知州岂不难保?”

既然县令不曾瞒灾,童纬义有罪,追究下去,施德作为上级知州,肯定就是知情不报。

“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施德我也难保。”金相当真被这些时日连番变故弄得心力交瘁,脑子有被门挤的趋势。

“相公不可呀,并州之事还得靠施德看着呢,这会子让他获罪,若他把那事供了出来……”

金相大是懊恼:“大不了就此作罢,事已至此,再不可冒险。”

“相公,眼下朔州都指使、并州卫指使,并那几家握兵之勋贵都投了本金,若这时收手,他们岂不怨怪相公?他们早有图利之心,相公就算陪了本金,也不会让他们满意,故而,这事还得继续呀。”霍真抹了把额上冷汗,暗忖金相当真是“廉颇老矣”,行事越发欠缺果敢。

“那你说,眼下应当如何?”金相对这幕僚是当真信重的,简直就是言听计从。

“金相当劝说童通政,当以子女为念,若他入罪,他才刚入仕之长子又该如何?故而这时,应当以死为证清白,只触壁诸类行为,未免让圣上怀疑是他人灭口,不如绝食绝饮,喊冤而亡,如此,仅有那知事口供,不足为惧,就算他反口再指证相公,这多变之辞也不足为信,再说,他应当也没有这个胆量,相公再使言官上折,质疑那畏罪自尽的知事,他分明是秦相一党,哪里会被童纬义收买?分明是有人想陷构童纬义!相公牵涉进秦相来,把水搅混,一时之间是非也是难断,只要那事顺利,并朔守将们落了好处,再找个时机将施德灭口,世子再怎么察,也没有实据了。”

金相盘算一通,觉得此计当真可行,童纬义虽不是个忠义之人,却极为爱子,眼下他即使招供实情,性命也自难保,还白白连累了儿子,应当能够劝服。

于此,数日之内,京都朝政风云变幻,通政司连连死人,秦相也被言官参了一本,颇有些焦头烂额,而那个掌管上下文移的可怜知事,一会儿咬金相,一会儿咬秦相,一会居然连苏轲都咬了一口,短短几日,居然就疯傻了,搂着大理寺卿喊夫人,并州灾情究竟是谁隐匿,表面上十分地扑朔迷离。

秦相便将“水落石出”“洗清污名”的希望寄托着了身在并州,有临机决断之权的世子身上。

故而,随着八月的到来,虞沨在并州的生活渐渐开始忙碌。

起初对世子“不给颜面”“放洪淹田”的行为极度怨尤的世家们,率先开始了拜访。

常山伯原本就与楚王府有些旧情,他占的“滩涂”面积不大,损失自然就小,最是不以为意的一个,不过顾及着“同党”们的心情,不便与世子示好而已,当得秦相示意一到,自然是第一个登门,先是对孟高的事极尽歉意,便将质疑落在了施德身上,声称属官犯事,又是杀人重罪,施德一不通报监察御史,又不知悉山西按察司,三两日间便将案件审决,封卷移交刑部,虽并州乃直隶州,施德如此行事并不违规,可按察司主管一省刑名,若有疑案可依律纠察,言下之意,似乎是说按察司已得秦相“意会”,且看世子打算。

孟高当然要救,但是这时却不到时机。

故而虞沨只不接话,反而叮嘱常山伯莫将孟高为他所荐之事张扬。

继常山伯之后,并州城名门世家接踵登门,自然不少提说郫南水患,对自家“占地”一事皆表示了惭愧之意,不少人似乎猜到世子奏章上有为当地“不知者”们求情内容,皆称铭感于心,便有提出邀宴者。

虞沨自然不负盛情。

觥筹交错之余,便有人“猜测”匿章一事的究竟,就算没将矛头直指金相,却不少质疑当地知州者。

虞沨广纳“谏言”,遂明断是非,先持天子之诏,临机决断,将两县“指证”知县“瞒灾”之县丞、主薄先行免职,却只让知县将人扣押下县,似乎无意亲自审理。

随着京都的“风云变幻”陆续传来并州,兼着虞沨的有意侧重,施德在秋暴不断的八月,日子过得就像这扑朔迷离的天气一般,焦灼慌乱得很。

这一日纠集起亲信属官,连着两个成年的儿子,并“冰雪聪慧”的女儿兰心,在茶厅里再度议事。

“这次竟被秦相一党先下手为强,虽童纬义以死为证清白,可那知事已然认罪,兼着世子又将县丞等人免职扣押,显然也是偏向于知县无辜,这不管朝人何人匿章,到头来我都难逃罪责,圣上之意,可是得重惩。”施德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热汗,在暴雨如瀑的日子里,手里的折扇频频摇动,“咣咣”地扇着风,竟比酷日当空时更觉炎热难耐。

一众人晦莫如深,包括了他那两个儿子,也是面面相觑,不知眼下时局对家族安危有何影响。

就连往常“睿智远谋”的施兰心,这时也是心不在焉。

施德显然对两个儿子不抱太大希望,开口点了兰心的名:“三娘,你来说说,眼下究竟应当如何?”

兰心美眸半抬,似乎心神才回到座中,丰丽的唇角半卷,弧线精致的下颔慢慢一扬:“父亲不消担忧,委实自从世子察明水患之因,果断扒堤泄洪,便注定会将事情导向眼下局面,若说这么多勋贵世家牵涉其中,仅仅只让两个知县当罪也太滑稽,但圣上会不会追根刨底,却是难说。”

“此话何意?”施德忙问,一众属官尽都洗耳恭听。

“无论世子,抑或圣上,应是心知肚明,这匿章一事,必是朝中两相联手,不做追究当然不行。秦相想是也明白这点,方才先动了手,不过圣上却将童纬义交给大理寺,并未亲审,这似乎就说明了态度……圣上并不想让事情涉及金相!而金相一番举措,显然是要将局势扰乱,眼下涉案者死的死,疯的疯,真相如何已难断定,至于世子……曾经说过一句话,知县可能无辜,却说不准是底下人心怀叵测,这是什么用意?”施兰心两眼熠熠神彩,恍若秋波盈盈。

霍起表示赞同地颔首:“金相舍童纬义,便是要保全大人,将知事的指证归结于秦相指使,称为诬告,又有世子将涉案诸人扣而不审,也不像要深究之意,至于‘真相’无非为二,要么是咱们匿章,要么是秦相布局,为的就是借此事打击金相,大人想想,可不可能是那几个县丞瞒灾,通政司并未收到奏章,而秦相造成知事畏罪,诬陷童纬义,横竖眼下,另一个知事已经成了疯癫,言辞不足采信。”

“故而,此事全凭圣断。”施兰心又是一笑:“而圣上将童纬义交给大理寺,便是要维护金相的意思,到底关系到太子之势,圣上既要稳固储位,又怎么会助秦抑金?只要金相当势,父亲自然无礙,黄花蒿的事情,金相可全要依靠父亲呢。”

施德蹙眉思量着当中的弯弯绕绕,终于如释重负。

但施兰心却忽而肃颜:“不过,秦相想来也知其中关健,故而这些时日,城中世家才与世子来往频繁,虽世子应会听丛对圣命行事,可咱们也不能听之任之,勋贵们也当对世子示好,父亲可请宁平候、阳明候等几位执掌卫所之世伯为首,登公主府拜访世子,以示咱们的态度。”

此议引得诸人赞同,尤其是霍起,对兰心的“智慧”赞不绝口:“三娘果然是我并州巾帼,远见谋断胜过在下等须眉浊物。”

施兰心莞尔一笑,心下暗忖,在这关健之时,也该到她粉墨登场。

——虽未及冠却才华横溢,儒雅俊秀又不失威仪慑人的世子,可曾准备好与慧冠并朔,无双才貌如我,来一场惊心动魄的邂逅,共谱一段世人皆羡、比翼双飞之佳话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