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两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险揭真相

更新时间:2014-03-29

黄五娘的病逝,始终是旖景心头的一根软刺,每当碰触,便会产生一种钝痛,随后就是更加沉晦的不安情绪,仿若远庆五年阴霾密布的初春,让人心神不宁,当得知黄六娘也与她一般看法,认为事发蹊跷,再加上江月那般支支吾吾、语焉不详,旖景越渐多疑,便在三月中旬的某一日,回了大长公主,说得知外祖母身子不好,要去候府探望。

自然不会遭到拒绝。

这日与六娘一同,到了候府,旖景眼看着外祖母才经短短一载,身子已经大不如前,就连大舅母,发鬓也添了几丝银白,心头更加酸涩,不敢再提五表姐,极尽安慰讨巧。

直到与黄六娘独处时,方才问起详细。

“不瞒表姐,去年听得噩耗,我也甚觉疑惑,但却又摸不到什么头绪。”旖景叹道。

重提旧事,黄六娘悲愤难禁,眼圈立即泛红:“我听家里的长辈说了,景妹妹为此还请了江谷先生的女儿诊治,也算是为我那可怜的五姐尽了分力,我心里头是感激的,但这些时日以来心里烦闷,没有心绪串门儿,一直不曾道谢。”

“不说这些客套话,只我那日听江月提起,表姐你似乎还没放下怀疑,为此还遭了大舅母的责罚,当真如是?”旖景又问。

黄六娘知道旖景与江月一贯交好,虽脸上浮出不甘怨愤之情,却也有些踌躇。

“表姐,委实我一直觉得那云水僧人蹊跷,听说舅舅还找过他,竟没有半分音讯,越发觉得里头有文章,不知表姐可也是因为这个因由才生疑?”旖景见一提江月,黄六娘竟是这样一番神情,心下更是疑惑。

终于,黄六娘长叹一声:“我是不信那些神鬼命格之说的……因事发之时,我远在沧州外祖家中,许多详细都不知道,归来后听说母亲竟打发了青梅,便很是焦灼,直怪母亲糊涂,那病症是丫鬟先染上的,若是有人想要暗害,把那些个外头的‘脏东西’送了进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的确与旖景想到了一处。

“可是想来长辈们也有这层怀疑,应是问过了青梅。”旖景又道,当日江薇就询问过得救的青梅,确定她没接受过外头的事物,也没与外人接触。

“大家都遗漏了一点,青梅的确没与外头接触,可是……”说到这里,黄六娘顿了一顿,终于下了决心:“我细问过青梅,家里人可曾给过她物什,尤其是……妹妹可别恼,因外头人实难加害,我怀疑是家里生了内鬼……最怀疑的,就是二叔……”

旖景一怔,心说这也难怪,二舅毕竟是庶出,就连三姨母,不是也一直防备着二舅与继母两兄妹?

“青梅否定了,说母亲早有叮嘱,二叔与二婶也从不曾接近过五姐……但她却想起,有一回七妹妹来看望五姐,与她们闲聊,听到青梅抱怨着白果,说她玩闹时弄污了新裁的绣裙,白果不服,与青梅呛了几句,五姐那段时间心绪本就烦闷,便要责罚两个丫鬟,还是七妹妹息事宁人,说青梅的个头儿与三婶一般,便要将三婶的旧衣裳赠予青梅,让她别把这些小事儿放在心上,没过几日,果然就从三婶那里讨了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裙,给了青梅。”

“那些衣裙可还在?”

“都已经被母亲下令销毁了。”黄六娘叹道:“因五姐染了那等恶疾,别说丫鬟们的物什,就连五姐的东西也都烧毁填埋了。”

“表姐是疑心江月和三婶?”旖景大是诧异,她虽对江月的印象大有颠覆,可若说是江月害死黄五娘……她们可是堂姐妹,历来又是亲近的,再说并无矛盾得失,就算黄五娘丧命,于江月也没有半分好处,若说江月对三皇子有企图……不,旖景肯定,江月虽有攀贵之心,却并不是针对三皇子,前世时她也不曾妒恨过旖辰,甚至与三皇子并无来往。

“我不是怀疑七妹与三婶,不过觉得是条线索,便问了三婶可知此事,三婶承认了,我又问她那些衣裙的来处,怀疑是被人动了手脚,三婶自己也不知,三婶矢口否定,不想事情传扬开去,都说我疑神疑鬼,怀疑上血亲……祖母又是气恼,又是伤怀,病了一场,母亲因此责罚了我,不让我再过问此事,以致家宅不宁。”

这也难怪江月提及此事,会语焉不详了,旖景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却又结下了另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她有些惊恐地想到,江月幼时倒是经过痘衣接种,不惧再染“痘疹”,若说她当真送入染了疮毒的衣裙,理论上却有可能!

可是,她却没有恶因,旖景始终不敢相信江月会狠毒如此,以致谋害血缘至亲,并且是无怨无仇的姐妹。

也许,只是凑巧罢了。

而眼下一应物证皆毁,再也不能证实,若是只据着这些猜测,就质疑三舅母与江月,的确有那“疑神疑鬼”“挑事生非”之嫌,因着这环环不解的疑虑,旖景自是没有心绪与“闻讯而来”的江月过多闲话,坐了一阵,便与六娘回了国公府。

也正是因着这些疑惑仅只局限于猜测推断,暂时无法证实,旖景且只能暂时抛在一旁,继续烦恼着另一件“大事”。

记忆里的远庆五年,定河水域发生洪涝,以致并州辖内沿岸五县遭灾,旖景依稀记得八月灾区暴发瘟疫,灾情甚至威胁直隶州县,可因她前世对政事并无过多关注,只听了些许议论,说有昧防治疟疾的草药,因春旱时大面积枯死,市面存余本就不多,又因瘟疫暴发突然,原本价廉之药,竟价比山参,圣上虽下令户部拨银赈灾,却因药商坐地起价,引发了朝中一场争论,但因为那昧药材当时确为稀罕,药商们声称从各处大量征买成本过高,若是平抑,岂非无利可图,似乎又有些朝臣称药商所言属实,朝廷不应强令平抑,否则必致药商损利严重,甚至倾家荡产,药商也是大隆百姓,也应受天子庇护云云。

旖景记不太清后来如何,犹记得当年听小姑姑抱怨――那些个所谓为民请命的朝臣,尽都是蒙蔽圣听,洪灾发得突然,并谁也不曾预料会突生瘟疫,就算因为春旱,以致药草枯死,却还不至告急,定是奸商与污吏串通,借着这个由头牟利,可怜那些身染疟疾的灾民,并不曾受到及时的诊治,反而是药商们大赚一笔,经此天灾,并州、冀州地区倒涌现了不少暴发户。

天灾无情,**更甚!

旖景并非“忧国忧民”高风亮节的士人,她一个闺阁女子,能力委实有限,却因洞悉后事,若什么也不做,想到那些在洪涝中毁了家园,又因瘟疫亡故的百姓们,良心委实难安,天灾难以避免,就算她这时谏言,声称将有洪涝,劝那五县百姓迁移,只怕也会被当成“疯言疯语”,何况更让人惭愧的是,她甚至记不清当年遭灾的详细地方。

为何记得个并州,全因那里是祖母的封地。

大长公主封号为上元,封地却是在并州一带,公主虽比郡主高一等级,却也只享食邑赋税,无权干预政务,故而并州遭灾,大长公主虽是关注,并资以财银赈灾,也曾对并州药商抬价之举甚觉气愤,并对圣上进言,提议朝廷强制平抑药价,并派遣钦差御史去当地监管赈灾,救治灾民,前一条提议未被采纳,后一条提议却正合圣意。

旖景不记得当初钦差是谁,但显然没有什么效用,定河洪涝仅有五县遭灾,灾情算不上悚人听闻,可丧命于那场瘟疫的民众,竟达数万之众。

朝廷为了赈灾,调拨上百万两白银,结果竟是如此。

还记得后来背责之人,似乎是几个县令,说是堤坝筑得不够坚实,似乎还有隐瞒灾情一说,被处斩操家。

又说旖景嫁妆里的那间药铺,掌柜的是个年逾五旬的朱姓老者,于医术只是略通,而这间药铺却并非国公府的产业,而是当年旖景生母的嫁妆,但不过婉娘当年出嫁时,药铺还只是个商铺,赁出去给人经营。

朱掌柜原本是建宁候府的家奴,后与婉娘乳母成了夫妻,一家子都做了陪房。

后来这间商铺因着地段极佳,赁出之后本是经营着丝绸锦缎,不想那商人却因与人结怨,一家子竟被毒杀。

原本位置极好的商铺,就担了个“风水”不好的恶名,再难赁出。

朱掌柜在卖身为奴之前,原本是药铺的学徒,对此行甚通,后因着商铺再难赁出,婉娘乳母又跟着病逝,于是婉娘干脆就将这铺子交给了朱掌柜,让他改成了药铺,只经营着一些珍贵药材,如灵芝山参燕窝一类,也算是让朱掌柜父子有个安身立命之处,不再行奴役之事。

旖景寻朱掌柜打听治疟疾的那一昧药,他也倒还有些认识:“五娘说的应是青篙,这药草原本南北都有,也是郎中们治疟疾时常用,效用却并不显著,不过前朝之时,有个名医济时,发现青篙之中,反而是常人用来驱蚊的黄花蒿才是治疟疾的良药,并多经实践证明了此点……不过大隆自从建国,倒是风调雨顺,温疫并不多发,故而市上这药也卖不出高价来。”

“可是今年多地春旱,会否对这草药的存量有所影响?”旖景问道。

朱掌柜甚是纳罕:“五娘竟知这事?黄花蒿不怕寒湿,却最经不得旱的,今春枯死不少,市面上的都是旧年秋季收成后炮制。”

“咱们药铺可有?存量多少?”旖景忙问。

朱掌柜摇头:“咱们药铺经营的都是些名贵药材,也不设郎中坐堂,故而都是些贵族府邸购入做药膳补汤,并不曾有这类草药。”

“若是现在购入,成本如何?”

朱掌柜大诧:“五娘,就算今年这昧药材因春旱告急,可因不常用,购入囤积并无多少利益,至于成本……老奴却没有关注过。”

旖景解释不出仔细,唯有让朱掌柜赶快打听,不多时便有了结果,价格算不得高,但若要让在赈灾一事上起到显著的作用,挽救人命,本金起码也要数万……

这对旖景来说,无疑是个目瞪口呆的数字,她手上产业虽多,能动用的现银却大大不足。

但若购入量太小,借着“天灾**”发上一笔小财倒还可以,但要企图平抑药价却是痴人说梦了。

旖景叹息之余,却还不想轻言放弃,便将主意打在了祖母这个“大财主”身上,可无端端地要大量购入一昧药材,委实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难点就在这个解释上。

就连朱掌柜,对于旖景“囤积”少量黄花蒿之举都是大为诧异,更何况得大量囤积,辗转反思之余,旖景总算想到了一个帮手――同济大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