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最强国防生 > 第十八章 燃爆了

最强国防生 第十八章 燃爆了

作者:帘秋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06:29:57 来源:蚂蚁文学

主持人有些无奈地看着沈耘。

因为他抢了她的工作。不过看在一群官兵纷纷叫好的面子上,这位英姿飒爽的小姐姐准备原谅沈耘。

一边沈耘关了话筒,自来熟地走到乐团边,开口询问。

“几位战友,接下来,我要用到的只有锣鼓。乐谱我这会儿写。”

军乐团的几个被沈耘这话给惊呆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现场创作?

在一张草纸上刷刷刷写下简谱,沈耘递到负责人手里,很是郑重地说一声:“拜托了。”而后就走上台去。

简谱很简单,作为军乐团的人,音乐素养是绝对过关的。何况只有锣鼓两项,负责人递过去,人家看了几眼就点点头。

不过二人共用一张乐谱,只能临时将乐器摆放位置调整了一下,沈耘口中的一分钟,就这样匆匆过去。

负责敲鼓的,是个年近五十岁的中年人。扫完谱子,居然就开始在鼓面砸起密密麻麻麻的鼓点。那种急促的声音,忽然间就让人觉得自己置身战场之上。

忽地一声锣响,又如那古代战争中鸣金收兵一样。

鼓声变得缓慢又有节奏,沈耘听着,已然进入了乐谱的旋律,心里暗自为这两位点个赞,拿起话筒,运足了胸腹的气,铿锵有力地开口:

“狼烟起,江山北望。”

《精忠报国》。

对很多没有半点民族自豪感,更自以为是觉得胸怀博大的家伙来说,这是一首从歌词到旋律乃至主题都烂到要死,甚至于批驳说充斥着贱民思想的歌曲。

然而,任何这样说的人,可以一概而论,统统是群见识浅薄自以为是的家伙。

歌曲创作源于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

国土遭铁蹄践踏,国民被魔爪蹂躏,国家危亡之际,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屈辱心才会空前强烈。

歌曲所唱的,不仅是一个满腔热血的报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呐喊,更是所有遭受苦难的百姓,情绪低迷后的触底反弹。甚至于最后一句“来贺”,那正是国势衰微之际,人民对于国家强大的衷心祈愿。

何况,“朝贺”这个词汇,并非某些文化低到只能看表面意思的家伙所理解,就是俯首称臣的意思。

如同华夏过年,哪怕是号称第一强国的米国也要发来贺电一般,这是综合国力的整体外现。谁曾听说过非洲小国年节的时候米国发贺电的?

对于军人来说,存在的目的,不正是如此么?

这个世界的历史上,虽然不曾有岳飞,但是同样有相同经历的民族英雄。更何况,堪堪过去不过百年的外辱,更是深深烙印在每个军人心里。

这回可真是挠着了几个上过战场的首长的痒处。

“听到了吗,听到了吗?”指着沈耘,刘团长浑身颤抖着对政委不断重复着这两句话。

政委更是激动,抓着扶手的双手已经青筋毕露。一双眼睛像是要将沈耘生吞了一般。

一曲终了。

不得不说,原唱京剧出身,唱这一首都要使足了力气。沈耘这个连半路出家都算不上,唱到最后,基本上就全靠吼了。饶是如此,台下的士兵们都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

汗流浃背。

在这凉爽的秋天,唱一首歌热的满头大汗,可以说沈耘绝对是付出了十分的努力。

台下刘团长率先站起来鼓掌喝彩,一浪高过一浪的再来一首让主持人都忍不住站着等了一会儿。

“谢谢沈耘。不知这首歌的名字,叫做什么?”从始至终,沈耘都没有说过歌名,以至于主持人不得不开口询问,以满足底下官兵的好奇心。

沈耘稳了稳气息:“叫做《精忠报国》,创意来自古代一位民族英雄。”

“果然是一首好歌,就算是我这样的女子,也忍不住慷慨激昂,想要投身部队,精忠报国了。”

沈耘看着小姐姐精致的面孔,咧嘴笑道:“你现在,不正是在部队么。”

当沈耘走下台的时候,演出等待区全都是崇敬的目光。一个能够写出这样歌词来的人,说明他懂军营,懂军人。军中男儿就是这么简单,你懂他,他就会回报以万分的热爱。

掌声经久不息,以至于接下来上台的同志,不得不苦笑着继续演出。

欢送会随着夜色渐浓,终于,来到了终点。

当沈耘再一次站到台上的时候,台下所有人都忍不住站起身来。他们很期待,接下来,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到底会带着身后一群汉子,为他们献上怎样的歌唱.

当嘶哑的嗓音,将那一个个字缓缓吐出,操场上瞬间平静下来。

一样分别两样情。

似乎每一句,都说到了那些即将离别的老兵心里。离开的人,不舍,留恋;留下的人,怀念,惋惜。

唱着唱着,三排的士兵们首先流出了泪水。

照理说,演出出现这样的事情,是不应该的。可毕竟三排也有要走的,此时却站在台上,为下边即将离开的战友,唱这样一首送别的歌。

哪怕心里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哭,不能哭,可是双眼还是忍不住会流下泪来。

悲伤的情绪似乎就这样,缓缓传染开来。依旧站着的官兵们,随三排的歌声,跟着唱起来。眼中,也泛着泪花。

静谧的夜空,歌声还在回响。晚会已经结束半小时,距离吹熄灯号的时间,也只有半小时。可是,谁都不愿,就这样离去。

一座操场,成了士兵们缅怀部队的地方。

因为有些心里话要说,就提前发了。刚才看《精忠报国》的乐评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不少我觉得非常脑残的评论。貌似一个大学生,说这首歌纯粹不知所谓,最后一句更是在装的贱民思想,言辞之恶劣,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满瓶不响半瓶咣当。作为一个真正了解那段历史,同时对于古代文学和心理学有涉及的愤青,我不得不,在这里,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说说这首歌。

历史背景是岳飞,想来大家都知道的。懦弱的朝堂,异族的铁蹄,让这些一心报国的人只能满是遗憾地江山北望,所以心中才会恨欲狂。想想军人一生,生涯戎马,却只能忍看朋辈成新鬼,手足兄弟葬他乡,壮志豪情与冰冷现实的激烈对撞,彻底激发出最后的呐喊。

而一个“賀”,是国与国外交的方式,更是国力强大体现。汉唐宋初,都有并非藩属的国家前来拜贺。清代早期更是有西方国家的使节前来拜贺,难道这也是贱民思想不成?更何况,如今每年过年的时候,全世界多少国家,包括白头鹰和北极熊都发来贺电,难道也是贱民思想作祟?既然如此,那这些人所崇拜的月亮比较圆的国家,是不是更贱一点,而他们,是不是还要更贱一点?

和平和开放,让很多新生代的青年一味被西方所谓自由开放的思想洗脑,自以为是地批驳祖国这样那样,对主旋律自以为是地排斥和拒绝。对于这样的人,我只能有一句话,没有祖国,你才是真正的贱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