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627章 香港芯片产业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627章 香港芯片产业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2:22: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建百年基业的核心,并不在于要掌控多少赚钱的公司,而是稳定的企业;

即使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上来看,哪怕是今天的汽车行业在未来也可能被新能源电车颠覆、各种高科技行业也可能被新的科技公司颠覆,甚至能源行业,都可能一样被太阳能、核能等新能量模式逐步的取代,只是这个过程可能很慢;

相对来说,吃穿住行水电气,类似于古代的菜米油盐酱醋茶,是真正的刚需,就算部分被其他类似的取代,但那也是同类之间的竞争,稳定性还是极高的。

所以杨文东很早也就投资了“吃”、少部分“穿、住、行”,“水电气”则是没有涉及,这可能就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了,毕竟他还年轻,为未来“求稳”做准备的时候,还是可以顺带着扩大企业规模的。

当然,凡事无绝对,如果未来百年后可控核聚变出现了,粮食可以通过电力与二氧化碳在工厂里无限生产,甚至各种碳氢化合物(石油衍生品)也可以这样生产,那人类社会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会摧毁之前一切的基建这种事就没办法应对了,因为这超过了杨文东这个穿越者的认知,甚至超过了所有人的认知。

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做好一切就行了,至少无论科技怎么变化,核聚变出来了,港口、基础电线设施还是需要的。

时间很快到了1972年;

1月3日,杨文东来到办公室门口后,看到了正在门口等待的王志群与荣耀电子的两名高层;

“杨生。”王志群连忙招呼说道。

杨文东对着三人点点头,随即对着王志群道:“这么早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王志群回道:“是英特尔那边,在香港建芯片工厂的事情。”

“那进去说。”杨文东随即指了指办公室的方向后说道。

目前全球的芯片市场还是非常小的,别说对比美国的很多电子巨头,就算是荣耀电子来说也不会价值很大,但这也只是单从价值角度;

未来的电子产业核心就是芯片,以后它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全球的需求量都可能会暴增;

虽然在香港不太可能一直这样持续发展几十年,但前面十几年还是有可能的,且以后可能也会存在变数,只要基础做出来,那就是有成功可能性的,再次一点,专门做非最核心的芯片,哪怕利润率比不上电脑手机的,可也至少会是一个不错的产业,对于香港几百万人口来说也足够了。

几人进入办公室后,助理给所有人倒好了茶便出去,王志群说道:“杨生,英特尔的技术人员,对香港的各种工业、教育环境进行了评估,他们表示香港不太合适生产4004的芯片。”

“缺什么吗?”杨文东很自然淡定的问道:“63年那会,仙童半导体可是也来香港做晶体管的,规模还很大,还有美国日本的一些电子公司也来了,不也做的好好的吗?”

60年代,香港电子产业其实就已经发展了,没有荣耀电子与杨文东也是一样,不少全球级别的电子巨头来到香港投资,当年杨文东也不过是顺势成立了荣耀,再借助海外电子公司的投入,发展自己的品牌与各种产品。

王志群回道:“杨生,仙童半导体还是不一样的,虽然仙童号称在香港生产了上亿晶体管,但其实都是封测为主,而并非从头到尾的生产;

英特尔的人也是类似意见,他们评估之后认为将美国的4004芯片送到香港来封测,是个非常好的主意,而不是在香港从头到尾的生产。”

“他这是想让香港成为芯片生产中间的一环?”杨文东笑说道。

芯片生产之中,很多涉及高科技技术,但也有一些需要不少人力来配合,封测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属于密集型人力产业.当然,还是比不过服装、衣帽之类的。

因此,即使到了几十年后,很多芯片工厂还是会将封测放在人力成本低的地方,这也是现代化工业社会节省成本的必须过程。

王志群道:“是的,英特尔的人认为这样一来,可以降低成本,充分利用美国的人才与香港的低成本优势。”

“你告诉他们,他们想要在香港进行封测,我很欢迎,不管是人力还是厂址,我都可以搞定。”杨文东说道:“但我也需要香港建一套全流程的芯片生产流程工厂,从最开始的圆晶,到后期的电路板,我需要全部在香港生产;

除非实在是有些东西在香港生产不了,只能从欧美进口,那再协商,但至少大部分流程要待在香港才行,未来我这边很多产品,都会需要芯片。”

未来街机的发展速度,会超过所有人的想象,一个街机上面的主板可能就需要几十个芯片,甚至以后功能化强了之后会更多;

同样,家庭游戏机的单台需求量或许更少,可这个数量就多多了,对芯片的需求量也更高;

更重要的是,以后各种家用电器,也会逐步的芯片化,比如最基本的彩电遥控器,就需要芯片。

王志群道:“杨生,我也跟英特尔那边这样说了,他们反馈如果我们要这么做的话,得额外需要投入数百万美元,组建前后产业链;

并且这些前后产业链还需要一些专业的人才,很多连英特尔也不懂,因为即使在美国,英特尔的工厂也不过是芯片产业其中一环罢了。”

“花钱没关系,就让英特尔来配合,我要在香港做一套产业链出来。”杨文东坚定的说道:‘其实如果不是香港啥都没有,我也不必这么折腾,但只要有了,那以后就方便了。’

如果是在现在的美国、日本创业做电子产业,那他绝对不会这么麻烦搞这么长的产业链,甚至很有可能跟前世苹果一样,自己一个工厂都不建,全部外包给专业人士就行了,这才是现代社会的工业发展模式;

可在香港那就是行不通的,前后产业链都需要进口,真这样那就别折腾了,安心炒房子更方便、赚的可能还更多;

最合适的例子就是韩国的三星,三星在早期进入电子产业,韩国境内能够匹配它需求的也非常少,不得已之下只能自己啥都做,拼命的投靠美国获得技术与资金支持,再从日本挖工程师,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工厂;

或者前世内地的比亚迪也是,早在零几年就筹备建电动车,可没有配套产业,那也就只能自己做,最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一切也都是被逼的,但凡旁边有厉害的供应商,他才懒的这么折腾,不过也正是因为前期的折腾,后期慢慢的也就将产业链做出来后,成本急剧降低,那反而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王志群答应说道:“好的,那我这就与英特尔和美国其他设备公司协商一下。”

“嗯,尽快将这件事定下来,资金方面不用担心。”杨文东又说道。

光是马上爆发的街机市场,一年就可能有千万美元的利润,相比于这个,这个时代的芯片真算不了什么。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