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619章 香港华英之战的开始

细节性、专业性的内容,杨文东就不参与了,关于在香港筹划生产4004芯片,自然由相关专家来负责;

如同大地产商的老板不懂搬砖一样,杨文东也不懂电子产业,他也不需要懂,只需要掌控方向、产业即可。

摩尔与诺伊斯很快离开了长兴大厦,荣耀电子的多名高层陪同前往了港岛北角,那里准备建一个最现代化的芯片工厂;

也还好如今芯片产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美国政府也不是很在意,对比于老美如今在推动的全球化,这点产业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也就给了香港一定的机会;

或许十几年后会遭到限制,不过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至少现在先方便目前的产业,只要掌控了游戏产业,前期的街机以及未来的家庭游戏机,就足以给荣耀电子带来丰厚的利润及品牌效应,甚至前面十年荣耀电子所做的传统产业加起来,也比不过游戏。

新兴产业的强大,就是如此。

1971年的8月,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一场堪比超级地震的大事,那就是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解钩,也就是尼克松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在二战结束之后,得益于完美的避免战争的地理位置,加上欧洲的同源文化,欧洲的大量人才、黄金、财富、工厂、科技等等都迁移到了美国,1945年的时候,老美几乎是一家独大的。

因此,战后的世界规则,自然是老美说了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也就是货币,在这之前,称霸全球接近百年的是英镑,各国货币之中,英镑的认可度最高。

即使二战之后英国衰败了,可长尾效应仍然还在,为了让美元取代英镑,于是美元就与黄金挂钩,任何有美元的人都可以从美国兑换黄金;

黄金是天然的货币,任何人都信任它的价值,于是美元的地位便迅速崛起,全球开启了美元储备的时代。

当时的美国黄金数量惊人,所以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这样几十年后,美国经济发展导致美元越来越多,自然导致黄金储备不够,而其他国家或者金融机构也不是傻子,早就能看出这一点,于是这几年更是疯狂的挤兑美国的黄金;

最终,美国扛不住了,于是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从此变成国家信用货币。

长兴大厦内,长兴金融公司的方先名很早就来到了老板的办公室,问道:“杨生,布雷顿森林体系没了,我们集团的很多美元或者其他外汇,要不要做一些避险措施?”

“避险?怎么避险?”杨文东笑说道:“就算美元不兑换黄金了,可全球那么多人已经在使用美元,它的价值还是存在的,不可能有其他货币取代的;

而且现代社会跟几十年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黄金白银是主流,现在各国的纸币才是,黄金白银反而逐渐变成商品了。”

虽然未来黄金价值一直很高,可国际贸易之中,除了极少数,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用黄金的;

至于白银更不用说了,工业化技术发达后,白银价格跌成狗了。

方先名道:“我看黄金价格涨了不少,我们或许也可以买一下黄金。”

“不必,黄金价格的确会涨,但还是很有限的,与其投资这个还不如投资一些亚洲地产或者其他产业更划算。”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黄金在未来的确会一直上涨,到了80年代初甚至会涨到1000多美元/盎司,但跨越的时间太长了,且黄金真正大的涨幅是在最后一年,这一年是可以通过金融手段获取大利的,之前就没什么投资意义了。

而香港的地产、股市或者亚洲其他地方,综合投资收益绝对在黄金之上;

方先名道:“好,那我这边就先不做什么。”

杨文东又道:“我估计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海外资本会进入香港,你这边也适当收集一些资料。”

上个月美国与内地交好,这个月布林顿金融体系又宣布瓦解,海量的国际热钱自然会从美国撤离,其中部分也会来到香港;

原先历史上,恒生指数从1971年的不到400,升到1700,只花了不到两年,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香港本土资本外加海外国际资本对香港的看好,也有着避难的想法。

方先名点头道:“我明白,正好我们投资的几家公司,也要上市了,赶上这一波牛市,他们可真是幸运啊。”

“哪几家?”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回道:“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和合地产这三家公司会在下个月上市。”

“和合地产?胡应相才成立公司三年吧,就达到上市条件了?”杨文东问道。

其他几家都是未来的顶级家族,但和合是个例外,这家公司在原先历史上的80年代被称为地产五虎之首,只是大量资金投资国内,错过了香港的财富盛宴,因此杨文东也特别关注。

方先名道:“是的,胡应相的能力很强,加上恒生银行的全力扶持,他的胆子也够大,经常十几个项目一起做,在地产一直走好的情况下,利润非常高,规模也做的非常大,或许还比不过长江实业与新鸿基这类企业,但也算得上华人企业中很不错的了。”

“眼光好、胆子大,果然厉害。”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作为穿越者,他知晓未来,所以很多时候敢闭着眼睛上,但本地的豪商,每一步都是蕴含着风险的,什么时候该上、什么时候该退、用多少比例的杠杆,这些都是考验每个人的能力,也决定着未来的财富。

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市场都是这样,成功的人也有很多,但有的人规模小有的人规模大,就是看胆量眼光的结合了。

方先名笑道:“是的,和合的业绩我看过了,上市之后市值破亿应该不是问题,其他几家估计也差不多,顶多稍微强一点。”

杨文东道:“上市不过是开始罢了,这些公司的未来,才是我重点投资的。”

方先名问道:‘那杨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增购他们的股份吗?’

“暂时不必了,不急这一会,等以后再说。”杨文东摇摇头,问道:“九龙仓的股票,收购到了多少了?”

未来的地产五虎、四大家族之类的,真正快速崛起的时间还不是现在,而是大约七八年后,也就是英资撤退华资抢夺的时间段;

但如今自己的存在,虽然不至于要抢华资公司的生意,但一些好的英资公司,他断然不会主动放弃的。

英资之中的几大巨头,怡和的资产是他最眼红的,不过怡和根基雄厚,想一次性吞下可能有点困难,而九龙仓就是其一个巨大的弱点。

方先名回道:“杨生,九龙仓在今年上半年进行过一次融资,我这边借机获得了4.8%的股份,加上我们早期的收购以及花旗银行代表的收购,如今我们手中一共有21.6%的九龙仓股票。”

“21.6?这个比率已经超过怡和所持有的股票了吧?”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回道:“是的,超过了怡和,只是九龙仓的董事会、管理层都在怡和手中,我们如果想顺利接手,那至少要收购到33.4%以上,最安全的还是49.9%。”

“这个比例,很难通过隐匿手段成功。”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九龙仓的市值其实不算很高,还比不过和黄,但无论对方市值多少,不能直接收购的话,暗中所为就有着很多限制。

方先名点头道:“是的,这是个问题,如今流通股不多了,再继续收购效率会低很多,联系股东的话,那就容易惊动怡和了。”

“那就不必慢慢收购了。”杨文东直接说道:“趁着现在国际资金进入香港,你直接用海外皮包公司,大规模收购九龙仓股票,置地也可以收购一些,传媒方面,我会让他们宣传国际资本看好香港,怡和集团更是其中的最佳选择,这样也能麻痹一些怡和的管理层了。”

方先名问道:‘杨生,这样的确可以,只是这样做的话,九龙仓的股价会长高不少的。’

杨文东不在意的说道:“到了这个收购阶段,不可能指望股价一直保持低位了,等价格差不多了,我们收购到了更多的股份,我会直接发起收购邀约的。”

作为香港最顶级的华人财团,他自然不可能等到80年代跟随历史发起华英之战;

他要的是现在就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