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589章 ‘蓝烟囱’旧址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589章 ‘蓝烟囱’旧址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就是饮料的塑料瓶。”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有这个想法了,只是在技术层面很难实现,我们自己的研发根基也不是很强;

如今时机也差不多了,我们的饮料业务发展的也很好,那就可以尝试了。”

作为穿越者,每次喝饮料的时候,他拿到玻璃瓶的时候,都会想到前世的塑料瓶,在很多方面,塑料瓶是比易拉罐还要好的;比如成本、运输等等,可能也就含气的饮料,易拉罐因为能够承受压力够大,所以会更好喝一点。

只是,现在的人也不是傻子,玻璃瓶的饮料,一半重量是玻璃,谁都想把这个易碎、又笨重的玻璃给去掉,可技术上很难实现;

金属只能方便用来做圆柱形的易拉罐,且如今的马口铁易拉罐重量也不低;而塑料就是最佳的选择。

可问题就在于,塑料在加工的时候,会释放出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用来做玩具,手拿拿倒无所谓,可用来装饮料,让人喝下去,那就非常危险了。

魏泽涛回道:“杨生,塑料做饮料瓶的构思,据说几十年前就有很多欧美企业在研究了,但这些年一直没有进展,因为塑料在吹塑加热的时候,会释放有毒物质,根本没办法被清除干净,很容易溶于饮料之中。”

“我知道,但我听说一种叫做PET的材料,性能很稳定,加热之后释放的有毒物质非常少,你查看看,要是真的话,就带回香港的实验室进行研究。”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关于PET,杨文东也早就查过资料,这东西全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1941年杜邦公司发现的材料,不过早期专利在杜邦手中,其他公司无法染指,发展较慢;

60年代中期专利到期,PET被用于很多领域,比如各种非食品所用的瓶子、容器、试杯等等;

不过早期的PET也不能用来直接做饮料,不然杜邦公司早就做出来了,所以还是需要重新研究。

魏泽涛点点头道:“PET我也知道,台塑那边也是能生产的,只不过也不能用于装饮料,如果想研究让其可以安全的承载饮料,这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了。”

“我知道,但我们公司已经有了今天的规模,不尝试研发新技术,那永远也不可能突破。”杨文东道:“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哪怕一无所获最终失败了,也算是努力过了。”

除非是可持续性的游戏产业,不然其他实体行业,想要成为巨头,那就得尝试研发,在技术上获得突破,这样才能成功;

要不然,无论是靠着创意还是其他优势,没有技术迟早会衰败。

穿越过来十几年了,传统行业他所知道的先发优势,他也想不起来什么不含技术只靠创意的爆款商品了,长兴实业想要更进一步,那就需要靠自己了。

魏泽涛回道:“好的,杨生,我会尽力在这个方向进行研发。”

杨文东道:“嗯,这方面的工程师,可以从杜邦公司挖人,能挖到香港就来香港,挖不到那就放在美国分公司的实验中心,充分利用海外人才的优势。”

一个不擅长化工产业的香港,在这种高技术难题上进行研发也不现实,海外建研发基地才是最快的方法;

而杜邦公司,也是原先历史上研究出塑料瓶的企业,虽然杨文东不清楚是谁研究出来的,但能够挖一些人过来,对自己也是好的,如果能够挖来历史上的团队,那就更不亏了。

“杜邦?这家公司在美国也是顶级化学公司了,想从这家公司挖人,恐怕不容易啊。”魏泽涛笑说道。

杨文东道:“对,是不容易,但钱到位肯定可以的,这个研究,本身就肯定很费资金,但成功了,我们的收益也会大的惊人。”

塑料瓶在前世是饮料的最大载体,就算一个塑料瓶不到一分钱专利费,一年的收益也是非常可怕的;

但想拿到这个收益,投入也必须很高,涉及到材料的研究,烧钱都是非常厉害的,且能不能成功,还得看运气;

很多时候努力很多年没有成果,但可能一个偶然的机会就发现了什么特殊东西,结果迎来暴利,如同伟哥.

“明白,我立刻投入公司的资源,开始这个项目。”魏泽涛回道。

杨文东又问:“这个也需要设备公司的配合,东盛那边听说最近要上市了吧?”

从自己创业开始,最大的设备合作商就是东盛制造,这家原先历史上80年代就不存在的企业,如今因为与长兴集团绑定了合作关系,规模已经变得非常大了。

而去年远东交易所成立,让很多华资企业可以上市融资了,东盛也是其中之一。

魏泽涛回道:“对,我这边还有东盛30%的股份,杨生是想再收购一些吗?”

“不用,我们也不需要吞并合作企业。”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不过可以为他们助力一点,公布一些有利于东盛的好消息,适当抬高它的市值,方便东盛获得足够的融资吧。”

其实东盛可以说是长兴集团乃至于香港制造业的一个核心企业,自己旗下的纸张、便利贴、塑料生产设备、饮料生产线、各种定制设备都是东盛制作的;

不过东盛的创始人团队没有出售公司的意思,他也不好强制收购,再说东盛能够发展到现在,一部分是依赖长兴集团,另一部分是依赖这些人,真要是被自己收购了,还未必能够有今天这个能力。

魏泽涛答应道:“好,我会配合东盛的。”

1970年,香港的地市股市都呈现了非常好的上涨趋势,受此影响,很多华资企业准备在今年上市,远东交易所自然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一点业内名气或者规模就行。

从观塘回长兴大厦之后,杨文东叫来了郑志杰与方先名,道:“最近我们早期投资的一些企业即将上市了,你们也适当的发布一些有利消息,让他们能够融资更多的资金,这样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方先名答应道:“好的,杨生,金融这一块我这边没问题,目前很多也是我这边做担保审核,安排他们与恒生银行进行合作;

这样也就绕开了港府银行法对于我们的限制,两边我们都是股东,他们合作我们获利,只要控制好风险就行。”

“我这边也一样,可以放出一些与他们合作的消息,本身我们的一些业务也是需要承包给其他公司的。”郑志杰也说道。

长兴地产旗下的地皮太多了,有大有小,自己精力也有限,因此大地皮会自己开发,中小地皮就可能与其他人合作开发,或者将部分业务承包出去。

杨文东点点头道:“那行,我们既然投资了这些企业,那能够适度的帮助还是要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更顺利的投资更多的企业。”

一家企业接不接受投资,事先肯定会调查投资方之前的履历,如果被他投资的企业都有一些帮助发展的好处,那自然也就愿意被投资了;

虽然如今长兴集团规模很大,但涉及到投资,最佳模式还是双方协商扥善意投资,这样是最节省成本与时间的;

也只有英资与华资天然对立,才只适合偷偷埋伏然后恶意并购。

“杨生,您还准备投资哪些公司?我这边先去了解一下?”方先名笑说道。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暂时没有,以后可能会主要涉及海外,等以后再说吧。”

香港未来的华资四大家族中,除了郑宇彤,其他都被他投资了,另外还有胡家,这些基本上也够了,其他什么恒隆、鹰君,虽然在80年代初很曾经牛逼过,但却在84年前后亏损严重;

如今香港的历史因为他的存在而变的面目全非,未来什么样他也不确定了,除了已经投资的几个,再投资其他的,就等于开盲盒了,还不如不投资,安心扶持自己的几个小弟就行。

而海外企业,在市场规模上远大于香港企业,连前世的老李都大规模去海外投资,自己自然也会一样。

“好。”方先名也没再多问,其实他也觉得自己集团在香港的规模已经很大了,再大下去就不太合适了,还不如去海外发展。

这时,郑志杰突然说道:“杨生,公司方面我们不投资,那地产呢?最近太古集团有一个大型货仓与旧码头,准备出售,我觉得那个位置就很不错。”

“太古集团?什么位置?”杨文东立刻反问道。

香港的很多顶级地皮,都是在诸多英资财团手中,比如怡和、太古、会德丰、港灯等等;

后来者不管是英资还是华资,都已经没有余粮了,这也是为什么80年代太多华资对英资下手的原因,实在是肉太肥了。

郑志杰道:“是九龙尖沙咀的‘蓝烟囱’码头旧址。”

“蓝烟囱?还在我起家的地方尖沙咀,我当然要拿下来。”杨文东笑说道。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