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573章 70年代最强地王拍卖会

红磡隧道的通车,如同让香港的任督两脉打通一般,至此,港岛与九龙半岛的人员流动、物资运输都方便了十倍不止;

受此影响,九龙半岛特别是红磡的房价涨幅巨大,越靠近隧道口,涨幅越多,第一层的商铺,租金更是翻了一倍,但还是供不应求。

5月初,隧道的车流量逐步正常,杨文东来到了红磡这边的隧道口。

“几分钟就过来了,隧道一开,实在是太方便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往年,就算杨文东富可敌国,但想通过维多利亚海港,也得等,他纵然有钱,可以让天星小轮专门安排一辆轮船接他,可这也是需要时间来调配的,很多时候可能会突然要过海,就只能等一会了,且道路与港口不是他一个人的,也得等。

而现在,任何一个普通人,就算是打的,也只需要十元左右(汽车收费5元),就能几分钟过去,乘坐巴士也就一两元;

当然,价格方面肯定比渡轮贵不少,之前65年天星小轮价格从2毛涨到2毛5,差点引发大乱.

旁边的郑志杰说道:“对,速度快太多了,全港所有人都能够受益,我们集团也是一样,运输方便,包括我们这些人,也是一样,去港岛不堵车的话,半小时就能到了。”

长兴集团的核心制造业基地在九龙半岛,但总部在中环,虽然大部分时候会提前安排行动,避免路上交通浪费时间,可谁也做不到完美,很多时候有急事或者老板突然召见,电话里说不清楚,那就只能自己过去,很多次也都耽误很长时间,但也没办法,急也没用。

杨文东点点头,又道:“集团过于分散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了,中环填海的那块地,如果我们能够拿下来,我是准备让长兴集团换总部了;

等新总部建成了,面积足够大,那你们都可以来总部办公了,或者也在中环其他地方办公,这样大家沟通就方便一点了。”

大型集团办公人数太多,始终是一个很烦恼的问题,前世很多内地大集团都选择一块面积巨大的地皮,然后建多栋楼作为总部;

过去十年,长兴集团很多业务发展迅速,除了杨文东这个领导者指引正确方向,还有就是各个子公司的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

所以各个业务部门都是分开来的,制造业各自在自己的镇里发展,逐步壮大,杨文东这个老板也都是四处跑,满足集团发展需求。

不过到了今天,就算这些公司的业务没有发展到极限,但在香港的发展也差不多了,一个总人口400万不到的城市,也不可能继续无限扩大制造业;

未来,各个子公司的核心,应该是如何自己稳坐总部,指挥香港乃至全球的各个工厂安稳合格的生产,而不是事必躬亲。

如此一来,那整个集团自然可以都待在中环附近,相互沟通起来也就方便很多了。

“新总部的面积大约是70万尺,倒也足够了。”郑志杰说道:“不过这一次置地公开放出消息,一定要拿到这块地,估计会有一场拉锯战了。”

“置地放出这种话,是想震慑其他人,也是想震慑我们。”杨文东淡笑说道:“不过这样好位置的地皮,我也是不会放过的;本身我们集团也需要一个新总部了。”

好东西谁都想要,置地不想染指那才奇怪,那就只能公平竞争了,谁对香港的未来更有信心谁就能拿到手;

虽然知道这也是港府乐意看到的,可也没办法,人家是政府不过任何这个时代的地皮,现在的价格对比以后的涨幅,也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块70年代的地王,在香港地产史上都有一定的名气,整个70年代,其就是最顶级的大厦,搭配长兴集团的总部,再合适不过了。

郑志杰点点头道:“是的,还有一件事,上次怡和虽然拿到了4号货柜码头,但太古却输了,这一次,市面上居然有人在黑市上对赌我们与怡和谁会拿到这块地,要不要安排帮会控制一下?”

长兴集团不碰一些非法的产业与人,不过也会在合法的层面与一些帮会旗下的公司合作,比如长兴实业会给一些塑料生产订单、长兴地产会给一些材料订单,其他制造业公司也是类似逻辑。

这个世界上但凡能赚合法的钱,没几个人愿意赚非法的,就算偶尔有几个,也不会嫌弃合法生意。

因此,长兴集团的高层,实际上是能轻松拿捏很多帮会的,不过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干涉的,生意那一块就只是正常生意,但需要的时候,也会安排人去说一下,不过也不会涉及“下命令”之类的,很多事情都只是点明一下,那些人就明白了。

“对赌?什么比例?”杨文东好奇问道。

郑志杰道:“大概5:4,我们是5.”

“那看来市场还是看好我们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这种小事就不用管了,跟我们也没关系,热度太大了,总会有人搞这种生意的,压不住的。”

原先历史上华资与英资对抗的时候,其实也有类似的事情;

当整个香港都在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就会有人发现“生意”.,也不得不说有些人还是很聪明的,就是误入歧途了。

郑志杰答应道:“好的。”

“还有一个月时间,跟花旗、渣打、东亚银行沟通一下,达成竞拍成功后的合作协议。”杨文东又说道:“我估计,成交价格可能会有3个亿了,整个投资会比一个货柜码头或者红磡隧道还要大了。”

原先历史上,没有他的存在,这块地都拍了2.56亿港元,平均一尺接近5000港元(5万港元一平米),这也是香港房价起飞并接近全球顶级城市的一个标志性拍卖事件;

如今因为自己,香港的整体经济更好,怡和以及多家财团更不会放弃,再加上自己的参与,价格估计破三亿,也是有可能的。

这么贵的地皮,楼层自然要建高一点才划算,而超高大厦的单位面积建造成本也很高,估计也要以亿为单位,具体还要看设计图;

这么多的资金,长兴集团是能够拿的出来,但地产行业,自然要用银行的钱。

郑志杰问道:“杨生,不跟汇丰合作吗?”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先不跟了,之前我们与汇丰合作够多的了,也需要适当给其他银行一些机会,不然以后汇丰一家独大,对我们也不好。”

因为是恒生的大股东,受限于港府的银行法,所以自己企业是没办法直接从恒生拿钱的;间接方法倒是有,但没什么必要,为了一点小钱打脸港府颜面没意义,不划算。

而随着这几年长兴集团在香港地产金融大规模投资,也就需要与银行合作;

汇丰作为香港“准央行”,自然分到了不少份额,甚至很多项目,都是港府指定的;

出于金融多元化的考虑,杨文东也不会只与汇丰合作,同时,汇丰靠着自己的产业,比原先历史上的规模更大;

特别是未来自己会对英资大财团下手,港府如果下令汇丰帮助英资,那自己今天与汇丰合作多了,反而会影响未来自己的利益。

“好,我明白了。”郑志杰点点头说道:“这么大的贷款,我想这三家肯定会很乐意给个大折扣的。”

杨文东笑道:“是啊,谁的利息低,金额高,就找谁,也不用在意不同资本了。”

他有意扶持香港的制造业,那是因为自己需求以及社会百姓的需求,但金融行业,就没这种要求了;

香港银行、英国银行、美国银行,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区别,谁更合适合作就找谁,多方选择更符合自己的利益。

时间很快就到了6月1日,中环填海地皮,正式拍卖。

杨文东与郑志杰按时来到了会场,却发现不少英资华资都已经来了。

“人真多啊。”杨文东笑了笑道:“华资也来了不少,看来大家都是很重视啊。”

现场之中,除了老牌英资地产公司,还有就是李嘉成、李兆基、郑宇彤、郭家等多个华人家族。

身边的郑志杰说道:“估计是为了其他地皮,中环地王的起拍价就1.8亿,香港可没几家能够出的起这个钱,华资中估计就我们一家了。”

地产行业的确可以借用贷款,可贷款额度也是一种资源,一旦用多了,银行必然有管控措施,这自然会影响其他业务;

所以小公司是不会参与大型地产项目的,纵然知道能够赚钱,可风险太大,且会影响很多正常的项目。

杨文东点点头道:“恩,其他一些地皮我看了,也还不错,不过我们的目标还是地王,其他的就不参与了。”

一些小型地皮对于今天的长兴地产来说,意义不大了,早在1967年就收购了足够多了,如今自己都来不及开发,自然就没必要再来与中小型地产公司竞拍了。

这就类似前世的内地大型地产公司去竞拍一个小型商业楼一样,没什么意义,钱是肯定能赚的,但还不如将精力集中放在一些大型项目上。

如今的香港华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小的,自己没必要跟他们争,且本身自己也是很多华资地产公司的大股东。

“杨生.”李嘉成等人也发现了杨文东,都走了过来招呼。

“李生、郑生.”杨文东也算是礼貌的招呼道。

就算自己的影响,使得香港未来的商业环境不确定,但这些能够几乎白手起家的人群,大概率还是能够发展成顶级的商业巨头的;

且未来自己也不太可能彻底控制香港的各行各业,甚至地产行业也做不到,那自然也需要一些手下了,既可以让他们替自己做事,还能够借助股份,获得这些人的收益。

众人寒暄一会后,便告辞离开,拍卖会也即将开始了;

“杨生,这几人的公司也准备上市了。”郑志杰提醒说道。

“嗯,那明天让方先名跟踪一下具体进度,我们还是可以适当再增加一些股份的。”杨文东点点头,道:“先搞定拍卖会,其他是小事。”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