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94章 集装箱的机遇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94章 集装箱的机遇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地产竞拍,如果没有什么地王级别的地皮,杨文东是不感兴趣的,作为香港顶级的资本,总不能啥小地皮都要,即使有收益,也看不上的,同样是巨头的置地也是如此。

眼下,长兴地产的手中还有着大量未开发的地皮,将这些逐步开发套现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之前的借贷购买,也欠了不少的债务,虽然抵押是长兴航运抵押的,但钱还是由谁需要谁还的。

面对这个刚刚开始的牛市,杨文东也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力,如今还有两个大型基建项目,一个是货柜码头、另外一个是红磡隧道。

从拿到项目到如今已经半年多了,这两个项目也都开始按照计划动工,国外的很多工程师,也被请来了不少,金门建筑也参与进去,一切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2月6日,春节之后的第一天工作日,长兴航运的郑玉华以及未来货柜码头的负责人钱俊毅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

“坐,什么事?码头那边有事吗?”杨文东招呼说道,历史没有因为他而改变,这让他也很是欢喜,心情也好了不少。

钱俊毅说道:‘杨生,码头那边如今都在按照计划进行,很顺利,但我们碰到了另外一个棘手问题,没有集装箱。’

“没有集装箱?这个买不到?”杨文东好奇问道。

既然要做货柜码头,那自然得有大量的集装箱甚至集装箱卡车才行,这种重投资只能由长兴集团来负责了,虽然投资大,可后期只要运营顺利,控制了集装箱、运输等等,也会是大基建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保证长期获益。

钱俊毅解释道:“杨生,是这样的,现在全球都在建货柜码头,不仅仅集装箱货轮不够,集装箱也不够了,目前亚洲这这边,能够生产集装箱的也就日本与湾湾有些规模,但他们的订单早就被欧美公司预定了,我们抢不到,强行砸钱也会亏损很大。”

“我倒是没注意这个了,集装箱现在也应该缺的厉害。”杨文东也反应过来了。

在他的前世,偶尔的年代也会出现集装箱短缺,当航运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都会如此,比如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大量货物从亚洲运往欧美,反过来就没啥货物,那空的集装箱可不一定会被带回来,太亏了,还不如买新的。

郑玉华则说道:“杨生,我们内部商量了下,干脆我们直接在湾湾那边投资一家集装箱工厂算了,我估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集装箱都会是紧缺货物;

不仅仅是新货需求高,按照美国欧洲那边的标准来说,集装箱也是有报废期的,一般10-15年,还要算上很多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变形等等。”

“你们倒是想搞制造业了。”杨文东笑说道。

郑玉华解释道:“并非我们想,而是没办法,现在集装箱码头都快有了,我这边的一些旧货轮也能改装一下运集装箱,可却没有箱子,这能不急吗?”

杨文东又问:“这集装箱的制作复杂吗?是直接买钢板回来焊接的吧?”

郑玉华道:“是的,钢板我们可以直接从日本买,然后自己焊接,不过这个焊接要求非常高,也对各种强度有要求,不然问题就是大事;

所以要投资的话,也得投入不少资金,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好。”

“行,你们等会,我让老魏过来一趟。”杨文东说完立刻拿出电话拨了出去。

过了会,魏泽涛便赶了过来,今天他正好也在长兴大厦这边。

“是这样的,老魏,.”杨文东大概将事情说了下,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魏泽涛回道:“集装箱这个东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确会需求量很高,只是我长兴实业并没有处理过钢铁这类的业务,杨生是想我来负责这个吗?”

杨文东点点头道:“我们内部除了长兴实业还有谁呢?你之前做的业务是跟塑料、纸张有关,这两个业务虽然没发展到极致,但很多业务的成长速度都很慢了,追根究底就是在与很多其他公司竞争;

想改变这个,要么你就需要拿出拉杆箱这样的创意型产品,要么就只能做一些刚刚出现的新产品,这个集装箱我就比较看好。”

长兴实业早期靠着穿越者的创意起家,但创意也是有限的,如果不是早年杨文东强力推动进军塑料、造纸、胶水的前端产业,那长兴实业恐怕连今天一半的规模都没有。

如今有了新的大产业,且还有机会做大,那自然要照顾一下这个集团长子了,不然迟早会被市场更大的屈臣氏及荣耀电子超过去。

“好,那我这就准备筹划生产集装箱。”魏泽涛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道:“行,不过有一点,郑玉华建议在湾湾生产,我不同意,你要把工厂放在香港。”

内地即将恢复联合国席位,这对于湾湾.不太好,加上新加坡甚至马来西亚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工业生产基地,所以他在湾湾的投资也会适可而止,不会投入太多进去。

魏泽涛道:“杨生,做集装箱需要大量的优质焊工,在香港很难找到这么多人,如果在香港建厂的话,那就只能从湾湾挖人了。”

杨文东不在意的道:“没事,就直接挖人,住宿什么的都安排好就行了,这点成本没什么,该需要挖技术人员,那就是从日本欧美挖也行。”

只要做的不是最低端的工业,多一点海外高工资的技术人员或者工人,影响不大,毕竟竞争对手可都是这样的工资。

“好的,”魏泽涛答应道。

杨文东又问:“那钢板进口这一块,有问题吗?”

魏泽涛回道:“应该没问题,香港也有很多钢材需要进口,特别是建筑钢材,从内地、日本的都有,板材类的可能比较少一点,但港口那边肯定是可以进口的。”

“那行,先去做一下前期调查,然后给一份总结给我。”杨文东又道。

魏泽涛答应道:“好的。”

三天后,魏泽涛带着一份文件,再次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

“杨生,这是我最近调查的资料。”魏泽涛递上资料后,介绍道:“集装箱的产业,在欧美很早就有了,早年是在火车上使用,后来一名工程师想到了将它放在船上,然后经过多年的测试、运营,才有了现在的集装箱产业。

因为需求量暴涨,欧美本土的集装箱也都是很缺的,到亚洲这边更是如此,日本的第一家集装箱工厂是在5年前成立的,湾湾的是在两年前。”

“那我们现在也晚不了多久,还是有机会追上的,至少有机会做出自己的成绩。”杨文东也顺带着看着手中的数据,问道:“全球有统一标准了吗?”

与集装箱船只一样,集装箱本身也是严重供不应求的,特别是如今刚刚出现没多久,市面上也充斥着很多质量不行的,而集装箱货轮用了之后,在海面上出了问题,立刻就是一团糟。

这更导致了“合格”质量的集装箱奇缺。

魏泽涛道:“有,美国那边已经定制了全球版本的集装箱尺寸、质量要求等规则,我们做集装箱,也必须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这样才能全球到处使用。”

“那你这边,第一期工厂准备建一个年产多少数量的工厂?”杨文东又问道。

魏泽涛道:“第一期工厂我想的是产能5万,一天差不多要做150个集装箱,不过这也是只是计划,这种也算半个重工业了,现在我们这边什么都没有,想提升产能,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那地点选在哪?”杨文东追问。

魏泽涛回道:“葵涌,只能在港口附近,这种集装箱远距离陆运成本很高,建在港口边上,做出来后直接给港口使用,很方便。

我也已经与港府有关部门沟通过了,他们也很支持我们生产集装箱,地皮与位置还是需要协商的,但一定会给我们满足条件的地皮与价格。”

“行,那就葵涌吧。”杨文东点点头:“这种焊接工厂,污染大吗?”

魏泽涛道:“有一定的污染,集装箱焊接非常多,会有大量的污水与污气,另外焊接后还需要做一些化工表面处理。”

“那这样的话,就不要放在居民区附近,离城镇远一点,不过交通方面要做好。”杨文东又道。

囤地再重要,机会也多的是,没必要在居民区建污染产业,这是基本素质与原则。

魏泽涛道:“好的。”

杨文东又问:“那人员方面呢?”

魏泽涛回道:“普通员工级管理层是可以在香港招聘的,涉及到的焊工技术人员,我准备去日本与湾湾招聘,香港这边以后也会逐步培养本土人员,按照估计,第一期会有差不多1000-1500人左右的总员工数量。”

“行,那下一步就做好预算,没问题的话,我这边就签字。”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