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91章 未来的地产五虎之首

“这附近也有一家怡丰超市吧?”杨文东突然又说道。

郑志杰道:“是的,而且不只一家,在中环范围内,怡丰超市的数量比家乐福高的多,甚至铜锣湾、金钟这些地方也是一样。”

纵然长兴集团是香港的财富新贵,但在香港核心区域地产控制这一块,比起置地甚至一些没落的老牌英资都差上不少;

不过经过今年的抄底,在地皮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这一块,除了置地,也应该没人比的上长兴了,这一场经济危机,让长兴地产轻松获得了十年时间也未必能够获得的大量优质地产,特别是中环的大厦等等。

“那去看看。”杨文东提议说道。

如今也算是第一次在正面击败怡和系了,虽然只是一个小行业,但还是让他很开心,再过几年,香港即将进入华人掀翻英资的时代,他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事情了,特别是78年之后的改开,那就更是资本投资的盛宴时代了。

郑志杰连忙指着一个方向道:“杨生,这边请。”

众人顺着郑志杰的指引,走路来到了另外一处大厦内,怡丰的超市就在大厦的第三层。

郑志杰介绍道:“杨生,中环这样的地方,超市、酒店、饭店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在写字楼内的。”

“我知道,寸土寸金么。”杨文东笑了笑道:“以后我们的家乐福可能也一样,现在的独栋未来大概率也会拆掉。”

与内地超市不一样的是,香港的超市是基本上不存在单独建在一块地皮之上的,原因自然就是地价太高,真这样做得亏死。

不过得益于早期家乐福在一些目前还是边缘位置区域的投资,也是有一些类似后世内地的超市,独门独院甚至还有停车场,当初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借着这个机会进行囤地所以这样的超市即使每年亏损,但等以后房价上天,能够轻松再买下一百个内部所有的货物。

他早年投资电影院与超市,甚至工厂,也都有这个目的。

郑志杰听完后也笑道:“是的,今年我这边也收购了很多层数低的物业。”

“以后地产公司就需要依赖这些物业了。”杨文东点点头。

众人来到三楼后,却见有工人在拆着牌子,将怡丰超市的门牌改成家乐福超市,杨文东对着助理道:“小英,等会将这换门庭名字的照片多拍几张,以后说不定还有用。”

“是,杨生。”小英答应说道。

随后,众人跟着进去,在超市内转了一圈,也随便买了点东西,当做购物了,而这时,刘华宇也赶了过来:“杨生,不知道您来这边了,我来晚了。”

“没事。”杨文东道:“我也就是过来看看。”

原本只是在中环看看大厦,所以也没叫刘华宇过来,估计是自己突然提出来这里,助理就紧急告知他了。

刘华宇道:“现在全港范围内的所有怡丰超市,都准备更换名字了,未来,香港也就我们一家综合性强的连锁超市了。”

杨文东点点头,道:“那怡丰之外呢?我记得香港也有其他的超市吧?”

香港资本擅长学习,当其他人在一个领域赚钱之后,其他人就会跟进来,在家乐福成功后,除了怡和,也有其他人看中机会参与进来。

刘华宇道:“还有几家,不过在之前我们与怡丰的价格战中也是损失惨重,并且今年整体经济的不好,他们肯定过的更差;

我也已经与他们几家联系了,想收购他们,有两家同意了,在谈价格,还有两三家没同意。”

“不同意就算了,没必要强求,后面我们正常运营,成本方面就能击败所有对手,除非他们走差异化运营。”杨文东也没在意。

零售行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一旦在一个区域形成规模化,那其他品牌就几乎没什么机会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沃尔玛能够一直一家独大的原因,在它扩张的时候别人竞争不过,等它垄断的时候,其他人就更没机会了。

香港虽然只是一个城市,但也符合同样的规律。

刘华宇点头道:“是的,加上郑生那边替我收购的物业,等全部开业之后,我们家乐福在香港就有超过100家门店了,几乎覆盖95%以上城镇人口了。”

“那再之后,就跟着各镇的发展方向走,人口有新聚集的,就建新店,保持最快速度,这样我们也就彻底控制香港超市的零售市场了。”杨文东跟着说道。

任何一个超市,想发展好就得有属于自己的根基,目前的香港就是第一个,虽然小了点,但只要运营好了,一年千万港元利润不是问题;

“好的,杨生。”刘华宇道。

杨文东又道:“香港成功的同时,也要快速以同样的方法,获得湾湾及新加坡的市场,再之后就是马来西亚,我们优先投资华人聚集的地方,这些加起来也有千万人以上了,是个不小的市场。”

内地没有改开的时代,身为华人,也自然要优先开拓华人市场,且超市如果成功进去了,以后的其他产业也更容易进入,比如自己的各类食品、肯德基、影院、甚至地产等等。

刘华宇回道:“我这边也已经在考察马来西亚了,那里华人的确多,且有钱人也都是华人,适合我们投资。”

“嗯,在东南亚,新加坡之后,我们下一个重点投资目标就是马来西亚。”杨文东笑说道。

马来如今的人口差不多1000万,但大部分富裕阶级都是华人,消费能力甚至超过新加坡;

这个时代还没有相关数据,但几十年后,马来的华人只占比20%,但却贡献了60%税收足以看出华人在东南亚地区掌控的财富是何等的惊人。

随着超市行业一统香港市场,杨文东早期定下的目标,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其他财团基本上不可能再进来了,哪怕这个领域谁都可以来投资,可规模形成的低成本就是最强的护城河。

时间很快到了11月28日,这一天,郑志杰突然带着一名很久未见的熟人,来到了长兴大厦。

“黄生,好久不见了。”杨文东笑着说道。

来人是中巴的董事主席黄耀南,自数年前长兴集团配合他夺到中巴经营权之后,杨文东也一直遵守自己的口头承诺,不参与中巴的运营,一切交给黄家来负责。

“杨生,您好。”黄耀南礼貌说道。

在几年前,杨文东虽然比他身价高,但大家的差距还没那么大,而现在可就是天差地别了。

“坐。”杨文东招呼后,问道:“黄生,找我何事?”

黄耀南道:“杨生,按照我们当初的协议,我这边如果出现连续三年的亏损,是需要向你解释的,而这三年,中巴公司就连续出现了亏损,所以.”

“哦,这正常,这三年的经济不好。”杨文东道:“别说你这边是重资产运营的巴士公司,就是我的传媒公司,也都出现了亏损。”

从65-67三年,也就66年上半年经济稍微有点恢复,然后又迅速跌落,房价膝盖斩、大量资本撤离、富人移民、本土资本都开始收缩、普通人失业并降低消费.这种情况下,依赖于本土市场的企业都是亏损严重的。

“多谢杨生理解,这边是今年中巴前三季度的运营数据,您有空可以看看。”黄耀南拿出一份资料后,又道:“杨生,我今天来还有一件事。”

“说。”杨文东也猜到黄耀南来肯定不是只为了一个解释。

黄耀南道:“如今虽然中巴亏损了一些,但还并没伤到元气,而市面上,还有很多其他损失更大的交通类企业,所以我想趁机收购一些。”

杨文东点点头,问道:“这的确是个机会,那你想收购哪些公司?”

经济危机之下,全行业凋零,想抄底的话,各个行业都行,但长兴集团的抄底都是有规划有选择目标的,也就是金融股票、地产、基建或者一些市场潜力非常大的行业,

而其他几百几千小行业,即使未来涨幅几十倍他们也不参与,一个规模小涨幅再大获得的收益也有限,另外就是一个集团的管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是自己的产业不参与,就算再看好,那通过金融购买一些股票或者股份就行了,自己参与进去只会增加管理成本甚至会亏损。

不过如果自己投资的公司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投资或收购,那他也会支持的。

黄耀南道:“我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外资加油站,早年,香港的加油站都是被英资美资控制的,这也可以说是躺着赚钱的产业,如今有部分外资想走,我想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有了自己的加油站,那我这边巴士加油会方便很多、成本也能控制好,而且其本身盈利能力也很不错。”

“这个可以,我同意。”杨文东点点头。

对于他来说,加油站这种业务就跟小零食一样,香港一个城市而已,而且也汽车数量也不多,潜力有限,远比不上内地,但对中巴来说,倒是不错的投资目标。

黄耀南接着说道:“我的第二个目标,是出租车公司,香港的出租车是有牌照的,早年容易获得,现在很难了,每个牌照比汽车还贵,而有一家出租车公司,就有300多出租车,且还有120辆红牌车,在筹划出售,我想收过来。”

“你说的是中秧的士公司?胡忠的?”杨文东反问道。

汽车在香港非常少,出租车也一样,能够有着这么多出租车的公司,全港只有一家,也就是中秧的士公司;

其创始人叫胡忠,名气不算很大,杨文东也只是知道有这个人,不过说起他的儿子,那后世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叫胡应相,也就是为了地产五虎之首的和合实业创始人。

杨文东也早就查过他们家的信息,不过早年胡应相还没有掌控家族财富,所以他也就没有干预,而其开始进军商界,正是其父亲于今年解散出租公司之后并退休了,他才开始成立和合实业。

未来的地产五虎之首,也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了。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