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56章 图谋英资洋行的开始

与霍营东谈好后,杨文东回到长兴大厦后,叫来了郑志杰,问道:“海军旧址那块地谈的怎么样了?”

郑志杰回道:“还在与港府谈价格,我这边报价900万,港府则是要1050万,我估计最后会在950-1000之间成交。”

“半年前霍营东竞拍的价格可是1650万,这一下就让港府损失差不多700万了,也不知道他们后悔不。”杨文东淡笑说道:“倒也是让霍生少损失了这么多钱,可能都是好事了。”

港府虽然收回了土地,但之前拿到的钱还是要退回的,要不然就是明着抢劫了,纵然他们心里可能是想这么做,但实际上也是不敢的,真要这么玩,立刻成为全球笑柄,甚至全球资本都不敢来香港投资了。

郑志杰道:“难说,毕竟为了ZZ目的,损失一点钱也算不了什么。”

“随他了,反正我们死压价就行了。”杨文东又问道:“那对于后续建设有没有什么要求?时间方面?”

郑志杰回道:“港府那边在这方面有了让步,只要求我们在3年内动工,5年内竣工,容积率方面,给的是12。”

“3年?那行,这个可以答应。”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眼下1965年底,再过三年就是68年底了,而香港的地产市场,其实在68年初就开始逐步恢复了,那个时候建房子正好。

而容积率方面,12已经算很高了,这块3.9万尺的地皮,能够建一栋47万尺的大厦,约5万平方米,或许对比前世的很多大厦不算很大面积,但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即使是中环,也都普遍20层建筑。

郑志杰回道:“那好,这样的话,只要价格谈妥,这件事也就定妥了。”

“嗯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地皮买下来后放着就行了,然后地产公司的核心还是在新加坡,尽快将那边的酒店与广场建好。”

“明白。”郑志杰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说道:“除了地产,港口这一块,也要派人跟随新加坡那边的人进行学习,另外,你也派人跟霍营东联系下,我和他达成了一个小合作,是这样的.”

郑志杰也是认真的听着老板的描述,随后说道:“这也没问题,资金方面我这边出,反正我的手中还有不少港元,可以借着这个机会直接找汇丰兑换美元;

而如果能够参与一个货柜码头港口的建造过程,对我们未来进军港口运营产业,也是意义重大的。”

如今从老板的意思来看,长兴集团未来必然大规模投资集装箱码头,这的确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新产业能够给新人、新企业提供机会。

只是这个产业很有挑战,不是在香港建房子那么简单,虽然都能外包,但作为经营者,如果知晓具体情况,那也会方便很多。

“对,这是我看重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个合作我不指望赚多少,能够学到相关经验,然后以后等香港这边建货柜码头了,我们再参与,也就方便多了。”

“等这次地产危机过去,港府有钱了,社会各界有信心了,估计香港货柜码头就要开始建了。”郑志杰也说道。

杨文东道:“再不建,恐怕以后亚洲贸易中心的位置就没了,现在全球都在搞货柜化了,不肯进步的就只会被淘汰。”

郑志杰又说道:“可惜,香港的码头都是英资洋行在控制,要不然,我们收购一家,后面运营也就方便多了。”

虽然现在的码头与货柜码头不一样,可除了装卸货模式,其他方面还是差不多的,比如提供船舶停泊、过驳锚地、浮筒等设施,确保船舶的安全进出和停泊、货物装卸计划(集装箱也需要有计划)、船舶进出港、船舶物资供应、码头管理等等。

这些都是很复杂的,新企业就算能够大规模挖人,前期也必然有很多磕磕碰碰,而船只运行又涉及安全,出了一次事就是国际大事

“英资?”杨文东想了想说道:“现在香港三大码头,怡和控制九龙仓码头,太古控制太古码头,黄埔集团控制黄埔码头;

怡和与太古实力不低于我们,下不了手,黄埔倒是一个不错的对象。”

70年代香港之前的三大码头,很多人不知道,不过他们的码头在未来可都是香港著名的建筑,分别对应的是海港城、大古城、黄埔花园;

其中海港城是全港最大的商业广场,年入百亿租金,全球罕见;

太古城则是70-80年代初全港最大的住宅项目,且位置优越,为太古集团赚取了十几亿港元,也是未来太古地产能够成为全港前十的根本原因。

至于黄埔花园,是80-90的最大住宅项目,李嘉成靠着它赚了大几十亿。

不管是拿下这些熟练员工,从而帮助自己以后进军港口业务,还是拿下港口物业,等货柜码头开工后,就可以寻机开发地产,都是血赚的。

“杨生,你想收购黄埔集团?”郑志杰大惊说道。

杨文东问:“黄埔集团的市值多少?”

郑志杰回道:“我前段时间看过,好像8000多万港元,这个市值倒是不高,可英资控制了5成以上的股份,我们想下手,除非能够说服他们董事会,来一次善意收购。”

“估计不行。”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但恶意收购更行不通,先不说金融上能不能成功,就是港府、汇丰、怡和这些人,也不会同意华资对英资的恶意收购的。”

ZZ上的因素,就决定了不能在这个年代做这种事,但应该可以提前谋划了,毕竟也快到67年了,一年多时间,对于大集团的计划来说,也不算很长。

“是啊,港府目前虽然表面上维持公平,但如果华资英资在某个领域发生竞争,那大概率还是会打压华资的。”郑志杰接着说道:“年初的银行挤兑,虽然不是港府推动的,但故意的不作为,就足够了。”

作为政府,很多时候装死,就能造成很大群体性打击了,表面公正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就是另外一回事,而且还不会被人抓住把柄。

杨文东想了想,随后拿起电话呼叫助理:“阿英,让方先名来一趟。”

方先名,是长兴金融公司的负责人,这段时间一直负责投资、收购方面的业务,不过眼下还没到67年,所以很多进展也不多,目前其主要业务就是收集全球金融信息、以及整理集团内部的各种金融资产等等。

很快,方先名赶到后:“杨生、郑生。”

“方生。”郑志杰点头示意。

“坐吧。”杨文东挥手示意:“事情是这样的.”

听着老板与郑志杰将事情说完后,方先觉回道:“黄埔集团的确是没办法收购的,虽然它们的股权虽然不集中,但都在英资手中,我们想收购,他们内部肯定会通信。

而黄埔集团虽然是上市公司,但上市也没几年,流通股票不多,我们就算全收购了,也没用。”

“那就只能通过其他方法了。”杨文东想了想说道。

当初自己收购屈臣氏,跟这个性质还是不一样的,前世的屈臣氏规模很大,但60年代只能说是一个小公司,要不是其历史悠久外加对涉及香港的民生产业,不然根本就没几个人知道。

而港口,可是香港经济的核心,哪怕是排行最低的港口,也是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是英资控制香港经济的根本,让香港华人做制造业,然后英资控制港口收购,实在是太轻松了,躺着赚钱。

如果不是未来内地与西方较好、英国逐步衰败,那这一层寄生关系,可能永远也打不破。

方先觉与郑志杰对视一眼,问道:“杨生,什么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中型英资公司,先入股获得一定的股份,然后再让他去投资黄埔。”杨文东道:“这样一来,也算是我们间接控制黄埔了。”

既然没办法自己直接下手,那就找一个代理人,很多欧美资本就喜欢这样操作,因此,他也很快想到原先历史上,和记先入股黄埔,然后找机会将其吞并,并成为了前世最著名的和黄集团,位列四大洋行之一。

自己或许也可以参考这个路径。

“先控制英资,然后再操作?”方先觉问道:“杨生,这样做即使成功了,也很难直接获得黄埔码头的相关权益,”

长兴集团可不是为了利益投资的,要不然何必选英资,这个投入的目的是为了码头。

杨文东道:“我知道,现在想直接控制黄埔码头目前来说不太可能,但现在做好第一步,等以后有机会,再考虑下一步;

涉及到收购英资大企业,不会那么容易成功的,只能先徐徐图之。”

主要是ZZ原因,要不然怎么着也是有可能成功的,黄埔集团在早期规模很大,但这些年来,也逐步没落,要不然原先历史上最后也不会被和记吞并了。

方先觉见老板已经决定下俩,于是便问道:“那杨生,我们选择哪一家英资?”

PS:求月票

可能有人会觉得港府的“自由市场”策略不会管英资被华资收购,但根据资料在70年代之前,也有一些很强势的华资企业如何家、郭家、张家、利家等,都没有触碰英资传统产业,所以如果发生华资收购港口电力这些英资,港府会不会干涉,没人知道,

但华人资本也不傻,估计也是有原因才让他们没往这个方向发展,再加上香港华人企业很难上市,那个时候排斥很强,所以本书就默认70年代之前港府会保护这些英资核心产业,也没几年了,本书绝对会提前一些历史的,不会跟着史书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