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37章 恒生董事与院线再扩张

时间很快到了3月1日,恒生银行召开了杨文东入股之后的第一次股东会议,会议也决定了恒生银行目前一共设有9个董事席位,杨文东在明面上持有28%的股份,获得了2个董事席位。

不过实际上,加上一些暗中收购的股份,杨文东的股票已经接近32.3%,跟何善衡持有的37.7%已经非常接近的。

甚至如果再多花点钱,也是有可能变成真正的第一股东的,不过眼下危机已经过去,再收购股票就容易走漏风声了,目前也没必要与何家闹翻,安心保持现状即好。

要知道,恒生银行被何善衡掌控几十年,哪怕是原先历史上的汇丰,控制51%股票后,也都是让何家管理,因为强行接手就算是汇丰这样有经验的银行,也没有绝对的把握,且汇丰并购恒生,也让很多华资公司对汇丰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件事如果杨文东所为,那只会有更大的舆论。

真想获得股权,等未来恒生上市再购买就行了,至于真正的经营权,等何善衡退休后再讨论。

原先历史上,何家后人并没有继承恒生银行,虽然这里面也可能有汇丰的原因,但眼下这个时候,让何善衡继续经营好恒生,甚至在杨文东的一些资源资助下,借助现有团队的能力,走向东南亚甚至全球,那才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

两天后,董事会召开,何善衡也是公布了之前一波挤兑危机中,恒生银行的损失,高达3957万港元,超过了之前一年的净利润,同时还有约10%的储户,取钱后并没有将钱存回来。

可以说,这一波是损失惨重了。

董事会中,众人也都同意,后面1~2年时间,整个银行要控制风险、采取稳妥的策略,宁可少赚一点,也要保证手中有足够的资金,同时更进一步降低手中的一些高风险债务。

会后,何善衡在恒生银行旁边的一间饭店,邀请杨文东一起吃了一顿中饭。

“杨生,刚刚在董事会上,我也没有细问。”何善衡亲自倒茶后,问道:“现在大家随意一点,不知道你对恒生后面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之前你说过去海外投资,我查了下新加坡也合适,可也只能说这是长期计划,短期在香港这边,我们还是需要认真经营的。”

很多事情是不太适合在董事会上提出来的,因为正式会议上提出来的计划、建议等等,都是需要有一定证据支撑的,然后董事会代表才会投票通过;而如果只是探讨未来,还是换個环境好,哪怕董事会所有人再换个时间换个位置都没问题。

杨文东说道:“香港这边的话,我建议恒生银行尽快脱手手中的各种房产物业抵押,然后将资金投资到工业领域,帮助很多工厂融资,特别是电子产业相关的,它们的前途我是比较看好的。”

“杨生的意思是房地产市场还是会一直跌下去?”何善衡问道。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对,现在的房产下跌也还只是开始而已,这里面除了本身之前房价就偏高的原因,还有就是各家华资银行被挤兑,必然会导致未来金融行业银根紧缩,这就会严重冲击地产市场。”

香港这一波银行挤兑,可不仅仅是恒生,多家其他华资银行也一样被挤兑,多家小银行破产,大银行也是元气大伤。

虽然后续港府插手,可恐惧已经形成了,银行们都不敢随意贷款,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自然就是地产行业,而地产行业稍微跌了一下,杯弓蛇影的银行们又会逼迫还款或者增加抵押,倒逼地产公司抛售物业减轻银行压力,最终导致房价跌了更厉害,恶性循环之下,地产危机就爆发了。

“嗯银行出了问题,地产也必然会受影响。”何善衡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道:“工业方面,虽然也需要融资,但基本上没有杠杆,而且决定工业发展的因素是海外需求,这一点未来基本上只会越来越强。”

“哈哈,杨生的长兴实业与荣耀电子可就发展的越来越强了啊。”何善衡笑说道:“可惜你成了我行的大股东,反而导致我们之间不能合作了。”

“这一点确实可惜,不过以后恒生可以与我的一些供应商合作,他们的规模其实也不小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而且以后我们都去新加坡投资,也可以合作。”

廖创兴自己开银行募集存款给自己的地产公司使用,最终导致了1961年的挤兑危机,差一点也波及到了其他银行;在此后,港府就修改了银行条例,银行不得借钱给股东或者跟股东控股的产业。

这其实也是正常操作,很多国家地区的银行都有这些基本限制,只是港府之前的不作为,才让廖创兴有了可乘之机,也就是他胆子大,其他银行家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有点脑子的都不敢这么玩.

“倒也是,虽然没办法直接合作,不过有了杨生的名字,我恒生也必然会发展的更好啊。”何善衡笑了笑说道。

这场挤兑虽然损失挺大的,但其实并没有伤到恒生银行的根基,而有了杨文东的加入,或许在未来,整个银行潜力更大,特别是海外业务的发展,更需要有着海外业务的企业指点。

杨文东道:“银行这边的事情我不会管的,这一点我还是相信何生的,如果有什么需求,只要合理,我也都会站在何生这一边的。”

入股恒生,他自然不是想立刻吞并,一个是这个时代还不流行华人企业之间的相互吞并,二个就是自己也不擅长金融,一旦参与进去,反而会影响自己其他产业。

短期来说,就得不偿失了,等以后自己其他产业稳住了,再图谋自己的银行即可。

“好,我这边也不会让投资者失望的。”何善衡顿了顿,又问道:“杨生,你说恒生银行该不该上市?”

“目前还不是个好时机。”杨文东摇摇头说道:“现在整个经济都有些停滞了,上市也融资不了多少钱,还不如等待,再过个两三年恒生银行的业务彻底恢复了,到时候再上市即可。”

“嗯是我有点太心急了。”何善衡说道:“这次挤兑,更让我觉得还是上市安全一点,一旦上市了各种财务都是公开的,这样也避免出现突然性的挤兑,储户们不清楚状况就特别容易被煽动。”

“对,对于银行来说,还是上市的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自然也有它的好处,杨文东旗下的产业,等以后穿越者的各种福利差不多了,或许也会考虑上市。

一旦上市,也就更能绑定多方利益,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更平稳的发展,不然一个私人企业,被其他政府搞了,也不会有太多人在意。

与何善衡分开后,杨文东也没有再回公司,而是直接回到了家;这段时间,公司在香港本土的多个服务型业务都处在收缩阶段,出口业务也都是正常进行,他这个老板倒也是闲了起来。

回到家后,白玉姗正抱着孩子,看到杨文东后,问道:“恒生银行的董事会开完了?这么快?”

“没什么大事情,自然开的快。”杨文东笑了笑说道:“现在恒生银行刚刚元气大伤,现在也处于战略收缩阶段,自然也没什么好谈的。”

企业处于扩张期,那需要协商的事情就多了,反过来虽然也会有一些问题,但相比来说,还是要工作量低很多的。

且杨文东作为董事,本身也不参与恒生银行的具体细节运营,只是提供一点建议外加监督就行了。

他还是比较相信何善衡的,毕竟能够从零开始打造出一个能够威胁汇丰的银行,如今虽然元气大伤,可团队还在,加上自己稍微指引一些方向,那以后必然会起飞。

白玉姗笑道:“也是,不过你这样做,会不会得罪汇丰了啊?之前你不是说长兴集团很多产业还都是需要依赖汇丰?”

“得罪就得罪了,大家又没有翻脸,只是暗中交手罢了。”杨文东不在意说道:“而且商业合作,利益第一,就算今天得罪了,明天只要有利益,就一样能合作。”

人还是现实的,即使是前世包玉冈从怡和手中抢走九龙仓,但两年后双方就又合作了。

在香港这样的小地方,做生意做大了,就必然会与其他公司发生矛盾,真要是一次冲突就绝交,那以后也别做生意了。

甚至就算是国家之间,也都是如此,前几年打生打死,后面几年就又是友邦了,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白玉姗道:“倒也是,不过也不能全指望汇丰,万一他们添乱呢。”

“放心,借着这个事,我也与花旗银行搭上了关系。”杨文东又说道:“汇丰银行,在香港的确很有影响力,但在国际上就差远了,以后我的业务核心还是在海外,也不需要都依赖汇丰了。”

早期创业初期的时候,虽然市场也在海外,但那个时候不太可能依赖海外金融资本,因此,就比较依赖香港的银行,特别是汇丰这家手中有着大量外汇的“准央行”。

但如今自己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想跟海外银行合作也是轻轻松松,甚至就算是那些单独在香港做出成绩的富豪,也都在与海外银行合作。

多元化,绝对并非只是指公司产业,而是涉及方方面面,业务需要多元化、生产基地需要多元化、供应商需要多元化、客户需要多元化,最后,金融融资也需要多元化。

“那就好。”白玉姗又说道:“我看电视与报纸上,这一次涉及的银行很多,太多的人去取款了。”

“没办法,华资银行的根基还是太弱了。”杨文东道:“再加上也的确有部分银行在风险管控上不作为,这一次,就当做教训吧。”

这次华资银行的危机,其实就是港府、英资银行联手,通过合法的手段,收割华资银行,一旦成功了,收割之后可以吃到丰盛的收益,还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同时也让华资无话可说。

纵然杨文东如今权势不低,但也不可能救下所有银行,毕竟救恒生,自己有着高收益,救其他人屁用没有,反而自己做的太多,那就真得罪英资与港府了。

虽说他如今也不是很惧英资,可也没必要无缘无故的得罪。

随后几天,所有人的事情都正常发展,长兴集团内部唯一依赖华资银行的长兴地产也早就套现走人,挤兑的事情,对杨文东的产业影响不大;

唯一不好的就是这段时间还是有不少人请假,人数太多加上对于他们来说事情太重要,公司也只能同意。

“杨生,之前半个月,我们大概损失了5%的产能。”魏泽涛汇报说道:“这还是我在安排一些没请假的人,多加班后的数据。”

“这样看来,我们要在湾湾与新加坡建生产基地,也是非常正确的。”杨文东顿了顿说道:“那些答应加班的,等这件事结束之后,多给一点奖金。”

“好的。”魏泽涛答应说道:“我观最近港府有所动作,估计挤兑也快结束了。”

“或许吧,不过这场挤兑,对银行伤害太大,后续整个香港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啊。”杨文东淡笑说道。

“是啊。”魏泽涛也点点头说道:“不少人取了钱,虽然保住了本金,但利息损失就大了,以后在消费这一块必然会减少;

银行那边经过这一波,以后估计也不会贷款了。”

“对,不过跟我们关系不大,我们是做出口的。”杨文东说道:“眼下还是要想办法继续恢复产能,然后再逐步的将新增的产能转移到湾湾,新加坡那边也提前做好调查,或者与当地政府沟通一下。”

“是。”魏泽涛答应说道。

时间很快就到了3月半,15号,长兴金融的方先名与邹纹怀来到了杨文东办公室。

“你们怎么一起来了?”杨文东好奇问道,这两人的业务看起来没什么关系啊。

方先名说道:“杨生,是这样的,上个月因为我们投资了恒生银行,并使其没被挤兑破产,所以这段时间,不少香港的小银行找到我,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

原本按照您的要求,我们不过问其他银行的事情,不过有一家远东银行,它比较特殊,这银行的老板旗下还有20多家院线,说愿意出售给我们,所以我就找到了邹生商量,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交易。”

“远东银行?这老板是不是叫邱德根?”杨文东反问道。

如今时间已经到了1965年,前世那些比较出名的富豪们,也都逐步起家,邱德根正是其中之一。

这位早期也是靠着院线起家,在乡下偏远地区建流动电影院,购买一些老电影,虽然收费便宜,可成本很低利润很高,结果几年时间,就让他赚到百万港元,然后在乡下大规模建乡间剧院。

随后他又接着电影行业的资金进军银行业,成立远东银行;但在这一波挤兑中,越小的银行受到的冲击越大。

方先名说道:“是的,邱生的远东银行也被挤兑的厉害,他想让我们入股,然后根恒生银行一样,摆脱挤兑。

甚至他还直接将账务拿到了我的办公室,我大概看了下,的确没什么问题,应该也是与恒生一样,被挤兑危机牵扯了。”

“没什么问题我们也不投资。”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一旦我们再投资第二家银行,那不知道会有多少银行再来找我们,到时候就有的烦了。”

按照原先历史来看,在这次危机之后,除了被汇丰收购的恒生银行,其他银行全都萎了,只有等到80年代,华资崛起,华资银行才稍微好一点,但还是远比不过英资。

自己投资恒生,其实也并非100%稳妥,不过他也相信何善衡的能力,那赌一把也行,这个世界上又哪有没有风险的生意。

至于其他银行,他才没兴趣。

邹纹怀说道:“杨生,我查看了下邱德拔旗下院线的位置,可以说是精挑细选后的,如果我这边能够拿下,那对我们控制香港的院线,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行,你跟邱德根谈谈。”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不过,价格方面不要以现在的价格,给我死压下去,我预测房价还会跌一半以上,按照这个来谈;

至于他的银行,不要投资,投资一家还好,投资多了,以后说不定还有人说我落井下石低价收购华资公司的股份。”

其实房价在67年会跌的比一半还多,但考虑到原先历史上远东银行最终被美资银行入股,等那个时候邱德根没有危机感就不一定会卖院线了,一个成熟的院线,那稍微比最低价提高一点购买,也行,本身价值也不是很高。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