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32章 恒生银行挤兑的开始

时间进入1965年后,香港的地产市场,也开始了逐步降温,在64年的第四季度,总成交额就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连同港府的拍卖,虽然没有出现流拍,但地产公司对于竞拍的热情也在逐步的下降。

1月22日,一大早,杨文东刚刚到达公司,却见办公室门口,郑志杰已经在助理办公桌旁边等待,见到老板后,也连忙走了过来,说道:“杨生,昨天银行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明德银号开出的一张800万港元支票,被拒付了。”

“拒付?”杨文东心中一动,随后道:“进去说,阿英,上两杯茶。”

“是。”助理阿英连忙答应说道。

二人进入办公室后,来到了落地窗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杨文东立刻询问:“明德银号的资金出问题了?”

原先历史上,1965年的银行危机,爆发的起因正是明德银号的资金出现问题,导致了挤兑,最终引发全港华资银行的崩溃;

连后续地产市场的危机,也是因为这件事的导火索而形成.估计也是因为如此,去年长兴地产的套现,也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顶多部分人更谨慎了,地产市场提前降温,但并没有引发崩溃。

郑志杰摇头说道:“不知道,现在整个市场都在猜测,据说明德银号合作的地产公司出现问题,导致资金回收不了;

但这个拒付的消息已经传遍香港了,我估计,很快就可能出现类似1961年的挤兑了。”

“那先静观其变。”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我也听说过,这两年地产市场火爆,多少银行都在违规获利,现在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必然的。”

银行的确有风险管控,但银号就差远了,本质上来说,银号就是一个借贷公司,类似前世互联网上的P2P,而香港政府,本身也在执行“自由市场”政策,根本不管事。

61年的时候廖创兴银行挤兑,让港府稍微限制了下银行,但一两年过去就又不管了。

在地产市场大爆发的时候,银行也想进来分一杯羹,那自然借款是越多越好,甚至很多地产公司为了加大杠杆,还增加利息,更是让很多银号甚至银行主动冒险,就为了多赚点钱

没有管控的资本,是无法想象的,他们就敢为了暴利,而做着掉脑袋的事情,更何况他们跟很多地产公司一样,也是对香港地产市场有着足够信心的.

郑志杰点头说道:“是的,就是去年,很多银行也想跟我们合作,提出的条件是非常让人动心的;要不是杨生您下令收缩,我是真的可能与他们合作了。”

“最后的疯狂,都是如此。”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郑志杰接着说道:“还有就是港府去年年底颁布的银行新条例,也限制了银行。”

“港府逐步收紧对银行的限制,也是应该的。”杨文东又道:“这样,你这段时间,就盯着明德银号,但不要干涉,看看这件事会怎么发展。”

其实,区区800万港元,如果杨文东此刻站出来,那是可以轻松拯救明德银号的,但如果说这样就能改变历史,是不可能的。

明德银号的挤兑,只是香港银行业危机的导火索,并非本质,现如今房产价格下跌,很多银行、银号放出去的资金回收都会有问题,今天他救了明德,那明天也可能有其他银号或银行出事.他也不可能救下所有人,也没义务。

甚至,他都觉得这件事的背后是有大势力在推动的,没啥好处,自己也没必要参与其中,静观其变,到时候再说。

郑志杰答应说道:“好的。”

杨文东又问道:“我们在香港的华资银行中,有多少钱存款?”

“之前按照您的命令,大部分已经转移了。”郑玉华说道:“不过并没有完全转移走,还有1000多万在东亚银行及恒生银行,这两家银行也是您许可的。”

“行,我知道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我们也的确不方便将所有资金都调走。”

东亚银行与恒生银行,算是前世比较出名的银行,他们二家底蕴足,本身也没什么大问题,那就算真的出现挤兑问题,也是可以被拯救的.,毕竟汇丰吞并恒生,可不是因为要拯救经济,而是恒生本身就是一块肥肉,东亚银行那边其实也差不多。

所以放部分存款在其中也没事,就算历史不变,汇丰吞并恒生后也会认账。

接下来的数天,杨文东也是关注着香港银行业的动静;

明德银号拒付的原因很快就被内部人士曝光出来,因为账户上没钱了,这家银号本身规模不大,大量的资金放出去了,谁能想到居然会有800万的存款要求调走?

要知道,这么大的银行存款,就算是汇丰的业务经理,也得当这位客户是大爷,在香港,居然还有人存800万的现金,前几年,可都是捡钱的时代,800万现金杠杆一下,就能撬动几千万资金,多少上市公司都没这么多现金。

而且这么大的存款,居然能够放心的存在明德银号?.这一切,看上去很奇怪.

明德银号很快就有大量的人前往排队取钱,1961年发生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说,还历历在目;而后,很多大额存户也都去取钱,这些人的存单动辄二三十万乃至50万以上,明德银号早年也是靠着高息吸引,可吸入后必然是要贷出去的,不然利息钱怎么支付?

但现在这么多人取钱,明德银行本身的资金就有问题,于是24号,立马就没钱了,账上空空如也.

消息传出,更多的存户前往取钱,堵的明德银号总部前方的交通瘫痪.这件事也很快引起港府关注,并立刻接手了明德银号,然后承诺会对所有存款担保。

最终明德银号的挤兑正式结束,大伙还是很相信港府的,此事也就告一段落,然而怀疑的种子已经落下,是不可能去除了。

1965年春节也就到了。

杨家如同往年一样,过着一个祥和的春节,而今年春节还有一件大喜事,那就是内地的东江水工程,终于完工了。

大量的东江水,与香港自来水公司完成了对接,一时间,香港各個地方自来水的水压,都强了不少,一些公园、市中心地段的喷泉,也都开了起来。

这对香港的经济也是一针强心剂,之前缺水,几乎影响所有的行业,房地产需要水、工厂需要水、发电厂也需要水,如今,这个问题,至此总算是彻底解决了。

春节之后,所有人正常上班,银行也是一样。

广东信托发展银行,也很快就受到了挤兑,原因也是因为在春节期间,很多报纸上都描述了多家银行的债务问题、资金问题等等,连坊间摆摊的人,都在相互传递着很多银行有问题的消息。

因此,春节之后的第一天,广东信托银行被选中成为老百姓取钱的对象;

只是,甭管银行有没有问题,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承受得住客户取钱挤兑的,规模越小的银行,可承受能力越低。

于是几天时间,广东信托银行的账上资金枯竭,其老板立刻向其他银行求救,可其他银行也害怕挤兑轮到自己,自然不敢相救,最终被迫宣布破产。消息一出,全港各大华资银行,立刻陷入了挤兑狂潮,包括恒生银行、东亚银行、远东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等,每一家都是程度不一,

而英资银行就要好多了,无论是汇丰还是渣打,银行分店前方没有任何人在挤兑,甚至还有很多人在华资银行取了钱后,又送到了英资银行存钱,他们完全就是在隔岸观火.

恒生银行内部,何善衡脸色铁青,下方十几人也是正颜厉色的坐着,整个空间,非常的安静,连呼吸声,都被控制着。

“现在银行账户上还有多少资金?”何善衡看着一名中年女子问道。

中年女子回答说道:“何生,目前账户上还有4500万港元,这其中原本有2600万是准备贷出去的,只是流程还没有走完。”

“我建议不要走流程了,没贷出去的钱,全部停止。”一名高管连忙说道:“明德银号与广东信托银行已经破产,我们要留下充足的资金,来应付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

“秦生,明德与广东信托,他们银行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之前他们在贷款这一块,风险管控非常低。”一名男子说道:“而我们恒生,完全是按照正常国际银行的操作标准来的,风险方面一直有管控,规模也大的多,抗风险能力也强,有必要这样操作吗?

这些贷款,我们也都与很多企业签了合同,一旦不及时支付,是要赔违约金的,而且这还会严重影响我们银行的商业名誉。”

其他人没有说话,都看了说话男子一眼,此人是负责银行信贷的,贷款暂停发放,对他的收入提成、业务人脉等打击,都是毁灭性的。

不过即使不考虑他自己的原因,他说的也是对的,一家银行这样大规模违约,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目前也才两家小银行被挤兑,就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刚刚之人则说道:“如果账户上没有足够资金,我们银行也被挤兑了怎么办?储户们可不管你的运营是不是正常的,他们只会让取钱,一旦钱没了,任你神仙在世,也阻止不了挤兑。”

“我有不同意见。”又有一人说道:“如果我们大规模违约,不仅仅是失去商业信誉与部分客户,更麻烦的是,在这个时间点,如果我们因为不放贷款被起诉了,那一样可能会引起挤兑,到时候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不一样,大不了给他们一些补偿,几个企业家还是能说的通的,但成千上万的储户,你越解释他们只会越不相信”

会议室内,恒生银行的高管们还在争吵着,各自有着自己的意见。

主席座位上的何善衡则是紧皱眉头,眼下的情况,真的左右为难留下资金做准备会影响后续一年甚至几年的生意,不留的话要是自己碰到挤兑了,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应付过来.

“当日杨文东让我多留点资金,难道是他未雨绸缪,知道今天的事情会发生?”

何善衡很快又想起了杨文东之前的言语,虽然是随意所说,当时他也没有太在意,可今天想起来,那似乎就是提醒了.可他怎么会知道?

“难道是他结合地产市场以及全港银行债务比例,推断出来的?”

这样想的话,倒是有可能,杨文东的能力全港没有一个人不佩服,以他的眼光,算出香港银行业的风险,应该也不是难事,只要他能够肯定香港地产市场会出问题就行因为地价一跌甚至不再涨了,银行的坏账就会出现。

只是可惜,他当初手中有着不少资金,可因为自己银行风险很低,也就没有留下,而是按照正常商业运营,很多都贷出去了。

“何生?”这时,身边的助理提醒道。

何善衡也从自己思绪中恢复过来,说道:“这样,先跟我们的贷款客户协商一下,如果他们愿意暂停贷款,我们可以适当补偿,或者书面承诺未来半年后会给一份更低利息的贷款。

如果不同意的,那我们可以尝试将他们的贷款业务给其他银行,实在不行那就只能贷款了,我想我们这样操作,就算还需要贷款,总资金额度也不会很大了。

后面一批贷款的客户我都知道,也算是我们的老客户了,曾经我们也帮助过他们,应该没什么太大问题。”

“好的,何生。”不少人也都相继点头说道。

这个方法,也的确是目前最合适的了。

何善衡又说道:“另外,为了避免不可控的情况出现,贷款部门可以适当联系一些关系较好的长期合作伙伴,问问他们可不可以提前还款,我们也可以适当补偿一些。”

其他人听到后,也都答应下来,现在是牺牲一点利润,但不失商业名誉,你情我愿的情况下收回一些资金,避免短期内的风险。

何生这一招,的确算是不错的了。

眨眼时间,又是一周过去。

香港的银行们要疯了,因为挤兑越来越夸张;61年的时候还只是廖创兴银行被挤兑,他们隔岸观火,碰到廖创兴求救,他们甚至还在背后嘲笑。

可今天,他们也要体验廖宝珊当年的绝望了,任何一个分行,无穷无尽的人在排队取钱,每一个都不是很多,可加起来,一个分行一天就能取走几百万港元。

2月中旬,数个小一点的银行,实在是扛不住了,立刻摆烂:没钱了。

想站起来都不行,于是乎,香港普通人更慌了,一个一个的请假不上班也要去取钱

长兴大厦,杨文东也收到了大量员工请假的消息.不得已之下,也只能同意说道:“让他们请假吧,这种时候也拦不住,以后调休就行了。”

魏泽涛则说道:“调休是可以,只是这样无计划的大规模请假,还是会影响我们的产能。”

“这就没办法了,一份工作的几天收益,能比的过他们半辈子的存款?”杨文东说道:“我们在香港,当香港发生大事的时候,也一样会影响到我们的,之前缺水不也一样吗?”

别说现在这种小事,等两年后,影响会更大,这也是为什么杨文东早在63年就开始逐步迁移产能的原因之一,不说要弥补那时候的损失,至少海外有生产基地,总会好很多。

魏泽涛道:“也只能如此了。”

杨文东随后看向郑志杰,问道:“现在恒生银行,也开始出现挤兑了吧?情况怎么样了?”

不管有没有杨文东的存在,这场银行挤兑都是必然会出现的,因为核心的本质是港府对银行缺乏管控,前几年地产牛市的时候,太多银行为了赚钱,不顾风险,从而埋下了伏笔到了今天地产市场出现问题,银行那边也就暴雷了。

而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事情背后让杨文东感觉到,有人在推波助澜,只是没有证据,一切都是猜测。

“对,恒生银行的各个分行也开始挤兑了,人数也很多。”郑志杰又说道:“何善衡现在已经在筹钱了。”

PS: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