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11章 长兴地产的巨额收益与未来投资计划

作为老板,定下投资项目之后,基本上也就不会参与后续的具体谈判了,哪怕是涉及千万美元的项目,后续经常性关注一下进展就行了。

在又见了陆云生一面后,双方口头定下继续深入商谈,杨文东便带着家人以及部分手下赶回了香港;邹纹怀以及总部办公室的数人,外加专业的地产、法务、商业团队,留在了新加坡,与陆家资本进行商谈。

回到家后,苏依依问道:“新加坡怎么样?”

杨文东笑回道:“还不错,等以后有机会,你们也可以都去看看。”

“好啊,不一起吗?”苏依依追问。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以后的话,我们杨家还是要尽量避免所有人都在一个外地地方、在一架飞机上、或者一辆车上。

这方面虽然概率非常低,但还是要避免的。”

之前跟陆云生随意交谈的时候也讨论过这个话题,杨文东也得知陆家4个儿子,以及父亲,是不容许两个人坐同一架飞机的,汽车电梯也是一样。

甚至家庭数人还不容许一起去海外一个地方,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极端情况当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没事,不可能一家人不住在一起,且家庭周围是自己家族长期安置所在,除非碰到重火力的强攻,不然不会出事.

“东哥你这是为了安全?”苏依依也明白了过来,道:“嗯,以后的确要这样,等我们孩子都长大了,那会好一点。”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是啊,现在孩子还太小了,要是他们长大一点,我们家族也就稳了。”

其实,就各个事业来说,杨文东自信自己的布局,在未来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以今天的规模,哪怕因为自己的影响,导致香港地产危机的时间出现了变化,那也顶多会让自己在资金层面少赚一点,根本影响不到集团的根本。

特别是未来,自己的地产也会逐步的转向囤积大量优质位置、物业等等,具体开发业务,就交给被自己投资的未来四大家族或者其他未来的地产巨头公司,这样一来风险也基本上无了,因为即使历史改变,李嘉成、李兆基这些人大概率还是能一样崛起的。

而地产之外,自己不可能影响的了未来的航运;至于长兴实业的制造业,也不会有任何问题,更不要说未来的电子时代,自己还有着太多的机遇.另外还有自己的一些金融投资等等。

目前,最大的风险反而是家族成员的安全问题,当身价到了足够高之后,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

苏依依也说道:“我明白了,这个也只能等他们都长大了。”

“嗯”杨文东笑了笑。

孩子长大,的确是太漫长了,现代社会,光是到大学毕业就得22岁,然后还要再培养一段时间,能够接手部分家族业务,也得接近30了,还不一定能够做好。

当然,现代企业也不一定需要自己孩子管理,让孩子接班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可即使孩子不接班,也得有能力看管职业经理人,再个这个时代的华人豪门还是以选择孩子接手为主,哪怕他们以后再用职业经理人所以豪门的教育,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比企业本身发展还要重要

时间很快进入十月,长兴集团的各个子公司也在按照计划发展。

10月7日,星期三:

郑志杰带着之前一个季度的报告,找到了老板,并说道:“杨生,这是前面三个月,我们套现的所有物业数据,目前一共出售了370万尺物业,总价值为1.12亿港元。”

“这些应该都是主要靠贷款的吧?还了多少?”杨文东笑问道。

郑志杰回答:“一共还了3700万港元,算上之前支付的利息一千多万,这些交易加起来,我们盈利差不多在6800万港元左右。”

“本金利息有5000万了?”杨文东追述一句,随后认真看了起来。

郑志杰连忙解释道:“杨生,当初我们购买这些物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3成本金,7成贷款,利息方面也比较高;

不过随着地价上涨,比例占低,后续又有着一些二次抵押,所以账目上非常复杂,但房价几年来平均涨了3倍,无论利息多高,我们都是赚了足够多的。”

“嗯”杨文东接着看手中文件,还是能看出一些名堂的,至少在大数目上能看懂。

过了会,杨文东放下手中文件,笑道:“看来收益还不错,就这三个月的直接收益,也远超过长兴实业甚至长兴航运了。”

郑志杰笑说道:“还是比不了的,我们这其实也就是几年来的总回报而已,只是最近才套现了部分。”

杨文东又问道:“还有多少面积没有套现?”

郑志杰回道:“差不多还有250万尺,这些我会在12月之前全部出售,不过因为这些部分位置比之前的要好,所以无论是售价还是利润,都跟之前差不多。”

“那也就是说,12月之前,光是套现就能赚取接近1.5亿港元了?”杨文东问道。

“是的,这也是我们几年来,置业公司的总成绩了。”郑志杰又道:“不过还要算上我们不准备出售的200万尺中环大厦、商铺等优质位置,按照今天的房价,这些价值也不低于2亿了,但这些物业身上也有几千万的负债。”

“这个不套现,就先不用评估价值了,算在现有物业里面就行了。”杨文东顿了顿,说道:“再加上这几年你们也给兄弟公司筹备了不少物业,只是所属也都给他们了。”

“是的。”郑志杰回道。

杨文东又道:“这地产的确赚钱,按这几年的成绩来看,相当于我们4年时间净赚1.5亿港元,外加200万尺的各种商业大厦了,这个业绩,比起长兴实业本身,也差不了多少了。”

哪怕是60年代的香港房地产,还没到疯狂的时候,利润之高也比一般的制造业工厂强多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杨文东作为穿越者,敢在地产市场闭着眼睛冲外加资本投入也足够多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香港的地产市场,这几年的回报率也已经惊醒了很多做实业的大佬,因此,60年代末之后,以李嘉成为首的华资,开始大规模做房地产,而逐步放弃了工厂实业.这也正常,前世的内地,有一段时间,地产商的财富要远高于普通实业大佬。

郑志杰说道:“这还是因为杨生指导有方。”

杨文东道:“那这边总部还会去你们那审核一下,毕竟涉及这么多钱,也是公司流程。”

“明白,我这边也会准备好所有资料。”郑志杰答应说道。

集团总部每年都会有审计,但之前针对长兴地产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大量的资金投入进了物业,审计的人只需要查看交易记录、产权证就行了,偶尔再去实地看一下核实,然后再对比一下港府那边的统计即可这方面想作假太难了,也容易被查出来。

但如今全部套现成现金,那就需要详细审查了,任何公司都是如此。

杨文东又道:“按照计划,明年我们就不管香港的地产了,你的所有业务全部暂停,然后准备去新加坡,调查合适的投资位置。”

“在新加坡投资?”郑志杰听完后,便问道:“那是投资地产开发,还是置业?”

“先以置业为主,开发这一块涉及太多本土势力,我们没必要参与进去。”杨文东回道。

地产开发就类似于建小区再卖房子,容易很短时间内赚取大量本地货币,而如果套现的话就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外汇;置业就是投资商场、写字楼、酒店等等,且需要自持然后运营或者出租,这样的投资被很多国家喜欢。

前世内地对于港资或者少数外资也是如此,能建写字楼,但不容许建小区,只有少数人例外可以参与少数住宅项目,比如李嘉成.就是这家伙后来留下一大堆烂摊子.

对于外部的地产投资,甚至香港的地产投资,他以后的主要目标也就是置业,安稳一点收房租,享受长期收益,而不是过度谋划短期收益。

郑志杰点点头说道:“好的,我明白了,那我这个月先安排人去新加坡,对当地的地产市场摸个底,了解一下。”

“行,另外长兴电影公司那边也会在那边重投资,是这样的”杨文东也缓缓的将准备购置东南亚院线的事情说了出来。

郑志杰认真听完后说道:“这的确是个好投资,跟当初我们在香港建电影院一样,影院所在的位置,基本上都是不错的;

短期内院线可以赚钱,长期的话,以后可以拆了建高楼,拿出其中2层做影院,其他用来做商场、酒店或者其他,都很不错。”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杨文东说道:“投资院线与投资超市,是最佳的囤地方式。”

任何有点责任、脑子的政府,对于土地都是有规划的,他们不可能让商人买下一片土地,然后不开发,特别是好位置的。

对于资本家来说,买下大片土地再盖高楼,那资金压力太大了,所以买地建超市、或者院线,就最简单了,这些业务本身就能赚大钱,外加物业只需要一两层即可,还能够解决城市内人群的需求,可以说一举三得。

“那超市我们要投资吗?”郑志杰又问道:“院线这一块既然是买的现成的,那我的资金可以直接去新加坡买地皮建超市。”

“这也是个方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不过最近不考虑,你就先去查看就行了,英国、美国、马来西亚还有新加坡本身四方ZZ势力如今还在那里搅合着,等这些明确之后再说吧。”

虽然知道未来,但他也不会这个时候去投资,万一干扰了英国佬的计划,自己在伦敦投资工厂的那一点贡献,就怕不仅仅是白投资了,可能还上了黑名单,那就不划算了.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去投资,会不会得罪哪一方,完全没必要。

只有等新加坡正式建国,那个时候各方ZZ因素也稳定了,才是合适的时候。

“明白,我们的确也要考虑zz因素。”郑志杰回道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