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358章 慈善基金会的成功与未来方向(求月票)

时间很快就到了10月3号,香港也终于下了一场小雨。

杨文东来到了长兴大厦的第六层,这里是长兴慈善基金的办公处。

“东哥。”林浩宇与赵立明也早就在等人了。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去里面吧。”

“好,我准备好了水果与饮料。”赵立明笑说道。

三人来到里面的一间会议室里,杨文东拿起一根香蕉,吃了两口,又抽了一张纸,将种子吐了出来。

这个时代的香蕉也是有籽的,而西瓜、橘子之类的,还没出现无籽的品种,在基因技术出现之前,水果蔬菜都是纯天然的。

林浩宇将一份准备好的文件,递给杨文东,并说道:“东哥,这是长兴慈善基金会这一年的各种经营数据,包括接受捐赠的资金,以及在各方面花费的数字”

杨文东也是接过资料,大概看了一眼,问道:“我们接受的社会捐赠,已经接近各种慈善花费了?”

林浩宇回道:“是的,就拿上个月来说,一共接受了社会捐赠资金44.7万港元,而在慈善花费方面,一共51万,还差一点,这个数字已经在接近了;

而且随着夏天过去,我们在买水方面的投入,也会降低不少,特别今天还下雨了,说不定后面旱灾就可能结束了,这样一来,我们的花费就会少很多了。”

“今天这个雨,也不大,以后什么情况,也不能指望。”杨文东摇头说道。

虽然旱灾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但余威还在,到了明年,虽然不至于跟63年这样严重,但比起正常往年就差远了。

林浩宇道:“对,不过现在10月了,天气转凉,无论怎么说,今年的旱灾算是要熬过去了,冬天水的消耗,比夏天少多了。”

“嗯,今年算是结束了。”杨文东点点头。

天冷了,人们活动对水需求就低了,至少洗澡与喝水不需要那么频繁,特别是正常的水源蒸发也慢了,包括工业都是一样,天气冷了,发电厂的冷却水也会需求少一点。

林浩宇又说道:“不过我们的捐赠收入,其实一大部分也是来自于屈臣氏,屈臣氏靠着卖纯净水赚了很多钱,天转凉了,那他们的收入也会降低。”

“天灾钱的确好赚。”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不过屈臣氏想要发展,还是得靠正常生意,这种钱,赚太多也不好。”

如果追求小富即安,那这样的快钱的确很香。

林浩宇接着说道:“总的来看,如今我们长兴慈善基金会通过在一些地方免费赠水,或者部分地方低价卖水的策略,也已经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他们也是乐意捐钱给我们的。”

“很好,这就是我当初做慈善基金的目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要让我们基金,成为一个能够让全社会信任的基金会,只有这样,才能够以最大程度,做好慈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社会的力量,总归是比个人大很多的,碰到募集慈善资金的需求,再有钱的人,也不可能无限捐助,但只要将社会信任做好,那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

这也是杨文东未来准备做慈善的模式,自己出一部分,更大的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捐赠。

不是说杨文东舍不得钱,而是很多时候,做慈善也需要长期考虑,慈善的种类很多,突然的自然灾害也有不少,总不能每一次自己都竭尽全力吧?一次竭尽那下一次怎么办?

这种事钱再多也不够,还会影响自己本身事业,而本身事业带动数万人就业,也是很重要的“慈善”,更不能出问题。

所以利用社会的资金,做慈善是最合理的也是最长期的打算,特别是大型灾难,只要社会募集的资金够多,那都能直接花出去,而个人不行,下一次捐的少了可能还会被道德绑架

林浩宇笑说道:“是的,这也是多亏东哥你要求将基金会的核心账务数据在报纸上公开,可以让人查阅并调查,这就是给了所有人一颗强心针了。”

“嗯以后继续这样,大额的捐赠与大额的花费都需要公布,只有这样才能越做越好。”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他又不可能指望在慈善基金中搞点小动作从而赚点钱,那自然就爽快一点,将很多重要数据公开;只是没有互联网,那就只能选择报纸,而数据方面也只能选择一些重要方面。

而且,慈善基金每半年年也会有一次总部的审计,也是为了避免出现问题,钱损失是小事,要是出问题可能还会影响他的名气以及社会大众对基金会的信任。

“好的。”林浩宇答应说道:“这方面我们也一直在与东方日报合作。”

杨文东点点头,随后接着看慈善基金的投入,如今买水供应寮屋区是大头,一个月需要三四十万港元。

不过实际上从整个长兴集团来看,这方面并不亏钱,屈臣氏那边卖纯净水一个月收入都快破百万了,而自己货船运水,虽然利润不高,但数量多了,也是能从港府那边赚点小钱的。

而第二大投入,就是对于在香港境内,特别是刚刚来的难民或者寮屋区孩子的食品投入,以煮粥为主,外加少量的面粉疙瘩之类的。

“这些施粥的地方,应该不多吧?”杨文东问道,

林浩宇道:“是的,不算很多,现在香港经济发展的不错,东哥您手下都有两三万工人了,大部分人还是不缺吃的;

不过也有少部分人还住在寮屋,或者新界一些地方,倒也不能说他们完全找不到吃的,但想吃的好一点也难,正常买份面也要5毛钱,自己做又需要不少的投入与时间,所以不少人就来我们这里领一些简单的吃的。”

这时,赵立明说道:“东哥,这个施粥,我和浩宇有不同的意见。”

“什么意见?说来听听。”杨文东问道。

赵立明说道:“我觉得现在很多人也不至于一点钱或者吃的都没有,现在也明显发现,很多人跑过来混吃的,甚至还有小混混,这施粥效率越来越低了。”

“那你想怎么做?”杨文东反问道。

其实施粥或者施米就是一个千古难题,怎么才能保证只有真正需要的人,才可以领到东西,而其他不需要的,领不到。

前世一部电视剧里,和珅往救灾粮中掺沙子,虽然看起来缺德了点,但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同理,内地的廉租房没有独立卫生间,也是这个逻辑。

可自己却不能这么做,怎么着也是现代社会,干这种事会被骂死的,

赵立明道:“我觉得应该只给孩子一些吃的,这样才能排除掉很多过来混吃混喝的大人。”

“只给孩子?”杨文东想了想,似乎也有点道理。

但凡有的选择,一般人也不至于让孩子过来排队领吃的,而有些懒汉没孩子,却可能过来。

林浩宇则说道:“立明这个方法有点效果,可也有很多没孩子的人,他们也未必都是过来骗吃的。”

“这一件事我赞同立明。”杨文东想了想说道:“浩宇你说的也对,可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完美的,比如港岛这边也有穷人在挨饿,但我们就不可能在这边搞这种慈善活动。

做慈善,能够最大程度帮助一部分群体就行了,不要想着可能会漏掉一部分,漏了也就漏了,我们能力有限,也没办法。”

“嗯好吧,既然东哥你都这么说了,那也只能如此。”林浩宇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道:“不过也不需要只限制孩子,比如老人、残疾人或者看起来非常弱的成年人,也可以帮助,就以主观判断就行了。”

“好,”赵立明与林浩宇皆答应道。

杨文东说道:“不过这样的事情估计也不需要做几年了,香港的经济越来越好,迟早会带动整个社会所有人的,到那个时候即使有穷人,也不至于会挨饿了。”

在他刚刚穿越的1958年,没的吃的人是遍地都是,多少小孩子也在帮助父母做一些营生,差的甚至还要去乞讨,连杨文东几个成年人也是三天饿五顿。

而现在,香港的经济比5年前强太多了,工业发展迅速,地产发展也是一样,这些都带动了大量就业,而这些就业的人,手中的钱也会流向服务业,从而带动全体人的发展。

只不过寮屋群体以及这两年刚刚来香港的人,数量也不少,还没适应社会,所以比较穷。

但再过五年,这些群体,估计就变的罕见了.,那才是一个基本的现代社会了。

“这里面,东哥也有一半功劳了。”赵立明笑说道。

“一半夸张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一小半吧,或者说一两成吧。”

长兴集团的直接就业人数就超过两万,供应商那边估计也有一两万,还有很多高薪群体,那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消费带动的就业以及间接收益的,估计也有三四十万了,差不多占了香港总人口的10%。

“一两成已经很强了。”林浩宇又问道:“东哥,如果香港社会没什么人挨饿了,那我们慈善基金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

杨文东说道:“以后就逐步的倾向于医疗救治及教育,特别是一些年轻孩子生病家里治不起的。”

林浩宇想了想道:“帮助这种家庭不难,但难的是筛选真正需要帮助的,就怕很多人会滥竽充数。”

“对,所以这就要看你们以后的政策鉴别能力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做慈善最难的是鉴定,前世的水滴筹,创意真的很好,只是可惜,被资本玩废了.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