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301章 连锁便利店与群狼战术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方法似乎可以,可即使是收购旧楼,也得是有位置要求的吧?”

刘华宇回道:“对,超市肯定是有位置要求的,不过港岛也就这么大,加上还没有开业的,我们现在手上十几家超市都可以说是在核心位置了。

那其他的,反而不需要挤在一起,在中环、金钟、铜锣湾的一些边缘地区开业也是可以的,这些地方旧楼本身也多,我们原本租房子也是需要选择很久的,那还不如直接买旧楼然后拆了建。”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个思路就是早期投资较大,但长期来看更划算。”

刘华宇又道:“是的,其实我在九龙半岛那边也是准备这么做的,不过那边可以直接在城镇中心买旧楼就行了,港岛这边不行,中心旧楼少,有也很难买到。”

杨文东又看向郑志杰,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这是个不错的思路,虽然投资更大了点。”郑志杰说道:“但买下旧楼拆了后,也可以多建几层,比如最下层建影院,中间几层做超市,上面几层做吃饭的地方,或者其他业务也行,这样也能形成一个小的商业区了。”

“这个想法不错,影院与超市在一起,也算是相互促进了。”杨文东赞同说道。

商业区想要形成,是需要多种不同生意的,娱乐、购物、吃饭等等都不能少,前世的万达广场,本质上也就是如此,顶多面积大一点。

郑志杰又道:“那我内部置业公司,需要更改一些预算及投资方向了。”

杨文东说道:“我记得置业公司最近还是在九龙收购物业吧?”

“是的。”郑志杰说道。

杨文东想了想,道:“除了一些正在谈的,其他就先停了,后面将资金重点放在辅助家乐福身上,就按照你之前的思路,做小商业区,做一份计划书给我看看。”

之前的扩张,属于半无序的,因为杨文东知道九龙片区的地产增长率更高,所以重点购置那里的物业与地皮,这些也都是等地价到了巅峰后就需要处理掉的。

如今时间已经到了62年下半年,虽然离地产危机还有两年多,可也应该稍微控制一下地产市场的扩张了,将资金投入到长期经营的业务中更合适,也就是小型商业楼,还能够帮助自己的电影院产业及超市产业。

郑志杰答应说道:“好的,只是这样做的话,扩张速度肯定就比不过之前那种到处租赁物业了。”

“有了竞争对手,反而不急了。”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我们稳步经营就行了,将品牌做好,认真的为香港市民消费者服务,这肯定会是一场长期的战斗。”

从开家乐福的第一天起,杨文东也就没想过别人都会眼瞎,看着自己赚大钱,然后垄断香港零售市场。

当超市生意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很多资本的进入,就说美国的沃尔玛,也并非第一家超市,但后来也是靠着极致成本的控制以及服务,最终获胜的。

现如今怡和进场了,自己虽然不惧,但只看自有资金以及能调动的资源方面来看,还是不如它的,那在房价高的时候抢物业,毫无意义,还不如安心发展好自己的超市,做个长期打算。

且未来香港还会有地产危机,自己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再反攻。

刘华宇答应道:“好的。”

郑志杰也说道:“我这边也会全力配合好刘生。”

“嗯”杨文东又道:“不过,怡和的超市如果不在乎成本的扩张,我们也需要针对他们一下。”

刘华宇问道:“打价格战吗?”

“价格战是一方面,你可以在菜价方面再控制一下,多吸引人过来,不过这样你也抢不走他们店铺附近人的生意。”杨文东说道:“我的想法是,去他们店周边开店,小的零售店。”

“小零售店?”刘华宇想了想问道:“类似于杂货店?”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对,不过档次要高一点,里面要有很多人日常需要的东西,这样一来,只要数量多了,那也可以抢周边大超市的生意的。”

这时,郑志杰不解问道:“可我记得,应该是大超市会抢周边杂货店的生意吧?”

杨文东笑说道:“你说的也没错,但你可知道为什么?杂货店的价格比大超市贵?”

郑志杰回道:“因为他们的采购成本更高?”

杨文东道:“对,大超市因为统一采购、统一宣传,来的人更多,所以能够降低采购及运营成本,而小店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如果有很多小店是依附我们家乐福呢?采购这一块可以直接从我们仓库运货,甚至运输都可以顺便带一下,就这一点,就能大幅度降低各种成本了。”

旁边的刘华宇也点头说道:“杨生说的很对,如果小店能够直接从我们仓库拿货,那各种成本会急剧降低。”

“原来如此。”郑志杰又问:“但应该还是做不到跟大超市一样的成本吧?特别是一些位置不错的店。”

刘华宇解释道:“是的,但为什么要跟大超市比呢?只要价格不是很贵,那就够了,你别忘了它的便捷性,直接进去就可以买,特别是数量多的情况下,就会很方便。

试想一下,你如果不是要去大购物,买两个小东西,你是想稍微贵一点在附近小店买了,还是准备一里之外的大超市,来回半小时走路,然后还需要排队结账?”

郑志杰道:“那就算这个小店东西再贵一点,我也不会去超市啊。”

“是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就是我的新想法,群狼战术,在怡丰或者香港很多地方开足够的小店,利用家乐福超市的低成本采购优势,将这些店给扶持起来。

这些小店,不至于说能够威胁怡丰超市的生死,但也是可以影响到他们的了。”

郑志杰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那我就先安排人,在怡丰超市的周围踩点,寻找合适位置,再买下来。”

“嗯,这个事不急。”杨文东又说道:“现在置地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以就不要急着立刻开起来,先购买一些物业再说。”

“好的。”郑志杰答应道。

杨文东又道:“老刘,你这边派人去日本、美国或者欧洲,考察一下在这些国家,这些连锁小超市是怎么经营的,不是要照抄,但至少要参考一下。”

“明白。”刘华宇点点头,又说道:“这类小连锁超市,之前我在美国的时候,也知道一些,虽然不算很了解,但我有个问题;

美国的这些连锁企业,本身是不负责经营的,一般他们都是采取加盟模式,但总公司负责物资的采购及运输送货上门,那我们在香港,是要自己经营,还是采取这种加盟模式。”

“这个我也考虑过。”杨文东说道:“直营与加盟是两种对立模式,但并非不能共存,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混合模式,既有直营又有加盟,等以后再看哪种模式发展的好,再决定怎么做。”

服务行业大企业的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直营就是自己管理,所有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控制好质量与服务,缺点就是投入成本太高;

加盟就是自己不但不用投入,反而可以从加盟店赚钱,这样便于企业品牌急速扩张,缺点就是管理难度高,如果加盟商出了问题,反而会影响整个品牌。

且也需要看什么行业,大型超市肯定要是直营的,而小店则趋向于加盟,不然根本管理不过来。

只不过香港的情况特殊一点,这么小的地方,直营也不是绝对不行。

郑志杰则说道:“刘生,不管以后怎么样,你初期肯定是要直营的,也只有做出成绩,做出品牌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盟啊?”

“郑生说的很对。”刘华宇笑说道。

杨文东点点头道:“那就先这样,先找合适位置,买下来再说,以后我们自己经营也好,租出去也行,都可以,先把合适的位置给占了。”

服务业,最重要的还是房租,如果有自己的物业,那基本上就占了先天的优势,特别是在香港。

原先历史上的百佳与惠康,算是香港超市行业的领军者,可最终还是败给了大资本,被并购了,估计房租成本太高也是原因之一,因为你不管租房子做什么生意,一旦赚大钱了,房东就会眼红涨价

郑志杰答应道:“没问题,我之前就一直在收购临街商铺,其中部分也是可以投资这样的杂货店的,后面我会在一些更好的位置选择购置。”

“不要叫杂货店,也不要叫小超市了。”杨文东说道:“以后就叫便利店吧,连锁便利店,不管是我们自营还是采取加盟模式。”

“便利店,这个名字不错。”刘华宇又问道:“那我们这个品牌叫什么?还是说,跟家乐福一个牌子?”

“要换名字的。”杨文东想了想,说道:“暂时我还没想好,反正开业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个再等等吧。”

前世那么多便利店品牌,他比较喜欢的名字是711,寓意简单,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能够让人直接理解,也方便开到各个国家。

只是这个品牌在美国已经有了,也已经在英联邦注册了,他不能用,除非获得授权,或者反向收购了这个牌子。

但他也查过,711目前属于美国南方制冰公司,这家公司主业是制冰,但因为冰箱的普及而效益大损,在美国的林尤沺也尝试接触他们,想要收购711或者获得授权,但目前还没有进展。

刘华宇说道:“那我这边,也会尝试着起一些名字,到时候给您过目。”

“也行。”杨文东点点头。

如果拿不到711品牌,那就只能自己取名了。

商业本身也就是带着竞争的,不然就到处都是垄断了。

超市行业有了新玩家,且来势汹汹也算正常,香港就这么大,那么多华资英资财团在内部抢食,有竞争也是有好处的。

在自己的地盘,通过商业手段击败对手,那才有资格走出去,与海外竞争对手抗衡。

且其他产业,杨文东也是攻击者,比如地产、航运,只不过这些市场很大,所以看不出来,但哪一天自己的规模到了怡和太古的级别,一样也会再一次与这些大的英资财团发生冲突,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新财团只有踩到旧财团的尸体上,才可能崛起。

不过现如今港英控制香港,这个时候华资还是不方便与怡和这样的英资财团对抗的,且时间也不适合,自己财力也还没到那个级别。

好在港英为了安稳的管理香港,对于华资,相对来说比起以前要好多了,至少表面上,它们是需要维持“公平”的,而杨文东,也借着一些机会,与港督柏立基的关系相处的还不错。

10月15日,受港督府邀请,杨文东再一次见到了柏立基。

“港督先生你好。”杨文东笑着握手说道。

“杨生,很开心能够见到你。”港督柏立基也是笑着说道:“你的5艘油轮投入运水之后,香港的缺水问题,好多了啊。”

“这也是我应该做的。”杨文东又说道:“只是可惜,这种油轮的收购,不容易,我这边最近一段时间,也才锁定了一艘。”

香港缺水是个长期问题,在65年之前都是无解的,所以这段时间二手船的收购还在继续,这也是中东危机之前扩大船队的最佳方法。

只是货轮好收购,但油轮就难了,这种船的数量不是很多,特别是超大吨位的,本身大部分也就是50年代造的,很多目前还没有淘汰。

柏立基点点头说道:“有就不错了,航运公司的情况我也知道,想短时间内提高运力,也是很难的,杨生也是尽力了。”

“嗯”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港督先生,您这次叫我过来,是为了旱灾的事情?”

如今香港抗旱,杨文东旗下的诸多企业,已经是最大的一股民间力量。

与港府或者其他慈善基金不一样的是,长兴集团的支援模式,是有益于自己的,即使利润不高,但也能够获得大量的名气,从长远来看,也是能够获利的。

形成了正向收益,才能循环起来发展,从而解决部分地区的旱灾问题。

“不是,杨生在缺水问题上已经做了很多了。”柏立基说道:“这次叫你来,是因为港府内部已经同意了你的博物馆要求。”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