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233章 购置万吨新货轮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233章 购置万吨新货轮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投资环球航运?”包玉冈倒是有些惊讶,问道:“为何?杨生有这个资金,投资自己的航运公司,多买一艘船不更好吗?”

杨文东回道:“我做航运,是因为我看好航运市场,不过想投资包生,则是看好包生你了,我觉得,以你的能力与经营方式,迟早可以成为未来的船王。”

“多谢夸奖。”包玉冈听到杨文东这么说,心中也是有点高兴:“不过你既然看好我的方法,那也一样学不就行了?”

杨文东摇头说道:“我看到的只是皮毛,只能说我看好包生,但让我跟着包生这样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全球的成功人士与成功企业那么多,他们的创业历史也被公众知晓,但有几个人能够学成功的?”

就说超市,这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行业,很多打工人都经常幻想以后开个小店养老;

可能够成功的,也就沃尔玛、欧尚、好市多这些少数品牌,在超市创业竞争激烈的时候,多少同行想学习,甚至拼命从这些企业挖人,想copy出来这些企业的成功模式,但最终全失败了。

一个人能成功,有着太多的因素了,包玉冈能成功,长租模式的确有着很大的功劳,外人跟着学习或许也能成功,但想达到包玉冈的程度,是绝对不可能的。

包玉冈笑说道:“杨生太夸赞我了,你想投资环球航运,我也很高兴,只是我最近并没有准备接受投资的计划。”

虽然被拒绝了,不过杨文东也不在意,而是说道:“包生,我的投资要求不多,十個点就行,价格的话也是可以协商的。”

包玉冈想了想,说道:“杨生,容我考虑一番,如何?”

“行。”杨文东也不指望一次会面就能成功,毕竟现在的包玉冈事业还算顺利,不像之前沃尔玛那样已经陷入了经营困难,才让杨文东有了投资机会。

包玉冈又道:“那今天就这样,也算是与杨生达成不少的合作了。”

“行,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经常合作。”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二人之后又寒暄了会,便相互告辞了。

从半岛酒店离开后,杨文东来到了吉利大厦,自然也是为了找郑玉华,包玉冈的事情,全是与航运公司有关的。

“杨生。”得知老板来了,郑玉华也是亲自来到电梯口迎接了。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有件事要和你说下,去那边会议室。”

“好的。”郑玉华答应后,带着自己随身的一名助理跟着杨文东。

进入会议室后,杨文东将包玉冈说的两件事告知了郑玉华。

郑玉华听完后说道:“船坞合作不是问题,能够锁定一个客户,对我们也有好处,折扣的话,也可以给,这本身也是正常的;

至于这海事学院,倒是真的很有远见的,香港有这么多航运公司,也就是自己培养新人或者挖其他同行的人,没人想过建一座这样的学院。”

杨文东道:“是啊,我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包玉冈很有远见,以后对他的行动资料,要时刻收集一点,不是说什么私人秘密,而是在海运产业的一些动作。”

虽然他知道历史,可也只是知道67年的中东危机会是一次大机遇;

其他时间段,就不太清楚了,只知道航运能一直赚钱,可怎么样才能利益最大化,就不清楚了。

了解一位未来船王的动作,说不定也能从其行为中,得到一些有用的资料。

“好的。”郑玉华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日本那边,新船的消息怎么样了?”

郑玉华回道:“我去了日本一趟,与日本几家造船厂沟通了下,他们的船只普遍分为两类。

一种就是常见的标准型,便宜一点,生产速度快,也符合很多国家法律的规定;另外一种就是定制的,这就要看用户需求了,而这种一般都会比较慢,还需要设计验证。”

“标准型的建造时间多长?”杨文东问道。

郑玉华回道:“一般需要1年左右,快一点十个月。”

“有相关资料吗?”杨文东又问道。

“有的,我们也早就准备好了。”郑玉华说完,她的助理便将手中一份介绍资料递了过来。

“中文版的?小日本的船厂倒是费心了啊。”杨文东看到介绍封面后,笑说道。

郑玉华说道:“香港的船东,可以说是日本船厂最大的客户群体了,连英资船东,都开始不从英国或者欧洲订船,而是选择更便宜的日本船了。”

杨文东没有急着看资料,而是问道:“现在欧美的船厂,价格都比日本高,那他们现在还有什么优势没?”

“优势的话其实还有不少。”郑玉华想了想说道:“日本的船就是便宜,主要就是人工成本低不少,加上日本人肯吃苦,船的交货时间也比较短;

只是目前日本造船技术还是比不过欧美的,特别是大型油轮与大型货轮,或者一些特殊的轮船,日本造船厂的经验与技术还是不太行的。”

“嗯,”杨文东点点头。

倒也正常,这种重工业的技术发展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前世内地成为全球第一也花了很多年,小日本目前还在处于发展期。

郑玉华又问道:“杨生,您是考虑去欧美看船?”

“不是,只是问问。”杨文东摇摇头。

或许欧美现在的高技术造船能力对以后有用,但现在的他是肯定不可能去欧美造船的。

“我们香港一般用的货轮,日本那边的是最划算的,除非您想买什么特殊轮船。”郑玉华笑说道。

“正常货轮就行了。”杨文东没再多说什么,而是看起了手中的资料。

郑玉华又说道:“杨生,我来跟您介绍一下吧,这些资料也不是介绍的很详细,因为纸张大小有限。”

“好。”杨文东自然同意,看资料了解一些专业词汇,太头疼了。

随后,花费了十几分钟,郑玉华将几家船厂的不同船型介绍了过来。

结束后,郑玉华说道:“杨生,我们内部比较看好的是这一款1.5万吨的dc267散装货轮,这是日本三菱造船厂最新技术的产品,上一代就质量很稳定,也很省油;

最重要的是,内部空间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放下很多商品,甲板之上也比较平整,以后如果需要,改装成集装箱货轮,也很容易。”

“很省油吗?”杨文东问道。

“比上一代要节省5%。”郑玉华说道:“杨生,别看这5%,如果跑的多了,一年下来是能多省几十万港元的。

而且由耗降低最大的意义不在于那点油钱,而是能够让续航更高,负载更轻。”

“嗯,看起来是不错。”杨文东看了下价格,说道:“就是价格贵了点,一艘要180万美元啊。”

郑玉华说道:“这个价格的确不便宜,可货轮的价格就是如此,这样配置、性能的货船如果在欧美的话,恐怕要200-250万美元之间了。

而且三菱船厂的销售经理也告诉我,如果买的多的话,还是有折扣的。”

“买的多?”杨文东笑了笑,又问道:“如果我买的多,能租出去吗?”

虽然自己旗下的工厂也有很多运力需求,但东西比较轻,路线也是固定的,用旧船就行了,投入新船反而浪费。

新船的最大作用就是灵活性与稳定性,这种更适合那些国家大公司之间的运输要求,租赁出去是最划算的。

郑玉华回答说道:“海运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我根据目前的趋势来分析,未来三年,货轮还是会供不应求的;

全球贸易也会越来越高,特别是美国一直在推动全球贸易化,连大英都不得不逐渐让步,一旦全球贸易更多了,对船的需求只会成倍的增加。”

“行,那可以考虑多买点。”杨文东点点头。

67年之前,自己手中的船自然越多越好,但也要考虑67年之前的经营,买多艘船,也需要都利用起来,最好前面几年就能回本,这也是船运公司的常态。

郑玉华又说道:“三菱那边也说了,他们的合作银行也会给我们贷款,就是最多只能提供五成的抵押,还需要签署一份协议:

一旦我们违约,他们有权在全球任何地方扣押我们的轮船,其他银行都是第二顺位债权人。”

“5成倒是没问题,汇丰那边也答应会支持我。”杨文东笑说道:“难怪香港的银行不参与航运,日本银行有这种强制协议,这边银行可就没什么抵押物了。”

郑玉华同意说道:“是的,而且就算船抵押给了香港银行,可就算是汇丰,也做不到跟日本银行那样,扣押海外的轮船。

香港虽然背靠英国,可怎么着也只是一个城市,在国际地位上是远比不过日本的。”

“其他人签了这种协议没?”杨文东又问。

郑玉华道:“基本上都签了,除非不在日本银行贷款。”

“那我们也一样就行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就算没这一条,他旗下的一个业务对银行违约了,也不可能不救,更不可能赖账,这样商业信誉可就全没了。

“好的,这样就可以直接讨论买船的问题了。”郑玉华又说道。

杨文东说道:“先安排去日本一趟吧,我肯定要看船的。”

“好的,我来安排。”郑玉华答应说道。

数天后,杨家别墅:

杨文东来到卧室,看到了还在配同孩子的苏依依,此刻她正在用两根手指,逗着还在孩子抓住,然后自己坐起来,玩的不亦乐乎。

“舍不得孩子啊。”杨文东笑说道,也靠近将手凑了过去,让孩子自己选择手指。

苏依依点头说道:“是啊,有点舍不得。”

“也就几天而已,家里还有这么多人看着,没事的。”杨文东说道:“其实也就我们有的选择,很多普通人,哪可能天天陪着孩子啊。”

这次去日本看船,苏依依也会前往,可商量了下,还是不准备带孩子去,主要就是太小了点,虽说一路上会有很多人照顾,但防不住换个环境可能生病。

“嗯。”苏依依点点头说道。

10月20日,杨文东、苏依依、郑玉华以及长兴航运的十几名专业技术人员,一起承包了一架飞机,前往了位于大阪市的三菱造船工厂。

日本与香港很近,下了飞机后,所有人直接杀向了造船厂,直接去看了一艘差不多快要建完的DC267型货船,也是郑玉华当初看好的那一艘。

杨文东与苏依依只是看个外观,与一堆纸上的记录,而技术人员,则是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这可能需要几天时间。

因此,杨文东又带着苏依依,在与三菱造船厂的人商谈一番后,就来到了大阪市区。

“东哥,这里汉字是真多,赶紧我不懂日文,也能大概知道这些店是什么。”苏依依问道。

杨文东笑说道:“正常,日本的文化,在古时候就是来自中国,韩国也一样。”

在杨文东穿越的前世,日文韩文都开始去汉字几十年了,而在这个时代,日韩的文字中包含大量中文,虽说发音不一样,但文字意思很多都是可以猜出来的。

“那边是个大的服装店,我们去看看。”苏依依指着一个方向说道。

“好。”杨文东点点头,他与苏依依来市区,可不仅仅是为了游玩。

更重要的是亲自了解一下日本的服装店与大型商场是怎么运营的,香港未来的经济,会在一定程度上类似现在的日本。

虽说他们都会是老板,手下也有专业的人,可自己也是要熟悉了解一点的,特别是杨文东,他知晓未来几十年后商场运营模式,未必就能够适合这个时代。

还是要取长补短的。

在大阪待了数天,郑玉华等人也参观了数家造船厂,对不同的创新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

10月26日,大阪的一间酒店内,郑玉华对着杨、苏二人说道:“杨生,我们内部还是看好三菱的DC267型货船,从价格、油耗、质量上来说,是最划算的。”

“嗯,那就展开下一轮价格与周期谈判吧,周期的话要越快越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不过其他几家也不能不问了,适当吊着,用来压价。”

“明白,其他几家也都不会不沟通的。”郑玉华又道:“不过小日本之间,其实也是有默契的,估计如果不是想要抢欧美船厂的市场,那都一起抬价了。”

“这就是正常的生意,能垄断谁不垄断。”杨文东笑了笑:“生意的最高境界不就是垄断吗?”

就在此时,酒店之外的门铃响了起来,郑玉华说道:“应该是三菱造船厂的副总经理深田重信。”

“开门吧。”杨文东点点头,他也见过这人,是三菱造船厂负责对外销售业务的负责人。

郑玉华起身开门后,一名约50岁男子走了进来,对着杨文东鞠躬说道:“杨先生,您好。”

“请坐。”杨文东示意说道。

香港是小日本造船厂的大客户群体,他们的销售自然也会中文,本身日本人学中文也不难,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完全去汉字。

“多谢。”深田重信再次鞠躬,随后坐了下来。

“杨先生,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信任。”深田重信说道:“今天来这里,我方也是希望对顾客的需求,有着进一步的了解。”

“好,我们也有一些问题,想跟你们探讨一下。”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随后,几人就技术、价格、日本本土银行借贷(跟船公司同一家或者非常密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半小时后,深田重信问道:“杨先生,不知道您这次准备购买几艘货轮。”

杨文东伸出右手,说道:“5艘。”

PS:求月票

这两天家中有事,一天一更,下个月初会有几天三更补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