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174章 海运的难题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74章 海运的难题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罗伯特又说道:“不过,因为我们这次投资的规模不小,所以你这边,可能也需要扩大投资规模了,也就是新建胶水的工厂。”

“新建工厂?”杨文东想了想,说道:“这倒不是问题,但你得给我一定的保证吧?不然我建好了,你们又不要我的胶水了,那我可就亏了。”

罗伯特笑说道:“初期合作不需要伱立刻购置新生产线,如果没有什么质量问题,那我们可以签长期的供应协议。”

“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应该就没什么大问题。”

“OK,后续等我们选择好投资的地方,那到时候我们再商讨。”罗伯特笑说道。

“好。”杨文东笑了笑,这也只算是小合作了。

相比于自己能赚多少钱,他更看好的是,3M这样的公司投资香港,将香港作为一个工业生产基地,那必然能够带动不少的就业,以及经济的增长。

对他或许影响不大,但对普通华人就不一样了,总归是一件有利于华人层面的好事。

自己的蝴蝶效应,也算是起了一点好的作用了。

罗伯特顿了顿,又说道:“艾瑞克,本来我们来香港,就是为了这件事,但现在,可能额外多了一件事。”

“什么事?”杨文东问道。

罗伯特笑说道:“前天我在机场看到了你发明的拉杆式行李箱,才知道你又发明了一样新事物。

我实在是太佩服你了,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多发明的?便利贴、粘钩、还有那个能旋转的拖把。”

“或许,就真的只是天赋吧。”杨文东很“自信”的解释道,在西方人面前这样说话是没问题的。

天赋这个东西,难以说的清,人与人之间差距千万倍也很正常。

“的确。”罗伯特又说道:“你这个行李箱也才刚刚推出市场吧?不如我们再如便利贴一样,再合作一次,如何?”

“你们是想要代理行李箱?我记得你们没有类似产品吧?”杨文东倒是没有太惊讶这么快会被找上门。

行李箱与粘钩这类产品不一样,他被人买了后,就会被人带着到处跑,那就很有可能,很快就吸引到了有眼光的人。

只不过没想到这个人居然还是3M的人,也凑巧他们准备来香港投资,发现了这个。

罗伯特说道:“对,我们3M公司虽然不涉及行李箱这样的商品,但以我们的渠道资源,想推销这款产品也不难;

艾瑞克,我们也合作一年多了,我想你也知晓我们公司对于合作商的态度,所以,我认为,这会是我们之间新一次的合作。”

“可以商量。”杨文东想了想,最终说道。

海外国家,都是要依赖经销商的,行李箱这样的大件,对渠道与运输的成本要求非常高,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是做不到的。

“好。”罗伯特欣喜说道:“这件事我会回去与董事会商量一下,我想,当他们看到你的行李箱时,肯定会同意的。”

“希望如此。”杨文东笑了笑。

现在也只是定一个合作方向,后面具体怎么合作,还不好说。

罗伯特与罗宾走后,杨文东很快叫来了负责胶水业务及技术的钱尚德,并将事情告诉了他。

钱尚德听完后,说道:“技术层面没什么问题,一般胶带需要的胶水,就是普通粘性强的胶水,我们也可以自己做。

如果供应量大的话,那就再从海外购置一条生产线就行了。”

“我们自己有专利?”杨文东反问道。

钱尚德说道:“有的,这一年来,我们也相继购买了些不同的专利,主要是为粘鼠板的新款产品,用来做胶带,区别不大,除非3M有特殊要求。”

“嗯,那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到时候你负责跟他们协商这件事,我还是希望他们这个项目能够落地的。”

“好,没问题。”钱尚德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问旁边的魏泽涛:“老魏,知道罗伯特后面几天的动静吗?”

魏泽涛说道:“他们这两天准备拜访田氏化工厂,估计是想让田氏化工厂来生产胶带的薄膜。”

“倒也不错,如果田氏能做,那香港也就有胶带产业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田氏化工厂的老板田家炳,也是香港的名人,跟杨文东一样,都是“实业大王”级别的人物,被称为“化工大王”。

其主要产品就是建筑与农业上用的保温薄膜。

钱尚德笑说道:“理论上是能做的,就是可能跟我们一样,需要额外投点钱购置设备,就看3M提出的条件了。”

魏泽涛又道:“如果3M在香港组建好了胶带产业,我估计就会有很多人也搞这个了。”

“正常,这对香港经济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这对于我们的胶水业务,也有好处。”

有了本土的产业链,那自然就会有生意人想办法扩大生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政府带头做产业链,成熟了之后,内部企业也就自己正常发展了。

可惜,香港没这个环境,港英政府不会做这种事。

钱尚德说道:“对,胶水销量越大,那各方面的成本就都会降低了,特别是原料采购成本。”

“嗯,那这件事就这样,后面配合好3M就行了。”杨文东说道:“老魏,我们现在核心的任务,还是提高拉杆箱的产能,特别是如果能够与3M达成合作协议,那订单量必然会超过产能。”

“好的,只是现在运输方面会有很大的问题。”魏泽涛说道:“我昨天查询了下香港去美国的货物成本,一立方米的报价是21美元,而一立方米,最多能够放下10个行李箱。

那光是运输成本,一个箱子就要12港元左右,再加上码头搬运成本,那到了美国的售价,就太贵了。”

“这个问题,的确麻烦。”杨文东点点头,集装箱没有出现之前,海洋运输成本贼高。

甚至70年代能够出现全球自由工业化,也是因为集装箱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原因。

只是,他纵然知道集装箱,可这个东西不是创意问题,而是基建问题,集装箱海洋运输的概念也早就被提出来了。

美国或者欧洲那边,其实已经有集装箱的船了,但能够卸货的港口却非常少。

这就需要全球范围内一步一步的进行货柜革命,香港这边,应该会在60年代末开始,这离现在还是比较久远的。

或许以后,他有机会插上一手,但现在还是不行的,光是一个港口码头的投入,现在的他,身价再高十倍也搞不出来。

魏泽涛又说道:“对,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大不了美国那边先卖的贵一点,这是新事物,3M也有这个能力。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行李箱太占空间,如果大规模出口的话,很多时候恐怕连船上位置都订不到,因为现在出口的船位也是很紧张的。”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自己买船?”

“如果想要做好欧美的行李箱市场,我觉得这是必须的。”魏泽涛点头说道:“不然,光是运输这一项,就能卡死我们。”

“航运?”杨文东想了想,说道:“那买什么样的船?”

“二手的。”魏泽涛说道:“一条不算很旧的万吨二手船,一般50万美元左右,内部空间接近上万立方米,我们的行李箱方方正正,可以轻松放进去5-7万个。

如果按照正常的报价,算上油费及运营费用,一年跑个10次就能回本了。

更不要说,有了自己的船,时间方面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一切都可以控制在自己计划之内了。”

“一次性5-7万个行李箱?”杨文东想了想,说道:“这生意的确不错。”

魏泽涛又说道:“是的,经济上肯定划算,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因为不是新船,没办法从日本贷款;

香港这边的银行基本上也不会贷款给我们,我们得自己出钱,除非我们以其他资产作为抵押。”

杨文东问:“新船什么价格?”

魏泽涛回道:“日本那边产的7000吨新船,售价100万美元,万吨的话,要150-200万美元,需要等一年多时间。”

“那算了,可真贵,我们也等不起那么长时间。”杨文东摇摇头,果然要做航运,都需要大资金。

船王在这个时代的地位,是超过地产或者实业大王的。

魏泽涛笑说道:“其实二手的更划算,顶多就是维护成本高一点,油耗高一点,现在油价也不算很贵。”

“50万美元我还是能拿出来的。”杨文东没有在意这个,说道:“但船买回来,怎么运营?还得请一个完整的团队才行。”

魏泽涛说道:“只要肯花钱,挖人也不难,比起买船的成本,这算不了什么,香港的一个船长,普遍也就两三千港元月薪,水手一般也就三四百。”

“嗯,那先与3M协商好合作,再放出消息,我们要招聘船长。”杨文东顿了顿说道:“这两个时间,估计也不会太短,正好同步进行;等船到手了,就将人给挖过来。”

船运行业,在未来20年还是有着非常大的潜力的,远超过地产,特别是1967年中东大战爆发,据说当时的船东都赚翻了。

如今从60年开始入局,等7年后,规模也差不多了。

再晚几年可能就要错过黄金机遇了。

正好,自己的出口,也能保证自己的航运公司即使碰到了海运费暴跌,也能有生意,而海运费大涨的时候,也能降低出口成本。

一举两得了。

魏泽涛笑说道:“好,我会先找猎头请一个航运专业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