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163章 高端住宅及院线投资

时间很快就到了1960年。

1月6日:

杨文东在长兴实业的总部见到了由猎头公司招聘而来的一名地产行业的精英。

“郑生,你好。”在魏泽涛的介绍下,杨文东对着来人郑志杰握手笑道。

“杨生,您好。”郑志杰也是礼貌回握。

“都坐吧。”杨文东笑了笑,又对魏泽涛说道:“老魏你也可以留下来听听。”

“好。”魏泽涛答应说道,随后从旁边拿来了几瓶屈臣氏的汽水。

杨文东问道:“郑生以前是跟着霍营东霍生的?”

“对。”郑志杰点点头说道:“霍生那边什么情况,杨生与魏生应该也知道一些,他的地产公司,发展的有点困难,霍生本人也开始大规模投资淘沙行业了。”

“嗯。”杨文东点点头,对于这位去世后身披国旗的港商,他自然非常清楚是怎么回事。

随后,他接着问道:“郑生对香港如今的地产行业,怎么看?”

郑志杰回答说道:“杨生,我已经用了我80%的资产,支付了4套房子的首付。”

“哈哈~”杨文东笑了笑,问道:“那郑生这么看好,是因为什么?”

郑志杰答道:“因为工业,香港的工业,这几年发展速度太快了,不仅仅有杨生这样的便利贴大王,还有成百上千的各种小工厂。

我之前查到一个数据,在1958年的时候,香港的转口贸易额占出口的61%,而在去年上半年,就变成52.6%了,下半年甚至全年都可能会跌破50%。

这就是因为,大量香港工厂在出口各种工业品,这些工业品,带动大量就业,工厂的老板也赚到了钱,那他们必然会投资房产,这是很多人的本能。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这几年来香港的人口也是大幅度增加,虽然增加的都是穷人为主,可总归需求变大,还是能够推动房价上涨的。”

“分析的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人口与经济,就是地产的核心。”

前世内地在20年代之后,地产逐渐变的不太行,根本原因就是出生人口的降低以及经济增长放缓~

郑志杰道:“杨生总结的也很对、很准确。”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理论方面我懂一些,不过这实际操作,就需要像郑生这样的专业人士了。”

“杨生,您这样的老板,请我们不就是做这些事的吗?”郑志杰笑问道:“那不知道杨生准备做哪一块领域的地产,又或者有选择的区域?”

“有区别吗?”杨文东反问道。

郑志杰说道:“没什么太大区别,但不同领域或者说不同地区,对应的人物关系不一样,想做好地产,就需要与这些人打好关系;

作为一家新公司,还是要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来比较好,只有那些大型公司,关系通到了港府,那才可以在全港随意投资,但这种目前主要还是英资公司。”

“有道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你觉得我们应该去哪里投资?”

郑志杰说道:“杨生,冒昧问一下,您是准备投入多少资金?又或者,我们能够动用多少的银行资源?”

杨文东说道:“几百上千万是没问题的,我与廖创兴银行的关系很不错,也跟他们协商过,他们会支持我做地产。”

虽然与廖创兴银行只是口头协议,但这种事,也不可能以文字的方式承诺出来,因为这并非实际项目的合作;

不过杨文东也丝毫不担心会出什么问题,本身这种合作就不是一次性的,初期合作金额也不会很多,后面顺利就会逐步的加上去。

并且地产在这几年,也基本上不会亏钱,除非选择到了倒霉的位置。

郑志杰又说道:“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应该去港岛。”

杨文东反问道:“九龙这边不行吗?”

郑志杰摇头说道:“长期来看可以,比如杨生如果想在这里持有长久的物业,是可以的。

因为如今香港工业的趋势就是从港岛转移至九龙新界这边,人口也会往这边流动,这一点,只需要看中华电力的每年电力增长数据就知道了。

可这个过程是非常慢的,且迁移过来的人大部分都是普通工人,也是买不起房的,所以如果想要做正常的地产生意,就不能选择这里。”

香港有两家供电公司,港灯负责港岛,中华电力负责九龙半岛,电力的数据是经济的最直接体现。

“伱这么说倒是有道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正好,倒是与我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了,我想做的是高端住宅。”

“高端住宅?”郑志杰询问道:“杨生说的是别墅?”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并不是,别墅是别墅,我这个本质上也是正常的高楼住宅,楼体上与其他公司的住宅没什么区别。

不一样的是装修,我要做的是,给买房者提供一个伶包入住的环境,也就是装修,会由我们负责。”

这段时间,他也曾经去看过香港的一些住宅,其基本上与前世国内一样,毛坯交易,业主入住后,还需要自己更新,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烦恼的地方。

因此,杨文东也就有了这个想法,在前世,少数高端品牌,就会推出精装房的概念,方便业主;

当然,这个概念是好的,就是很多公司还是太黑心了点,把精装修做的非常垃圾,导致牌子被砸,反而逼的很多购房者不愿意购买精装房。

郑志杰想了想说道:“这倒是行的通的,也不需要地产公司做什么,外包给其他装修公司就行;

只是有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喜好,对装修的要求也不一样。”

杨文东笑说道:“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普通的购房者,就算是经济条件还算可以的群体,他们又哪来的这方面的经验?

大部分人对于怎么装修,其实也不过是去看看其他人怎么装修的,如果有同样的户型,那可能就直接模仿了,顶多少数地方改一下,对不对?”

“是的。”郑志杰沉吟片刻后说道。

杨文东接着说道:“所以,我们在卖房之前,就可以建一套样品房,给所有的购房者看,他们如果喜欢,那就直接这样交易。

如果想改什么,那就由专人记录下来,后期装修的时候再改就行了,会涉及一点额外收费。

要是还是不行,购房者不满意,那也不是问题,再交付毛柸房就行了。”

郑志杰想了想,说道:“好方法,利用统一装修,来降低成本,杨生这个想法真不错。”

“降低成本是次要的,主要就是将小区的档位提高,那才更有价值。”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房子不是一般的商品,它的金融属性大于实际居住属性,也就是说很多人购买房子,即使是用来住的,但也需要考虑金融价值。

而实现金融价值,最重要的就是地皮位置,这一点是很难改变的,但提高整个小区的层次,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郑志杰点点头说道:“是的,这样的小区,如果位置合适,周边配套全面,那售价肯定比同位置的要高不少。”

“对。”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郑志杰又问道:“杨生,只是这样的话,其他人也是可以模仿的,这种创意,并不难像工业品那样能注册专利。”

“霍生发明了楼花,也一样没专利,但这不妨碍他成为香港的顶级地产富豪吧?”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如果不是因为那方面原因,霍生现在的成绩必然更高。”

在香港的地产历史上,霍营东比起李嘉成、李兆基等人要早得多,可以说是上一辈人都不为过。

早期香港出售地产都是一栋一栋出售,也需要一次性交易,购房者大部分都是房东,买了后再租出去。

大额的资金需求,导致地产行业一直萎靡不振,直到霍营东发明了楼花(预售)。

因为这个创意,霍营东通过10万港元,加上银行杠杆,就能撬动250万港元的地产项目,最终获利数十万港元乃至百万港元,暴利至极。

不过其他人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也同样获得了暴利,最终,大大刺激了地产市场,也刺激了银行,将地产与银行彻底的绑在了一起。

“对。”郑志杰点点头说道:“霍生在经营方面的天赋,是我见过最强的。”

杨文东接着说道:“别人的事情我管不了,但管好自己就行了,因为我是想真心的做好品牌,所以装修的质量,绝对要不输给业主正常自己的装修,甚至还要强一点。

光是这一点,我就不相信那些只想着赚快钱的地产商,能够做到。”

所有人都是喜欢赚快钱的,哪怕前世A股已经那样,谁都知道进去就是闭着眼睛赌一把,可仍然有很多人争先恐后的跳进去。

甚至很多工厂,明知道是要做长期生意的,有时候都会可以节省成本,谋求短期利润。

郑志杰说道:“如果杨生是这样想的话,那肯定是能够将这个地产品牌做好的。”

“嗯。”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除了高端住宅,我还想投资一个置业项目:院线。”

“院线?”郑志杰听完后,问道:“杨生,您是有电台与报社的,这是准备进军电影市场?”

“这个以后再说。”杨文东淡笑说道:“先买物业再说,能买到院线,那就谈价格,合适就买;又或者选择合适的地皮,我们自己建也行。

不仅仅是港岛,九龙这边的一些优质位置也需要考虑,不过这边基本上需要自建,可以选择人员密集的地方就行了,也就是镇中心。”

电影市场的确不错,虽然就价值来说,是比不上地产或者工业的,但也是传媒的一部分,在免费的无线电视台还没有的时代,很多人都是依赖电影来接触“屏幕”的。

不过这件事也不急于一时,先把适合院线拿到手再说,只要院线在自己手中,那以后就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郑志杰点头说道:“这个事情倒不难,只要有钱就行了,比起运营地产公司要简单多了。”

“对,院线怎么运营,跟你地产公司没什么关系,我以后会专门再找人来负责这件事。”杨文东顿了顿,又说道:

“郑生,我们也说了很久了,那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加入我长兴地产公司,薪水待遇的话,我这边会给你提高50%,未来也会有项目奖金,按照市场规则即可。”

地产行业都是有项目奖金的,根据市场情况而波动,这样一来,市场好的时候,项目负责人与管理层干劲十足,市场差的时候,也能降低地产公司的成本,一举两得。

“能够跟着便利贴大王杨生,我荣幸之至。”郑志杰笑说道:“我很愿意加入。”

杨文东笑道:“好,欢迎加入长兴地产公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