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146章 会面古龙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46章 会面古龙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秦志业问:“我们的总部会在中环?”

“不在中环在哪?你以为还在这附近?”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报社的主要客户群体在港岛,报社需要的各种人才也在港岛,无论什么角度,都不应该放在这边。”

秦志业笑说道:“抱歉,我先入为主了,香港的很多老板,都是喜欢将各种公司放在一起的。”

杨文东摇头说道:“长兴实业会是我的主要产业,港华日报未来也是,不过这两者目前没什么直接联系,你不用在意这边。”

“好的。”秦志业点头说道:“那我回去后,需要做一份详细的计划与预算出来,到时候我会再拿过来给您过目,然后我们再商讨租房的位置与大小。”

“行。”杨文东想了想,说道:“老秦,对于报业,我也是个外行人,很多东西我也不是很懂,所以就需要依赖你了;

不过伱放心,我还会给你招一些助手,也会是香港报纸行业的老手了。”

“好的,杨生。”秦志业也立刻明白了杨文东的意思。

说自己不懂,是准备适当的给自己放权,再给自己招人,而不是自己这边招,就是说有监督的人了。

不过这也正常,在香港很多公司也很常见,香港的老板喜欢多元化投资,进入自己不懂的领域,自然需要招聘专业的人,可如果放权给一个刚刚认识的人,风险就太大了。

那最佳的方法,就是再找几个人,让几人在新公司内部形成平衡,如同古代帝王的御下之道。

杨文东笑了笑,从怀里取出名片,说道:“那行,先就这样,这是我的名片,有什么疑问或者想知道的,可以电话我;

或者你的资料准备的差不多了,也可以直接电话约我。”

“明白,那杨生,我就告辞了。”秦志业站起身后,客气了几句后,便告辞离开了。

杨文东也是顺便客气的送人到了门口,看到人走后,杨文东返回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

过了会,林浩宇便赶了过来。

“坐,来,喝瓶冰可乐。”杨文东从一旁的冰箱里,取出一瓶玻璃可乐,以开瓶器打开后递给了林浩宇。

“可乐?我好久没喝过了。”林浩宇接过后,喝了一口说道:“就这玩意,居然能顶的上我们工厂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

“不同地方的收入不一样,但可乐是国际通用品,这很正常。”杨文东随口解释道。

就是前世也有这种现象,比如正常的粮食,在欧美中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一个人几分钟工作的薪水便可以买一斤了,但放在非洲,可能很多人一天辛苦也赚不到一斤大米。

现在的香港也是类似,很多人连工作都没有,饿的前胸贴后背,人工是最不值钱的,能换来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只有等工业继续发展下去,这个问题才能解决。

林浩宇喝了两口后,脸上也是很满意的表情,随后放下可乐瓶,问道:“东哥,叫我过来做什么?”

杨文东问:“你那边生意怎么样了?”

“忙了点了,现在天热了,老鼠也多了。”林浩宇说道:“不过最近一个月也没找到什么新的客户了,特别是粘鼠板的灭鼠效果非常好,很多货仓、写字楼都直接买粘鼠板,然后自己放就行了,不需要我们了。”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看来我们自己的业务,被我们另外一个业务给影响了。”

“是有这种情况。”林浩宇点头说道:“不过粘鼠板的生意,比我的灭害服务公司强多了。”

“灭害公司的市场其实也不小,只是它只能在一个小区域做,做不大。”杨文东又说道。

别说香港,就是一些大国家,这种业务一般也都是小范围内的生意。

“是啊。”林浩宇也说道:“我们去港岛那边做业务,都很麻烦,住的地方也没有,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太长了。”

杨文东问:“你手下的人都是寮屋的吗?有多少人了?”

“都是寮屋的,差不多120个人。”林浩宇回答说道:“立明那边其实也一样,很多都是招的寮屋的人,他那边估计有七八百了。”

“嗯,这我知道。”杨文东点点头,他对旗下的几个核心产业定位,其中粘鼠板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带动寮屋之人的就业,纯手工制作的粘鼠板,对就业人数的需求很高。

而便利贴的生产,多多少少就需要有点文化之人了,毕竟涉及到了复杂的质量管理了。

随后他又说道:“浩宇,今天叫你过来,是让你去帮我做一件事,我需要你去湾湾那边找一个人。”

“湾湾?”林浩宇有些不解问道:“东哥,我也没去过湾湾啊?”

杨文东笑说道:“我也没去过,总有第一次的,就当出去旅游一下也好,到了那边,找人也不需要你亲自去找,你找到当地的中介就行了。”

“哦。”林浩宇又问:“那是什么样的人?”

杨文东说道:“这个人姓熊,一个文学者,他可能已经在湾湾发表一些了,你去了之后,跟当地的中介说清楚,让他们从一些出版作者中寻找”

这要找的人,自然就是古龙了,只是这个时代可没有网络,湾湾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香港一般是不知道的,得需要有人去调查才行。

“好,我记一下。”林浩宇连忙从胸口口袋出去一个小本子,将需要的事情记录下来。

杨文东看着纸上的字,笑说道:“字还不错,看来识字方面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

“正常的都会了,但看一些报纸还是有点费力,需要查字典或者问人。”林浩宇记录完后说道:“而且很多字也不会写,只能模糊的记一下,等后面再去查。

我这个本子带在身边,除了记事情,还可以考验我,一旦我什么字不会写或者写错了,就会再记下来。”

“很不错的方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一年多时间了,你们也算是基本出师了,汉字方面虽然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但目前也算是够用了。”

“是啊,要是一年多前,打死我也想不到我会识字。”林浩宇说道:“还能够有今天的生活。”

“以后的生活会更好的。”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你的灭害业务总归是比较小的,我当初要这个业务的目的算是为了帮助寮屋的人。

不过现在也的确到极致了,你也不必一直做这个,先帮我去湾湾找人,找到了之后到时候我们商量看看,你想做什么。”

林浩宇笑说道:“东哥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无所谓,去当工人也行。”

“哈哈,不至于,不过太好也不可能,不管什么位置,你们首先得有匹配的能力。”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或者,你也可以跟立明一样,负责从寮屋招人就行了,筛选那些迫切需要工作,又符合我们要求的人。”

“那也挺好的。”林浩宇点点头说道。

“嗯,以后再说吧。”杨文东又说道:“准备好去湾湾吧,不过你也不要一个人去,再带两个人,最好是大学生,有什么事情处理能力也强一点。”

如今的长兴实业,在工厂规模这一块,已经算香港很大的了,自然也不缺大学生。

“好的。”林浩宇答应说道。

接下来的一周,在中介的帮助下,杨文东又面试几个在报纸行业有经验的人,最终双方协商之后,又有三人加入港华日报。

至此,港华日报的原始班子,正式成立。

8月22日,所有人再一次会合。

秦志业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对着杨文东说道:“杨生,这就是我所说的彩色报纸设备的照片,按照港元售价是在11.2万港元,一天最高能够印刷5万份20页的报纸,这速度,就算一般的黑白报纸设备,也是做不到的。”

“5万份一天?这个是不是太高了?”杨文东反问道。

在香港的八九十年代,报纸的销量动辄超过十万份,但现在可不行,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识字人群的比率,现在对比20年后差的太多了。

秦志业回答说道:“杨生,我选择这个产能数量的设备,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不同产能设备的价格,跟产能有关,但并非纯粹的数值比率关系;

比如同样的设备,一天印刷出两万份报纸的,价格差不多在9万港元左右,对我们来说,买小设备这就很不划算了。”

“嗯,也是。”杨文东点点头,这个道理很好理解,设备小了也只是本体材料少了点,但研发、人工、市场营销的费用都是一样的。

秦志业又说道:“第二个原因就是,报社很多时候会有时间紧急的新闻,需要短时间内快速生产,不然根本来不及;

所以不仅仅是我们,香港很多报社设备的产能都是会往上提高一个级别规划的。

而且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对外接业务,印刷一些不是很急的周刊、漫画刊,我们的设备会是香港第一家彩色报刊设备,肯定会有人感兴趣的。”

“嗯,行,那就买5万份一天产能的。”杨文东听完后也觉得有道理。

而只要有道理的他自然会同意,如今便利贴产能还在提高,回流资金已经越来越快,10万港元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了。

再说,香港的报业在60年代也会有个整体市场急速提升过程。

“杨生、秦生。”坐在旁边的一名中年男子说道:“其实不仅仅是香港,我们的报纸也是完全可以开拓湾湾乃至东南亚的市场。”

杨文东看向说话之人,问道:“老吴,你们星系日报之前在这一块做的很不错,未来这一块就需要依赖你了。”

挖人自然要从几家老牌报社挖人,星系日报作为香港最近数年的报业翘楚,杨文东自然让猎头多关注了下。

港华日报的名字就是代表主打香港市场,而以后要去海外市场,换个名字就行了,很多报社都是这样操作的,因为内容是不可能一样的。

老吴笑说道:“好的,杨生,在湾湾、马来西亚我都是认识一些渠道商,只要我们这边在香港的销量还算可以,他们就会有这方面的兴趣。”

“嗯,所以核心还是要在香港做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如同普通实体商品一样,在自己的地盘有了成绩,才能卖到其他地方去,再过十年香港的电影也将开始火爆,卖外阜也是这个原理。

秦志业接着说道:“杨生,这个设备,需要我们去德国现场看一下,您要不要去一趟?”

“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就行了。”杨文东说道:“另外我会安排一个做国际业务的律师跟你们一起去,价格方面你们一起协商,也可以去看看其他家的设备。”

虽然十万港元不少,但如今已经不值得让杨文东亲自跑一趟了,特别是还要去国外,来回折腾一下半个月就没了。

虽说是刚刚招聘的人没有100%的信任,但安排的律师也算是合作有一段时间了,几个人一起去,加上可以随时电话自己,也就行了。

不然真要是什么都自己去做,也不现实,适当的放权也是必须的,任何企业都是如此。

秦志业说道:“好的,那我做好准备。”

“行,这是那个律师的名片,你们约好了将时间告诉我。”杨文东从桌子旁边取出一张名片。

“多谢杨生。”秦志业接过名片后说道

数天后,秦志业、老吴以及一名姓王的律师三人一起踏上了前往德国的飞机。

杨文东则是在香港这边远程指挥,只是他也体验到了没有网络通信的烦恼,很多事情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但很多问题电话里又说不清楚;

从德国寄回来相关照片与数据,最快也需要三天才能到香港。

最终,也只能让在德国的几人内部协商,然后汇报给了杨文东,他见到所有人统一意见后,再根据自己有限的资料,也就同意了以10.8万港元的价格买下了德国海德堡的一台设备。

设备的制造 运输,差不多需要2个多月,秦志业等人也返回了香港,开始了报社开业的前期准备。

时间很快就到了9月1日,这一天,林浩宇从湾湾返回,带回来了一个20岁出头的男子。

杨文东也是做好了迎接准备,见到来人后,笑着说道:“熊生,你好,非常欢迎来到香港。”

来人自然就是古龙,他的真名叫熊耀华,在杨文东提供了一些基本信息之后,林浩宇带人前往湾湾,委托当地的一家中介公司去调查。

湾湾不是很大,写作的人也不多,熊姓本身也是很少见的,自然,也就轻松找到了。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