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113章 金融风险的控制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13章 金融风险的控制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互联网时代开启之前,企业也基本上不存在给股份给高层员工的说法,那自然哪怕是前世的香港打工皇帝马世明与霍建宁,也只能拿工资。

当然,他们拿到工资后,如果看好自己的企业,再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般也会有个优惠折扣。

再者股票其实也是一种梦想,只有垃圾的老板才会给员工谈梦想,正经的都是谈薪水与待遇。

杨文东自然也是务实之人,与钱尚德商讨一番后,给予了他在美国1.5倍的工资,香港这边配房配车,而在胶水工厂建成,并且成功生产之后,他的待遇还会提高30%。

这个收入,在香港技术领域,基本上已经是极限了,可这也是人家应得的,因为普通的人才,在哪里打工都是受限于本地的平均工资水平,在今天的香港与美国,那差距就会高达数倍。

但精英人才就不存在这种事,因为他们在欧美也能拿到相对较高的收入,所以想让他们来贫困的地方,反而得付出更高的价格。

协商完成后,大家又一起吃了一顿便饭;

“杨生,我从道康宁离职,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喝了一点啤酒后,钱尚德说:“不过这段时间,我也可以去一趟3M在纽约州的工厂,现场考察一下;

另外,香港这边准备派去美国的人,也需要尽快做好准备,去的越早越好,工厂的核心就是这些技术人才,有了足够的技术人才,就算没有3M的设备,我们也可以直接采购其他生产线。”

“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前段时间长兴实业也就一直在招聘有点学历的人,或者懂点英文的人,目前有意向的已经有十几个了。”

这件事其实就算没有胶水工厂的规划,也一直在进行中;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足够的人才是必须的,特别是即将急速扩张的产能,迫切需要大量的人,无论是从社会面直接招聘对应技能的人才,还是招聘回来自己培养。

企业大了,是不能跟以前小作坊模式那样的,至少中层的人,都是需要能够看懂所有的文字、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不然企业中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批次管理,将会乱的一塌糊涂。

钱尚德又说道:“那就好,待我回美国,再好好研究一下我们未来需要的胶水种类,再获得3M专利,那这座工厂,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杨文东笑了笑,再次举起酒杯,说道:“还要多谢钱教授了。”

“杨生,还是不要叫我钱教授了。”钱尚德哈哈笑道:“跟其他人一样,叫我老钱就好了,也只有不是很熟的人,才会叫的这么礼貌,关系好的,可都是叫名字的。”

“也是,老钱,来,喝一杯。”杨文东也很爽快,大家以后都是同事了,自然也算熟人了。

钱尚德说的对,任何地方,包括不同文化的中、美、欧等地方,对于陌生人或者刚刚认识的人都是用敬语,关系好的人就不存在了,要是同辈的年轻人,不叫儿子就不错了.

酒足饭饱之后,杨文东安排人开着自己的车,送钱尚德回酒店,自己则是坐着公司配给魏泽涛的车子回公司。

“老魏,我记得你当初不是想买美系车的吗?”杨文东坐在车里,好奇问道:“怎么又买大众了?”

魏泽涛笑说:“本来是准备买福特的,不过这辆大众非常特殊,前任车主是个女的,开的非常少,还不到一万公里,价格又很便宜,我就买了,跟新的还差不多。”

“这倒不错。”杨文东笑了笑。

魏泽涛又说:“杨生,胶水工厂这边有了钱生,那后面的问题基本上不大了,我们也该为工厂选址了。”

“嗯,这个工厂跟之前的不一样。”杨文东顿了顿,说道:“虽然胶水工厂在化工行业中算是轻化工,污染也比较少,但那也是相对来说,还是不能放在居民区附近的。

你重点跟香港自来水厂以及中华电力商量一下,选择一处人烟稀少的地方,水电通过去,在那里建厂房。”

虽然他看好未来的地产行业,哪怕现在还没有正式大规模入场,但只要是建工厂,他也都会顺便选择一些未来价值万金的地方,毕竟,他也不是傻子,谁都会这么做。

可这个胶水化工厂,他不会这样操作,本身面积也不会很大,能带来的好处就不多,如果建在居民区,以后扯皮的事情就可能会有很多,完全没必要。

再说,赚钱也没必要侵犯普通人的生活环境,整个60年代,买地囤地的机会多了去了,不差这一点。

“好。”魏泽涛答应说道:“但也要考虑交通问题,原材料进出以及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要出去,工人们通勤时间太长也很麻烦。”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所以要找个平衡,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再建一个宿舍给工人居住。”

在香港,工厂基本上是不包住宿的,据说是很久之前,部分工厂是包住宿的,也方便工人们休息好了就立刻上班,甚至还在厂区上了锁,不让员工出去。

但香港的正常资本家显然不会给什么好的环境,住的差也就不用说了,消防自然也不会很重视,结果发生了火灾,死伤惨重。

虽说旧时代的追责不会那么严,但死了不少人,资本家也总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渐渐的,香港的工厂也就不包住宿了。

包括长兴实业,如今数百名员工也是不包住的,倒不是杨文东舍不得这点钱,而是他也不敢承担这个出事的风险。

不过如果只是少数人,还算是精英人才,专门多花一点成本建个宿舍,保证好环境及消防,还是值得的,毕竟胶水工厂关系到未来企业的核心发展。

“好的,杨生。”魏泽涛笑了笑,说道:“还有一件事,我与港府已经协商好了,我们之前的新工厂就买华容道的那块地皮,就是价格还没有完全谈妥。”

“可以。”杨文东点点头,这块地皮高达35万尺,是他早期最看好的地皮,也就是现在九龙半岛的边缘地皮不值钱,不然有钱也是买不到的。

于是又问道:“港府那边的要价还没有让步吗?”

魏泽涛回答说道:“没有,港府的报价是每尺3.2港元,我这边已经委托了中环的一个专业律师团队,与港府进行谈判,争取将价格降到百万港元能够拿下。”

“百万?”杨文东听完后点点头,又问道:“后面平整土地的费用,大概要多少?”

香港位置还行且是平地的土地,基本上已经没了,剩下的都是需要花不少钱去开发平整的,不然也不至于那么多寮屋的人,被迫住在山上了。

魏泽涛回道:“如果全面平整,可能也需要六七十万港元,但我们第一期只占40%的面积,所以这方面的成本会降低很多。”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嗯,这样来看,加上后面的大量新设备、物料准备以及工厂基建,光凭借着3M的那笔钱还是有点不太够。”

魏泽涛也,说道:“对,我们也必须留着一定的资金,向3M购买生产线、技术专利以及胶水厂的其他投资需求;

所以,杨生,我们也需要尽快与廖创兴银行或者其他银行协商,下一笔的贷款了。”

“好,这段时间廖烈文还专门打过我一次电话,邀请我去他们在中环的总部大厦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正好胶水工厂问题也算是能做的都做了,是时候筹划建新工厂了。”

新工厂的本身建造目的,就是为了花一笔大钱,一次性搞定中短期内的产能问题,不然就会跟去年的李嘉成一样,产能扩张太快,两三个月就要再去租新工厂,然后还经常租不到,或者房东看你急,拼命宰伱。

所以地点的选择、工厂厂房的布置图规划,都是很慎重的,就算再急,也不能急到几天定下来,不然没弄好的话,以后麻烦。

再说,与港府购买土地,也不是你想急就能立马成交的,反而表现的急,也一样会被宰;这个时代的港英是一直吹崇“自由市场”原则的,可不会管你来不来投资,不像后世内地政府,涉及到大投资,政府比你企业家还急。

正好这段时间,他也需要先搞定胶水工厂的事情,现在差不多了,也就需要定下来新工厂并投入建设了,保证未来至少一两年的产能。

当然,这种事,也只是按照现在的规划,如果哪一天,又出现一款甚至几款堪比便利贴的爆款商品,那工厂可能就又不够了,一切皆有可能,先按照目前的情况做好即可

魏泽涛笑问道:“那您打算什么时候去?”

“今天下午我回个电话过去,约下时间,估计就这几天吧。”杨文东想了想说道,这种事自然越早搞定越好。

新工厂的规划足够大,只要投入完成,大量的便利贴与粘鼠板、粘蝇板可以投入出口,满足美国市场乃至开拓美洲以外的市场,那自己公司的资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以便利贴的高利润,以后即使还要再建其他厂房,估计都不需要再贷款了,自己的资金问题,至少在工厂生产领域,是没什么大问题了。

房地产另说,毕竟只要自己的资金在工业领域有多余了,那大概率会投资到地产领域,这个时候自然也就需要跟银行合作了,不过这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魏泽涛又说道:“我听说廖创兴银行的总部大厦还要换位置,最近他们又在中环拿下一块地皮,估计要建更高的总部大厦了。”

“这廖创兴银行,最近几年在香港发展的非常快。”杨文东顿了顿,说道:“他们开创的高息小额存款,让廖创兴银行发展迅速,不只是分行开的快,连总部大厦都在建新的了。”

魏泽涛说道:“杨生,虽然我不是专门做金融的,但廖创兴银行所做的事情,我总感觉风险很大,特别是是听说,廖宝珊直接用储户的钱去抄房地产,一旦出了问题.”

“嗯,我知道,所以这次贷款成功之后,我们更换与其他主要经销商的合作账户。”杨文东顿了顿说道。

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再过两年,廖创兴银行就会陷入严重的挤兑危机之中,他当然会早做准备。

这段时间之所以与这家银行合作,也是因为早期自己只能找这家肯给百元存款的银行开户。

另外就是为了贷款,他没有固定资产抵押物,想获得更多的资金,就得找这种敢“冒险”的银行。

算是各取所需了.

等未来廖创兴银行真的挤兑了,他的存款与账户上流动资金肯定早跑了,至于贷款,当然也别想奈掉,但至少没有风险。

魏泽涛笑说道:“看来杨生早有准备,我也就不用担心了。”

杨文东又道:“老魏,公司与工厂的具体经营我不如你们,技术方面也不如你们。

但这种商业风险,我也很清楚的,不过你也提醒的非常好,以后有这方面的担忧,都可以跟我说。”

作为穿越者,他也是知道一些大事的,这些事情爆发的同时,会对大范围的商业企业形成影响。

可除此之外,每家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也会有属于自己的风险,这方面杨文东也的确有着前世自己创业的经验,可未必比得过现在的商界精英,特别是很多属于这个时代的风险,他未必能够提前预测到。

“好的,杨生放心。”魏泽涛答应下来,随后又问道:“那杨生,我们后面跟哪一家银行合作比较好?”

杨文东想了想,看着远处维多利亚海港对面的港岛区,问道:“汇丰行吗?”

魏泽涛回答说道:“如果只是去开户,以我们公司目前的资金周转情况,银行是不可能拒绝的,选择汇丰也没问题。

但这家银行主要是和英资洋行合作,贷款方面,估计可能有点难,杨生你也知道,英国鬼佬的大公司,都是看不起华人的。”

“嗯…”杨文东点点头,50年代英国鬼佬就是这样的,没办法,只有等到80年代被华资摁在地上摩擦后,才改变过来。

相对来说,汇丰还真是比较聪明的,很早就发现了华资是未来,所以很早就投资了很多潜力巨大的华人,不过现在才50年代,还有点太早了,汇丰历史上有这个眼光的人,还不知道有没有在现在的汇丰着。

随后他又问道:“那恒生银行呢?这家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了。”

魏泽涛回答:“放恒生银行应该没什么问题,恒生银行的何家对香港华资企业支持力度比较大。

只是他们管控的比较严,所以同样的条件,贷款额度是肯定比不上廖创兴银行的。”

“哈哈,这也正常,哪有既要又要的道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那就先在恒生银行开户吧,资金流水慢慢的转移过去。”

华资之中,最佳选择地区就是恒生了。

“好。”魏泽涛答应说道。

过了会,杨文东又说道:“汇丰那边,也先开个户吧,放在多个银行,也没有坏处!”

……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