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好莱坞的香瓜人 > 第四百二十九章 讲座

好莱坞的香瓜人 第四百二十九章 讲座

作者:赵墨涵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你的电影里,我们总能绚丽的视觉奇观,震撼的大场面,也能看到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品质。

勇气,毅力,善良,坚定等等。

有人说电影就是导演思想的化身,你是如何看待你的成功的?”

比起国师张,一直以文化人自居的鸽子陈提问还是有些水平的,不过小吉伯特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料。

一般这个时候其他导演都会扯一些梦想,坚持,努力之类的,总之就是灌鸡汤。

不过小吉伯特和别人不一样,他讲市场:“我认为是市场的进步。”

“哦?”国师张好奇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

对啊,为什么这样说?

郭凡看过几个所谓的成功大师的演讲,人家都大谈梦想与坚持,怎么到你这不按套路出牌?

小吉伯特接着回答道:“我认为是技术的进步,和院线的发展。比如《加勒比海盗》,那个月光下变成骷髅的镜头,还有《黑客帝国》里的子弹时间。

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

台下观众当然看过,于是都回答道:“看过看过……”

一个影迷大喊道:“我看过三四遍《黑客帝国》……”

“哈哈哈,”小吉伯特听到这句话哈哈一笑,表示感谢:“谢谢你,那么喜欢我的电影。”

他看着台下观众说道:“这就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绝佳视觉体验,通常我们会说故事会是电影的根本。

但故事人人都会讲如何把讲述的故事表现出来,技术就显得极为重要。”

台下的郭凡若有所思,不过他对于小吉伯特的观点有一点不认同:“我认为故事还是比技术重要。

因为技术发展是整个电影行业的事情,但故事是很私人的,除了小吉伯特本人,我想不出谁能写出《黑客帝国》这样精妙的故事。”

刘骥佩服自己的同学::“没想到,老郭,你还有这样的见解,佩服。”

郭凡比了一个嘘的手势:“继续听小吉伯特导演说。”

台上小吉伯特还在继续说道:“还有院线的发展,在十多年前,一部商业片首映能获取三千家电影院开画,都是一个不错的数据了。

但如今,一部潜力出众的商业片能轻轻松松的在四千多家电影院首映。

院线的增加和银幕数量的增长,是一部影片实现票房增加的基本条件之一。

虽然如今电视,网络,乃至DVD都在快速的发展,但院线观影体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无法被取代。

像《黑客帝国》,《魔戒》三部曲,《加勒比海盗》这样的影片,在用大银幕观看和用小荧幕看,完全是两种感觉。”

还从来没有人从技术,从院线给大家剖析电影与市场的关系。

受到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影响,这些参加讲座的电影业从业者听了太多其他导演关于梦想,关于艺术的话题。

如今小吉伯特这别具一格,从现实角度出发,从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关系来解释电影业的发展。

当然,他很少提及自己的才华方面,用他的话来说,市场和技术的进步是关键,在此基础之上才是实现自身才华的时候。

之后小吉伯特和国师张,鸽子陈聊了很多,从好莱坞聊到欧洲电影,再聊到如今走下坡路的港片,还有内地电影市场。

小吉伯特在讲座上提出一个很明确的观点:“我认为,华语电影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看到很多人眼神里有怀疑,但你们应该要自信。

好莱坞在全世界流行是因为依托强大的把本土市场,做到了在北美流行就等于在全世界流行。

华语电影的未来就是等着本土市场的成本,这样就会有一个稳定的基本盘。

哪怕不能在全世界流行,光靠本土市场,华语电影的发展也会非常非常的快。

我相信,再过十多年,华语电影市场就会迎来一个大爆发。

如今一部电影破亿都很困难,但在将来票房破亿甚至破十亿都不是什么难事。”

这时候主持人就发出疑问了:“如果按伱所说,那未来华语电影的方向该如何走呢?”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这要靠你们自己探索。”小吉伯特表示自己不知道。

实际上他知道,后来华语电影一段时间走了弯路。院线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观众,也催生了很多烂片。

有烂片正常,但烂片成为主流就不太正常了。

不过这话他不能说,毕竟他还要依靠这些中国电影人挣钱。

他们不拍烂片,怎么能凸显我的厉害?

其实未来好莱坞也几乎一样烂掉了,老一套模式逐渐被厌烦而新玩的那一套正确模式普通观众又不买账。

虽然看着票房数据都不错,繁花似锦一般,实则烈火烹油,进入了彻底的摆烂期。

也不知道,到那时候,小吉伯特还能玩什么来吸引影迷的注意力,

讲座的最后,是互动时间,让现场观众提问,主持人让小吉伯特点观众互动。小吉伯特就随手点了一个,点到了郭凡。

郭凡很激动:“小吉伯特导演,我是你的忠实影迷。”

“啊哈,我记得你。”小吉伯特看着郭凡笑道。

郭凡一愣:“您还记得我?”

“当然,”小吉伯特笑道:“我去北电讲课的时候,你就提问过,你的气泡音让我记忆深刻,所以我还记得你。”

郭凡这下子惊喜了,而其他观众看向他的目光都不一般了,那当中有羡慕嫉妒的感觉。

心想:这小子何德何能?居然被小吉伯特导演记那么久。

郭凡压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继续提问道:“从你从影以来,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来制作电影,你是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

小吉伯特想了想道:“很简单,因为拍电影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喜欢制作电影的环节,和我的团队一起。

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思维的碰撞,让我觉得很兴奋。”

人话来说,就是拍电影上瘾。

听着一年一部电影,好像也不是很快的样子,要知道据说以前港片可是一个星期就能拍一部电影。

但这样的速度结果就是港片的没落,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不尊重电影制作的客观逻辑导致港片再难以出现精品电影。

前世网络里那些,两三个月就是一部电影,而且都是大投资大制作电影,放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电影制作不是制片人或者导演拍拍脑门说:“我们去拍电影吧……”

这样轻松简单,就能去拍摄的。

它必须遵循电影制作的客观逻辑,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完善的前期筹备,合适的演员人选,一个出色的剧本。

加上优秀的制片人和导演,无数行业人才汇聚大家辛苦工作很久很久,才能生产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片。

如果都玩小成本制作,小吉伯特都能做到两个月拍一部,但问题是《魔戒》三部曲单独一部拉出来,谁敢说两三个月就能拍完?

很多烂片,就是因为不尊重电影制作的客观逻辑而产生的。

可能剧本是好的,但就是因为赶工导致没筹备好,没拍摄好,于是导致影片烂尾。

这场讲座最后在观众互动后圆满结束,对中国电影人来说这次讲座只要认真听讲,收获还是蛮大的。

虽然小吉伯特讲的很多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电影人,但最起码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启发和思考,这就足够了。

第二天,就来到小吉伯特安排的测验环节了。

说是选五十人进入《符咒之谜》剧组学习,但实际上要多少看小吉伯特的心情决定。

而这次测验的资格,就关系到这些人能否被小吉伯特挑中。

刘骥走的是导员那边的关系,而郭凡这边,刘骥给他走了走社会的路子,弄到了这次参加检验的资格。

这次参加测验的人,一共有三百多人,分成几间大教室,借用尚海戏剧学院的场地来考试。

按照想象中的样子就和艺考一样,考验各种艺术才能呗!

但到了现场,郭凡和刘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到了现场报名填表后,两人被分到不同的考场,然后被发了试卷,限时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把这张试卷答完。

试卷当然不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这种这么LO的问题。而是一些概念性的问题,需要考生思考,论述出来。

比如郭凡就看到了论新浪潮电影运动对欧洲电影的影响,还有华语电影是否有科幻电影的生存空间,以及技术进步在电影业的发展与应用……

从思想到技术应用方面,应有尽有。

而考卷的最后,则是一个相当抽象的问题:请你想象二十年后的中国电影市场,描述出来,并给出具体推论。

这些考题都是小吉伯特此前在北美,和自己的团队心腹讨论过后,给这些中国学员出的。

他要的不是一套标准答案,因为做题谁都会做。

他只是想通过这次测验,从而了解这些考生具体的想法,什么样的人,从而去挑选合适的人选。

郭凡咬着笔头想了很久,然后在考卷上刷刷刷写下自己的答案。

他知道标准答案应该是什么样的,但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作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