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好莱坞的香瓜人 > 第二百八十五章 拍摄布景和道具

好莱坞的香瓜人 第二百八十五章 拍摄布景和道具

作者:赵墨涵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除了安迪·瑟金斯的动作捕捉技术,《魔戒》三部曲有很多特效制作的画面。

其中的一项难点就是大小比例的处理,因为影片中人物身高会差很多,最重要的就是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和人类的差别,主要就是大小比例的不同。

就特效来说,最大的目的就是达到视觉上的真实感。

“好了,基伦,准备排练一次。”小吉伯特指挥道。

在一些画面的处理上,摄影主导约翰·施瓦兹曼实验过摄影角度和演员视线。

为了研究他们该用什么摄影角度角度和打灯的方法,小吉伯特要求所使用的技巧一定要达到逼真的效果,也要很快的达到这效果,不会让这些镜头露出破绽。

只要能让片中人物清楚的演出不同的大小,就能解决大小比例的问题。

在拍摄之前,剧组做了很多的前期测试,比如制造大道具。通过放大道具比例,来达到人物比例缩小的效果。

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拍摄的时候剧组运用了多次运用这样的方式。

在跃马旅店拍摄的镜头,大小替身的镜头,剧组制作了分别搭建了布景,制造了大小比例不同的效果。

利用视觉错觉的效果,剧组找了几种不同的方式试拍,找出合适的拍摄方式。

这样一来,等到正式拍摄的时候,演员们就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去表演,而不用浪费时间。

另外一个难点就是人物同框的问题,伊恩·麦克莱恩有一米八的身高,而伊利亚·伍德有一米六八的身高。

两人的身高有差距,这个剧组帮了很大的忙。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伊利亚·伍德和伊恩·麦克莱恩的身高差,在身高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剧组研究了几种方法。

一种是传统的技巧,就是利用视觉错觉。

如果要让两個人其中一个人看起来比较小,就让他离着镜头远一些。离镜头近的人看起来比较大,离镜头近的人就比较矮小。

不过使用视觉错觉的前提是,摄影机必须固定不动,镜头的运用只局限上下和左右的摇镜。

在开拍之前,小吉伯特和摄影指导约翰·施瓦兹曼,和特效工作室的工程师们解释了自己对镜头运用的想法。

“看这里,我站在这里,安娜站在那里。我站在后面的时候,看起来就和安娜差不多一样的身材。

如果再往后退,那我看起来就比安娜小。”

约翰·施瓦兹曼试拍之后,对小吉伯特说到:“这样画面会有失衡,我们在布景上必须要精细一些才行。”

小吉伯特表示同意,他继续说道:“视觉错觉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元素都出现在镜头里面,这对我们的拍摄相当有利。”

人类和霍比特人的比例差不多是大约是1比0.75,所以一个人类和镜头的距离就要比一个霍比特人远大约一又三分之一倍。

如果想要甘道夫和佛罗多站在一起,他们离着镜头十英尺远的话,佛罗多就要有一又三分之一倍那么远。

对美术和道具组来说,道具和置景是关键。

他们需要制造大小不同的道具和布景,按照拍摄要求的大小比例,把场景道具做大或者做小。

就拿袋底洞的内景来说,同样一个布景,美术组做了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只是大小比例不同。

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伊利亚·伍德使用的是正常比例大小的袋底洞,而伊恩·麦克莱恩使用的则是缩小比例的袋底洞屋子。

小比例的布景就好像潜水艇内部,剧组拍摄的时候,每天都挤在狭窄的空间内。

道具也是一样的,小比例的布景里,所有的道具都是等比例的缩小。所以就可以看到一些很可爱的小桌子,椅子,壁炉等。

袋底洞每一本书每一张羊皮纸和每一个道具,都要做成两种比例,适应不同比例大小的袋底洞。

就连甘道夫的马车,也是两种不同比例大小的马车。

在拍摄的时候,就把马车上的座位分成两半,好让甘道夫和佛罗多感觉像是肩并肩坐在一起一样。

但其实伊利亚·伍德在表演的时候,距离甘道夫的后方有一段的距离。

只要做这种安排,就能制造大小不同的错觉。

类似的方式使用的还有很多,在正式拍摄之前,剧组做了大量的试拍工作,然后才运用到正式的拍摄当中去。

做这些工作,就是要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感觉。

而好莱坞同行们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研究拍摄手法时那专业程度,都让这些在剧组学习的中國同行们大开眼界。

同时中國同行们发现,小吉伯特在剧组并不是独断专行,很积极的听取手下人的意见。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在拍摄摩瑞亚矿坑的戏份的时候,一个中國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一旁的人都说:“人家都是好莱坞专业的,人家能不懂?你提意见,人家能听吗?”

但没想到,听得懂中文的小吉伯特听到了这个工作人员的建议,当即找人来试验一番,结果有效。

于是小吉伯特果断采取意见,按照这个中國工作人员的方式来拍摄了这场戏。

就是这一幕,让中方的工作人员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看得出来,起码在小吉伯特的剧组,小吉伯特是能听得进去建议的,并不存在歧视。

后来大家都发现,不光是小吉伯特,《魔戒》剧组的各个部门都没有歧视,瞧不起中國工作人员的行为。

相反,可能是因为小吉伯特的关系,也可能是在中國的土地上,这些老外对他们都非常的友善。

甚至在美术组和道具这边,中國的工作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得到了小吉伯特的夸奖。

这一点,就把《魔戒》剧组和中國的剧组区分开来。

在中國的剧组,资历和地位决定一切,没有到一定地位,是没人听你说话的。

当然了,事情也不是绝对的。

好莱坞的剧组也同样有论资排辈的情况发生,而中國的剧组同样也有和《魔戒》剧组平等对待的情况。

只是视角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便不同,这不是说好莱坞的剧组就华语电影的剧组强到哪里去。

制片人查尔斯·罗文就对小吉伯特说,在同等素质下,他发现中方的工作人员比美方的工作人员效率更高,更勤奋,更能吃苦。

查尔斯·罗文觉得,假以时日,等待华语电影剧组再发展一段时间,勤劳的中國人很快能带领中國电影成长起来。

小吉伯特笑了笑,不置可否。

虽然人是勤劳的,都不错,但很多时候行业的发展决定权不在这些中坚力量的人才手里。

顶层的那些大佬,才能决定一个行业的走向和发展。

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基本都是一样的状况。构成好莱坞的基础,是这些千千万万的专业人才。

但决定行业发展的,是掌控和主宰好莱坞的大人物们。

要不然,欧美的政治正确风潮也不会流行起来的,就是大人物推动的结果。

除了这些特效和特别的镜头拍摄,剧组采用了大量的实拍镜头,把大量的美景都给拍摄出来。

看到成片,观众可能会有些奇怪,好像这是一部中國旅游的宣传片。

实际上,小吉伯特打算在后期发行dvd版本的时候,会把每处景点都给标出来,供影迷们浏览。

万一有影迷产生了兴趣,然后去中國旅游,对中國旅游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除了电影拍摄之外,小吉伯特最关注的就是霍华德·肖的配乐创作的情况。

可能是时差问题,霍华德·肖的团队并没有在洛杉矶的工作室创作配乐,而是来到中國,随时和小吉伯特沟通,创作配乐。

霍华德·肖在京城租了一间工作室,并且和中國爱乐乐团达成了合作,爱乐乐团将会全程参与配乐的录制。

爱乐乐团的成立比前世早一些,在1998年年底成立的,隶属于大剪刀,由央妈进行管理。

结束春季巡演后,爱乐乐团就加入了霍华德·肖的团队,参与配乐的录制。

电影配乐非常重要,因为它能牵动观众的情绪,在看电影时候的情绪。

在拍摄的时候,演员,导演都会努力的传达气氛和情绪。但是音乐却能很强烈的,在适当的时刻让观众感受当时的情绪。

小吉伯特要求霍华德·肖编写的配乐,能够先提供一些过来,让演员们听一听,感受一下情绪。

他认为听着霍华德·肖的这些配乐,演员们能够更好的进入状态。

也确实是,每一段戏创造了不同的配乐,让演员感受不同的情绪,发挥能更好。

就连演技相对较差的奥兰多·布鲁姆,都在听配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情绪,表现比开拍之初好了很多。

这就是配乐的作用,不光是带动观众融入电影,也能提升演员的表演质感。

当然了,配乐还在陆续的创作之中。

电影里还有背景吟唱女声,或者用英语,还有大量的精灵语言唱的一些歌曲。

而这些工作,都是请的一些欧洲乐团的歌唱家来录制,听起来感觉非常的棒,让人享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