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好莱坞的香瓜人 > 第二百八十章 热闹的媒体们

好莱坞的香瓜人 第二百八十章 热闹的媒体们

作者:赵墨涵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魔戒》剧组工作的地方在中国。

这里虽然不算封闭,但是想要实时接触到北美舆论消息还是要费一番功夫的,不是很容易。

而抗议的《魔戒》书迷,几乎也不可能来到中国。

毕竟出国一趟花费不菲,组织几千人来中国,其花销不是一笔小数目。除非说,背后有人出钱。

但目前似乎没有哪个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让这些抗议的书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可能书迷自己也不想来。

这就是在中国拍摄的第二个好处,可以隔绝那些不必要的干扰。

如果在新西兰拍摄,说不定剧组就要被《魔戒》书迷围攻了。

除此之外,动物保护组织,环境保护组织等这些会影响剧组拍摄的组织也全都消失不见了。

动物保护组织被小吉伯特正义打击了一番,如今又恢复元气了,不过手段温和了许多。

小吉伯特的剧组有动物演员出现的时候,动物保护组织基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看不见。

动保们也怕啊,生怕小吉伯特这个睚眦必报的人再次把他们从道德的制高点上拉下来。

这次呢,干脆连人都没派过来,那意思是你们爱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动保不管了。

或许在他们看来,中国的马不算动物,用不着保护。

环境保护组织也是一样的道理,中国的环境不是环境,不用环保了。

当然了,大洋隔绝了这些死忠影迷和动保环保组织,却没有隔绝爱热闹的媒体们。

从进入拍摄阶段之后,小吉伯特就撤销了新闻沉默,《魔戒》进入密集的宣传阶段。

为了做好宣传,《魔戒》剧组方面联合atermelon一起,做了《魔戒》的主页。在这个主页上,详细的介绍了中土世界的各个种族,风土人情等。

这个网站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那些没怎么看过原著的影迷们,对中土世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剧组,时不时也会传回一些新的物料,道具的照片,片场的陈设,还有外景的拍摄等。

这些东西都引起影迷探究的兴趣,看来剧组的工作确实做得相当的棒。

其中几张剧照,吸引了影迷的注意力、

第一张,就是娜奥米·沃茨和詹妮弗·康纳利都惊叹的猛犸象模型的照片。

另外几张,则是安妮·伯顿的第二摄制组在九寨沟和张家界取景时候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美轮美奂,让影迷们心生向往。

底下开通的评论区,除了抗议的书迷之外,剩余的影迷基本都在讨论这些风景。

“上帝啊,难以想象,这个世界上还有如此美丽的地方。”

“光看照片,我都想去中国旅行了,真的很棒。”

“原来我误解了,我以为中国是一片沙漠,但没想到会有这么美丽的风景。”

“伙计,你要知道,中国有十三亿人,沙漠是养不活这么多人口的。”

“十三亿人?上帝啊,这么多人,他们是如何做到?维持如此之多的人口。”

这些照片,算是初步吸引了影迷的注意力,给《魔戒》做了宣传,也给中国的风景做了宣传。

当然了,也同样吸引了媒体的兴趣。

不过媒体大致分成了两派,华纳影业和迪士尼旗下的媒体,以及那些亲小吉伯特的媒体,比如《芝加哥》太阳报,自然支持小吉伯特。

另外一些反小吉伯特的媒体,比如《华盛顿邮报》,自然是批评小吉伯特。

虽然小吉伯特一直要求在宣传时候,把话题引导到对西方文化的宣传上,但反对派媒体不会轻易上当。

《华盛顿邮报》就报道了:“《魔戒》如此一个庞大的项目,被小吉伯特放在中国,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投资巨大的系列为当地的经济注入了活力。

同样的,我们看看网络上,有多少年轻人对太平洋对岸的那个陌生的国度产生了好奇。

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件好事。”

反对派媒体的观点基本和《华盛顿邮报》差不多,都认为小吉伯特把《魔戒》放在中国,会带动当地的旅游业经济。

同时,也会让北美的年轻人对那片土地产生好奇,从而培养出一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

对此,《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艾伯特以犀利的言辞批评了以上言论。

他认为事情恰恰相反,这些年小吉伯特对好莱坞全球化战略做出的贡献无与伦比。对面那个市场,也是小吉伯特打开的。

这可是庞大的十三亿人口的大市场,如果全部发展起来,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小吉伯特在中国影迷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很多从中国来北美留学的留学生,都是小吉伯特的影迷。

就是因为他的电影,所以这些留学生才会对北美产生了向往。

如果说,小吉伯特的电影能够征服那边的影迷,让那边的影迷对西方文明产生向往,这不是正好符合和平演变的战略吗?

虽然罗杰·艾伯特说得很有道理,不过这样的争论永远没有终点。

小吉伯特希望电影能够单纯一点,不附带任何附加因素,但他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好莱坞一句名言,政治从来没有远离好莱坞。华盛顿对好莱坞施加了无限的影响,让政治的气味蔓延了整个好莱坞。

更何况,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文化战略,显然是不会马虎的。

虽然有愚蠢的人,但能到精英位置的人,很少会有笨蛋,不会看不出来事情的两面性。

所以简单来说,小吉伯特是在玩火。

这些争论的内容,都是来探班的娜奥米·沃茨和詹妮弗·康纳利告诉小吉伯特的。

娜奥米·沃茨还很担心:“我担心媒体对我们很不利,现在支持和反对的,基本就是一半对一半。

加上那些抗议的书迷,反对的人还要多一些。”

小吉伯特则无所谓道:“不用担心,娜奥米,等作品出来,所有人都会闭上他们的嘴巴,然后为影片摇旗呐喊。”

“没有那么简单吧?我担心这件事会有后遗症。”娜奥米·沃茨说道。

“后遗症?”小吉伯特丝毫不担心:“我只是拍电影而已,又没有做什么,传授给中国人猛禽飞机的图纸什么的。

再说了,以这里的水平,你把图纸给他们,估计也要十多年后才能造出来。”

在北美,有两大势力不能得罪,一个是军工复合体,一个是鱿鱼团体们。真要说的话,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军工复合体。

这是一个庞然大物的组织,某个姓肯的乐宗就是因为得罪了这个群体,直接被敞篷车了。

但小吉伯特又不做这方面的事情,所以别看媒体方面,反对派吵得很凶,但不会影响他。

再说了,小吉伯特也是鱿鱼的一份子,掌控舆论力量的鱿鱼们见局势失控,一定会出来控制场面。

小吉伯特可是招牌,肯定不能任由这些媒体无底线的抹黑。

不过现在这个程度嘛,鱿鱼大佬们也觉得没有出手的必要。

按照老头子的原话来说,那就是大佬们觉得小吉伯特应该承受一些风雨,锻炼一下。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北美的媒体也不只是局限在北美这边打嘴仗,不少大媒体看见这波热度和流量,直接派记者来到中国,挖点消息。

于是,在清岛摄影棚周围,渐渐的可以看到一些举着相机的记者,来剧组刺探情报。

安妮·海瑟薇就在出入片场的时候,被记者们抓到,接受了采访。

按照剧组新闻官的培训,安妮·海瑟薇出色的应对了这些刁钻的记者们。

谈及和小吉伯特合作的时候,安妮·海瑟薇适时的露出兴奋的神情:“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太不可思议了。

当你知道我即将和小吉伯特合作的时候,那种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如同潮水一般,淹没了我。

我很激动,我从小就是看小吉伯特的电影长大的,我是他的影迷。”

从年龄上来说,1991年小吉伯特第一部电影《鲨滩》上映的时候,安妮·海瑟薇才九岁,所以说从小看小吉伯特电影长大也没错。

安妮·海瑟薇还谈到了自己出演亚玟的感受,称这是一次特别的体验。

“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导演甚至要求我必须学会精灵语言,我在影片中有大量的台词都是用精灵语说的。”

记者们一片惊呼,精灵语是托尔金写《魔戒》的时候创作的。

当时有人形容,这根本不是人类能够说出来的语言。

但没想到,剧组居然要求演员学习精灵的语言,说台词也必须是这个。这就让记者们很好奇了,精灵语言是如何说的。

当即就有记者请求,让安妮·海瑟薇来一段。

得到新闻官的许可后,安妮·海瑟薇当即就说了一段精灵语的台词,记者们确实听不懂。

不过没关系,这个画面已经被记录下来了。

之后几天,安妮·海瑟薇的采访出现在北美的报纸上,而她说的那段精灵的语言,则出现在电视媒体上。

可想而知,当安妮·海瑟薇脸上带着神圣的感觉,说出那段让人听不懂,却觉得很优美的台词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那种感觉怎么讲,就是一股子激灵,直冲天灵盖的感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